西嶽華山。

道家第四洞天。

自古以來便有著“天下奇險第一山”的美名。

歷代來無數丹道大家隱居其中。

那日,張三丰從西陲回到中原,先是去了一趟武當山,拜訪了幾位德行高深的道長,論道數日,然後又孤身前往了華山深處。

至於迦葉摩羅。

現在的他已經迴歸了佛祖的座下。

還是張三丰親自送他過去的。

…………

時光匆匆。

轉眼間,張三丰已經在華山隱居了十七載,江湖上一代新人換舊人,曾經的武林神話都已經成了消逝的歷史。

這十七年來,張三丰只在十年前下過一次山,去了一趟東京汴梁,將太極心經和太極拳劍,傳給了當朝天子哲宗趙煦,然後又用真氣給他易經洗髓,避免了他英年早逝的結果,同時也避免了宋室淪亡的結局。

而且還順帶著收了倆徒弟。

一個就是端王趙佶,日後淪為亡國之君的宋徽宗,當然,他現在已經沒有機會當皇帝了,後世有人評價其諸事皆可為,獨不能為君。

經過一段日子的交往,張三丰發現這話是真沒錯。

這位端王是個天生的風流才子,對於琴棋書畫無所不精,無所不通,換句話說除了理政治國之外,他什麼都可以幹到最好,與昔年的後主李煜如出一轍,且十分篤信尊崇道教。

當他看到張三丰展現出的能力後,不顧自己的王爺身份,死活硬要拜他為師,趙煦也在旁幫著說話,張三丰礙於趙煦的面子,就收下了這個弟子。

教了他幾手養氣煉體的功夫,然後又將所知的丹經和道書傳授給他,有這麼一個身份高貴的王爺篤信道門,對道家的發展來說,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此後,趙煦又將編纂道藏的事情,交給了自己的弟弟,趙佶心內歡喜,修行越深,日後在內丹術之上竟也有了不小的成就。

而張三丰所收的另一個弟子,則是年僅七歲的岳飛。

與原先的世界線相比,岳飛早生了約有十年。

張三丰將岳飛帶到華山,傳授武功,教習兵法,把得自另一個時空的武穆遺書,交給了這個時空的岳飛,尤其是大金國的鐵浮屠和柺子馬,張三丰想了很多辦法去破解。

岳飛也不負他的所望。

年僅弱冠。

武功修為就已經不弱於當年的小侯爺張小雲。

待他學成之時,張三丰就令他離開了華山,讓他拿著自己的親筆信,去東京城找師兄趙佶,有著這層關係,再加上岳飛自己的能力,假以時日他定可成為大宋軍方的龍頭。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果然。

岳飛下山之後,在哲宗表兄絕滅王楚相玉的麾下屢立戰功,深得這位表親王的器重和信賴,且岳飛聽從張三丰的教誨,不居功自傲,亦不掌握實際的兵權,只聽從君令,故此趙煦對其也是十分信任。

大宋國力蒸蒸日上。

打的四方諸國都抬不起頭來,丟失了百年的燕雲十六州,也重新回到了大宋的手中。

…………

日月如梭。

轉眼間又是七載光陰。

張三丰的修為日益加深。

這日。

他靜極思動,突然離開了閉關的山穴,朝著華山的雲天深處走去,那裡終日白霧瀰漫,伸手不見五指,彷彿傳說中的仙境。

雲霧繚繞。

張三丰右手一拂,太極氣勁旋轉而出,所散發出的氣流,把四周的白霧都迫到兩旁,露出了一條碎石鋪就的道路,蜿蜒曲折,直通山林深處。

走了約有盞茶的時間。

張三丰突感眼前生成諸般幻象,往事潮水般趁虛而入,尋常人能活過甲子已是不易,年逾古稀更是少有,可張三丰活了接近兩百年,畢生所經歷的事情不計其數,一時間心神竟也有些失守,但很快張三丰就恢復成了古井無波的心態。

“好高明的幻陣……”

張三丰大步向前走去,對眼前的諸多幻象視若無物,心內無憂無懼,幻陣輕而易舉便被破掉,與此同時一個古樸的洞府,也出現在了他眼前。

在洞府的石門旁立著一塊石碑,上面放著一個精緻的玉壺。

“壺中天地,乾坤之外,希夷先生果然好手段。”

看著石碑上面的“希夷”兩字。

張三丰心中頓時恍然。

希夷先生陳摶。

道門中流傳千古的大能,關於他的傳說數不勝數,而最出名的莫過於五步奪華山,他和太祖皇帝趙匡胤在華山之巔賭棋,把華山贏到了自己的手中,在晚年之際羽化登天而去。

而他所創的【蟄龍心法】,也令後世之人受益匪淺。

張三丰年輕時曾遇一火龍道人,據說就是陳摶老祖的親傳弟子,與張三丰有著半師半友的情誼,而壺中天地也正是道家的天地理念。

甚至於傳說中的三十六層天,都可以用壺中天地來概括。

張三丰上前將玉壺收起,再回頭看去,身後的白霧頓時消散無蹤。

走進洞府,裡面古樸雅緻,除了一方石制雲床外,就只有靠著山壁的書架,上面擺滿了各種道教經典,還有內丹的修行方法。

而在雲床之上放著兩卷竹簡。

張三丰走到近前,就見左邊的竹簡之上,寫著【蟄龍法】三個大字,右邊的竹簡上則寫著【一心始印經】。

“一心始印經?”

張三丰愣了一下。

他身為道門大宗師,對道門典籍自然熟讀於心,知道唐朝時曾有一部【心印經】的丹書,可這【一心始印經】他卻從來沒有聽到過。

此方洞府無人驚擾。

張三丰索性便直接在此閉了死關。

那部蟄龍法竹簡對張三丰沒有任何的作用,可那部一心始印經,卻讓張三丰獲益良多,這部經書的內容比之心印經要高深的多,全文雖僅有千餘字,卻道盡了修行之路。

茫茫歲月不記年。

張三丰枯坐在雲床之上,彷彿陷入了假死的狀態,對外界所發生的事情全然不曉。

直至這一日。

張三丰突然睜開雙眸,身上的塵灰煙消雲散。

“原來是這樣……”

他在冥冥杳杳,昏昏默默之間,彷彿遊歷了千百世界,同時也看到了千百個自己,每一方世界都有一個“張三丰”的存在。

那麼是不是說,如果他繼續破碎虛空,終會有一天會與那些時空的“自己”碰面?

“要壓制不住了嗎?”

就在張三丰想著這些的時候,一股巨大的力量向他排擠而來,似乎是要把他清除出這方世界,比之先前破碎虛空時的力量還要強盛得多。

張三丰知道自己的日子不多了。

所以在接下來的日子裡,他先是去了少林,可無名僧早在二十年前就已經坐化了,於是他又去尋了獨孤求敗,但此時的獨孤求敗業已老死數載。

段譽、虛竹、韋三青、燕狂徒……

昔年的那些故人都已不在了。

張三丰又去了東京汴梁城。

當日風華正茂的哲宗趙煦成了古稀老人,可因為太極心經的緣故,他的相貌還是中年時的模樣,趙佶和岳飛也是如此,雖然都已經過了花甲之年,但體力和相貌都與壯年無二。

而且大宋歷史的走向也發生了變化,宋室越發的強盛,四夷賓服,或許日後會向更高維度發展也說不定。

皇宮內。

趙煦大擺盛宴。

張三丰也將自己這些年的所悟,傳給了趙煦和趙佶以及岳飛他們三人。

又過數日。

嵩山絕巔之上風起雲湧。

片刻後。

刺目耀眼的光芒於半空中爆開,烈光勝過驕陽,隱約可見其中有仙門閃現,一個白髮道人御風而行,進入那傳說中的仙門之內,羽化登仙!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