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同時。

元軍大營中殺聲四起。

近萬元兵亂作一團,軍心渙散,再難以抵擋中原群雄。

看著眼前一幕,身經百戰,見過無數風浪的汝陽王,也不由得露出絕望之色:“大元……完了……大元的天下完了……”

而此時。

元軍的大營後面,也驟然響起了連天的廝殺聲,群雄望去,只見旌旗招展,無數頭縛紅巾的悍卒,揮舞兵器向元軍大營衝殺過去。

正是名震天下的紅巾義軍。

左邊的大旗上繡著一個“常”字,右邊的大旗上繡著一個“徐”字,不過最引人注目的還是中間那杆大旗,一個火紅的“朱”字繡在上面。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元軍腹背受敵,頓時變得潰不成軍。

張三丰顧不得去想濠州的義軍,為什麼會突然出現在這裡。

他只知道這絕對稱得上是一件大好事。

當今天下義軍,除了已經被剿滅的周子旺等人,實力最強的就屬濠州大帥朱元璋,他在郭子興死後接任了濠州大帥位,手下兵將也都是驍勇之輩,那些元兵精銳也只有面對濠州義軍的時候,才會感到束手無策。

張三丰還特意向“朱”字旗下看去,日後那位驅除韃虜,建立了漢人江山的朱元璋,還只是個普通的明教教眾,雖然有著濠州大帥之名,可在明教中的身份地位並不高。

一場血戰之下,元軍死傷殆盡。

汝陽王自知回天無力,為了避免被敵軍羞辱,也橫刀自刎。

朱元璋立刻令人將訊息傳遍天下。

汝陽王現在可以說是元廷最後的支柱,也是整個元廷的精神核心,只要汝陽王已死的訊息傳到大都,整個元廷就會陷入一場混亂。

這一晚。

武昌府內歡聲雷動,群雄舉酒相邀,慶功賀捷,武昌府內的百姓也都喜不自勝,自蒙古大軍進入中原以來,殘民以逞,血流成河,漢人的地位與奴僕一般,可由人任意買賣。

不知多少百姓家破人亡,妻離子散,死在元兵的刀箭之下。

如今。

元廷覆滅只在旦夕。

中原百姓心中又豈能不歡欣雀躍。

不過有人歡喜,自然就有人悲恐。

大都城內。

元帝得知了汝陽王和王保保戰死的訊息,當即驚得從龍椅上摔下來,立刻召集群臣前來商討退敵之策。

可朝中的有識之士要麼被貶,要麼被殺,現在朝堂上所立的,都是些尸位素餐之輩,只想著自己的榮華富貴和身家性命,幾乎所有人都勸元帝棄大都,回草原,只有太子和左相兩人,力勸元帝堅守,除非是大都城破,才可選擇這最後一條路。

元帝一番思索之下,決定還是暫且先留在大都,同時聽從太子的建議,以王爵和金銀收買各地義軍,最好是能讓他們自相殘殺,然後自己漁人得利。

元帝受驚過度,終日驚惶不安,最後把自己的身子也脫垮了,且汝陽王死後,各地元軍也沒有了反抗之心,所以面對義軍的攻伐節節敗退。

兩年後。

蒙元大半江山都被朱元璋收入囊中,他的勢力越來越大,威望也越來越高,再加上沒有了陳友諒這個命中註定的宿敵,張士誠根本就不是他的對手。

朱元璋隱然成了新的義軍共主。

楊逍有嬌妻幼女相伴,也不願再參與武林中的事情,索性便攜妻女歸隱山林,將明教事宜都託付給範遙。

不過在臨退隱之前,楊逍聯合範遙以及殷天正、韋一笑、還有五散人等明教高層,共同進入了禁地之內,在密室中尋得了陽頂天的骸骨和遺令。

於是,明教眾人又親上武當,想要遵從陽頂天遺訓,將謝遜請回去當教主,可謝遜已經自廢武功,說什麼也不回去。

無奈之下,明教眾人只能回到光明頂,一番商討過後,決定暫時先不立教主,以範遙和殷天正為首,教內的大小事宜,都由眾人商議著來。

…………

武當。

經過兩年多的修煉,張無忌體內的寒毒已經祛除了七八成,內力之深厚不次於武林中的一流高手。

宋青書與何青更是長成了少年,武功也有了十足的進步。

而在這兩年中。

張三丰將大部分時間,都花在了閉關參悟丹經道書之上,然後再與武功之道相互配合,倒也讓他摸索出了一些頭緒。

道家之中有著“天地觀”之說,就是將人身觀想為天地。

天地中有日月,人身中有陰陽。

天地中有五行,人身中有五臟。

日月輪迴,星辰斗轉,都有著自己獨特的軌跡。

人身中亦有奇經八脈,十二正經,三百六十五處大穴。

這麼看來,人身即是天地,同樣蘊含著無限的潛力和可能,只是未曾挖掘出來而已。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天地是如此形成的。

人身也是如此形成的。

若是能將人體內的潛力開發出來,使之生生不息,延綿不斷,彷彿一個小天地在運轉,到時由後天返先天,精氣神逐步昇華,把有形之精化盡,把無形之氣凝於心神,直至最後聚於頭頂,返回道體,也就是丹經中所記載的“三花聚頂,五氣朝元”。

正所謂:順則為人,逆則成仙。

要是真能做到“三花聚頂,五氣朝元”,將生命返還不生不滅的虛無之道。

那麼長生不死。

似乎也並不是什麼虛無縹緲的傳說。

以張三丰的百年修為,也不過才堪堪做到將無形之氣凝於心神。

按照丹經中的記載,這個修煉的過程就叫做煉氣化神。

緊接著就是練神返虛,要是能達到練神返虛那個境界,稱之為陸地神仙也不為過。

從古至今的丹道大家,能做到這個地步的人寥寥可數。

就在張三丰沉思的時候,外面突然傳來了腳步聲。

“遠橋,有什麼事嗎?”

張三丰緩緩睜開雙眼。

他對自己幾個弟子太熟悉了,不聽聲音,只從腳步就能判斷來人是誰。

“師父。”

片刻後,宋遠橋來到靜室外,躬身道:“義軍大帥朱元璋,還有殷老前輩上了武當,說是有要事想求見師父。”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