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生與華夏西南角的這場兄弟大戰,最終結果令人咋舌,一個舊的朝代再次被歷史的洪流衝散,同時也意味著,一個新的時代即將來臨。

皖系強人啟瑞正式登上華夏近代歷史的大舞臺,與大當家黎黃陂一起召集國會,制定憲法,重組內閣。

然而,即使華夏正冶界發生了如此重大的變化,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也不過是換了個人而已,自家的一日三餐才是最重要的。

湯皖,錢玄和迅哥兒在這段時期內,一直忙著建立泡麵工坊的事情,親眼看著工坊的地基一點點打好,又搭了一個大大的草棚子,和蓋了幾間青磚大瓦房。

然後是一些裝置搬運和安裝,召集培訓人手,試生產,出了問題改進,再繼續試生產,一直到3月底才正式生產出了第一塊泡麵。

這一塊小小的泡麵,經歷了拉皮切絲,油炸定形,烘烤去油,晾乾包裝,到了湯皖手裡,就變成了一塊圓圓的餅狀。

湯皖小心的掰開,泡麵便發出“咔哧”一聲脆響,除了形狀和後世的不一樣外,其他基本一致,於是,輕輕捏起一塊,放入嘴裡品嚐。

把其他的遞給後面的人,錢玄,迅哥兒,六爺,以及工坊裡的員工,大家一起嚼著,兩個多月來的辛苦,便被這一小塊的泡麵給抵消了。

看著後世盛行的泡麵,以這樣一種姿態正式登陸這個時代,湯皖的心裡卻是別有一番滋味,說不清,道不明。

其他人看湯皖臉上露著笑,只怔怔的看著,還以為湯皖是高興上頭,一時無法抑制內心的喜悅,無法用言語表達呢。

有了第一塊泡麵的出現,接著便是第二塊、第三塊和無數塊,漸漸的首都民眾的視野裡就出現了它的身影。

一塊圓圓的餅狀,成年男性的手掌大小,外面包裹著一層油紙,寫著“湯達人”泡麵六個字,下面標註著口味型別,有海鮮味或者辣味等好幾種,撕開油紙,裡面還用一層白色的蠟紙包裹著。

再撕開蠟紙,便可以看到一塊黃色的麵餅和一小袋調味包,取出麵餅放入碗中,加入調味包,衝入沸水,稍等一會就能聞到誘人的香味。

“湯達人”泡麵一經上市,憑藉著低廉的價格——一包1分,和口味眾多,簡單易食用等特點,迅速開啟了市場。

雖說一包一分的價格,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還是有些貴,但還是抵不住新物品的新鮮勁,有許多老百姓特地買一包來嚐嚐。

城外的工坊從剛開始的一天能產500包,到工人熟練之後,一天能產1500包,但是相對於首都這樣的大城市的龐大需求來說,還是顯得杯水車薪。

湯皖一看這架勢,趕緊聯絡六爺,準備開始工坊擴建,建設二期工程,另外也在嘗試降低價格,最終的目標是0.5分一包,達到普通老百姓也能隨時隨地,想吃就吃的地步。

二期工程擴建的速度比一期工程快多了,而且場地規模也大了很多,同時又招收了不少的難民工人,先進行培訓,好等二期工程完工,可以直接上崗。

同時,六爺派人去渤海灣沿岸試圖聯絡當地漁民,建立海產品直供渠道,避免了中間商賺差價。

湯皖則是聯絡了當前國內調味品龍頭企業——李錦記,雙方展開洽談,建立長期合作關係,在調味品價格上,又減少了一些成本。

最後則是,經過眾人相商,決定去掉包裝外層的油紙,改直接用一層蠟紙,因為桐油紙對人體有害,特別是作為食品包裝,容易被誤食,這就又減少了包裝成本。

5月底,二期工程全面完工,工人們只用了10天左右的時間,來熟悉新裝置,新場地。

產量就達到了驚人的一天3000包,而且隨著工人操作熟練度的進一步提升,產量有望達到日產3500包.

一個新興產業的興起,帶動的是一大群產業,單就增加就業崗位這一項來說,到5月底,便面工坊實際已經招收了300多名工人。

沒有現代工業基礎作後盾,所有的程式都要人工來控制,導致了大量人手的增加,為了增加產量,湯皖決定實施後世的三班倒工作制,這就又要招收工人。

隨著泡麵的出世,火車上正式結束了饅頭大饃統治的時代,幾十個小時的旅程,餓的時候,來一包熱乎乎的“湯達人”泡麵,吃了都說好。

在首都這個市場飽和之後,“湯達人”泡麵又開始流向平津市,沿著津浦線,“湯達人”泡麵開始在金陵,滬市和杭城等南方城市小有名氣。

等到泡麵工坊一切都走入正規的時候,湯皖等三人便不再管理了,而是交由佔有小股的六爺全權管理,只需要月底分紅即可。

湯皖從1月份一直忙到6月份,期間還要準時去北大上課,可想而知,是有多忙,幸虧有迅哥兒一直忙前忙後,否則真就沒法善了。

6月底的時候,湯皖,錢玄,和迅哥兒,三人拿到了第一筆分紅,每人足足分了100多大洋,這可是現金,不是迅哥兒那個開空頭支票的工資。

這天晚上,湯皖在家請客,除了迅哥兒和錢玄兩人外,還特意請了菊長,如果不是菊長在其中出力,這個工坊估計早就黃了,此中原因,大家都懂。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大牛從早上就開始忙活,一直忙活到晚上,準備了不少的菜,6月份的天氣,還不算太熱,即使是這樣,大牛一個人也是忙的夠嗆,汗水把身上都浸溼了。

“砰砰砰!!”的敲門聲響起,大牛顧不得放下手裡的鍋鏟子,便直奔大門處開門,是三位先生回來了。

院裡安靜的氛圍,隨著湯皖三人的進來,隨之變得熱鬧起來,廚房裡瀰漫著美食的味道,就連院裡的樹葉也在慢慢搖晃。

而樹下的石桌上陣擺著一壺茶水,三人正圍著石桌,一邊喝茶一邊閒聊,錢玄一臉佩服的看著湯皖,說道:

“皖之,你可真是神了,這一個月的分紅都快趕上我工資了!”

這個時代,大學教授和正府工作人員的工資之高,簡直讓人望而生畏,足足有一百多大洋的月薪,而普通人累死累活一個月,平均也就5個大洋。

所以,當錢玄看到可以分紅100多大洋,心裡的震驚可想而知了,而這一切不過才經歷了短短的半年時間左右。

聽到錢玄又無意中提起了工資,迅哥兒心裡就沒來由的生出了火,發著牢騷,說道:

“房子裡換了人住,工資還不發,這換人和不換人,有什麼區別?”

湯皖給迅哥兒倒了一杯茶,勸其消消火,而後說道:

“大區別沒有,小區別還是要的!”

迅哥兒還不解氣,又抱怨道:

“我看,是一丘之貉,沒一個好東西,這才換了多久,就要鬧出天大的笑話了。”

自從袁老大去世以後,黎黃陂任大當家,啟瑞任二當家,實際上兩個不對頭,權利基本都在啟瑞手裡抓著。

而袁老大離世後,手底下的眾多小弟就都搖身一變成了各地實權大佬,都紛紛以同門出身的啟瑞為首,因此啟瑞腰桿子能挺得直,講話聲音直接蓋過大當家。

黎黃陂深受南方信任,肩膀上承受著民主共和的重任,結果啟瑞直接不鳥他這個大當家。

於是,啟瑞在黎黃陂的眼裡,就成了又一個袁老大般的人物,所以兩者之間縫隙越來越大,這便是迅哥兒所說的“天大的笑話。”

一個國家的大當家和二當家,竟然勁兒不往一出使,反而互相不對付,大有一言不合就當眾撕逼的態勢,真是活見鬼了。

但這也不是普通人能管得,雖說大家都看在眼裡,心裡都很失望與氣憤,但也沒人敢在這個時候亂說話,湯皖繼續勸解道:

“區別還是有一點,現在吵吵鬧鬧,至少還有輪流坐莊的機會,不像以前,被強制霸佔著不換人,所以希望還是有的。”

迅哥兒非但沒能被勸解,反而越發的生氣了,直接開罵道:

“房子都要塌了,不想著先把房子修理好,而是爭著都來住一住,哪天房子塌了,第一個壓死的,就是這幫爭著想進來住的人。”

“我等屁民,大不了到時候,重新建一個房子,我就不信,四萬萬同胞,還遇不到個好住戶了?”

“消消氣,喝喝茶,好住戶一定會有的,我推測要不了幾年就能出來了!”湯皖一邊拍著迅哥兒慍怒的肩膀,一邊端著茶伺候。

錢玄之前一直光聽著,不發言,這會聽到湯皖這麼說,頓時取笑道:

“你就差去街上擺個攤位,嘴裡喊著福禍姻緣,寫字測字,怎麼跟個老神棍似的。”

隨後也是嘴裡發出著長籲聲,無奈道:

“怎麼一點都沒有好轉的跡象,再這樣下去,我都開始懷疑你說的三十年之期了!”

湯皖也變得沉默了,隨後苦笑道:

“這個房子啊,還是不能塌,真要是塌了,壓死的不光是他們,許多老百姓也要無辜遭難的。”

“所以啊,沒人聽咱們說話的,那咱們就不說話,幹實事,盡我等最大的力量把房子修補好,等一個好住戶進來。”

........

在不知不覺的閒聊扯淡中,天色竟是慢慢的起了變化,院裡有了一絲涼快,原來是起了一絲風的緣故,吹著樹葉搖搖晃晃,抬頭往天上看去,都已經是日落時分了,夕陽染紅了整個天空。

湯皖伸出手臂,指著天空說道:

“你們看,太陽要落山的時候,都是要染紅整個天空的,太陽要出山的時候,也是要染紅整個天空的。”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