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王世珍領導下,在中央政府支援下,在拉坦省省長周自齊、中那省省長載洵等官員努力下,西疆省、拉坦省、中那省的漢人逐漸增多,經濟穩步發展,印度人已經開始學習漢語,並加入中國國籍。

這兩年,中國軍隊陸續開過來,郝大炮和王世珍都在做著準備工作,但一直沒有動手。

第五集團軍成立,共八萬人,其中藏人三萬,漢人三萬,加入中國國籍的印度人兩萬,郝大炮任司令。

這裡邊不包括瓦薩尼、阿尼爾、帕雷克三人的部隊,三人以後算友軍,不再是郝大炮的下屬,但協同行動。

隨後,郝大炮與王世珍召集周自齊、載洵、李二栓等高級官員將領開會,部署開戰。

周自齊、載洵兩個省長負責後勤,王世珍統領後勤並衛護三省,逐步推進,郝大炮率大軍,協同瓦薩尼、阿尼爾、帕雷克三人的部隊,出征英軍。

這次出征的目標,就是拿下英屬印度的首府加爾各答,將所有英國人趕到印度洋裡去。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在德國的高壓打擊下,英國已經無法顧及亞洲了,但馬來亞可以放棄,緬甸可以放棄,印度依然是英國最不願放棄的目標。

亞洲英軍大部,也都駐紮在印度南部,共五萬陸軍,還有三十萬印軍,由安格斯中將率領。中東艦隊幾十艘軍艦,時而去地中海作戰,時而還可以支援印度。

而且,這幾年,英軍在印度南部,大修工事塹壕,部署重炮,做出死守印度南部的態勢。

第五集團軍雖然準備充分,也有印度炮灰可以使用,但進攻英軍的戰鬥大多是進攻堅固的陣地,推進並不甚順利,英軍進攻不行,防守打的還可以。

“轟……轟……轟……”

中國軍隊黑洞洞的粗大炮口,對準了布德萬的英軍陣地狂轟濫炸,伴隨著一聲聲劇烈的聲響,一枚枚重磅炮彈飛出厚實又修長的炮管,很快就變成了一朵朵火紅而又致命的禮花。

挖掘極深的塹壕工事裡面,英軍和印軍蜷縮著,躲在塹壕底部瑟瑟發抖,英國人唸唸有詞,應該是祈求上帝保佑。

印度人則是完全麻木和聽天由命,反正他們的命運,要麼是在村莊裡捱餓,要麼是在這個該死的土溝溝裡面挨炮彈,為英國主子送命。

不時有炮彈在戰壕當中炸開,那反而解脫了痛苦。

中國軍隊的重炮,在天空中發出火車飛馳似的呼嘯聲,然後就是天崩地裂一樣的轟轟隆隆的爆炸聲,像是狂怒的雷神,正在用他的巨錘,在英軍印軍官兵的頭上狠狠敲打。

英軍炮兵也不示弱,用120毫米、150毫米的重炮還擊,一陣陣橘紅色的閃光過後,一波又一波拖著紅色尾焰的炮彈,落在中印軍隊陣地上。

伴隨著一陣陣震耳欲聾的轟鳴,和一朵朵巨大的蘑菇雲,陣地上已經如同被隕石撞擊一般,出現了一個個觸目驚心的大坑。

中招的中印官兵,連呼喊都不會發出,就被奪去了生命,殘肢被高高地拋入天空,又帶著鮮血飛灑而下。

漫天的塵土硝煙,激揚在兩軍陣前,戰爭的殘酷隨著時日的流逝,愈加顯現。

以前英軍分守各地,兵力分散,結果被郝大炮率軍各個擊破。後來黑格率軍進攻中國軍隊的烏石山陣地,久攻不克,被郝大炮從後邊包抄,一下子就崩潰了。

這次倒過來了,是英軍防守鋼筋混凝土工事,而且,英軍也不再分散,陣地火炮、機槍眾多,這讓郝大炮昔日風捲殘雲一般的騎兵,完全失去作用。

英軍蜷縮在一起,把自己變成了鐵榔頭,戰鬥沒有取巧的餘地,全是硬碰硬的進攻,中印部隊每進一步,都必須付出無數人命……

沙皇倒臺後,俄軍退出戰爭,東線的同盟國精銳,都被德國調去了西線。

進攻俄國的部隊,都屬於二線部隊,他們與士氣低落的俄軍,倒也旗鼓相當,兩方菜雞互啄半個多月,也沒啄出個結果。

在列寧等人的提議下,俄國臨時政府決定先東後西,派人與同盟國方面展開談判。

威廉二世主要想先擊敗英法,也怕東線再出變故,想先穩住東線,同意談判。

他提出俄國把波蘭、立陶宛、愛沙尼亞的區域性,和拉脫維亞、白俄羅斯的全部,都割讓給同盟國,並賠款30億盧布。

條件之苛刻,引起臨時政府內嚴重的分歧,大家爭論不休,列寧等人贊成簽約,有人提出反對,要繼續世界大戰,不對德國妥協。

在會議上,列寧對眾人道,“諸位,我主張接受德國的條件,簽訂和約,為我們新生政權爭得喘息機會,先解決西伯利亞的中國。

待德國與英法美拼的筋疲力竭,我們俄國再西進,奪回割讓的那些領土。因為歐戰依然在繼續,而亞洲那裡卻是和平的。

如果我們再不動手,等中國人在西伯利亞立住腳跟,怕是更難對付他們了,畢竟,我們西邊的領土,還可以用英法制衡德國,但在東線,我們只能自己想辦法解決。”

列寧的思路是正確的,大家同意了他的意見,派人跟德國談判,如果德國態度堅決,就讓步簽約。

結果,威廉二世寸步不讓,俄國於是接受了德國的條件,與同盟國簽署了《布列斯特條約》。

按照和約,波蘭、立陶宛、烏克蘭、白俄羅斯和愛沙尼亞的部分地區,共上百萬平方公裡的土地,劃給同盟國。之後,同盟國撤軍,奧匈、奧斯曼與德國瓜分了那些領土。

然後,俄國八十萬大軍向東,進攻烏拉山西伯利亞鐵路兩側的中國軍隊。

段祺瑞和王四等他們許久了。

段祺瑞的第二集團軍,本來有四、八、十五,三個軍,趕到烏拉爾山山口,張作霖的十一軍納入第二集團軍,這四個軍在總統召集預備役後,每個軍再增加一個師。

當然,路途遙遠,補充的幾個師還沒有到。

但四個軍已經24萬人了,再加上王四的裝甲部隊,一共擁有鋼鐵戰車一千八百輛,卡車五千輛,火炮一千九百門,飛機一百架,實力極為強大。

列寧的想法雖然不錯,實現起來可不容易。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