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戰結果的比較,可以看出英德兩國不同的設計哲學。英國建造的艦隻強調的是速度和火力,而犧牲的是裝甲防護力。

德國軍艦則在降低航速和武備的基礎上,強調更好的防護力。德國在技術上的熟練顯然勝過英國人。

他們裝有定時信管的穿甲彈穿過英國船殼爆炸,具有很大的破壞作用。英國炮彈往往碰上裝甲即炸。英國方面使用的火藥也存在著問題,其更易燃易爆。

皇家海軍在運送彈藥時不關閉彈藥艙門,這也是一個致命的失誤。在至關重要的防火系統方面,德海軍更是優越得多。

海戰中炮彈在德國炮塔裡爆炸,不會引起進一步的損害,防護得很好的垂直通道,防止火勢下竄到彈藥庫。

而皇家海軍卻沒有注意到這個問題,至少三艘英國戰列巡洋艦的炸裂,是由於炮彈在炮塔裡爆炸時,引起了下至火藥甲板的一系列炸藥的爆炸。沒有一艘德國船因這類缺陷而喪失。

同樣,雙方運送發射藥包使用的容器也有區別,德國人對發射藥用金屬容器封閉運送,而英國人則僅僅用蠶絲口袋包裹。

德國船的上甲板在長射程的炮戰中提供了較好的防護,魚雷在它們加固了的舷側爆炸,造成的損傷也較小。

而且,德國在訊號技術、測距和夜戰裝置方面,也都超過英國主力艦隊。英國海軍設計師集中注意力於速度和大口徑大炮,而忽視了其它必要的改進,在這次戰鬥中皇家海軍的這種缺陷是很明顯的。

大英帝國海軍世界第一,這種現象已經存在兩百年了,世所公認,但戰鬥結束後,英軍指揮官傑利科上將在遞交給海軍部的報告中,承認德國軍艦更加優秀。

他承認英國戰術失敗,只能勉強說獲得了戰略上的勝利,因為英國海軍把德國公海艦隊依然堵在了北海內。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德國人不這麼看,威廉二世極為高興,他認為德國大勝,德國公海艦隊不出去,是因為沒想出去。德國需要出去的是潛艇、破交的潛艇。

在西帕島海戰之前,德國海軍是認為英國海軍更強大的,但這次海戰,讓德國海軍信心得到極大提升,他們發現,德意志海軍的戰鬥力是強於英軍的,目前唯一弱勢的是艦船數量少於對手而已。

進入9月份以來,同盟國與協約國的陸戰,更加激烈了。

在馬恩河會戰激烈廝殺的時候,9月8日,奧匈軍隊第二次侵入塞爾維亞,再次遭到慘敗,自從戰爭爆發,強大的奧匈帝國軍隊,無論是面對沙俄還是塞爾維亞,居然接連敗北。德國簡直是以一己之力,對抗整個協約國。

9月9日―14日,興登堡和魯登道夫率領德軍,在馬祖裡湖再次擊敗俄軍。

9月11日,俄軍把奧匈軍隊趕回喀爾巴阡山防線,然後包圍了普熱梅希爾要塞。

在奧匈帝國的眼中,普熱梅希爾要塞,堪與列日要塞相提並論。普熱梅希爾位於後世波蘭境內,不過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屬於奧匈帝國的領土。

普熱梅希爾在奧匈帝國時期,是一個具有重大戰略意義的邊境城市,它不但扼守著經巴爾喀阡山通往匈牙利的大門,而且還是連線普熱梅希爾、克拉科夫和利沃夫等地的鐵路樞紐。

也正因為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所以每當奧匈帝國和俄羅斯關系緊張的時候,這裡也會成為首當其衝受到威脅的地方。

為了應對這個局面,從1854年開始,奧匈帝國開始在普熱梅希爾修建軍事要塞,以便作為同俄羅斯交戰的前哨陣地。

在奧匈帝國苦心經營之下,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普熱梅希爾要塞已經成為了由多個堡壘組成的堡壘群,完全可以抵禦俄羅斯軍隊可能發起的進攻。

普熱梅希爾要塞共擁有33個大型堡壘和4個炮兵陣地,它們無一例外都是用混凝土和鋼板加固過,牆壁厚度高達3.5米。

俄軍標準的76.2毫米師屬火炮對此根本無能為力。在堡壘內部,無線電、電話、電梯和排氣扇等設施十分完備。

開戰以後,奧匈帝國對於普熱梅希爾要塞的防禦設施還是感到不放心,又動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對要塞進行了進一步的加固和擴建,包括架設了長達幾百公裡的鋼絲網。

俄軍在加利西亞戰役中,成功擊敗了奧匈帝國軍隊,然後長驅直入奧匈帝國邊境150公里,多座奧匈帝國城鎮和要塞被攻佔,然後包圍了普熱梅希爾要塞。

進攻要塞的是沙俄第三集團軍,以及第八集團軍的一部分,指揮官分別是拉得科·德米特裡耶夫中將,和阿列克謝·布魯西洛夫上將,一共25萬人。

要塞指揮官赫爾曼·庫斯馬內克·馮·布爾諾斯登中將,麾下有15萬人。

進攻普熱梅希爾要塞的俄軍,完全忘記了旅順戰役的經驗教訓,蜂擁而上的俄軍士兵,無遮無擋的出現在奧匈軍隊現代化的火力面前,被成片撂倒。

這一切簡直是十年在旅順的翻版,只不過是俄軍從防守的一方變成了進攻的一方,或者換句話說,俄軍並沒有吸收旅順防禦戰的經驗,而是重蹈了日本人當年的覆轍。

結果僅僅三天時間,缺乏火炮掩護的俄軍死亡就達到兩萬餘人,總的傷亡更是超過四萬人。相比之下,普熱梅希爾要塞守衛部隊的損失輕微,只丟了幾處無足輕重的次要陣地。

最後,損失慘重的俄軍終於挺不住了,他們主動撤退,解除了對普熱梅希爾要塞的圍困。

這算是奧匈帝國取得的唯一勝利。

……

林重喜歡打巧仗,喜歡在打仗的時候佔便宜,不願意硬碰硬地讓部下去做無意義的犧牲,就像忠義軍旁觀日俄戰爭,然後在最後關頭、日軍最虛弱的時候介入,撿了一個天大的便宜。

一戰他也是這麼打算的。隔岸觀火,待交戰各方將血流盡,將國力耗盡,中國再從容進場,以戰爭仲裁者的身份獲取最大利益。

但便宜也不是那麼好撿的,德國遠東艦隊與英法遠東艦隊的一次戰鬥,差點把中國拽進戰爭。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