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利時軍隊無法阻止德軍的腳步,然而他們已經使德軍推遲了到達布魯塞爾的日期,並為英國遠征軍登陸法國贏得了時間。

“施裡芬計劃”沒有考慮到,比利時居然敢硬扛強大的德軍。

烈日戰役不但延緩了德軍的進攻速度,也讓德軍蒙受了不小的傷亡,但與此同時,法國進攻阿爾薩斯和洛林、以威脅德國西南地區的計劃,也遭遇了挫折。

按照法軍總司令霞飛將軍的命令,法軍按離心方向轉入進攻,但在阿登交戰過程中,法國第三、第四集團軍被德國第四、第五集團軍擊敗,損失五萬人,被迫向凡爾登和馬斯河退卻。

以德軍的本意,比利時並不是它的戰爭物件,只不過是借道,誰讓比利時是德國對法戰爭中唯一取勝的通道呢?

德國曾再三表示,如果比利時能夠友好地借道,德國會保證比利時不遭到損失。但比利時態度強硬,要想借道?沒門!

德軍攻陷列日要塞後,隨即向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挺進。雖然這是一場綿羊與獅子的博鬥,但比利時人認準了要與德國侵略者戰鬥。

因此對德軍部隊發起冷槍襲擊,零打碎敲地幹掉德軍步兵,並且搞一些破壞活動,比如炸斷橋樑、毀壞鐵路等等。

“施利芬計劃”中早已嚴格定下了向法國進軍的時間表:開戰十九日後佔領布魯塞爾,二十二日進入法國境內,開戰三十九日後,佔領巴黎。

但比利時人不但在烈日要塞堅決抵抗,還不斷地阻礙德軍行軍,小毛奇聞聽前線報告後,令德軍對比利時人採取恐怖的報復。

8月18日,攻陷比利時的昂當鎮後,德軍先頭部隊指揮官艾米赫將軍下令,對鎮子開始了一場洗劫。隨即,德軍把鎮子居民驅趕到教堂前的大廣場上,然後槍殺了這些居民。

艾米赫的用意,就是要製造這種恐怖效果,以達到警告比利時人的目的。

德國的軍事家克勞塞維茨曾經把恐怖視為縮短戰爭的正當手段,他認為要以最嚴厲的措施,迫使他們的敵人講和,否則,戰亂將無窮無盡。

8月19日,德軍在比利時不少城鎮貼出了佈告,在佈告中宣稱:昂當鎮的居民以極其陰險的方式,襲擊了德國的部隊,現在,這個小鎮已經化為灰燼。

德軍用這種方式告訴比利時人,讓他們明白,若是再堅持與德軍搗亂,將會有什麼樣的結局在等待他們。

從這以後,德軍每經過比利時的一個地方,就先把那個地方的許多人抓來做人質,如果受到比利時人的狙擊,那麼就槍斃這些人質作為報復。

比利時人原想以狙擊給德軍造成恐怖,他們把那些狙擊手稱為自由射手。

這些狙擊手給德國士兵造成了很大的恐慌,但德軍指揮官艾米赫對此說:“越是恐怖,就越需要恐怖。”他要以大的恐怖對付比利時人對德軍造成的小恐怖。

小毛奇給各地前線將領的電報中說:“我們在比利時的進軍肯定是殘忍的,但我們是在為士兵們的生命而戰,誰擋路,誰就必須自食其果!”

盧萬,是一個古老的城市,以它的大學和圖書館聞名於世,位於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以東約30公里的地方,是德軍從列日到布魯塞爾的必經之路。

德軍剛進盧萬城時還是非常文明的,他們買東西時也和當地居民一樣排隊。可是當一名德國士兵被狙擊手打了一槍後,情形就變了。

8月21日夜,有盧萬的平民發起了對德軍的槍擊,於是德國人的大舉報復開始了。德軍殺了盧萬所有居民,又用一把大火燒掉這個城市。

8月22日,大火後的盧萬除了遍地的灰燼,什麼都不存在了。

德國人火燒盧萬,給自己招來了一片指責之聲,對此,德國的宣傳部門宣告說,這都是由於比利時人對德國軍隊展開的襲擊所導致的。

幾天後,德國皇帝威廉二世對此表示,比利時的這場災難,完全是因為比利時人的野蠻造成的,並為此感到痛心。

在德國戰車面前,比利時人的抵抗其實是微不足到的,如果不是從民族精神這一點上去尋找支援的話,從實際意義來說,對比利時的確沒什麼好處,只不過是在為英法做嫁衣。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當德國浩浩蕩蕩的大軍穿過布魯塞爾後,也就沒有人再注意比利時這個地方了。

23日,德國第一集團軍總司令克盧克上將,率軍佔領了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比利時國王阿爾伯特率軍退守安特衛普,此刻他終於深切地認識到:他那缺糧少彈的部隊,根本不可能抵禦數倍於己的德國鋼鐵雄獅。

一番深思熟慮之後,阿爾伯特派出一個師去納慕爾要塞,餘下的部隊則隨他一同留守安特衛普,這兩座城市都擁有環形堡壘防線。

佔領布魯塞爾後,克盧克上將派一個團去封鎖安特衛普,以保證沒有一點比利時的火力能夠襲擊到自己的右翼,而他自己的第一集團軍大部,及布羅中將的第二集團軍則繼續向西進發。

英國對德國宣戰後的第三天、1914年8月7日,英國陸軍元帥約翰·弗倫奇率領的英國遠征軍第一分隊,抵達法國東北部。

而後續12.5萬大軍,則是在8月16日才全部渡過英吉利海峽。英國遠征軍集結在法國東北部的萊卡託,並於8月21日向比利時轉移。

遠征軍的第一場戰鬥,發生在8月22日,是英德雙方偵察騎兵之間的一場小型遭遇戰。

25日,亞歷山大·馮·克盧克將軍率領德國第一集團軍,在比利時的蒙斯附近,與英國遠征軍迎頭撞上,彼此僅僅做了一個小時的準備,中午,激戰就爆發了。

這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戰場上,第一次戰車的交鋒。

自從中國發明了履帶式鋼鐵戰車、又不斷利用戰車在戰場上取得勝利後,世界主要國家均投入了對戰車的研究和生產。

德國作為中國的友好盟國,不但非常重視戰車的研發生產,也從中國軍隊那裡學會了如何更好地使用戰車。

從1910年開始,坐落在瀋陽的中國裝甲兵軍事學院的課堂上,不斷出現德國軍人的身影。畢竟,自從戰車出現,只有中國軍隊使用過它,並獲得大勝。

中國人傾囊相授戰車戰術,德國唯一不知道的就是,中國戰車在與敵人戰車遭遇時,使用的是破甲彈。

德國的軍工實力強悍得很,在一戰開始的時候,已經擁有了三千輛戰車,用在西線戰場兩千一百輛。德國第一集團軍就有五百輛戰車。

當然,英軍也是有戰車的,英國陸軍元帥約翰·弗倫奇率領的英國遠征軍一共十五萬,此時在蒙斯戰場十一萬人,共有戰車三百五十輛。

德國兩個集團軍分左右兩路行軍,彼此距離百里,第一集團軍二十四萬人,此時在蒙斯戰場九萬,戰車五百輛都在前線。

雙方算得上倉促遭遇,沒有時間挖掘塹壕,簡單構築火炮陣地,隊形擺開後,戰鬥就爆發了。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