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中堂在恭親王同意下,派遣天津稅務司的德璀琳作為自己的代表,到日本去探商議和的條件。但德璀琳到了日本後,日本人拒絕和他談判,日本透過美國人,要求朝廷派出具有正式資格的全權委員。

1895年1月14日,朝廷正式派戶部侍郎張蔭桓、湖南巡撫邵友濂為全權大臣,並聘美國國務卿科士達為顧問,赴日求和。

當時日本正在猛攻威海衛,由於軍事上的勝利,日本的侵略胃口非常大,氣焰極為囂張,覺得使我國無條件投降的機會還未到來,因此藉口全權不足,在廣島將朝廷這兩位求和代表侮辱一番,驅逐回國。

同時,日本首相伊藤博文指名要恭親王,或中堂大人充當全權代表。1895年2月17日,日本攻陷劉公島、北洋水師全軍覆滅的當天,日本又透過美國人向朝廷提出,必須以割地、賠款為議和條件,否則就無需派代表前往日本。

朝廷求和三次,其中兩次派使被拒,這時,太后為了求得停戰,決心不惜任何代價,於是召中堂大人入京,任命他為全權代表赴日議和。

在議論媾和之事時,中堂堅決反對割地,其後,中堂又拜會各國公使,乞求干涉,但均無結果。於是在1895年3月13日,率隨員前往日本馬關,與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外務大臣陸奧宗光進行談判。”

總統辦公室內,有總統副官陳樹人,外交總長唐紹儀,當時參加《馬關條約》談判的李經方、羅豐祿、伍廷芳、馬建忠、盧永銘、羅庚齡。

林重要聽《馬關條約》談判和簽約的全程,便由李經方負責講解,在這樣正式的場合,他沒有稱呼李鴻章為父親,而是稱呼中堂。

“從1895年3月21日到24日,中日雙方進行了前三輪談判。當時北洋水師雖全軍覆滅,但是遼東戰場爭戰方酣。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而且日本在談判前的3月16日,成立了所謂“徵清大都督府”,以參謀總長小松彰仁親王為大都督,準備進駐旅順,直搗北京,指揮“直隸平原作戰”。

所以,中堂要求議和之前先行停戰,但日方提出包括佔領天津等地在內的四項苛刻條件,迫使中堂大人暫時撤回停戰要求。

伊藤博文提出割讓臺灣島之事,中堂答英國將會干涉,伊藤囂張道:“豈止臺灣而已!不論貴國版圖內之何地,我倘欲割取之,何國能出面拒絕?”

在前三輪談判中,伊藤博文對中堂極盡羞辱之能事,而中堂則委曲求全,惟恐和議中梗。

3月24日第三輪談判後,中堂回接引寺住所的途中,突然遭日本人小山豐太郎槍擊,造成中堂左眼下受傷。

此次意外事件發生,日本政府怕中國談判代表團立即歸國,向各國哀訴,得到同情,擔心造成第三國干涉的藉口。

於是,他們對中堂進行治療並給予慰問,另一方面自動宣佈承諾休戰。3月30日,雙方簽訂休戰條約,休戰期21天。

這一風波平息後,日方代表以勝利者的姿態,繼續進行威脅和訛詐。在1895年4月1日舉行的第四輪談判中,日方提出十分苛刻的議和條款,要求中方在三到四日內答覆,主要包括:

確認朝鮮獨立;

中國向日本賠償軍費庫平銀三億兩;

中國割讓臺灣島及其附屬島嶼、澎湖列島、遼東半島給日本;

中國向日本開放北京、沙市、重慶、蘇州、杭州、湘潭和梧州七處通商口岸;

長江、西江、吳淞江及運河等內河航行權範圍;

日本駐軍地點及所需軍費。

中堂對日本的獅子大開口大為震驚,他一面奏報朝廷,一面進行逐條駁斥,並採取拖延戰術。

但伊藤博文警告,一旦談判破裂,“北京之安危亦有不忍言者”,要求儘快接受日方條件。朝廷對日本提出的要求束手無策,幾番折衝後,見事情已無回旋餘地,遂於4月14日電諭中堂:“如竟無可商改,即遵前旨,與之定約”。

4月15日,中日雙方舉行最後一輪談判,會談從2時半延續到7時半,其間中堂苦苦哀求減輕勒索,但均遭日方拒絕。

1895年4月17日上午11時40分,中堂代表朝廷,與日本簽訂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1895年5月8日,中日兩國交換兩國皇帝的批准書,條約正式生效。”

李經方愈講愈悲憤,講到李鴻章苦苦哀求日方減輕勒索的時候,淚水都在眼睛裡打轉。

他講完後,伍廷芳補充道,“伊藤博文亮出條款時候,氣勢洶洶,表示毫無商量的餘地,直接要求中堂按照原件簽字。中堂看後表示無法接受,說,不能再商量一下嗎?

但日方說,一字不能改,伊藤博文對中堂的哀求無動於衷,表示:“你們必須全部答應,只需要回答‘允’還是‘不允’就行!”中堂據理力爭,對方卻說:你們沒資格,條件一個不能少!”

然後,羅豐祿、馬建忠、盧永銘、羅庚齡四人均補充細節,講述李鴻章為了降低賠付金額,居然向日方哀求減額,贈作歸國旅費,以他的身份,這實在太傷體面了。

總之,整個談判全程,就是日方極其囂張跋扈,動輒以出兵北京相威脅,中方無可奈何,最後只能委曲求全。

林重聽了久久不語,一會兒,他對唐紹儀道,“告訴日方,讓伊藤博文、當時的外務大臣陸奧宗光,以及所有參與談判《馬關條約》的日本人都過來,把當初簽字的桌子也搬來。”

在曾經的歷史上,1909年10月26日,伊藤博文在哈爾濱,受朝鮮愛國義士安重根刺殺而身亡,終年68歲。

但這一世,因為忠義軍的崛起,伊藤博文根本沒有機會去哈爾濱,所以依然活著呢。

“日本首相桂太郎提出,讓我們暫且停止在朝鮮的軍事行動。”唐紹儀笑道。

林重道,“一切都倒轉過來了,怪就怪他們當年做的太過分。”

然後對陳樹人道,“給入朝部隊和印尼的徐錫麟、湯大虎他們發報,讓他們抓捕日本人,但不要擅自殺害,留下作為談判籌碼。”

陳樹人馬上去了。

聽說讓伊藤博文、陸奧宗光都過來,李經方等人臉上大為欣喜。然後林重等人研究了對日談判的條款。翌日,日本首相桂太郎請求拜見林重,林重不見。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