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對華作戰問題,薩道義已經幾次動員馬世理了,馬世理和往次一樣,承諾彙報國內,請內閣定奪,不過他告訴薩道義,法國並沒有做好開戰的準備,恐怕結果不會如他所願。

對於對華開戰,法國興趣不大,現在德國加入了,法國更無可能參戰了。

英國的印度殖民地,被中國人搞的一團糟,弄的大英帝國焦頭爛額,中國人去印度還需要翻越高原高山,中國人來越南、寮國可容易得很,一腳就邁過來了。

法國可不想自己的殖民地,也被中國人搞亂,自從民國成立,法國與中國關係還可以,沒有發生過什麼衝突,林重將上海租界劫的法國方面的一千兩百萬,也還給法國了。

法國簡直找不到理由對華開戰,再說,贏了跟在英國人後邊喝點殘湯,輸了,中國軍隊勢必進入越南和寮國,法國再也別想消停了。

法國此時的殖民地不多了,越南、寮國、柬埔寨對法國很重要。

10日中午,山西的十六師師長徐樹錚奉命,率領一旅北上,此時的國防軍各旅,團裡都編了裝甲連,每個旅擴編到一萬人。

一旅帶著二十輛戰車、八十輛卡車,卡車坐著士兵,拖著火炮,他們的目的地是外蒙古的庫倫。

從10日午夜開始,日軍大部隊在鴨綠江上搭建了幾十座浮橋,突然從朝鮮進入中國東北。東北的國防軍沒有攔阻日軍渡江。

國防軍有能力將日軍攔阻在鴨綠江東,但那樣的話,殲滅日軍、全取朝鮮的計劃就沒法展開,既然日軍一直認為忠義軍取巧擊敗他們,這次就用實力說話。

朝鮮被日本強行簽訂條約、吞併時候,中國之所以不發揮影響力,就是想擊敗日本,將朝鮮納入麾下,到時候中國取的是日本的領土,諒朝鮮也沒話說。

既然如此,與其進攻日軍防守嚴密的陣地,還不如讓他們跳出來。

五月份,東北就做好了戰爭準備,動員了二十萬預備役民兵,發放武器。這些民兵每年都接受兩個月軍事訓練,打上幾仗,就是正規軍的極好兵源。

呂晨率領八師兩萬人,還有五萬預備役駐防黑龍江,七師長宋鐵柱率軍兩萬駐紮在吉林,如果黑龍江有戰鬥,隨時可以坐火車北上支援。

二師長馬二率領兩萬人,以及五萬預備役,駐守旅順和金州。

王四擔任裝甲兵司令後,三師長職務由李烈鈞擔任,他率領三師,與五師長姜虎子,六師長李大壯一起,駐紮鳳城。

三個師六萬人,後邊是裝甲部隊的一萬人、二百五十輛戰車,再往後是遼陽的九師長錢恆的部隊。

十師長瘸虎駐守通化。四師長李東率軍駐守瀋陽,南北有事,坐上火車就可以提供支援。其他十萬預備役分別駐紮在通化、瀋陽、遼陽、和鳳城等地。

林重令海軍出擊,劉老疤當即令東北全軍做好戰鬥準備,令九師東進,也駐防到鳳城附近,他自己也趕到鳳城,坐鎮指揮。

昨晚接到俄國最新消息,劉老疤調七師過來鳳城,再調五萬預備役到鳳城附近。

日軍在平安北道渡江後,迅速集結,可是沒有急於進攻,看樣子對面的中國軍隊決定和日軍打陣地硬仗,大山岩求之不得。

中日兩國陸軍在東北對峙時候,陸地戰爭在印度已經打響了。

關於這次對華戰爭,英國舉國上下都非常重視,赫伯特首相親自在議會解說,以獲得足夠的款項支援,英國外交和聯邦事務大臣愛德華·格雷,出訪法國、俄國甚至美國,以求統一行動。

剛剛上任的英國國王喬治五世,接受記者採訪,希望全國上下一心,支援國家打贏這場戰爭,在英國朝野看來,這次戰爭將是與德國大戰的序幕。

為了這場戰爭的勝利,去年年底,道格拉斯·黑格中將被調任,擔任駐印度軍隊的總參謀長。

道格拉斯·黑格,1861年生於蘇格蘭愛丁堡,1884年進入桑赫斯特皇家軍事學院,1905年,晉升為少將。在鎮壓馬赫迪起義、第二次英布戰爭、烏姆杜爾曼之戰中,黑格表現優異,意志堅定。

這位將軍就是後來被人們稱為“屠夫黑格”的那位陸軍元帥,他的戰爭總是以“慘勝”獲終。在一戰的索姆河戰役中,他讓40萬英軍士兵和20萬法軍士兵喪生,卻只將戰線向前推進12公里,是冷酷,愚蠢和漠視生命士兵的代名詞。

這次對華戰爭,英軍在印度集結了四十萬軍隊,除了英軍三萬人,還有殖民地澳大利亞軍隊三萬人,和加拿大軍隊兩萬人,此外的三十二萬人都是印度軍隊。

今年五月份,黑格令二十萬部隊駐守各處要地,親自率領二十萬人逐漸逼近中國的西疆省,即原印度的比哈爾邦。

南部恆河平原是沖積而成的淺灘,半島狀的邊緣參差不齊,佈滿灌木和裸露岩石的島上,聳起了許多岩石叢生的小山丘。

宋河繞過岩石地帶,在西部形成一處廣袤的三角洲地帶。中國軍隊在烏石山這裡,依託岩石和山丘,構築了長達上百里、縱深幾十裡的寬闊陣地。

1910年7月初,英方聯軍到烏石山陣地,與中國軍隊對峙。

9日,黑格令澳大利亞軍事指揮官約翰·莫納什率領三萬澳大利亞士兵,和兩萬印度士兵到烏石山陣地左翼。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令加拿大指揮官立克斯率領兩萬加拿大士兵,和三萬印軍到烏石山陣地右翼。他率領三萬英軍和七萬印軍在陣地正面。

10日上午十點,道格拉斯·黑格下令炮擊十分鐘,然後全軍發動衝鋒。

守衛烏石山陣地的是王世珍,其中有漢人軍隊八千,藏人軍隊兩萬,印軍五萬。

郝大炮已經於十天前,帶著兩千騎兵,離開了西疆省,到拉賈斯坦邦,和哈中亞那邦,去匯合反英的瓦薩尼、阿尼爾和帕雷克三人的隊伍了。

西疆省絕大部分是印度人,中國管理者對印度人很好,不僅尊重他們的信仰,對牛很友愛,對印度人的生活生產非常照顧。

這幾年,西疆省的中國人一直在向印度人宣傳兩件事,第一件是1857---1859年的印度抗擊英國起義,第二件是1876年至1878年的印度大饑荒。

19世紀上半期,印度完全淪為英國的殖民地。英國極力把印度變成商品銷售市場和原料產地,用各種形式的土地稅殘酷地剝削農民,用英國工業品摧毀印度手工業,激起農民和手工業者的極大仇恨。

英國在印度實行兼併封建主領地的政策,又引起許多王公的不滿。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