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重看著眾人,道,“就按照會議部署,去準備吧,雖然日本陸軍主力被我們包圍,但絕不能大意,一切意外都可能發生的。”

眾人答是,離開了,這時候,載洵也過來了,林重對幾個人道,“我們進來喝茶。”

幾個人進來,劉老疤也轉身進來了,大家坐下,林重看著幾個人,笑道,“幾位是不是對我們的戰車非常感興趣?”

段祺瑞王世珍等都點頭,載洵笑道,“當然了,我要進去看看,老疤太小氣,攔著不讓。”

幾個人都笑,林重道,“說起來也沒什麼了不起的……”

這時候,劉老疤插嘴道,“諸位,這是忠義軍的機密,我看你們不方便聽。”說完,拉了林重一把。

王世珍幾個人不說話,載洵對劉老疤埋怨道,“劉老疤,何以如此小氣?看看聽聽又怎麼了?其實我就是好奇,真好奇,我想段芝泉也是好奇,不是要打探你們機密。”

“好奇?好奇的人多了,那些洋鬼子也好奇,我告訴你載洵,你要知道了我們的機密,我就派人殺了你滅口!”劉老疤說到這裡,臉色已經板起來了。

說完,看了其他幾個人一眼,起身離開。

載洵撇了撇嘴,對林重道,“那林司令還是別說了,劉老疤說殺人,可不是開玩笑,我還真不敢聽了。”

說完,又對段祺瑞幾個人道,“你們不知道吧?忠義軍去老毛子境內殺百姓,就是這位劉副司令的手筆,心狠手辣著呢!”

想起那次大屠殺,再想想劉老疤那張馬臉,袁克定幾個人忍不住心裡一凜,他們三人都知道載洵的個性,這位皇親國戚膽子大著呢,可是剛才說的挺認真,不像開玩笑。

林重真就不說了,也沒人問了,大家聊起別的話題。

兩天後,袁璇禎來了奉天。

在渾南鎮看到哥哥,和段王二人,袁璇禎的眼圈一下子紅了,彼此見過禮後,袁克定拉著妹妹的手,摸摸她的頭頂,道,“十一長大了。”

“哥哥,爹爹和孃親可好?”

“都很好。”

“我們進去聊吧。”林重道。

進來坐下,林重看著袁璇禎,關切問道,“一路上累不累?”

“不累。”袁璇禎深情看著他,搖搖頭。

很簡單的對話,對彼此充滿了關切,旁邊三人都是過來人,當即就清晰瞭解二人的關係了。

“兵工廠的事務交給李洪彥了,鋼鐵廠那邊是張文裕接手。”袁璇禎又道。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林重拍拍她的肩膀,道,“你們慢慢聊吧。”說完出去了。

聊了家裡的情況,袁克定問道,“十一,你和林重……”

“哥……”袁璇禎嗔道,臉色有點泛紅。

“好好好,不問了。”袁克定舉手投降,笑道。

“十一,你和林司令平時見面,是不是不多啊?”王世珍問。

袁璇禎點點頭,道,“嗯,平時都很忙。”

王世珍三人互相看看,段祺瑞先站起來,道,“我們出去吧,十一要回家了,讓他們好好聊聊吧。”

袁璇禎臉紅,可是也沒有攔著,一會兒,林重進來了,兩人拉著手,緊緊挨著坐了,這對情侶只到拉手的程度,偶爾林重才能攬腰,交往兩年了,連嘴都沒有親一個。

在這個時代,這已經是極限了,兩人彼此珍惜愛慕,說著情話。正因為平時太忙,不常見面,每次見面就都很珍貴,簡直有小別勝新婚的那種感覺。

三人只為等袁璇禎,袁璇禎到的第二天,四個人便南下離開了奉天,林重送他們,在高家坨子依依不捨地分手,然後上山去見馮德麟他們。

馮德麟湯大虎等人這些日子,愈發堅定了加入忠義軍的決心,馮德麟對眾人道,“原來咱們都是鬍子,都是一樣的,老毛子來了,都跟老毛子打仗,可是,我們跟老毛子打了幾年,還是老樣子。

可忠義軍卻越打越強,地盤越打越大,還有了兵工廠鋼鐵廠,洋人都來和忠義軍合作了,所以,各位兄弟,珍惜這次機會吧。”

他說完,何虎、李二等人都表態,要好好跟忠義軍幹。

林重上山時候,得到了眾人熱烈歡迎,扯了會兒閒話,林重跟他們道,“諸位大哥,兄弟就開門見山了,你們都知道,忠義軍已經從土匪變成了軍隊,有嚴格的紀律,有明確的奮鬥目標。

那些紀律約束我不知道你們能不能適應,也不知道底下兄弟能不能適應,這樣,你們也問問手底下兄弟,願意加入忠義軍的,就加入,但必須完成從土匪到軍人的轉變。不願意加入的就分地,回家好好做個本分人,娶個老婆過日子,也不錯。”

張二麻子拍著胸脯道,“林司令,我老張這次下定決心了,一定加入忠義軍,什麼紀律我都遵守,既然劉老疤郝大炮他們能做軍人,我老張比他們差啥?”

大家聽了就笑,紛紛表示遵守紀律沒問題,林重笑道,“那好,諸位,從此我們就是一家人了,這兩天整頓部隊,然後我們下山,可能要跟東洋人幹一仗。”

接下來的兩天,林重下到土匪們中間,跟他們講日本人驅趕東北百姓堵槍眼的事情,惹得所有人義憤填膺,這事他們都不知道。

林重做了基本的思想工作後,令馮德麟帶著三千騎兵,趕赴營口前線,聽從蔡鍔指揮。三千騎兵去的很是時候,日本海軍正在準備上岸作戰,因為俄國人拒絕了他們的合作提議。

【作者題外話】:謝謝大家投票,金票不用勉強,把銀票給兄弟即可,多謝多謝。另,諸君不能拿著《三國志》對照,來看《三國演義》,小說都是編的,一個歷史人物死了,但如果劇情需要他再活兩年,他就得活兩年。把張三的事情安到李四身上,是常有的事情,大的歷史演變不會錯,微小的改變是一定的,那些史料都經過了加工,諸位千萬不要用學術論文的標準來衡量小說。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