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觀摩團團長拜爾德少將的評語是,“這場戰役的勝敗,並非由實力決定,而是由日俄兩軍統帥的個性決定,因為大山岩的勇氣,千倍與庫羅帕特金,所以,他獲勝了!”

“從未見過有如此僥倖獲勝者!也從未見過有如此膽怯愚蠢之人!”德國觀摩團團長、鮑勃少將感慨道。

“我真懷疑庫羅帕特金是日本人,除此無法解釋他的一個個錯誤到極致的決定!”

“我懷疑他被日軍收買了。”

“……”所有的觀摩團成員,你一言我一語,盡情嘲笑著庫羅帕特金,比丟人更嚴重的是當眾丟人,庫羅帕特金總司令透過這一戰,成功地將自己的臉丟到了全世界。

到會戰結束時,俄軍一部分預備隊始終未投入戰鬥,這可真是讓人無語到極點。1904年10月3日,俄軍向奉天撤退。

日軍喜從天降,他們彈藥匱乏,士兵疲憊到極點,如果俄軍不撤退,即使不進攻,他們都要撤退了,日軍力竭,根本無力組織追擊,直到1904年10月4日,才小心翼翼地進入遼陽。

原本的歷史上,在遼陽會戰中,日軍2.4萬人傷亡,俄軍傷亡人數僅1.7萬人。因為林重的情報,此役,日軍死傷3.5萬,俄軍死傷1.9萬。

日軍使用炮彈15.4萬餘發,子彈957萬發,俄軍使用炮彈18.6萬發,子彈1000萬發。因為庫羅帕特金指揮上的錯誤,使處處佔優勢的俄軍打了敗仗,丟了遼陽城。

遼陽會戰開始時,日軍就大肆宣揚他們定將獲勝,英國觀摩團團長漢彌爾頓公開表示,他希望能親自經歷“滿洲戰爭偉大的最後一幕”。

日軍取勝後,漢彌爾頓問大山岩元帥,“是否滿意日軍行動的結果?”

大山岩不以為然地說,“不過爾爾,俄軍撤退的太熟練了。”他認為,俄國戰敗是沙俄政治體制的脆弱,與整個指揮層的無能。

俄軍從精心築構的堅固陣地撤退時,確實是有條不親,不曾出現大的混亂,但是,遼陽失守對俄國無論在軍事上,還是在政治上,都是大失敗。

俄國不僅失去了企圖用陸軍支援、保衛旅順的可能,而且遼陽會戰的結果對整個戰局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各國軍事觀摩團都認為,俄軍在遼陽的失敗,已經表明它將在這場戰爭中徹底失敗,因此,沙皇政府對遼陽會戰的結局極為不滿。

尼古拉二世對庫羅帕特金嚴加訓斥,命令他將失去的陣地重新奪回,希望藉此解救被日軍重重包圍的旅順,改變俄軍面臨的徹底失敗的命運,平息國內日益增長的不滿情緒,提高因俄軍屢戰屢敗而威信掃地的沙皇政府的聲譽。

然而,遼陽一役已使俄陸軍大傷士氣,想再把遼陽奪回又談何容易?

1904年9—10月,佔盡數量和防禦上優勢的俄軍,在總司令庫羅帕特金上將愚蠢至極的指揮下大敗!

倫敦股票交易市場上的俄羅斯股票狂跌!法國資本開始撤出俄國。

日軍統帥大山岩在戰後對記者表示,“號稱恐怖壓路機的俄羅斯陸軍不過如此!”

從甲午戰爭到日俄戰爭的十年間,也就是從1894年到1904年,歐洲列強之間沒有發生過戰爭。歐洲當時最近的戰爭,是1870年爆發的普法戰爭。

戰爭在任何時代都會帶來新變化,可以說,沒有哪場大規模戰爭在結束前未能引起武器、戰術、思想方面的革新。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如此觀之,日俄戰爭這種人類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熱武器的戰爭,勢必能引起人們對軍事戰法和武器更新的認知。

其他不說,至少從人性上,軍事觀摩團已經看到了,它居然能影響戰爭結果到這個程度。

人人都在關心戰果勝敗,沒有人關心中國百姓的死亡和遭受到的傷害,滿清朝廷無能,文明世界的紳士們視而不見,中國人死傷,對他們來說再平常不過了,沒人在意的。

……

張作霖帶著幾十個屬下,進入了忠義軍根據地,他提出到處走走看看,林重同意了,讓李東給他派人領路。

之後,林重的注意力又放到了林氏戰車上,是的,他已經給武裝拖拉機取名為林氏戰車了。

1915年,英國政府根據E.D.A.斯文頓的建議,利用汽車、拖拉機、槍炮製造和冶金技術,試製出坦克樣車。

1916年研制成功Ⅰ型坦克。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法國和德國共製造了近萬輛坦克。

坦克一詞是英文“tank”的音譯,原意為貯存液體或氣體的容器。參戰前,為保密而取用此名,並一直沿用至後世。

林重研究坦克當然保密的更厲害,既然是自己第一個研究出來的履帶式裝甲戰鬥車輛,當然擁有冠名權,總之,坦克這個外來詞絕不能用了。

但他想來想去,也沒想出什麼好名字,索性以自己姓氏命名。

托馬斯等人將拖拉機拆散,研究其內部結構後,將蒸汽機換下,換上內燃機,但是,如果加裝兩臺內燃機,內部結構就複雜多了,這也是研究專案最大的難點。

不過,林重九月份再來的時候,托馬斯等人已經解決了這個問題,“不可能兩臺發動機都是主發動機,只能有一臺是輔助發動機,”

托馬斯給林重介紹道,“履帶式車輛的轉向,是透過兩側履帶的差速實現的,只要兩側履帶存在速度差,坦克就往速度較慢的履帶那一側轉向。

具體操作的時候,動力從發動機輸出,經過變速箱傳動到兩側的主動輪,轉向時就是對一側的履帶進行剎車操作,使其減速就能實現轉向了……”

“速度和動能是不是都增強了?”林重問道。

托馬斯點頭,“當然,剩下就是生產了。”

林重曾經給托馬斯畫了坦克的概念圖,托馬斯項目組交回來的是整個戰車的詳細設計。林氏戰車是加長車體、加大車寬、加了武裝防護的拖拉機。

裝75mm火炮、兩挺重機槍、六個乘員。車體和炮塔為鋼裝甲全焊接結構,裝甲厚度為18毫米,車體前部左側是駕駛室,有駕駛員艙門。

其右側為變速箱,中部為戰鬥室,後部是動力艙。發動機的動力透過一根很長的傳動軸,傳至前部的變速箱。

考慮到裡邊人員的透氣問題,研究小組還在在炮塔側面,設計了一個可以開啟的小艙門。為防止負重輪壞掉,炮塔後側還專門留了掛備用的輪子鉤鎖。

林重大贊,這德國工程師的確牛逼,其實,人無我有,不需要整的這麼精緻,他起初的想法就是給拖拉機加上裝甲和火炮。

當天,德國援助的兵工廠裝置被組裝起來,林重讓徐錫麟對接鋼鐵廠,幫助生產戰車所需的裝甲和炮塔。

【作者題外話】:金票很感激,不一一致謝了,銀票一樣感激,今天發的早,諸君有票投一投,多謝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