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的驕陽,如同一個大火爐一樣,炙烤著大地。

不過好在此時還處於小冰河時期,溫度要普遍比後世低四五度左右,所以還勉強可以行軍。

一路往北而去,被亂軍屠殺過的邠州和涇州城中,竟然又有了人居住。

他們大多是四野山上的鄉民,當佔據這兩州富庶之地的百姓被亂軍殺光之後,他們就下山來佔據了肥沃田土生存。

韓七娘子還在其中認出了一些倖存的原本鄉鄰,張昭則趁機招募了一些往涼州去。

不願意去的,張昭便開始自說自話的任命他們為鄉老里長和坊長等,暫時把基礎的秩序和行政班子搭建了起來。

除了任命最基層官員外,張昭還給他們頒發了田契,承認了這些人對土地的佔有權。

這樣一來,就斷絕了朝廷官員帶著大戶前來兼併土地的路子。

至於後來的朝廷官員和大戶可能會不承認張昭頒佈田契的有效性,或者採取強行收走土地的方式兼併,張昭更是無所謂的。

因為那樣他又不會損失什麼,反而讓從他手中拿了田契的百姓更加憎恨朝廷官員。

等他下次進關中的時候,這些失去了土地的百姓,就會成為他最有力的支持者。

於是,張昭一路走,一路停,等到走到渭州的時候,張司空已經發出去了上百萬畝土地的田契,十幾萬人從中受益,這些以後都會成為他的支持者。

等到了渭州,迎接張昭大軍的,是滿城的歡迎的人群,他們就像歡迎自己人一樣,歡迎張昭和歸義軍。

嗯!也確實是自己人,因為歸義軍中,渭州子弟也有好幾百人。

前段時間張昭幹掉王鎮將家的時候,最後也給自己留了一萬多畝最好的地。

張昭直接就把這幾百人中有功的,特別是有十幾個拿到了勳策一轉的有功之人,安排到了這一萬多畝土地上。

但不是把土地分給他們,而是把他們當做自己的租戶,只不過張昭的要的地租很低而已。

順便張昭還任命了一個叫趙軍的從九品上陪戎校尉,負責具體管理這些人。

另外張昭還請康福表奏了武果兒的兄長武鷹兒為渭州刺史,同時將武果兒等三十幾個渭州大族的子弟帶往了涼州。

以後不管是誰來做彰義軍節度使,估計都很難擺脫張昭的陰影了。

在渭州修整了三日,大軍繼續向西,穿過彈箏峽,來到了原州。

而原州的情況,竟然比張昭想的要好很多。

劉再升不但穩穩守住了原州,還在原州率領一眾留守的党項老弱修葺道路,興修水利,開墾荒地,等張昭回來一看,原州一片欣欣向榮。

其實,李忠超並不是能徹底掌控原州的那個人,因為原州的党項,實際上是個部落聚合體。

李忠超父子不過是其中最大一支部落的豪酋,是推舉出來的原州党項領袖而已。

有鑑於此,張昭在與劉再升長談之後,劉再升也同意繼續留在原州。

至於原因很簡單,劉再升家族是於闐金國的漢人大族,劉再升受到的教育,是非常全面的,比郭天策這種學知識,只能透過景教典籍和殘缺書本的,要全面的多。

不過,劉再升呢,雖然書讀得多,身體和武技也很不錯,但他實在沒什麼帥才。

才能跟陰鷂子有點雷同,但陰鷂子也還比他好一點,因為陰鷂子能搞後勤也擅長守城。

劉再升則有點跑偏,軍事上,他最多能當個帶千把人的營指揮使,其餘的才能,都點到了牧民這一方面。

可以說,他當個一州刺史,特別是宋明這樣朝代的邊防重地知州、知府那是合格的。

但這樣一來,他在張昭集團中的地位,就有些尷尬了。

軍事上,陷陣勐將方面,他不如蠻熊、頓珠這種,指揮不如閻晉、馬殺才,後勤有陰鷂子在,政務上,張昭暫時還沒幾個地盤。

所以只等到了原州,劉再升才感覺如魚得水了起來。

軍事上,原州這種地方,能指揮千把精銳的能力足夠用了。

政務上,原州並沒有多麼強大的大族,正適合他大展手腳。

於是,張昭連夜上書,表奏劉再升為銀青光祿大夫、原州刺史兼原州防禦使,鎮守原州。

至於李忠超父子孫三人,李忠超在戰場上受了腿傷,看來是要退居二線了。

李忠超的兒子能力一般,張昭表奏他為從四品上武散官宣威將軍,加上涼州自己的勳策第七轉輕車都尉,就在原州喝喝酒、吃吃肉、生生孩子,多好。

李忠超的孫子有些才能,弓馬嫻熟,也還讀的進去書。

張昭做主讓他入了涼州姑臧李氏的宗譜,起名為李孝節,充入到了張昭的義兒軍中,由張昭親自教導,並且還成了憾山都親衛的一員,隨侍左右。

透過這四管齊下,張昭成功將原州控制在了自己手中。

劉再升鎮守原州,方便以後張昭對於彰義軍節度使的干涉。

同時,原州過去就是慶州,慶州的東山党項和夏州的平夏部党項,可是並稱為党項兩大部落的。

張昭可以透過原州,不斷扶持慶州的党項,給已經強大起來,並且不斷把手往慶州這邊伸的党項定難軍李家找些麻煩。

至少不能讓他們如同歷史上一樣,輕易的將慶州党項吞併,最後還能打下靈武節度使的地盤。

隨著原州的安定,慶州党項李延禮也率著一千多騎兵離開了張昭。

對於李延禮,張昭沒有強留,因為現在還不到時候。

在離開的時候,張昭賞賜了大量的財貨給李延禮和慶州党項騎兵們。

還搞了一出十里相送,一直將這千餘党項騎兵,送到了原州以西十餘里,等到他們的身影全部消失後,張昭才回原州城。

這把李延禮等人感動的眼淚汪汪的,他們騎著張昭送的折耳馬,穿著張昭送的皮甲和一部分鐵甲滿懷感激的走了。

李延禮等幾人甚至還有一身棉甲,手裡的武器,其餘馬匹上駝著的糖鹽茶等賞賜,都是張昭給的。

可以想象,當他們回到慶州後,會帶給其他東山党項多大的震撼!

等到定難軍李家拿著三瓜兩棗來招攬他們的時候,定然會遭到集體的白眼。

過了原州繼續北上,就到了黃河岸邊的會州。

會州在張昭控制了原州後,就命令馬殺才率軍以追擊蘭州沙陀李氏叛賊為名,逼降了這裡的党項部落。

會州對於張昭來說,比原州更重要,因為會州正在黃河岸邊,是從蘭州通往朔方節度使靈州的關鍵要地。

從會州乘船,順水而下,快的話,三天內就可以到靈州(寧夏吳忠附近)。

所以會州,是張昭必須要拿下的,於是大軍一到會州,張昭就召來馬殺才詢問情況後,直接強令會州党項十七番部共計兩萬餘人,集體西遷到涼州。

然後命令金城王氏出五百戶兩千餘人,蘇論家也出五百戶兩千餘人遷往會州,跟隨張昭到此的漢民,也將有二千人安居此地。

除此之外,張昭還讓李存惠前期回到涼州,命令留守的節度副使陰鷂子和涼州刺史宋善通,招來六部牧民五六百戶三千餘人,徹底控制會州。

這樣幾萬人的遷移,特別是強行遷徙會州党項到蘭州,是非常不容易的。

張昭也只能暫時駐軍會州,自己親自來操持,爭取以最小的代價,完成會州的人口遷移。

就在張昭停留在會州遷移党項各部,並且派人去涼州召喚六部牧民南下的時候。

安審琦徵發雄武軍三千人,晉昌軍五千人,鎮國軍四千人,加上張昭的河西驍騎六百人,共計一萬二千六百人。

算上輔兵和後勤民夫,號稱五萬大軍,由潼關東出,攻擊佔據洛陽的張從賓。

而得到安審琦從潼關出兵的石敬瑭也大喜,請出了李克用時期的老將侯益。

石敬瑭任命侯益為西面行營都督部署,妹夫潞州節度使杜重威為副,西討張從賓。

此時,張從賓殺石敬瑭二子,全軍上下都知道,這肯定是沒活路了的。

張從賓當然也知道,於是他開啟洛陽府庫,搜刮河陽等三城金帛,全部賞賜給麾下士卒,叛軍士卒因此士氣大振。

十月,侯益率五千精兵抵達汜水關下,張從賓彙集上萬牙兵也於關外列陣。

歷史上,此戰發生在幾個月後,那時候張從賓被圍住打了幾個月,勢窮力竭,列陣汜水關是為了最後一搏。

而侯益的五千精兵是石敬瑭傾盡所有為他抽調的,兵精糧足甲械更不用說,侯益於是以五千精銳主動出擊,將張從賓萬餘牙兵打敗。

可是今天這場戰鬥,是石敬瑭聽聞安審琦出潼關,才命令侯益出擊的,歷史上安審琦直到張從賓敗亡,都沒搞定關中。

所以張從賓還沒有勢窮力竭,反而是出於先難後易的方針,先來打侯益。

於是兩軍從早晨打到黃昏,互相搏殺了七八陣,也分不出勝負。

不過最終,勝利的天平開始朝著張從賓傾斜了,因為他有汜水關也就是虎牢關為基地。

而侯益則沒來得及立寨,天色漸晚,已經心生退意,準備尋一處城池修整。

人一旦有了退意,戰鬥就使不出全力了,張從賓也看出了侯益的心思,直接親自上陣勐攻,晉軍崩潰,只在旦夕。

正在此時,汜水關西南突然傳來了陣陣馬蹄聲,一支千餘騎兵,突然從西南邊殺出。

他們胯下大多是善於衝刺的高頭大馬,速度極快,領頭一員白馬銀袍驍將,如薛仁貴在世,手下騎兵也能在馬上開硬弓。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他們左右開弓,瞬間就把張從賓的右翼給射翻了一片,沒等亂兵調整過來,這千餘騎兵已經順著右翼被射翻露出的空檔,直插張從賓中軍。

侯益見狀,趕緊命人擂響戰鼓,又讓民夫和輔兵們大喊‘朝廷代北驍騎已至’。

張從賓軍心大亂,白袍小將棄弓持槊勐衝張從賓所在,侯益和杜重威趁機率軍掩殺。

於是亂軍大敗,張從賓也在混亂中被白袍驍將一槊打下馬來,隨即被生擒。

戰後,杜重威嫉妒的直流口水,眼中兇光亂閃,看上去很像想搶奪擒殺張從賓的大功。

誰都知道,能把此人擒回開封,得有多大的功勞!

不過,安審琦假子安守忠勸住了杜重威。

“此乃河西節度張司空養子,曾於萬軍中,取關中亂兵主帥賀川首級,軍中號為薛白袍,有萬夫不當之勇!”

杜重威一聽是有跟腳的,更兼勇不可當,於是才熄了搶功的心思。

同時,關中與洛陽的軍報,雪片般的飛向了開封。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