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僕,節度衙前都押衙、充玉門軍守使齊公加潤長子,齊靖通,叩拜太保公!”

果然,老張忠三言兩語就被本名叫做齊靖通的齊瞎虎給支開了,剛才他就在門外偷聽。

不然絕不會一進來就叩拜已經碎成一地,只被簡單收撿了一下的張義潮神像,激動地通紅的臉上,寫滿了感慨。

張昭也知道,這齊瞎虎為什麼會跟著老張忠一起混了,因為這傢伙的父親竟然是張承奉時期的節度衙前都押衙、充玉門軍守使齊加潤。

這節度衙前都押衙,是歸義軍節鎮階官的最高級,這是個階官虛職,但地位很高,假如歸義軍是一個大一統王朝的話,那麼節度衙前都押衙,大約就相當於太尉這個等級的了。

而玉門軍守使,則是歸義軍一個十分重要的實職軍職,歸義軍在張承奉金山國和曹氏歸義軍時期的行政區劃,是按照二州八鎮的模式來劃分的。

二州即瓜沙二州,八鎮即為壽昌、紫亭、常樂、懸泉、雍歸、新城、新鄉、會稽。

這八鎮大多鎮縣合一,也就是鎮的鎮守使既是軍鎮的最高長官,也是管民事的縣令,相當於節度使中的節度使。

那玉門軍守使在哪呢?就在今天的玉門關附近,他是兼管新鄉、會稽兩鎮和要塞玉門關的最高軍事機構,所以別的鎮只能稱鎮守使或者遏使,但玉門軍稱為軍守使。

而玉門關往東,就是歸義軍的世仇,也是最大的威脅來源甘州回鶻所在。

玉門軍守使就是為了防禦甘州回鶻而特別設立的,歷來就是歸義軍中位高權重,僅次於節度使及二州刺史的存在。

所以張承奉時期的節度衙前都押衙、玉門軍守使齊加潤,那不用說,絕對是心腹的心腹。

況且據齊瞎虎所說,齊加潤還是張承奉派兵從璨微人手中解救出來的,這種頂級心腹,等到曹氏代張,估計能保住一條命,就算燒高香了。

“原來齊兄之父,乃是衙前都押衙齊公,果然是名將之後,虎父無犬子啊!”

張昭適時的又是一記高帽子送上,同時心裡對於說服齊瞎虎又多了幾分把握。

眼前這人,幾乎是已經是跟他深度繫結了的,現在要做的,就是破除他那顆為了活命,願意與龜茲回鶻同謀,甚至願意變成一個回鶻人的心。

“二郎君休要誇我,家父何等英雄,如今子孫已經淪落到落草為寇都不能存的地步了,我就是一個不爭氣的犬子啊!”

叩拜完的齊瞎虎站了起來,眼中竟然已經開始泛著淚光了。

“寨中的情況很難嗎?”本來只是一句恭維和拉攏的話,但齊瞎虎的反應,讓張昭也有些感慨了,齊瞎虎是犬子,那這張昭恐怕連犬子都算不上吧?

“不是很難,而是根本無法維持了,雖說不缺糧,但寨中缺鹽已經足足兩月,婦孺每五日只能分到一小碗鹽水吊著命,精壯每兩日才有一撮鹽過活,而且我們缺少麻布,禦寒的織物也不多。”

曹三娘子的臉色突然有些尷尬,因為他知道這齊瞎虎和山寨中的人是誰了。

當年張承奉和甘州回鶻開戰失敗,被迫認甘州回鶻可汗為父之後,瓜沙二地的漢人,都怨恨張承奉不顧自身實力,強行學祖父張義潮東征西討,而遭至大禍讓瓜沙民眾死傷慘重。

這之後,張家在瓜沙民眾心中的威望蕩然無存,連張承奉的寵臣,首廳丞相張文徹,都拋棄了張承奉。

而退回敦煌城的玉門軍守使齊加潤,帶著的少量玉門軍充作了節度衙兵,可以說是張承奉最後的心腹。

她阿公(祖父)曹議金進宮逼迫張承奉退位的時候,唯一的阻攔,就是齊加潤所帶領的少量玉門軍。

所以這些人,在曹氏代張之後,直接就被流放了。

這壽昌以東,南有從金山上下來的龜茲回鶻,西有仲雲國佔據樓蘭一帶的璨微人,北邊是尹州回鶻,東邊的沙洲還限制物資流入,可謂四面皆敵。

所以這山寨中人不跟龜茲回鶻聯手,或者說依附龜茲回鶻的話,確實就只有死路一條,實際上他們能撐到現在,快二十年還沒消失於滾滾黃沙之中,已經相當讓人驚異了。

而要勸這些已經馬上活不下去的人放棄眼前唯一的生路,曹三娘子已經不抱任何希望了,天大地大活命最大。

不過張昭不這麼看,他拉著齊瞎虎的手,讓他在自己對面坐下。

“靖通兄長,當年你祖先跟著太保公捨命光復河西六郡是為了什麼?彼時吐蕃尚未如今日般衰敗,但太保公振臂一呼,六郡豪傑望風景從,不就是為了咱們這些後人不再給吐蕃人為奴嗎?”

齊瞎虎深吸了一口氣,艱難的搖了搖頭,“二郎君可知我等的苦楚?在這寨中,一撮鹽就能讓一個妙齡婦人寬衣解帶,一小塊麻布能使兄弟間反目,因缺鹽全身無力,不能行走者,比比皆是。

某何嘗不知忠翁之策,實是飲鴆止渴,但二郎君可知道飢寒之苦?可知食無鹽的痛苦?那是萬千穿心、萬蟻噬身也不能比的!

齊某寧願被被砍死、被燒死,也絕不想再嘗一次那種五臟如焚的滋味了,所以某哪怕自知死後無顏去九泉之下面見祖宗,也不能眼睜睜看著他們凍餓而死。”

缺鹽,這是個大問題,實際上唐代整個河西這都是大問題,因為河西走廊的鹽,主要產自兩個地區。

一個是甘州回鶻所佔據的甘州城西北蓼泉一帶,也就是後世的甘肅高臺縣附近,另一個是成州,也就是後世的隴南市禮縣。

不過,好像有點問題!

張昭用一種耐人尋味的眼神盯著齊瞎虎看,逐漸的,齊瞎虎臉上那副為眾人活命的康慨樣消退,不一會就露出了跟曹三娘子一樣的尷尬神色。

既然缺鹽,既然這齊瞎虎知道老張忠的謀劃是飲鴆止渴,或者叫引狼入室,那他還要跟著幹?

是不是得到了有充足鹽供應的保證?

要是沒有這個保證,跟著張忠瞎搞,也解決不了他們的困難啊!

那麼鹽從哪來?龜茲回鶻人所在祁連山中能有多餘的鹽?

別開玩笑了,那地方山高風寒,跟他們比起來,每年要來兩三次風沙的壽昌縣都要算天堂了。

不然這些龜茲回鶻人根本不會一脫離吐蕃人的掌控,就趕緊從祁連山上跑了下來。

那麼有充足鹽供應的,只能是來自甘州,也就是說,龜茲回鶻進入沙洲的背後,很可能有甘州回鶻的支援,而且這齊瞎虎,也很可能揹著張忠,早已和龜茲回鶻人有過聯絡了。

好險!要是他不反覆提到鹽這個詞,張昭根本不會往這方面想。

而張昭能發現這其中的關聯,那是因為在歷史上,歸義軍最後還是沒能抵擋住龜茲回鶻滲透的最大原因,就是跟龜茲回鶻同宗同源的甘州回鶻在背後支援,所以這不是猜測,而是歷史上發生過的。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當然目前曹議金還在世,歸義軍與甘州回鶻的態勢是歸義軍略佔上風。

但歷史上自曹議金以後,甘州回鶻逐漸站了上風,歸義軍為了不給甘州回鶻人口實,就一直不敢特別針對境內的龜茲回鶻。

而龜茲回鶻有了甘州回鶻的支援,逐漸開始控制沙洲境內的其他遊牧部族,最後逐漸形成了沙州回鶻這一群體。

甚至在歷史上,北宋和遼國的記載中出現了沙州回鶻首領曹賢順的字樣,那意味著歸義軍已經逐漸被回鶻人淹沒同化了。

如今的局面,假如把葛咄換成沙州回鶻,把齊瞎虎看做歸義軍,不就是歷史上的小規模重演嗎?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