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姐姐在接受首映後的媒體採訪。

程玉安實在太忙,參加完首映就飛走了,離開之前不住地跟趕來想約他見面的各路嘉賓致歉。

秦海露陪劉一菲一起接受採訪。

聊的話題還是就那麼幾個,劇組趣事啊,第一次演文藝片的感受啊,對電影的期待啊,以後會不會再拍文藝片啊……

兩人應對起來很從容。

但也有熟悉的記者問的問題比較怪:

“電影裡你需要抽菸喝酒,有專門去學嗎?”

劉一菲回答說:“對,以前不會,為了這個戲專門學抽菸,導致我女兒兩個月沒理我,一直說媽媽身上臭。”

劉一菲知道後面要問什麼,主動說:“拍完戲我就把煙都扔了。”

“那你會喝酒嗎?”

“在家和程老師會小酌一點。”

“你酒量怎麼樣?”

“不好,一杯就上臉。”

記者立馬責備起來:“那你還喝!”

劉一菲也立馬道歉:“對不起。”

秦海露在一旁樂了:“你是在責備她嗎?好像一個老母親教訓自己不聽話的女兒。”

記者和劉一菲都笑了,劉一菲解釋說:“我們家那位好吃,收藏了不少好酒,偶爾會陪他喝點。”

偶爾喝點倒還能接受,媒體以前也拍到過劉一菲飲酒的照片,粉絲們也不在意,倒是不接受劉一菲抽菸。

首映的盛況第一時間被報道出去,引起熱議。

“上影節《小公主》發佈會,銀髮劉一菲酷颯來襲!”

“《小公主》首映,劉一菲:從來不拒絕文藝片”

“劉一菲《小公主》表演獲贊,觀眾稱驚喜!”

《小公主》在主競賽單元裡算關注度比較高的。

但是電影首映的訊息並沒能成功佔據頭條,在頭條的是馮曉剛。

“馮曉剛炮轟電影圈:垃圾電影多那是因為有垃圾觀眾!”

《小公主》首映當天,馮曉剛參加電影節“用工匠精神,打造中國電影”論壇時,談到如今中國電影市場的蕭條(去年的成績確實不好),他直說:

“剛才說到有很多垃圾電影,這也是觀眾愛說的,那是不是因為有很多垃圾觀眾,才形成了這麼多垃圾電影?我覺得(這話)可能冒犯了在座的各位,中國電影現在這麼的讓觀眾覺得吐槽,垃圾遍地,一定是和大批的垃圾觀眾有關係,對不對?

“你如果不去給他捧這場,他就沒有生存的空間,那製片人他就不去製作這垃圾電影。往往垃圾電影票房還很高。”

在說到導演和觀眾的關係時,馮曉剛也有自己的看法:“什麼叫尊重觀眾?觀眾和導演是什麼關係?說觀眾是導演的上帝,這特麼多扯澹啊。觀眾應該是導演的對手,在我看來,就是我怎麼能夠征服你,用我最大的誠意把這件事情做好,我認為這個是對觀眾最大的一個尊重。所以我還是想,導演是不是別把觀眾當傻子看,把觀眾當成一個對手比較好,當成一個很不好對付的對手,尊重觀眾的內心,尊重觀眾的感受,和尊重觀眾兜裡的錢是兩回事兒,是兩種尊重。”

最後還很幽默的結了尾:“哎,我這時間湊得差不多了吧。”

全場大笑。

如果程玉安在場,他一定會反駁馮曉剛,起碼會反駁他前半段的觀點。

後半段他把觀眾當對手其實有一定道理,而且每個導演對導演和觀眾的關係都有自己的理解,這沒什麼值得批駁的。

之後,同臺的戴瑾華教授不同意馮曉剛的觀點,她認為:“責任當然不在觀眾,而是影視資本的高度壟斷。”

“太多的院線掌握了話語權,高度壟斷造就了觀眾選擇實在有限,觀眾本身也是被動而無奈的。”

這當然是一方面原因,還有一方面原因就是這些壟斷資本的不專業。

也不能說不專業,而是不願意專業,要說他們真的不懂什麼是好什麼是壞嗎?恐怕也不是吧。

但是當請兩個流量明星,拍一出狗血劇情就能賺錢的時候,他們真的還願意“專業”地去做一部戲嗎?

你專業做一部戲,編導演員累死累活三年,上映後還不知道能不能賺錢。

我三年裡都上十部戲了!

有一部戲賺了,爆出個楊陽來,我其他九部戲就沒白拍。

導演看電影,和投資人看電影是不一樣的。

當然,馮曉剛發這一通牢騷也有情可原。

《1942》拍得確實不錯,可惜票房慘敗。

《私人訂製》啥也不是,但就是賣錢。

換哪個導演來都會有怨言。

但這並不能成為馮曉剛無差別噴觀眾垃圾的理由。

“也不是我惡意揣測他,”程玉安遠在蒙省草原,第二天和劇組工作人員開早會的時候說到這個事,“《芳華》要上了,他這時候開炮肯定也是為了給電影做宣傳。你們等著看吧,今年電影節,他肯定還有招。”

說完外面的事,才說回《花木蘭》的籌備情況。

蒙省這邊的地接很給力,馬匹和相關道具已經聯絡好了,程玉安要的五百號蒙省漢子也在積極聯絡。

遠端和西北影視圈關係不錯,《畫皮》全系列的戶外戲幾乎都在西北拍,寧省電影製片廠每年都還能從《畫皮》系列上收到不菲的分成;因拍攝《火星救援》在青省紅崖搭建的實景,現在已經成為全國唯一的火星模擬基地,每年來這裡旅遊和做科普教育的遊客超過百萬,帶動了當地的旅遊業;《羋月傳》在草原開機;烏爾扇和蘇綸兩人就是蒙省人。

最關鍵的,程玉安也是西北人。

正說著,劇組統籌叫他:“導兒,有人找。”

“誰啊。”

程玉安話音剛落,來客就進來了。

“小程,你可不大夠意思,來蒙省也不來見見我。”說話的是一個面目和藹的中年大媽。

程玉安一見來人,笑了,緊趕兩步和來人擁抱:“哎喲喲,您怎麼來了。”來人是蒙省著名導演麥麗斯老師,西北影視圈大拿,專注蒙省題材。

“我不來,你也不來見我啊。”麥麗斯笑道。

“我有罪我有罪,實在太忙。”程玉安笑道,“還說等忙完這兩天去看您呢。”

“一看你小子就言不由衷,能有心來看我?”

“您這說破了就不好嘛。”程玉安玩笑道,“到時候我走都不好走了。”

“哈哈哈哈!”麥麗斯笑道,“來,給你介紹一下,我閨女。”

“不用介紹,”程玉安道,“11級導演碩士班最被看好的畢業生,我怎麼會不認識。”

“師哥好。”德革娜雖然只比程玉安小2歲,但兩人差了近10屆。

“你們這班不簡單,你、佳女都出來了,曾璔現在跟著蘇綸,還是誰來著?”

“子靜,在魔都電影學院教書,自己也寫本子。”德革娜補充道。

“明星班啊這是。”程玉安道。

麥麗斯母女在籌備組待了一會兒,聽說劇組還在招高大壯實的蒙省漢子,麥麗斯攬過來:“這有什麼難的,我給你找,這個月底給你湊一千人。”

“一千人多了。”

“不多,戰爭場面要搞就搞大點,咱不差這幾百人。”麥麗斯豪邁道。

晚上,也不知道是劇組請麥麗斯,還是麥麗斯做東,反正大家其樂融融,吃了一頓地道的蒙省飯菜。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