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科長得獎的新聞是第二天一早登上國內頭版的。

今天,主競賽單元有《龍蝦》和《索爾之子》兩部影片首映。

程玉安和一部分評審團成員都去看了。

包括程玉安在內,今天看過這兩部電影的五位評委,對這兩部片子都交口稱讚。

一致覺得這兩部影片的風格強烈,“比前日兩部影片要驚喜不少。”

《尋龍訣》劇組在晚上舉辦了招待酒會,程玉安因為要去沙灘影院看修復版黑澤明導演的《亂》,就沒到場。

為此江雪柔沒少責備他。

“修復版的《亂》,現在不看就沒處看了。”這是程玉安的理由。

熱芭在酒會後一天一人先飛回國了。

儘管劉一菲說以電影為重,但熱芭還是想盡到伴娘的職責,要趕回來幫劉一菲準備婚禮。

電影節的程序有序地往前推,16號,主競賽電影《青木原樹海》首映時遭到觀眾集體噓聲和喝倒彩。

人們光知道戛納是電影天堂,但忽略了戛納觀眾的苛刻要求。

主演馬修·麥康納對此的回應倒是很精彩:“觀眾有權喝倒彩,就像他們有權喝彩一樣。”

場刊給《青木原樹海》打出了可能是戛納主競賽單元有史以來的最低分——0.6分。

十個打分影評人,有4個拒絕評分,其餘6人全部給一星。

17號,萬眾期待的《卡蘿爾》首映!

主競賽單元8位評委集體到場,這是電影節開幕式以後,主競賽單元評委第一次公開集體亮相。

戛納官方也給了這部影片超高的待遇。

超長的首映紅毯,電影宮首映。

無數媒體和嘉賓到場助力。

除主創外,到場嘉賓有李兵兵、範小胖、全智賢等亞洲面孔,亦有安妮·海瑟薇、巨石·強森、艾瑪·斯通等國際明星。

《卡蘿兒》在映前觀眾和媒體評分中都取得了超高的9分期待評分。

莉莉·柯林斯是英國影壇冉冉升起的一顆新星,她與凱特是本屆電影節最令人期待的組合,而導演託德·海因斯更是以女性電影聞名,他導演的《遠離天堂》曾將朱莉安·摩爾推向威尼斯影后寶座,多年後的《我不在那兒》又一次幫助凱特·布蘭切特奪得威尼斯影后。

再加上LGBT風的流行,讓《卡蘿兒》從立項到確定主演到現在首映,都吊足了觀眾和媒體的胃口。

有刁鑽的媒體不知道從哪裡挖出了本屆評審團主席程玉安此前對《阿黛爾的生活》的評價。

程玉安當時直言不喜歡《阿黛爾》,說它“拍攝手法毫無技巧可言,幼稚得如同電影學院一年級的習作,它能獲獎只是迎合了LGBT的風氣。”

當年他的《老父親》和《阿黛爾的生活》共享金棕櫚,酸對手兩句也屬正常。

再結合程玉安不喜歡宏大敘事的審美,媒體覺得“只要託德·海因斯正常發揮,就一定能爭取到程玉安的投票。”

紅毯結束,眾人進入影廳觀影。

撇開《卡蘿兒》的LGBT主題不談,影片本身就是本年度最優秀的愛情片。

託德·海因斯的鏡頭優雅而剋制,凱特的表演舉重若輕,莉莉·柯林斯在她的引導下,亦奉獻出了她從影以來最令人驚喜的表演。

以至於影片結束後,影院內觀眾全體起立為主創們鼓掌。

歡呼聲和喝彩聲響成一片。

離場時,程玉安給了託德·海因斯和凱特·布蘭切特一個非常曖昧的眼神,讓兩人心下大定。

當晚還有“灣島之夜”活動,程玉安藉口“審片任務繁重”沒有參加。

但後面聽參加活動的嘉賓說,今年的灣島之夜很寒酸,超過400名嘉賓到場,主辦方卻準備不足,酒店宴會食物不夠,讓很多嘉賓餓了肚子。

有影人宴會後回酒店吃泡麵充飢,活動被譏為“寒酸之夜”。

晚上開評審團總結會的時候,8個評委罕見地在《卡蘿兒》上給出了一致的意見:“目前為止電影節上最棒的電影。”

第二天,場刊為《卡蘿兒》打出3.5的高分。

當天,電影頻道在戛納如期舉辦“中國電影之夜”,程玉安受邀參加。

19日,北影節在戛納舉行推介會,馬可·穆勒到場助陣,程玉安依然盛裝出席。

20號的下午,程玉安終於看到了目前為止最符合他口味的藝術電影——《年輕氣盛》!

45歲的保羅·索倫蒂諾交出了比13年《絕美之城》更漂亮的答卷。

電影從形式、鏡頭、配樂上,都比《絕美之城》更精美。

程玉安心中對獎項有兩個評價尺度,一是在現有電影體系中做出突破,或有新的語言、新的角度,新的運用和解讀,比如《地心引力》對主觀鏡頭的顛覆性運用以及《老父親》對觀眾視角的玩弄(雖然這不算特別新穎,但總是讓人眼前一亮的大膽嘗試);二是在現有電影體制內儘可能凋琢得更精細更完美,《卡蘿兒》和《年輕氣盛》在程玉安這裡就屬於此類作品,程玉安喜愛的韋斯·安德森也屬此中導演。

而今年令他驚喜的不止《年輕氣盛》,還有同一天上映的賈科長《山河故人》。

程玉安喜歡這部電影。

賈科長在歐洲很受歡迎,電影晚上7點才公映,但下午5點就有不少觀眾持票排隊。

下午6點前後,戛納下起零星的太陽雨,但這並沒有影響排隊觀眾的熱情。

這也是今年競賽片放映前首次遇到下雨的情況,現場有媒體人歡呼,這是好兆頭。

19時,電影開始放映,觀眾上座率超過九成。“2015年195號龍標”出現在片頭,引發中國媒體歡呼。

這意味著該片不會再像科長以前的電影一樣,在國內命途多舛。

但電影放映過程中出現了兩次意外,一是放映僅3分鐘後,大熒幕變黑,15秒後,影片又重新播放。

故障原因是放映的技術人員忘了升級技術,上一部在影廳放映的電影是2K,《山河故人》是4K,技術員忘了做設定調整。

第二次故障出現在影片第二段故事開始後的13分鐘,熒幕上出現大面積的紅色疊影,賈科長的解釋是放映機故障。

但這兩次故障都得到了觀眾和媒體的寬容。

放映結束後,現場觀眾普遍感動於趙燾的表演。芝加哥國際電影節創始人邁克爾·庫扎認為趙燾表演很驚豔,法國女記者看到趙燾最後一幕跳舞的鏡頭不由回想起影片開頭,結尾落寞的趙燾讓她感動落淚。部分媒體人相信《山河故人》會在獎項上有所斬獲。

在Twitter上,有觀眾看後直言趙燾是當之無愧的最佳女演員,並表示趙燾的表現優於凱特·布蘭切特,同時還有觀眾感謝賈科長拍出了一部鉅作。

現在的程玉安可再也不會說賈科長媚外,“總拍一些中國落後的畫面取悅外國人”。

他逐漸明白過來,有些東西必須有人拍,如果人人都拍真善美,才是電影藝術的災難。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藝術天然帶有揭露、諷刺和批判功能。

觀眾和媒體以及行業話語權掌控者要不斷提高自身審美,要分得清什麼是抹黑,什麼是真正的揭露。

觀眾有時候是殘忍的,當身處逆境,他會要求藝術家“要勇敢地揭露社會的黑暗和殘酷”“你為什麼不敢說”“你為什麼不站出來”。

可當大家都沐浴在陽光下,觀眾又會翻出你的作品對你大肆批評:“現在天下太平,你說這些是什麼居心!”“你是不是拿了錢刻意抹黑我們!”

所以說,做藝術,難啊!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