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清明小長假競爭還行,跟《我的少女時代》同期上映的是夢工廠的《天才眼鏡狗》,羅伯·明可夫導演。

然後放假前一天,《美隊2》上映。

也還好,間隔一週了。

市場對遠端的青春片是一致看好的,有託底:至少2億。

當然,再高也高不到5億去。

這樣的片子放在一個競爭不那麼激烈的檔期,院線是能跟著吃肉的。

所以,《我的少女時代》首映,院線給了31.2%的排片,實在是同期沒片子給院線放了。

在首映發佈會上,劉得華給觀眾來了個驚喜!

片方映前一直說有個超級驚喜等這觀眾。

但沒想到會是劉得華!

劉得華空降現場,讓現場觀眾尖叫連連!

“我很喜歡這樣客串,”劉得華在臺上講此次客串的緣起,“當時是在《恐怖直播》的片場,程導請我串我自己,我覺得這樣很有趣,就答應了。”

“那我要問問我們的主演了,得知華哥來客串,當時是什麼心情?”首映主持人問道。

“非常激動,從小到大都非常喜歡華哥。”譚松蘊是一番女主,但主創裡咖位最大的是童麗婭,但童麗婭不跟她搶,反而頻頻給譚松蘊遞話,“華哥客串的是晚上的戲,那天下午劇組才通知我們華哥會來,最後演完了戲,華哥被劇組的工作人員纏著簽名合照又耽誤了兩個小時。”

記者問劉得華:“華哥蓄起了鬍鬚,是有什麼寓意嗎?”

華哥摸了摸下巴,笑道:“有一部新戲過幾天就要開拍了,這個是戲裡的新造型。”

說的是華藝下個月開機的《失孤》。

也不知道是受遠端拍《親愛的》的影響,還是真覺得打拐話題很熱,自己有義務擔起一些社會責任,華藝在《親愛的》未上映接受市場檢驗之前,決定開拍《失孤》。

這樣看華藝也不完全是在蹭熱度。

可能是和周星星的官司敗壞了公司路人緣,王忠磊急需一部影片扭轉觀眾對華藝的印象。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所以才選擇做一部打拐題材的電影,還特意選擇了知名度不輸周星星的華哥來演。

而華哥也喜歡這個劇本,自己今年檔期很合適,遂也答應了。

結束發佈會,劉得華沒有急著走,反而在後臺跟陳祉希多聊了幾句。

兩人下半年還會合作一部戲,叫《解救吾先生》。

“其實我想演華子。”這部戲的看點很明顯在綁匪華子上,華子雖說是男三,但這個角色性格極端,演出來會非常好看,劉得華不是看不懂角色的人。

“但華哥你的口音是個問題。”《解救吾先生》是有故事原型的,原主吳若甫也被劇組請過來客串,“華子原型是個地道的北方漢子,你的口音會讓觀眾出戏。”

“不能改改嗎?”劉得華還想向陳祉希爭取爭取。

陳祉希搖搖頭:“光是得到吳若甫的同意,我們就廢了很大的功夫,他不會同意我們這樣改。”

正主還在呢,改人物設定會顯得很不尊重人家。

而且陳祉希也勸華哥打消這個想法,這畢竟是人家一個不好的回憶:“願意揭開傷疤讓我們拍已經很寬容了。”

《我的少女時代》首日週五表現不錯,2700萬的成績是同期上映的《天才眼鏡狗》的4倍。

童麗婭雖說只是特出,但也要跟著劇組跑幾天宣傳。

女主角不在,《白狐傳說》那邊倒也沒耽誤進度,其他人的戲份也是一樣推進。

《我的少女時代》首週末三天,票房1.55億,在青春片裡屬於高水準發揮。

“青春片不用多創新,只要好好把故事講完,再狗血都有人看,本片就是。”

“青春片可以狗血,但請帶著像《我的少女時代》一樣的誠意。”

《我的少女時代》不同於別的青春片的地方在於,影片聚焦於少女成長,而不是單純的讓男女主角談個校園戀愛。

男主角徐太宇在影片中是個工具人,所有看點幾乎都在少女林真心身上。

校園懵懂的感情雖貫穿始終,但編導對這幾段感情處理得非常剋制,沒有撒狗血,也沒有聲嘶力竭地說我愛你,你不愛我這種讓人尬出天際的話。

幾個主角的感情戲被劇組控制得非常好。

下個月上映的《同桌的你》就是典型的撒狗血青春片。

童麗婭星期二回到《白狐傳說》劇組時,《我的少女時代》內地票房已經突破了1.8億。

更令人驚喜的是,這片子在港島地區的成績非常好。

港島觀眾對這種青春片好像還挺吃的。

上映一週,全港竟有700萬的好成績。

灣島和日韓新馬泰等地的放映工作也陸續提上日常。

也陸續有海外片商上門購買版權及協商翻拍事宜。

…………

今年金像獎是真的慘。

遠端科技撤銷贊助後,陳嘉尚不知道從哪裡求來了三百萬贊助,勉勉強強地把今年的典禮辦了起來。

聽說今年給到場嘉賓的伴手禮極其廉價,好像是批發價20塊的紀念冊。

自入圍名單公佈以來,金像獎得到的關注和響應就少得可憐。

很多內地受邀嘉賓都說沒時間,舔著臉派人北上和鍾麗方商談,說把《老父親》放在最佳兩岸華語電影提名裡,暗示只要程玉安能來,就把獎給他。

但來人被鍾麗方罵了一頓後被趕出了遠端總部大樓。

今年內地明星參加金像獎的就沒幾個,《泰囧》入圍最佳兩岸華語電影,徐山爭樂呵呵答應去了,黃博作為頒獎嘉賓也會去。

然後就沒了,內地就去了這倆。

內地其他兩部影片:《王的盛宴》和《匆匆那年》,導演和主要演員都沒去,就派了倆製片監製參加。

可見他們自己都不重視此次港島之旅。

程玉安這邊拒絕金像獎,那邊轉頭就去京城領了電影導演協會2013年度表彰大會的最佳導演和最佳影片獎。

內地階梯式分賬試驗對港臺影響非常大。

這個試驗是給國產(內地)電影的,港臺片和合拍片都不享受這個政策。

這也就是為什麼年初《西遊記之大鬧天宮》儘管評委會一致看好能大賣,卻依然不能取得階梯式分賬資格的原因。

但這個試驗在制定之初留了一個口子:申請階梯式分賬的電影,導演和編劇可以是非內地戶籍,但劇組不少於2/3的主要演員、拍攝班底和出品發行公司以及後期制作團隊必須為內地。

這就導致今年以來,大批港臺編導蜂擁而來,比世紀初的北上浪潮還洶湧。

港臺電影人紛紛抱怨,說這個政策把他們本土的優秀編導“一網打盡”了。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