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威作為土豆影片CEO出席了今天的產業論壇:“大資料會成為中國電影新驅動嗎?”

共同出席論壇的還有愛其藝總裁龔羽、狐廠副總裁柳春、鵝廠在線視頻部總經理劉純寧和樂視影業總裁張釗。

龔羽開口就大談大資料的神奇:“穿正裝的人喜歡看什麼電影?我告訴大家,穿正裝的人喜歡看劇情比較復雜、邏輯比較嚴謹的電影,這就是大資料帶來很微妙的地方。”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這番話讓臺上的王威和坐在下面的江雪柔領銜的遠端製片人團隊紛紛皺眉。一句話就凸顯你是個外行。

然後龔羽大談今年火爆全球的《紙牌屋》和奈飛:“在好來塢,一部電影從研發階段,到片名、陣容、檔期的確定,都可以得到不同的資料支援。今年大火的《紙牌屋》,它的制作方,一家類似於中國優酷土豆的影片網站奈飛,挖掘自己網站的資料,用於倒推前臺的影片生產。工程師們發現,喜歡BBC劇、導演大衛·芬奇和老戲骨凱文·史派西的使用者存在交集,一部影片如果同時滿足這幾個要素,就可能大賣。《紙牌屋》就滿足了這三個元素。”

王威出口反駁:“這個我不太同意恭總的看法。”

主持人就愛看看這個,現場能掐起來才能吸引觀眾,於是拱火道:“王總有什麼觀點可以跟我們分享一下。”

王威接著說:“《紙牌屋》爆紅以後,我們土豆也對奈飛很有興趣,正好,程導很早就投資了奈飛,之後由他引薦,我們和奈飛的團隊見了面還展開了幾次溝通,我也去奈飛總部參觀學習了幾天。”

龔羽心中咯噔一聲,感覺自己裝杯要翻車。

“我之前也覺得奈飛的大資料很厲害,光從後臺數據分析就能做出這麼好看的電視劇。可和奈飛的團隊交流了之後才發現,不是這樣的。

“《紙牌屋》不是奈飛原創的電視劇,它有原著小說,90年BBC還拍過一版,所以這部劇從根上就不是大資料的產物。”

“下面我來說說《紙牌屋》是怎麼誕生的,《紙牌屋》的制片方是一家獨立製片商,叫MRC,他們拿到原作者的授權後,找了大衛·芬奇來做監製,大衛·芬奇自己又邀請了另外兩個好友一起,編劇統籌也是MRC邀請的,MRC先花了9個月的時間,還有50萬美元的預算完成了劇集的設定和第一集的劇本,然後大衛·芬奇說自己能做導演,然後凱文·史派西被邀請去主演。

“MRC開始就沒打算讓奈飛播,他們首先找的是傳統電視臺,HBO、Starz、Showtime都去了,奈飛作為線上流媒體備選。”

“MRC想在傳統電視臺首播,然後讓奈飛上線流媒體播第二輪。”

“在這裡我先跟大家介紹一下美國電視劇的播放機制,他們一般是一邊拍一邊播,電視臺開播一部新劇,通常會試播一兩集,如果收視好就跟制片方下訂單要這部劇,制片方才會繼續往下拍。整季播完,收視率不錯的話,電視臺就會跟制片方續訂後面的。”

“奈飛在接到MRC的邀約後,表示想要這部劇的首播權,並且還表達了自己想投資製作的想法。但奈飛也知道自己跟傳統電視臺的差距,所以他們開出了一個讓MRC無法拒絕的價碼:不試播,直接訂購兩季,1億美元的投資預算,並且不干預創作,連最終剪輯權都不要。說白了就是奈飛拿1億美元讓MRC自由發揮。”

“這就是《紙牌屋》誕生的全部過程,請問這裡面有大資料什麼事?”

臺下的觀眾和媒體開始還被龔羽說的有點懵,但經王威這麼一解釋才知道,敢情《紙牌屋》壓根就不是奈飛“拍攝”的,是他們花錢請別人拍的。

媒體和觀眾就喜歡看人掐架,特別是大老掐架。

目前國內影片網站,優酷是老大,愛奇異和土豆輪番做老二老三,但三家的差距極其微小。

每一家都有隨時超車的實力和可能性。

王威懟了龔羽一頓,不管對不對,觀眾就愛看這個,現場紛紛報以熱烈的掌聲。

龔羽沒話說,王威繼續加把火:“但如果要說大資料,奈飛也確實用了大資料,但更多的是分析使用者資料,來決定做不做這部劇,以及完成後這部劇要向哪些觀眾推薦。”

主持人繼續拱火:“那為什麼奈飛要提大資料概念呢?”

王威想了想,應該在考慮要不要說,最後還是決定說出來:“因為奈飛面對傳統電視臺處在劣勢地位,所以他們需要找到一個噱頭,一個差異化的東西讓自己脫穎而出。

“他們選擇了大資料,鼓吹他們的電視劇是根據大數據分析做出來的,因為網際網路企業迷信資料,他們相信資料是萬能的,相信網際網路可以顛覆所有行業。”

按說,王威自己就是網際網路大老,不應該這麼說。

但王威首先不是技術出身,他最早是做管理和業務的,之後才兼修了計算機,他做網際網路影片,但並不迷信技術;二就是因為離婚官司和土豆被迫中止赴美上市,他做企業的信心嚴重受挫,要不是程玉安極力挽留,他都想直接把土豆賣給遠端,拿筆錢退休得了。

但是在進入遠端系統後,他看到了鍾麗方、陳祉希和郭飛還有程玉安一眾人對內容的專業性,提出的超級網劇計劃也非常吸引人,這兩年王威漸漸撿起自己的藝術才能,開始關注內容創作。(這真不是作者瞎編的,現實裡王威從土豆退休後玩動畫去了,又編又導,玩得挺熱鬧)

王威的話有用嗎?

並沒有!

正如他說的,網際網路進入內容創作領域,需要找個噱頭“顛覆”行業,以顯示他們的特立獨行。

而且現在正是網際網路時代,市場就吃他們吹的這一套。

不是王威,或者遠端一家能改變的。

狐廠的柳春也站在王威這邊:“不要過於神話大資料,大資料代替不了藝術家和藝術創作,我們千萬不要陷入這種狀態:基於大資料,模塊化生產。這一套在工廠生產線上可以,但在影視創作上行不通。”

龔羽今天鬧了個大花臉,他千算萬算沒算到程玉安是奈飛的股東,還能安排人進奈飛交流學習。

還被王威無情揭穿了“大資料”的面具,雖然他也認為王威和遠端根本干預不了大資料時代的到來,但總覺得不舒服。

臺下的江雪柔舉手示意自己有話說,主持人趕緊遞過話筒:“我接著王總的話再補充兩句,《紙牌屋》的成功不是大資料的功勞,而是奈飛用做電影的規格做了一部電視劇。《紙牌屋》的整體質感都是好來塢主流電影才能有的。大衛·芬奇、凱文·史派西、凱特·瑪拉和羅賓·懷特都是好來塢有名的電影咖,再加上1億美元的預算,有這樣的陣容託底,想拍砸一部電視劇都難。

“這裡我給在座的投資人一個建議,以後有人拿資料給你看,想做一個網站一個產品,這可以投,但如果是做一部影視劇,各位老闆就要留一個心眼了。”

王威和江雪柔的話無異於把網際網路+影視的根給拋了。

------題外話------

稍微談一下,有不對的地方也請多多包涵。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