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玉安結束在滇省的探班後,後面幾天開啟熘達模式,來往與全國各個劇組探班蹭飯。

而童麗亞回國後,並沒有被戛納的榮耀衝昏頭腦,馬不停蹄地回到劇組加班補戲。

蔣文麗在某個農村為李紅琴這個角色體驗生活。

8號之前的市場一片靜悄悄,高考一考完,一大批觀影潛力被釋放。

暑期檔也正式開打,《老父親》開始鋪開宣傳,縱使是程玉安,《老父親》這部片子的宣傳待遇也只能說一般,不能跟今年暑期檔遠端要上的《我身體裡的那個傢伙》和《當男人戀愛時》相比。

文藝片就應該有文藝片的覺悟。

但該買的貼片廣告和影院廣告也都安排上了。

暑期檔院線看片會。

程玉安出席。

院線代表自然少不了對程玉安一頓吹噓和恭維。

程玉安一一接了,這半個月應對這種場面他都麻了。

今年暑期檔片子不少,除了富二代和遠端的另外兩部片子外。

還有周董的歌舞片《天台愛情》,穩定盈利的動畫電影《賽爾號大電影3》以及華藝和韓國Showbox的合拍片《大明猩》,還有基努·李維斯監製的中美合拍《功夫俠》,再有範小胖的《一夜驚喜》等等。

整個暑期檔很熱鬧。

院線對《天台愛情》不看好,周董號召力不用說,但歌舞片在國內太小眾了,小眾到三五年都不見得有一部。

葉凝甚至在會上開玩笑說:“你不如錄一場周傑侖的演唱會放到影院播,我看都比放電影更賺錢。”

同為粉絲電影,院線卻對兩部《小時代》青眼有加。

他們做過功課,知道郭靖明和楊密的粉絲有多恐怖,覺得兩部連映,弄不好能拿個五億六億。

Na?ve,兩部《小時代》可是卷走了8億票房。

《我身體裡的那個傢伙》和《當男人戀愛時》,沒什麼好說的,遠端的愛情喜劇,保底都有3億,院線對遠端的片子一直很放心。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但是對《老父親》,他們也是第一次看到成片,卻有點不好說。

程玉安倒是無所謂,笑道:“畢竟是文藝片,排片少點沒關係,大家該怎麼排怎麼排。”

程玉安拒絕把《老父親》改為《困在時間裡的父親》,這個名字破壞了影片觀影感。

看片會一直開到晚上才散。

程玉安走出會場,臨上車被助理小鄭叫住:“哥,馬總請你。”

“馬總?哪個馬總?”

小鄭幽幽地看了程玉安一眼,他才反應過來:“他不是剛退休嗎?請我幹嗎?”

馬總今年5月宣佈卸任阿狸CEO。

“說是想跟咱們請教一下拍電影的事。”

程玉安表情跟吃了蒼蠅屎一樣,眉毛擰在一起。但既然這種大老來請,於情應該走一趟。

地點約在江南會京城俱樂部。

程玉安跟榜上的所有富豪都不一樣,他不混圈子,也不參加任何所謂富豪俱樂部。

而且他對外的身份更多的是導演,而不是企業家。

馬總對他很好奇。

一見面就說:“你是我見過長得最好看的企業家。”

程玉安也笑道:“你也是我見過長得最有特點的企業家。”

馬總對別人打趣他的長相也見怪不怪。兩人坐下,馬總給他倒了一杯茶:“嚐嚐我們這兒的新茶,外面可喝不到。”

“不了,晚上喝茶睡不著。”

馬總也隨他,放下茶杯:“這是他們送過來的,說實話,我也喝不出個所以然。我們喝點水說說話就行。”

程玉安恭維了馬總兩句:“馬老師退休了,後面可要好好享受生活了。”

“享受什麼啊,天生的勞碌命。”

退而不休。

馬總善裝杯,但也分人。他身家是比程玉安高幾倍不止,但一點都不輕視程玉安。

嘮了兩句閒話,馬總終於把話題往影視上帶:“今天拜訪呢,是想請教你一個問題,你說這電影應該怎麼做?”

遠端的模式是公開的,程玉安也沒隱瞞,遂又把遠端的製片流程跟馬總講了一遍。

“你講的這些我都知道。你就說怎麼從電影上賺錢吧。”

“我也不知道。”

“你不知道?現在國內拍電影,你才是老大。”

“我真不知道。”程玉安說,“電影本來就是個高風險高收益的賭博專案,沒有人能拍一部賺一部。”

“那你們是怎麼做到的?”

“基於影片質量,再結合檔期以及同期競品,做一個大概預計是可以做到的,但要說穩賺,沒人敢打這個包票。”

“沒什麼是做不到的。”馬總開始了,“我們有一套數據分析系統,對使用者進行畫像,分析他們的喜好,再針對這種喜好針對性地投放影片……”

馬總開始介紹他的大數據分析。

網際網路企業的艹性,不叫觀眾,叫使用者。

“馬總,你這套做電商行得通,”程玉安打斷他,“對消費者進行畫像,再針對性的提供他們需要的商品。但做電影,做內容不能這樣。”

“怎麼不能這樣,都是一個買一個賣,你需要什麼我就給你什麼。”

“話是這麼說沒錯,但影視畢竟不完全是商品,它裡面還包含了內容和審美。一件商品,消費者今天需要,你明天就能生產出來,但影視制作週期很長,動則一兩年三四年,等你的電影出來了,觀眾口味可能就變了。”

“而且,你這種使用者畫像針對性投放的模式,只能說是特定群體的電影,電影是要投放到影院,面對所有人的。”

馬總好像聽進去了,但又好像沒聽進去。

反正程玉安說的都是行業內大家都知道的東西,隨便一打聽就明白。

“線上使用者和線下觀眾還是不一樣。”

“我們有幾億使用者的畫像……”他們管這叫大資料,程玉安管這叫瞎扯澹。

“沒用,如果使用者畫像有效,好來塢早就佔領全球了。”

馬總還是不同意程玉安的說法:“我們阿狸未來要啟動大文娛計劃,就要是用網際網路的方式,顛覆文娛市場。”

就不喜歡這群做網際網路的,張口閉口顛覆行業。

程玉安說的影片分析,都有一個大前提,就是你真的懂電影,懂這個行業的規則。

但這群做網際網路的迷信的是資料,壓根就不相信專業電影人的分析。

馬總估計也看出了程玉安對他的這套說辭不感冒,於是說:“我覺得我們未來可以合作。”

合作當然歡迎。

但是馬總接下來說的話就讓程玉安不爽了:“我準備拿60億投資遠端。”

都不問程玉安同意不同意,就說要投60億。

程玉安果斷拒絕:“遠端現在不缺錢,資金也比較健康,暫時不考慮對外融資。”

遠端影視經過幾次增發和轉送,每股市值12.76元,市值穩定在800億。

而且程玉安知道,阿狸的基本盤和最大流量口是電商,他們所有的渠道流量最終導向的都是電商。

所以,程玉安才不跟他玩。

而且阿狸的投資管理方式在業界是臭名昭著。

投資一家公司後,總部會空降管理層到新公司,一通網際網路黑話,什麼賦能、賽道、串聯、協同、護城河之類,把你唬住。

且尤其擅長做PPT搞彙報搞計劃,張口就是顛覆。

一個產品恨不得搞出一百個XX計劃,內部極其混亂。

典型的外行指導內行,把新公司搞黃後,管理層拿著鮮明的履歷回總部升職加薪,留下一地雞毛。

馬程兩人的會談最終不歡而散。

程玉安不認同他的網際網路思維,馬總也不願意沉下心來做內容。

但第二天的頭條還是說:“馬芸欲以60億投資遠端傳媒,借力開啟阿狸大文娛!”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