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空間通道的出口開啟,那些人從裡面飛了出來,楊屹等人才迎了上去。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到來的,正是林鳳率領的那些戰兵,以及由龍神女皇統帥的十名頂級戰王。只是,他們搭乘的那艘飛船並沒有從空間通道裡面出來。楊屹等人也沒耽擱,接到林鳳他們之後就立即動身返回遠征軍司令部。

雖然大家都認為,神皇不會信口雌黃,但是為了保險起見,楊屹依然等了兩個月,在做好了充分準備之後才讓楊二聯絡林鳳等人,讓他們返回莫衡星系。至於那艘飛船,顯然不能回來。別忘了,楊二讓神皇相信楊屹已經搭乘飛船離開莫衡星系,如果飛船回來,就等於告訴神皇楊屹也回來了。

在這兩個月內,楊二培養了第二批獨門人幼苗,擴大了生態區的範圍,並且把第一批已經成熟的獨門人植株移植到了生態區外面。雖然對星球的環境改造才剛剛開始,但是獨門人的價值已經顯現了出來。在獨門人植株形成的森林裡面,已經產生了能直接呼吸的空氣,只是其他條件依然很惡劣,暫時沒有形成能讓人類生存的環境。因為生態區的範圍擴大了數十倍,所以在留下了足夠多的空間用來建造軍事設施之後,楊屹採納楊二的提議,在生態區裡面設立了第一個定居點,而首先入住的就是那些因為傷殘喪失戰鬥力的遠征軍官兵。總共一萬一千餘人,其中男性七千餘人,女性不到四千人。此後由玉陽負責,在定居點設立臨時政府,組建了各種性質的民間機構。今後,隨著環境改造逐步完成,還將在其他地方設立定居點。等到對星球的環境改造全部完成後,這些定居點就將擴建為城市,成為人類文明在此的起源地。

因為這些工作是逐步展開的,所以遠征軍的官兵逐漸認識到,他們將在這裡重建人類文明。在大部分遠征軍官兵有了這樣的認識,並且逐漸接受這個現實的情況下,當楊屹正式公佈將在此建設新的家園,並且暫時放棄返回南阿爾法星系的計劃之後,並沒有在遠征軍中引起太大的動靜。

在第一個定居點正式成立的那一天,楊屹親自主持了一萬多名官兵的退役典禮。

這些因為傷殘而喪失戰鬥力的官兵都將退出遠征軍,轉為預備役,除了定期接受必要的軍事訓練之外,其他時間都將從事民間勞動。與此同時,遠征軍司令部組建了預備役軍人管理辦公室,由玉陽臨時負責,並且在此基礎上組建臨時政府。受到生存條件的影響,也為了提高勞動效率,楊屹讓推移軍人保留了原先擁有的小型原能轉換器,只是上繳聖器,用來武裝其他的官兵。至於安頓退役軍人的具體性事務,楊屹都交給玉陽處理,畢竟玉陽在遠征軍官兵心目中有很高的威望。

可以說,這一萬多名退役軍人是新家園建設的主力軍。

雖然他們都因為傷殘喪失了作戰能力而退役,但是他們都是貨真價實的戰兵,而且原先還都是遠征軍的骨幹,更何況他們都擁有小型原能轉換器。也就是說,就算他們的能力不足以到戰場上殺敵,不過參加後方的勞動與建設絕對是綽綽有餘。從某種意義上講,他們就是最優秀的勞動者。除了技術性工作,他們從事普通勞動時的效率是普通工人的數百倍。建設新家園,幾乎沒有技術性工作,而且就算有也輪不到他們,因為有楊二在就不存在解決不了的技術難題。

只不過,這還不是退役軍人的最大價值。

用楊二的話來說,這些軍人組成的社會群體,才是真正的關鍵所在。

在此之前,人類遠征軍是一支純粹的軍事化力量,或者說是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不具備廣泛性與可發展性。說得簡單一點,人類遠征軍沒有再生能力,也沒有一個正常的社會應該有的廣泛流通渠道。在人類遠征軍裡面,楊屹是至高無上、沒人能替代的統帥,而從統帥到士兵的官兵階層是唯一的權力結構。更重要的是,不管遠征軍有多麼強大,也無法像一個正常社會那樣擁有延綿不絕的生命力。這一萬多名退役軍人從根本上解決了這個問題,雖然他們還沒有強大到能夠重建人類文明,但是只要能發展下去,那麼在不久的將來,從他們這裡延續下來的血脈將誕生一個全新的人類文明。一萬多名退役軍人只是一個開始,而他們的後代將成為真正的平民,成為第一批誕生在北阿爾法星系裡的人類,也是第一批將莫衡星系當成家園的人類。

此時,真正的問題出來了。

這就是,繁衍後代。

顯然,透過自然方式繁衍後代,效率非常低下,需要很多時間,要經過數代、甚至數十代才能達到足夠的規模。即便不考慮退役軍人的感情問題,也不考慮撫養後代的能力,只是透過自然方式繁衍一批後代,並且讓這批後代成年,至少要二十年。很明顯,這是一段極為漫長的時間。

為此,楊二提出,透過技術手段來擴大繁衍後代的規模,以及縮短後代成年時間。

簡單的說,就是克隆。

當然,不存在任何技術上的難題。楊屹可以跟玉家聯絡,從玉家獲得克隆技術,在這裡製造克隆用的裝置。此外,那艘飛船上也有相關技術。至於製造克隆裝置的材料與進行克隆的原料,就更不是問題了。

當然,在提出這個建議的同時,楊二還拿出了一套具體的方案。

按照這套方案,需要用大約半年的時間獲取製造克隆裝置與進行克隆的原材料,然後花半年時間製造克隆裝置,以及進行基因匹配,即製造克隆樣本。在這一年時間裡面,能夠建造十個定居點。如果物資供應沒有問題,那麼限制克隆規模的就只是生存空間。即便不考慮那些來自南阿爾法星系的運輸飛船,只是在十個定居點裡就能安頓大約一百萬居民,即第一批克隆人最多可以達到一百萬。因為需要時間學習與掌握生活與生產技能,所以大約需要五年的時間來培養這一百萬名克隆人。與此同時,星球的環境將得到大規模改善,基本上適合人類居住。也就是說,從第二批開始就沒有人口規模限制。不出意外的話,十年到十五年就能將人口數量增加到一億。

只是,楊屹沒有立即採納楊二的建議,因為這裡面存在一個誰都無法否認的問題。

這就是,克隆人是不是人類?

雖然按照楊二所說,可以透過基因匹配的方式來解決克隆人在基因層面上的缺陷,即讓每個克隆人都有獨一無二的基因組合,但是在倫理觀念上,大部分遠征軍官兵肯定無法接受克隆人。更加重要的是,一些技術上的問題即便是楊二也無法解決。比如,克隆人都是直接獲得成年的體格,沒有十年以上的成長過程,在心理上肯定存在明顯缺陷,而且生理上的缺陷同樣不可忽視。用楊屹的話來說,這不是克隆人的文明,所以未來的人類文明絕對不能建立在克隆人的基礎上。

說白了,楊二提出的克隆方案具有很強的應急色彩。

既然只是一個應急方案,自然就沒有事實的價值了。

很簡單,克隆人能夠做什麼?

雖然克隆人是理想的戰士,特別是在克隆階段接受統一的軍事化訓練,能夠把克隆人培養成最具犧牲精神的戰士,但是跟神皇的戰爭,需要的不是普通戰士,而是戰兵,還是戰皇級別的戰兵。很明顯,提高人類遠征軍戰鬥力的關鍵是聖器。如果沒有足夠多的聖器,有再多的克隆人戰士也沒有用。

充當重建人類文明的勞動力?

顯然,這是一個偽命題。

那些擁有小型原能轉換器的退役軍人的勞動效率是普通工人的上百萬倍,而且受環境改造的速度限制,人類的生存區域極為有限,需要的勞動量不是很大,也就不需要太多的勞動力。就算將來隨著生存區域擴大,特別是在建立起完善的文明體系之後,需要更多的勞動力從事生產勞動,也能夠透過技術手段解決,而不是一味增加勞動力數量。就拿製造聖器的事情來說,楊屹一個人的效率極為低下,但是在楊二參與進來後,也就是利用了只有楊二才有的技術手段後,生產效率提高上百倍。再說了,就算需要從事簡單勞動的勞動力,也有現成的,即龍神女皇統帥的那些矽人種群。雖然矽人的智商都比較低下,但是從事簡單勞動肯定沒問題。

正是如此,楊屹堅持自然繁衍的原則。

當然,為了促進自然繁衍,也就是讓那些退役軍人組建家庭,轉變為社會人員,楊屹讓玉陽制訂了一系列的激勵措施。比如,已婚退役軍人能夠獲得三倍於未婚退役軍人的日常供應,能夠獲得單獨的居所,並且在定居區內享有優先選擇私有土地的資格,而退役軍人的後代將獲得由遠征軍提供的義務教育與免費醫療,扶養子女的退役軍人則能夠獲得由遠征軍提供的高餓補貼。簡單的說,就是用各種獎勵與保障措施顧慮生育,讓退役軍人儘快適應新的生活,成為真正的社會人。

只不過,這些大多都是計劃或者方案,畢竟兩個月的時間太短暫,做不了多少事情。

別的不說,那些退役軍人才安頓下來,臨時政府也剛剛成立,像成家、生育子女這樣的事情,很多人都沒想過呢。(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