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威是錯的?”

地下的這間密室內。

隨著徐雲這番話的出口。

這一次。

錯愕的不再是老郭一人,而是.....

包括陸光達、之前劍拔弩張的兩位男子等人在內、此時圍在桌邊的項目組所有成員。

原因無他。

蓋因徐雲所說的這番話,實在是......太具有衝擊力了。

諾裡斯·布拉德伯裡設計的理論是錯的?

這怎麼可能?

要知道。

諾裡斯·布拉德伯裡可是奧本海默親點的曼哈頓專案主管,人類歷史上第一顆試爆的原子彈中心鈽的起爆裝置便是他親自組裝的。

可以這樣說。

除了奧本海默之外,沒人比諾裡斯·布拉德伯裡更懂原子彈理論。

這是一位必然將載入人類科學史史冊的大老。

他就像是一座大山橫在所有人的面前,任何見到這座高峰的行人都只會產生一種高山仰止的感嘆——即便是老郭和陸光達也是如此。

至少.....此刻如此。

結果沒想到。

徐雲這個‘愚公’忽然跳了出來,指著這座山說它的位置是錯的,它不應該在那裡。

這顯然是相當驚人的言論。

而此時的徐雲似乎隱隱有些語不驚人死不休的架勢,面對驚詫的眾人,他繼續開口說道:

“郭工,陸主任,為什麼權威就不能是錯的呢?”

“誠然,諾裡斯·布拉德伯裡和奧本海默他們完成了三位一體以及曼哈頓計劃,能力方面母庸置疑。”

“但別忘了,這個定態次的臨界狀態模型只是海對面對原子彈研究的前沿理論,並沒有在技術上落實。”

“因此從理論上來說,為什麼不能是諾裡斯·布拉德伯裡錯了呢?”

“甚至......”

說到這裡。

徐雲刻意頓了頓,環視了周圍一圈:

“有沒有一種可能,海對面的這套理論無法在應用上迭代,其實就是因為其中某些環節其實是有問題的?所以才沒法在現實適配?”

唰——

徐雲此話說完。

桌邊霎時變得落針可聞。

這股寂靜在更遠處算盤和討論聲的對比下,形成了一副極其微妙的畫面。

“.......”

過了足足有好一會兒。

陸光達方才從驚詫中回過神,與一旁的老郭彼此對視了一眼。

不誇張的說。

徐雲的這番話實在是太具有衝擊力了,甚至動搖到了他們的認知。

但另一方面。

不可否認。

徐雲說的這些話雖然在認知上有些難以接受,但在邏輯上確實是有可能成立的。

根據海對面主動公開的資訊。

曼哈頓計劃對於中子運輸方程採用的是近似解,也就是二維球座標系的一種並行SN演算法。

這個方案採用了區域分解和並行流水線相結合的空間-角度方向的並行度計算,並行效率大概在52%左右。

同時這個方法存在很大的失誤率,量級越高就越可能出現錯誤,勢必遭到淘汰。

因此與選擇研發更困難的鈾彈而不選擇鈽彈一樣。

陸光達帶領的理論組否決了這種並行算法,準備自己重新搞出一套可以長期使用的理論出來。

順帶一提。

後來的高盧在這方面居然也沒舉白旗,同樣放棄了並行SN演算法——倒是約翰牛取了個巧,繼續沿用了這種方法。

接著又過了一會兒。

陸光達深吸一口氣,強迫自己冷靜下來,對徐雲問道:

“韓立同志,既然你覺得這個模型有問題,那你能找出出錯的環節嗎?”

“畢竟口說無憑,凡事是要講證據的。”

徐雲聞言沉吟片刻,最終輕輕搖了搖頭:

“陸主任,很抱歉,由於時間有限,核心的錯誤所在我肯定是沒法給您找出來的。”

“畢竟我又不是全知全能的神或者從未來來的穿越者,事先就能知道全部的事兒。”

“不過我能肯定的是....至少這裡肯定是有問題的。”

說罷。

徐雲伸出食指,輕輕指向了算紙的某處區域。

陸光達下意識探過腦袋看了幾眼,整個人微微一怔:

“高壓縮熱核聚變區?”

徐雲點了點頭,拿起筆在一個引數上劃了道橫,做起了解釋:

“您看這裡,坍塌密度的流密度1.533,對吧?”

老郭點了點頭。

徐雲便又提筆寫道:

“您看哈,我們先定義一個輸運平均自由程,插入平均散射角餘弦,中子就會有外推距離d=2λtr/3。”

“對特徵係數的倒數開根,具體的數值先不說,外推中子的數字肯定要小於中心A區域的發散中子數量,那麼計算出來的怎麼可能會是一個大於1的數字呢?”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所以很明顯,諾裡斯·布拉德伯裡一定少計算了.....某個散度的情景。”

陸光達頓時童孔一縮。

早先提及過。

由於這個框架是諾裡斯·布拉德伯裡所計算出來的緣故。

因此拿到檔案並且翻譯過後,陸光達等人只是簡單的做了一次核驗便直接拿來用了。

畢竟這份檔案之前推動了很多卡殼的專案進度,不可能會是氣體交換膜那樣被人動過手腳的東西。

這種做法就好比你要用電腦設計一個物理模型,某天你恰好得到了一臺主機。

這臺主機經過初步檢測,跑分啊、啟動啊、上網啊、下片啊這些功能都沒什麼問題。

因此你對它的內部構造雖然好奇,但由於物理模型的設計要緊,所以你就沒去管具體零部件的情況直接開機使用了。

而眼下徐雲點出的這個環節就相當於在告訴他們:

親,這臺電腦的CPU某個執行緒有問題哦——不是被人刻意動了手腳,而是廠商從生產環節便出現了紕漏,連廠商自己可能都不知道喲~

想到這裡。

陸光達便忍不住拿起徐雲面前的稿紙和筆,認真的看了起來。

眾所周知。

中子運輸方程的框架很廣,不過其中特別重要的概念不多,滿打滿算也就十來個而已。

而在這些概念中。

對數能降無疑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

它指的是中子在物質中運動時能量的損失率,表示式是u=ln⁡E0/E。

其中E0是中子散射前的能量, E是中子散射後的能量, u就是對數能降。

有了能降的概念以後。

便可以定義某種物質的平均對數能降了。

也就是中子與這種原子每次散射所產生的平均能降:

ξ=Δu¯≈2/(A+2/3).

這個是平均能降的近似計算式,可對原子量A大於10的原子使用。

這樣就可以計算出以某種原子製作的材料作為靶心時,中子平均需要散射多少次才能從E0降到指定的E:

N⁡E0−ln⁡Eξ。

舉個例子。

中子從 2MeV (裂變中子平均能量)慢化到 0.0253eV的能降,就是u=ln⁡E1/E2=18.1856。

當然了。

能降這個概念在後世也進行了部分概念迭代,更多被應用在反應堆領域。

不過眼下這個時代這種概念還是很主流的,無論國內外都要到80世紀才會進行版本更新。

而對於一枚降能的中子來說。

它的‘一生’則要經歷慢化和擴散兩個過程。

其中慢化的平均時間稱為慢化時間,擴散的平均時間稱為擴散時間。

中子壽命呢,就可以表示為慢化時間加擴散時間——這應該算是小學一年級難度的加法......

換而言之。

中子在一次核反應中存在的時間,可以用自由程除以運動速度得到,也就是對平均能降進行積分。

等到了這一步。

一個至關重要的概念便出現了。

這也是一個在量子力學與流體力學、以及電動力學中都廣泛出現的概念:

流密度,j=ρv。

所謂流密度,指的是可以用來描述系統內物理量變化的一個量。

從它的樣子就可以看出它的意思:

密度乘以速度。

密度代表著微元,而速度是與系統邊界相垂直的,這表示著離開或者進入系統的微元。

在核工程中。

取中子密度為n,則有中子通量密度,也是中子流密度中子ϕ=nv中子/(m²⋅s)。

也就是每秒經過單位面積的中子數量。

既然中子通量密度可以衡量體系內中子水平的變化情況,再結合到宏觀截面Σ具有反應機率的物理意義,所以就可以定義核反應率 R中子 R=Σϕ中子/(m³⋅s)。

這代表著發生核反應的機率,也就是平均單位體積內單位時間內反應掉多少個中子。

這個概念非常簡單,也非常好理解。

徐雲指出的地方,便是兩個步驟中中子密度的對比差值出現了異常。

依舊是舉個不太準確但比較好懂的例子來描述這個情況:

假設你叫李子明,在一所小學的三年二班讀書。

你的班級在教學樓的三層,整棟教學樓相同的教室有幾十間,並且一層只有一個入口。

那麼所有人去班級的步驟肯定都是這樣的:

先透過一層入口,沿著樓梯走到各自樓層,然後再進入自己班級。

也就是.....

某段時間內。

進入三年二班這間教室的人數,肯定要遠小於從一層進入教學樓的總人數。

換而言之。

二者的比例不說是幾比幾吧,肯定是要小於....或者說遠小於1的——一個班級按照50個人算,走進教學樓的最少有數百號人。

但諾裡斯·布拉德伯裡計算出的這個框架卻不一樣。

它顯示的比值是大於1,就相當於走進班級的人要比走進教學樓的人多,那麼這顯然就是哪裡出問題了。

“∂n(r,t/)∂t=S(r,t)−Σaϕ(r,t)−∇⋅J(r,t)......”

“加入一個穩態情況∂ϕ/∂t=0,那麼就有d2ϕ(r)dr2+2rdϕ(r)dr−ϕ(r)L2=0......”

“引入菲克定律.......。所以以中子通量密度ϕ(r,t)為待求函數,改寫連續性方程為1/v∂ϕ/∂t=S−Σaϕ+D∇²4ϕ......”

寫到這裡。

陸光達的筆尖忽然便是一用力,生生在算紙上戳破了一個洞。

但平日裡無比節儉的陸光達這次卻沒有露出絲毫心疼的表情,而是死死的盯著自己計算出來的這道公式。

1/v(∂ϕ/∂t)=S−Σaϕ+D∇²4ϕ。

這個公式第一眼看起來可能有些陌生。

但如果把最後【4ϕ】的4給去掉,想必許多聰明的同學便認出來了。

沒錯!

這便是一切核工程的起點,整個核工程物理最重要的方程之一.....

中子擴散方程。

它描述了中子通量密度分佈的變化情況,並且在空間上是一個二階微分方程,在某些情況下能夠變成赫姆霍茲方程作出波動解。

同時它在時間上是個一階微分方程,可以得到時間上的單調發展情況。

一般來說。

對於任何一個完整的框架,你都可以從中反推出這道公式的正確表示式。

但是.....

眼下陸光達推出的結果,卻多出了一個4!

微分方程多個4,這個概念再解釋就要被噴水文了。

總而言之。

這是無論如何都不可能的情況!

要知道。

理論部的這些推導可不全是數學計算,他們計算的引數有很多都來自應用地帶的實驗團隊——否則兔子們也沒必要建轟爆實驗室了。

例如陸光達他們這次使用的引數。

這些引數有部分來自海對面傳回的檔案,檔案原本所屬的都是一些國家級的實驗機構。

有部分來自七八年前他們去毛子國內進修時帶回來的資料,比如彼得羅夫反應堆。

還有部分來自七分廠的中子物理實驗室,就在陸光達他們邊上的車間裡。

這些資料有不少都是真實核爆的引數,也就是已經發生過的事實——再不濟也是冷爆資料。

這些事實逆推出來的結果有問題,顯然不可能是資料的鍋。

也就是說.....

諾裡斯·布拉德伯裡的這個框架,確實存在某些錯漏!

現場的這些大老都是個頂個的國內精英,因此很快,他們也相繼意識到了這點。

見此情形。

不需要徐雲再次提醒。

陸光達便看向了現場眾人,展現出了他果決的一面,迅速做出了各種指示:

“喜來,你現在立刻帶領二組去複驗平均散射角餘弦的問題!”

“陳瑞同志,你負責校驗擴散長度的量綱。”

“老華,你去計算一下本徵波的疊加態是不是連續的——唔,不要引入有效增殖係數試試。”

“老安,你帶小高他們......”

看著迅速進入狀態的陸光達,徐雲的心中不由冒出了一絲感慨。

不愧是統籌理論部的大老......

要知道。

為了避免露出太多異常。

徐雲這次只是給出了一個乍一眼看比較明顯、但實際上牽扯很廣的錯誤點。

這個錯誤點輻射的計算模組至少有二三十個,復雜程度另說,光數字就遠遠超過了這間屋子裡的團隊數量。

結果沒想到。

陸光達居然這麼快就做出了安排,而且提到的這些方向最少有80%的正確性!

這就純粹是屬於專業本能的範疇了,需要很紮實且雄厚的知識積累才能做到這一步。

哪怕是此時的國際上,具備這種戰略本能的也不多。

五指之數肯定有,十指就未必了。

隨後很快。

整個實驗室都迅速被調動了起來。

其中表現的最為振奮的,無疑是之前吵過架的兩位大老以及他們的組員。

也就是時任理論部二組組長的華雲,以及時任三組組長的馬瑞平。

華雲是目前國內為數不多同時獲得理論物理和泛函分析博士的大老,如今雖然不是學部委員,但能力卻很強。

在泛函分析這塊,他甚至可以說是基地....甚至國內的第一人!

馬瑞平則是密歇根州立大學畢業的應用數學專家,由於英文口語和文字的功底都很紮實,如今主要負責外文期刊的翻譯環節。

後世的馬瑞平雖然沒有評上院士,直到退休的時候都還只是個普普通通的副高職稱,甚至直到2022年才被正式解密。

但整個596專案中他親手翻譯的外文文獻佔比高達70%,可謂是功勞卓絕。

此前由於沒有找出問題所在的緣故。

華雲和馬瑞平以及他們身後的小組,都收到了不小的壓力——否則也不會互相質疑了。

這種質疑一來是基於對自己能力的自信,二來則是因為這份檔案的解析太重要了,誰都不想背鍋。

如今發現導致他們被黑的罪魁禍首,他們哪能不激動呢?

因此很快。

整個項目組眾人便暫停下了手中的活,開始做起了演算。

“∂Ci(r,t)∂t=βik∞Σaϕ(r,t)−λiCi(r,t) i=1,2,3,...,m ......王哥,毛熊那邊的3號組檔案麻煩給我一下!”

“諸位,空間部分是赫姆霍茲方程,通解是一系列駐波的疊加,也就是一系列本徵波的疊加態,所以如果要忽略它而研究時間上的變化,那麼相當於假設整個過程中子通量密度構成一個整體的波,每個點變化是同步的,那麼我們應該.....”

“小趙,待會兒一起上廁所不?”

“0.557,0.559,8.322,報告,計算過程有一個明顯的凸起!”

“很好,密度向量是多少?”

“只有大致區間,應該在18.5-19.7附近!”

“阿巴阿巴......”

看著熱火朝天的現場。

徐雲的目光卻忍不住再次投放到了陸光達身前的那張紙上。

也就是.....

記錄有諾裡斯·布拉德伯裡的英文影印稿。

說實話。

在後世的2023年。

徐雲並不瞭解這封檔案....也就是諾裡斯·布拉德伯裡設計出來的定態次臨界狀態模型的存在。

這其實很正常。

畢竟核武器的研製過程中有太多太多的波折與故事,很多事情哪怕到2023年都沒有解密——有些可能解密了,但並未完全公開,查詢起來很複雜。

徐雲能知道的只是這些事的表層,也就是很多同志為了保護那些外文期刊順利運回國內,付出了寶貴的生命。

至於這些期刊的大體內容,他不可能完全瞭解。

但另一方面。

根據兔子們後來的一些成果左證,徐雲卻能大致對照到某些情況。

比如很有名的超臨界放大效應的糾正。

徐雲不知道這是哪次事件得出來的結果,甚至糾正它的團隊負責人是誰都記不太清了。

但如果哪天遇到了和群引數臨界調整誤差有關的事件,那麼這件事就必然和超臨界放大效應的糾正有關。

好比哪天你穿越到了某個時代,對周圍的景象人物啥都不清楚,結果邊上有個人和你說了聲【大帥,前邊就是皇姑屯了】,你肯定能猜到這是幾幾年。

眼下也是如此。

徐雲雖然事先並不知道諾裡斯·布拉德伯裡設計出來的定態次的臨界狀態模型。

但從這個錯誤點卻不難判斷出,這件錯誤必然和....那件事有關。

而如果真的是那樣......

想到這裡。

徐雲的心臟忽然急促的跳動了起來。

等等!

如果條件合適......

好像似乎也許或許大概....可以藉機再搞個大事兒?

倘若那事兒能成.....

對兔子們的幫助,恐怕絲毫不會遜色於打下U2!

隨後徐雲仔細想了想後世瞭解到的資訊,愈發感覺這事兒有門。

當然了。

這事情事關重大,牽扯到了很多方面,難度不亞於後世徐雲日更五萬字。

所以到底該怎麼操作,還需要仔細琢磨琢磨。

至少.....

從目前來看。

哪怕算上陸光達他們在驗證的這件事,這個想法還依舊缺少一塊拼圖。

.......

兩個小時後。

不遠處的華雲忽然抬起了頭,對陸光達喊道:

“陸主任,我找到問題的原因了!”

陸光達頓時神色一正,迅速問道:

“什麼原因?”

華雲快步將自己小組計算出來的結果拿到了陸光達身邊,重重的將它拍到了桌上:

“陸主任,你看!”

“諾裡斯·布拉德伯裡設計出來的定態次的臨界狀態模型是一種弱場近似,在ϕ(r,t)緩慢變化的區域才能起到很好的描述效果。”

“但你看這三份資料,分別是毛熊、海對面和咱們自己的實驗結果。”

“這些結果表明,源...也就是S(r,t)與中子通量密度ϕ(r,t)會發生非線性的相互作用。”

“另外在源附近很近的區域,還有如控制棒附近這樣ϕ(r,t)劇烈變化的區域,ϕ的變化是本質非線性的!”

“也就是說.....海對面的那位諾裡斯·布拉德伯裡用了一個線性方程,去描述了一個非線性的情況!”

“權威.....出錯了!”

.......

注:

有部分過程我用反應堆原理代替了,原因大家都懂。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