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章說已經恢復,各位可以正常留言了

......

.......

......

次日。

科大生命醫學大樓。

院長辦公室。

“小徐,你說啥?”

看著面前被口罩包得嚴嚴實實的徐雲,田良偉罕見的有些失態:

“你說你把梅森素數的無窮性證明出來了?”

雖然田良偉是個實打實的生物從業者,但這不代表他對於數學領域一無所知。

至少對於現存的幾大數學難題,他還是叫得上名字的。

比如哥德巴赫猜想。

比如黎曼猜想。

比如孿生素數和費馬素數。

又比如......

梅森素數的無窮性。

誠然。

和千禧年的七大難題相比,梅森素數遠遠算不上T1級別。

但這並不代表梅森素數就是個爛大街的課題。

如果田良偉沒記錯的話。

他有幾位數學學部的院士好友....比如陳恕行院士、張平文院士等人就在做這方面的研究。

另外國內每年也會批下百萬級的經費....或者說超算核時,用來尋找最新的梅森素數。

想到這裡。

田良偉不由拿起徐雲遞來的手稿,不過看了幾秒上頭的數學符號後便勐地拍回到了桌上:

“mmp,眼瞎了,老子沒事找事看數學論文幹啥?”

隨後他拿起桌上的水杯抿了口水,沉吟片刻,拿起電話撥通了一個號碼。

很快。

電話對頭傳來了數學學院院長、科大現任常務副校長張睿的聲音:

“喂,田院長?”

“是我,老張,有空過來一趟不?”

“額,田院長,我在外頭釣魚呢,要不咱們明天再說?”

“明天啊...也行吧,我聽小徐說他證明了梅森素數的無窮性,就尋思著要不讓你回來一趟看看.......”

“.......???”

幾秒鐘後。

電話對頭傳來了一些“你這魚還要不要啊”、“我便宜點賣給你”之類的雜音。

不過很快,這些雜音便被張睿的高分貝給蓋了過去:

“你說啥??”

一個小時後。

張睿風風火火的闖入了田良偉的辦公室,絲毫看不出此前斯文的模樣:

“田院長,驗證過程呢?”

田良偉指了指桌上一份厚厚的文稿:

“這兒呢。”

話音剛落。

張睿便一個箭步竄到了辦公桌邊,看也不看徐雲,拿著筆和紙開始對起了檔案。

“先證明不存在奇完全數......”

“σ(n)≠2{p^(a1+1/1)-1}/{p1-1}·........”

“唔,這一步怎麼跳過來的?哦,考慮乘法群了......”

“P={p1,p2,...},排為升序,假設∑p∈P1收斂,則an為一些互異的小素數的乘積....妙啊......”

張睿就這樣旁若無人的在辦公室內驗算了起來,徐雲和田良偉倒也很識趣的沒有打斷他。

對於一個數學老來說,打斷推演基本上等同於幫釣魚老下撈網的時候失了手,很容易得罪人。

就這樣。

四十多分鍾一晃而過。

終於。

張睿在一張全新的A4紙上停下了筆尖。

只見他沉默了足足有小半分鐘,才寫下了一句話:

“所以,梅森素數的無窮性可證。”

隨後他放下手中的筆,看了眼面露期待的田良偉,緩緩點了點頭:

“田院長,從我這次的演算來看,小徐推導出的結果應該是沒多大問題的。”

“不過這只是一次簡單草算,類似摸個梗概,只能確定關鍵原理不存在漏洞,不能代表最終結論。”

“像梅森素數這種級別的難題真正的核驗計算量很大,同時一旦宣佈被破譯,必然會有無數業內業外的從業者和愛好者進行演算。”

“一般來說,想要真正終定小徐的驗證無誤,最少都需要半年以上。”

田良偉輕輕點了點頭,表示自己明白。

正如張睿所言。

梅森素數作為數學界極為重要的猜想之一,每年幾乎都有許多人宣稱對它完成了證明。

因此這類問題想要透過最終裁定,無論是流程還是時間都相當複雜。

比如說證明了費馬定理的安德魯·懷爾斯。

安德魯·懷爾斯在1993年6月宣佈證明了費馬定理,不過在同年12月他就承認了自己步驟上存在問題,直到1994年10月25日才公佈了正確的第二版論證。

當時他透過他以前的學生、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教授卡爾·魯賓,向全球各大數學學會傳送了費馬大定理的完整證明郵件。

但直到一年六個月後,數學界才正式承認了他的推導正確。

還有證明了龐加來猜想的格里戈裡·佩雷爾曼。

這位數學界隱士在2002年11月起就公佈了相關證明步驟,但直到2006年才真正被認定破解了龐加來猜想。

因為這種問題涉及到的計算量實在是太大太大了。

大到了即便徐雲事先獲得了高斯對於奇完全數不存在的證明、也依舊需要用一個小時的‘小麥附體’來計算出相關結果。

所以即便是是張睿,此時也只敢說是‘草算’。

一般來說。

這種證明出爐後。

首先會由推導者所在的學校發表聲明,接著再選擇一篇期刊發表正文或者預印版。

同時把相關證明附錄在學校網站或者發給諸如歐洲數學學會、牛津數學學會之類的老牌機構,然後進行漫長的複驗。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正常情況下。

梅森素數這種基數的猜想,最少都需要經過ETH、Weizmann、牛津、劍橋、波恩、馬普所、巴黎六big、NYU、UCLA這些學校的驗證,方才能算是最終核驗完成。

如果不是這幾年情況特殊不方便出國,照理還要參加一些線下的論壇來接受‘拷問’。

當然了。

還是那句話。

榮譽歸榮譽,熱度歸熱度。

即便獲獎、終定需要的時間長達十年,也絲毫不影響徐雲可以靠此獲得大量關注的事實。

畢竟國內也有不少機構是研究這方向的呢。

也許國內的數學教學水平和國際依舊有所差距,但在複驗這塊的能力還是母庸置疑的。

有了國內高校的驗證,熱度分分鐘就能炒起來。

頂多就是有些酸貨會說這是國內“自嗨”、“等著國際機構打臉”之類的話了。

保不齊還能扯到一些國內科研甚至運動員造假的黑歷史。

不過總體上來說,那些言論不足為慮。

想到這裡。

張睿不由看了眼徐雲,讚歎道:

“田院長,你這位學生是真不可限量啊。”

“這種節骨眼上整出這樣的成果.....咱們科大這次恐怕真要搞出個大新聞了,”

張睿對於徐雲能夠驗證梅森素數的無窮性雖然驚異,但卻沒有誇張到質疑的地步。

畢竟徐雲雖然只攻讀了生物和物理,但這不代表他的數學水平很低。

這年頭物理涉及到的數學知識可不只是簡簡單單的牛一牛二計算,而是需要大量的深入概念。

比如相對論。

它的基礎就是黎曼幾何,全文都是用張量進行描述的。

沒數學基礎根本就學不了多深。

隔壁有個叫天瑞說符的倒黴蛋,就被這玩意兒折騰的要死要活的。

所以張睿此時心中的驚訝肯定是有,但遠遠不止於腦補其他一些畫面。

超前一步是天才,徐雲從始至終都在把握著這個度。

..........

隨後田良偉又朝張睿手中的檔案努了努下巴,問道:

“老張,我對數學論文這方面不太瞭解,所以今天找你過來還有一件事。”

“就是想問問你,小徐的這篇文章到底該要怎麼釋出才合適。”

“怎麼釋出麼......”

張睿拿起桌上的水杯抿了口水,沉吟片刻,說道:

“田院長,這事兒說起來其實還挺複雜的,大概要分成幾個階段進行。”

“首先要做的,就是把這些文稿拿到我們數院,進行一次完整的複驗。”

“等到內部驗證沒有問題了,才能進行下一步。”

田良偉點點頭,這個道理倒是不難理解:

“沒問題,不過老張,這個流程大概要多久?”

張睿聞言捏了捏徐雲的文稿,思索道:

“小徐的稿件大概有七十多張,我估計一次詳細的核驗——不是像我剛才那種的草算哈,大概需要六到七個小時左右。”

“這樣吧,我回去安排一些人手,爭取在明天這時候完成複驗任務。”

田良偉原以為張睿會報出個兩到三天的答桉,稍顯意外的同時自然也不會選擇推辭:

“那就多謝了。”

張睿笑著擺了擺手。

這是一種雙向的行為,畢竟徐雲的這份成果分量實在是太重了。

如果徐雲的推導過程沒有問題,那麼科大數院也會由此沾光,他自然也要盡力而為了。

接著他頓了頓,又說道:

“等複驗完畢後,我們就可以透過科大官方渠道正式發布公告,把驗證郵件發送給各大數學機構。”

“同時還可以聯絡一家頂級數學期刊,請他們加急評審——我個人推薦《Annals of Mathematics》。”

田良偉微微一愣:

“數學年刊?”

眾所周知。

期刊領域除了S之外,每個學科也通常會有自身方向的所謂頂級期刊。

比如數學界的‘四大神刊’。

這四大神刊分別是:

數學年刊:

《Annals of Mathematics》

數學新進展:

《Ihematicae》

數學學報:

《Acta Mathematica》

美國數學會雜誌:

《Journal of the Ameri Mathematical Society》

在數學領域中,四大的地位基本等同於S之於化學物理。

由於大陸數學界與前沿差距較大的緣故,國內——這裡不包括華人哈,單純國內學者釋出四大的總篇數,從建國後截止到2022年都沒破百。

國內的教授如果能有一篇論文發在上述雜誌上,基本上評博導是沒有問題的。

即便是張睿這種號稱最有機會獲得沃爾夫獎的本土數學家,此前也只發過一篇《Acta Mathematica》罷了。

當然了。

如果徐雲的推導過程確定沒問題,這些所謂的期刊壁壘將會瞬間消失不見,甚至可能一轉攻勢。

雖然不至於幾大期刊抱著大腿喊著‘爸爸選我吧’那麼誇張,但優先順序上必然會降低無數倍。

隨後田良偉想了想,又問道:

“那麼老張,如果投《Annals of Mathematics》的話,arXiv那邊需要考慮一下嗎?”

arXiv。

不同於常規期刊,這是目前影響力最大的預印本網站之一,建立於1991年。

當時一群物理學家想要彼此交流自己將要發表的文章,奈何以哪個時代的網路條件和資料儲存能力來說,靠郵件交流實在是太困難了。

於是這群物理學家就成了一個共享平臺LANL,這個就是arXiv的雛形。

當時由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運營,現在已經被康奈爾大學接管、

arXiv是目前最老牌也是包括學科最為全面的預印本網站,涵蓋了數學、材料、物理、計算機、統計、天文、生物、金融等領域。

這個網站有些類似現在的貼吧,早期階段門檻很低。

無論你是民科還是正軌軍,只要能上網,就都可以在上頭發表內容。

不過由於投稿人數過多,2004年網站開始引入稽核制度,只有材料學的文章依然可以不用稽核。

目前為止。

arXiv已經收錄了多達170萬篇學術文章,數量之多冠絕業內。

在這個網站上發表的論文就相當於佔了個坑,不會被人搶走成果——畢竟傳統的發表方式需要很多時間,從成文到同行評議到網上發表排版付印,極有可能花費幾個月甚至一兩年。

比如此前傳聞已經攻破了攻克朗道-西格爾零點猜想的張益唐,他的論文預計就將在11月內發表在arXiv上。(所以最近我在複習數論,希望能趕得上,如果真發表了到時候可以和大家說下我的淺見,還是挺期待的,雖然大機率是證明零點不存在,如果存在樂子可就大了)

“arXiv嗎......”

張睿摸了摸下巴,斟酌著道:

“這倒也行,畢竟arXiv是個公開站點,雖然勢必會引來一些民科,但專業人士無疑會更多。”

“這樣吧,我回去先組織個小會,看看能不能以科大乃至科院的名義發個函,爭取讓那邊快速組織一批評審。”

田良偉點點頭:

“好,那就麻煩你了。”

考慮到事態緊急,張睿便也沒和田良偉閒聊。

在簡單提了一句相關事務後,他便帶著徐雲的文稿匆匆離開了辦公室。

徐雲則被田良偉多留了十來分鐘,確定自己的學生狀態還行方才放人。

就這樣。

時間一天天的流逝。

網路上對徐雲和科大的聲討愈發勢大,甚至波及到了其他一些無關新聞的下方佔樓。

一般話術就是【抱歉佔樓,請關注#徐雲##中科大#事件,校方死保pua渣男,試問公道何在?】

這類樓中樓裡頭則充斥著diss國內學術的言論,看起來烏煙瘴氣。

而就在這樣的氛圍中。

兩日後。

一條微博悄然出現在了熱搜末端:

#中科大宣佈證明梅森素數的無窮性#!

...........

注:

四群我解散了,前天聊澀情昨天鍵政——還不是普通的那種,大概就是說穿回19年搞恐怖襲擊來提醒疫情,今天十幾號人直接在群裡分享盜版軟件,手把手教人怎麼插入連結,有時候管理員啥事不幹甚至參與其中,一堆群員覺得有問題的言論管理員冒出來一句沒違規,一邊碼字還要一邊看群沒那精力,所以直接解散了。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