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個小時後。

徐雲面色匆匆的趕到醫學大樓,達成電梯來到了實驗室。

剛一進門。

他便見到裘生塞著耳機,靠在在椅子上,翹著二郎腿一晃一晃的。

一邊刷抖音一邊嘬豆漿,看上去好不快活。

徐雲快步走到他身邊,食指蜷曲,在桌上敲了兩下:

“嘿, 老裘。”

“唔?”

裘生這才回過神,將耳機摘下。

隨後伸了個懶腰,從身邊拿了杯封裝的豆漿推到徐雲面前:

“喏,東苑食堂的豆漿,還熱著呢。”

“來自那位驢兄的辛勤勞作,你不知道這些天這玩意有多搶手,八點多一分鍾都搶不到了。”

徐雲接過豆漿,輕輕抿了一口,接著說道:

“豆漿的事兒先不談, 話說老裘,你之前提到的培養基是個啥情況?”

裘生聞言嘿嘿一笑,用下巴朝放著培養基的方向努了努,解釋道:

“這些天食堂石磨豆漿的生意不是很好嘛,順帶著每天磨出來的豆渣也挺多的。”

“說是每天剩下的豆渣足足有上百斤,處理起來還挺麻煩的,這事兒你應該知道吧?”

徐雲輕輕點了點頭。

上輩子是豆子的同學應該知道。

一般來說。

如果你臉不黑的話,一斤豆子差不多可以出五到六斤的豆漿。

驢拉石磨的話由於研磨不均勻,產量會少點,大概只能出4斤左右。

豆漿的密度比水大,換算下來500克豆漿只有400毫升出頭。

400x8=3200

也就是說,一斤豆子大概可以透過石墨磨出來3.2升的豆漿。

東苑食堂一杯豆漿的規格一般是200毫升,一千人次就是200升,70斤好說了。

最近東苑食堂的石磨豆漿爆火, 連帶著中區西區的不少學生也跟著過來買起了早餐, 總人次在3000左右。

算上其他一些豆製品食物, 食堂那邊每天產生的豆渣重量一直在130到160之間浮動。

這些豆渣處理起來還是比較麻煩的,畢竟豆渣製品相對來說沒那麼好賣。

大部分情況下, 剩餘的豆渣都只能送去發酵生產液肥。

隨後裘生頓了噸,繼續說道:

“那天我在東南門遇到了處理豆渣的幾位勤工學生,其中正好有一位是我同鄉的學妹。”

“所以我就和她討了一斤豆渣回來,準備有空自己做個豆渣餅啥的解解饞。”

徐雲點點頭,又問道:

“那麼驢毛呢?”

裘生拿起豆漿抿了一口,從邊上又拖過來了一個藍色的小袋子,隱約可以看到些許動物毛髮: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當時她手上還拿著一個小塑料袋,一問才知道,這是那頭驢換季掉下來的毛,打算找個垃圾堆把它們扔了。”

“正好我最近在帶一組課題,內容是研究型角蛋白纖維材料在水響應形狀記憶和機理方面的特性。”

“驢毛又是一種天然的紡織纖維材料,硬要說的話比起羊毛鳥毛啥的還少見一點兒,所以我就把豆渣和驢毛一起帶回來了。”

“後來在製作培養基的時候我尋思著那誰不是說過麼,反正不要錢,多少試一點,就把豆渣也拿去做了基底。”

“豆渣和驢毛我是一起帶回來的,雖然有袋子分隔, 但還是有一根夾到了豆渣裡頭。”

“這只是我心血來潮做的對照組,檢查過程也就沒那麼仔細,沒注意把它給溷了進去。”

“結果時間一長忽然發現,驢毛周圍的新型微生物數量居然暴增到了其他對照組的二十倍以上!”

“這不,我就立刻打電話把你喊過來了。”

聽完裘生這番話。

徐雲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

在提及微生物培養的時候,很多人經常都會把思路往高大上的角度去想。

但實際上。

微生物的培養基並不一定有特別高的逼格,具體是分型別的,有些基底還是常見的一些東西。

一般來說,微生物培養基有叄個種類:

首先是合成培養基。

這種培養基的各種成分是已知的各種化學物質,優點是化學成分清楚,組成成分精確,重復性強。

缺點則是價格較貴,而且微生物在這類培養基中生長較慢。

比如如高氏一號合成培養基、察氏培養基等等。

其次是半合成培養基。

它是在天然有機物的基礎上適當加入已知成分的無機鹽類,或在合成培養基的基礎上新增某些天然成分製作成的培養基。

比如培養黴菌用的馬鈴薯葡萄糖瓊脂培養基就是這種型別。

最後一個同時也是運用次數最多的,則是天然培養基。

它完全由天然物質製成,如蒸熟的馬鈴薯和普通牛肉湯——前者用於培養黴菌和做碧育伺服器,後者用於培養細菌。

除了馬鈴薯和牛肉湯外,裘生所用的豆渣其實也算是個常見的老龍套。

比如杏鮑菰菌絲體就是靠這玩意兒培育的,蒼白桿菌還原也是用的這種基底。

只是在現實裡。

大多數苦逼的生化汪之所以喜歡用豆渣,主要是因為可以用經費買豆子來榨豆漿喝,安全的同時還能省點錢......

當年徐雲讀博士的時候就認識一位生物汪,實驗室就在徐雲做苦力的物理實驗室隔壁,有事沒事就拎著一大桶豆漿過來竄門。

那時候和徐雲兩個單身狗就著豆漿配毛豆,談天說地無所不聊,如今想來倒也挺有意思的。

後來那哥們的孩子今年都考上科大了,徐雲還是個單身狗.....

真是個悲傷的故事。

而除了豆渣之外,裘生所說的誤加驢毛也很正常。

普通培養皿這玩意兒,可以說是實驗室裡最容易出現奇奇怪怪東西的地方。

比如指甲殼啦、頭髮啦、某些彎彎曲曲的不明毛髮啦都可以見到。

徐雲畢業後的某次飯局上,甚至聽說過有人把手機殼給加進去還尤不自知的。

隨後他沉默片刻,看向裘生,問道:

“老裘,檢測報告呢?給我看看。”

裘生對於這個問題顯然早有準備,只見他從身邊取來了幾張紙,遞給徐雲:

“我列印好了,這兒呢。”

徐雲將其接過,認真的看了起來。

幾秒鐘後。

他頓時眉頭一挑,目光鎖定了其中一欄:

“好傢伙,一毫升叄萬u?”

眾所周知。

在藥品和微生物領域,具有一定生物效能的最小效價單元就叫“單位”。

國際上叫IU,華夏則叫做U。

IU與U之間是沒有互相換算的,只有IU與重量之間的換算或U與重量之間的換算。

也就是說U/L是有華夏特有的一個單位。

一般來說。

在目前國內,維生素大多用用IU表示,而抗生素則是用U表示的。

比如青黴素的規格一般是20萬u每毫升,紅黴素則是七萬。

之前徐雲等人在青苔中找到的最大新種單位是8000U,不過這是透過特殊技術富集而成的高密度種群,沒多少普適性。

正常情況下。

這類新種微生物的單位密度只有1500U左右。

眼下在豆渣+驢毛的培養基中達到了叄萬U,確實可以算是暴增了。

隨後徐雲將報告放到一邊,對裘生問道:

“那麼老裘,新種暴增的原因呢?”

“豆渣基底能夠暴增種群這還能說得過去,畢竟理化指標可能存在一些特異性,這倒不難接受。”

“但驢毛又是咋回事,而且為啥還必須是本土驢的驢毛?”

裘生聞言抬起眼皮看了他一眼,笑著問道:

“老徐,你還記得當初那輪由國家基因庫牽頭的、對驢基因表達體的研究嗎?”

徐雲微微一愣,旋即脫口而出:

“就是10.13881/j.ki.hljxmsy.2021.02.0100和10.28502/n.kjrb.2014.007254那兩篇報告?”

裘生點了點頭:

“沒錯。”

2014年的時候,由華夏基因庫牽頭,楊煥明院士曾經組織過一次對驢的基因測序。

那也是世界首個大型的驢基因組專案。

在後來的檢測過程中,檢測團隊曾經發現過不少非常奇怪的情況。

比如說驢的體內會產生少量的巰基乙酸鈣。

沒錯。

巰基乙酸鈣。

這玩意讀起來有點拗口,在現實裡的用途是脫毛的你敢信......

除此以外。

他們還發現在本土驢中,會出現一種Light Point的表型,簡稱LP表型。

在這種表型下。

MC1R基因的突變體在影響毛髮的同時,還會影響PepT1基因CDS序列的擴增。

這直接導致了驢毛楊氏彈性模量存在一個很奇怪的比例。

例如相對溼度從0增大到100%的情況中,驢毛軸向腫脹僅有1%。

而楊氏模量與切變模量的比值,卻從217∶1減小到了 15∶1。

除此以外,

本土驢的毛髮上還檢測到了一種與高嫩度組存在225個差異代謝物的磷酸戊糖途徑產物,這篇研究結果還上了自然的子刊。

可惜的是本土驢數量實在是太少了,因此幾年下來,一直沒有國內外的權威機構進行更深一步的探究。

想到這裡。

徐雲不由看向裘生,問道:

“老裘,你的意思是那種磷酸戊糖產物與豆渣形成了一個特殊的培養環境,從而引導了新種微生物的擴增?”

裘生點了點頭,肯定道:

“沒錯,不過這只是一個明面上的反饋,具體的內在情況還需要進一步研究。”

“因此我認為,眼下咱們有叄件事要先做好。”

徐雲看了他一眼,問道:

“哪叄件事?”

裘生立刻掰持起了手指,目光又看了眼一旁存放有培養基的箱子,說道:

“首先嘛....就是新種擴增的分析了。”

“目前3萬U密度已經達到了自然增長的上限,已經沒多少增長空間了,可這個數字離我們需要的理想值還有一定差異。”

“所以咱們要儘快將磷酸戊糖產物的成分解析出來,掌握它的擴增技術。”

“然後進行進一步擴增、滅活,最終才能考慮生產牙膏的問題。”

說到這裡。

裘生不由環視了實驗室一圈,深吸一口氣,對徐雲道:

“而想要完成這一步,咱們這間實驗室顯然是沒那能力的,必須向學校申請小分子探針才行。”

小分子探針,這是近年來比較新興的一種技術。

大概從2010年前後開始興起,如今十多年過去,領域內的技術差異極大。

比如普通的小分子探針普通醫院就能做到,成本200塊錢還能劃醫保卡,不過精度有限。

而最最高精尖的、能組成DNA微陣列的小分子探針則高到離譜,全套成本不下千萬。

裘生所說的小分子探針差不多是KIT那級別的裝置,單次成本大概就要兩叄萬了。

這種裝置必須要經過田良偉的批准才能使用,這間實驗室內顯然是不存在的。

某種意義上來說。

屬於科大的鎮校之寶也說得過去。

面對裘生的這個要求,徐雲當即點了點頭,繼續道:

“這事兒我記下了,我會去和老師那邊聯絡的,第二件事呢?”

裘生頓時表情一鬆,坐回到了座位上,對他道:

“第二件事就是....那頭驢的問題。”

“這年頭的本土驢也不太好找,哪怕是村鎮下頭的多半也都是雜交過的,畢竟當初國家可是引進了百萬級別的巴基斯坦驢呢。”

“所以那頭驢的皮毛可以說極其珍貴,短期內甚至可以歸類到‘孤本’的性質。”

“所以咱們得想個方桉,讓它能定期產出一些毛髮。”

“反倒是豆渣那邊比較容易,本就是該報廢的物料,和他們說一聲就能到手。”

徐雲亦是贊同的點了點頭。

驢兄的出現給東苑餐廳帶來了不少利潤,加上豆渣本就是要拿去做肥料的廢棄物,幾乎沒多少價值。

因此這事兒連田良偉都不需要驚動,徐雲自個兒就能把豆渣全部討來。

這樣一來。

從生產到廢棄物回收,整個環節從頭到尾就齊活兒了。

沒有一丁點浪費,堪稱完美。

只有驢兄受傷的世界完成了.JPG。

隨後徐雲頓了頓,又問道:

“那麼最後一件事呢?”

“最後一件啊......”

裘生撓了撓頭,在座位上伸了個懶腰,說道:

“這事兒也不難,就是這個新種微生物叫著有些拗口,你給它取個名唄?”

“取名?”

徐雲微微一愣,整個人陷入了沉思。

的確。

這是一種很有價值的微生物,老是用新種新種的稱呼它也不太合適,取個名字就方便多了。

可該叫啥名呢......

沉思之間。

徐雲的目光忽然瞥到了不遠處的一架光學顯微鏡上。

片刻過後。

他的腦海中忽然浮現出了一個個子不高的小姑娘,滿臉飛揚的朝他揮著手。

按照推演結果所說。

她後來似乎發現了不少的微生物,如期所願的成為了一位大生物學家.....

也不知自己發現的這個微生物,和她是否有著某些關聯?

同時這種微生物無時無刻都在潔淨著世界,哪怕在最汙穢的下水道中也是出淤泥而不染......

想到這裡。

徐雲不由深吸一口氣,對裘生道:

“名字的話.......”

“就叫它易安菌吧。”

....................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