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康熙十年開始,自寧古塔將軍轄地以降,南至奉天府奉天將軍轄內,一股前所未聞的風潮在逐漸的滲透。這種風潮是如此的奇特,一個奉天府的秀才在康熙十二年寫信給他住在北京城裡的好友時這樣寫道:

各地鄉村鎮級,皆有此輩出沒。其人等不要才,不要色,最喜助人。若有農家無錢治病為其所知,則旬日既會聘來大夫,號脈診治,附送湯藥針石,亦一文不取。醫者亦多為此輩眾人,其醫術亦不見高明,往往只知煎熬些柳皮以治療輕微頭疼腦熱。若是有急症,或是癆病,則會給幾粒焦黃藥丸,此藥甚妙,然風險亦大。古人言是藥三分毒,誠不欺我也。用此藥著,則6成可好,2成無效,2成則或可致人死地。若見效,則為神效……此等施展醫術之法,古來皆為巫婆神漢所用,自漢末黃巾以降,多為邪教妖人蠱惑愚夫愚婦之劑量。然此輩卻從不宣將神怪佛祖,反勸百姓勿語亂離鬼神……亦常於茶餘飯後,三五成群居於一堂讀書識字,然吾觀其子,醜陋無神,多有白字,縱然習得全部若上考場,徒貽笑大方爾,惟其簡便易寫,遍是目不識丁之農人亦易記憶書寫,倒有些妙處……此輩自稱互助會,然其會甚為神秘,北街有王姓人家,曾受其恩,此後對其言聽計從,然此輩仍不輕易讓人入夥,過的一年之後,王家男人才得以入了互助會……吾觀其行,似為會黨,然惡性未彰。果不出吾所料,自去年以來,此輩開始

從這位儒生的信中,可以看出來,這個名叫互助會的組織,在日常生活中,透過幫助普通百姓治病等手段,獲取其好感,擴大其影響力,同時組織卻十分嚴密,對於每一個人加入都十分慎重,要經過長時間的考驗和觀察。

實際上,這個組織就是李滿江鼓搗出來的。

在這五年裡,義勇谷得到了巨大的展,山谷裡建立起了各種工坊店鋪,遠近幾百裡大山甚至平原上的漢人村寨,都到這裡來買賣。

山谷經過五年的建設,已經能夠自己自主冶鐵造器,特別是在李滿江設計出的簡單水力機械的幫助下,生產效率有了相當的提高,雖然所謂的水力機械,這個時候還只是能帶動磨盤磨麥子,或是透過聯動揚起鐵錘進行均勻短打,這樣簡單。

同時,由於山谷的“工業”大展,義勇屯已經從只有幾所房子的村莊逐漸變成了一個常駐居民近千,流動每天流動人口上百繁榮鎮。

這裡的常住居民,每一個都能讀書識字,都是進行簡單的加減乘除運算,更重要的,每一個人,都是接受過李滿江洗腦教育的種子。

在這些人當中,有當初的陳家子弟,工匠,買來的配充軍的漢人,也有山裡換來的奴隸。特別是那些曾經的少數民族奴隸,雖然他們的相貌和漢人有些差別——通常都是眼睛,高顴骨,扁平臉,但是他們都漢語,寫漢字,並且進過李滿江的洗腦,他們也自認為是漢人了。

經過了這五年,李滿江所能直接控制和管轄的人,就接近1ooo人,更有一隻12o人,裝備了精心製作的燧火槍的“軍隊”,如果需要的話,隨時能武裝起過4oo人的接受過基本佇列、紀律、武器使用、白刃格鬥訓練的預備隊伍。

這樣強大的武力,足以威懾附近幾百裡任何的土匪、馬賊或者是山裡的部族。

就在今年(康熙十二年)年初,紫禁城裡那個滿臉麻子的年輕皇帝剛剛宣佈了撤銷三藩的決定,他把三個漢奸軍閥簡單的看做了依附著皇權而權勢滔天,最後卻被他訓練的幾個太監少年就輕易拿下的鰲拜,最終會因此而付出巨大的代價。

在原本的歷史軌跡中,在付出了巨大代價把半個中國打得稀巴爛之後,這場相互比較誰更蠢,誰犯得錯誤更多的較量以年老體衰的吳三桂病死,“大周”群龍無最終被攻破,年輕的康熙在這場生命和智力的馬拉松中獲得了勝利。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然而,這時候,在紫禁城的東北方,在愛新覺羅弘曆祖輩“龍興”的地方,在這片白山黑水之間,一個歷史的偷渡者,一個歷史軸輪的變數正在悄然壯大。

李滿江於康熙第三年,建立這個叫做互助會的組織。

互助會,就如同它的名字一樣,透過幫助老百姓來展組織。

李滿江在建立這個組織的時候,就參考了大革命時期的農會的方式,在組織方式上借鑑他自己曾經效力過的走私組織,使得整個組織隱秘,同時嚴密。

沒到一處,互助會的成員先就會主動去幫助窮苦的老百姓解決他們的生活,生產上的困難。

有人生病了?互助會就會儘可能的調集醫生來幫助他們治療,並且分文不取。

互助會的醫療隊伍,也是李滿江建立起來的。他在借鑑了現代的醫療衛生手段的同時,參考了山林部族薩滿巫醫,蛟河城裡請來的中醫,以及蒙古大夫等所有的醫療從業者的經驗之後,卻無奈的現,這個時代的醫療手段實在太少了。

中醫固然有效,然而卻需要長的時間來進行學習,並且還需要更長的時間來積累經驗,而其他的薩滿巫醫及蒙古大夫他們的治療手段中更是充滿了迷信和宗教色彩。最終能夠被他吸收的,只有一些簡單實用的,只能治療輕微病症的單方,以及他曾經在俄羅斯接受軍事訓練時學會的一些急救手段,當然,現代理念的衛生防疫知識他也統統教給“醫生”們。

為了彌補醫療手段的不足,李滿江絞盡腦汁製造出了“青黴素藥丸”,之所以要打個引號,是因為李滿江製造出來的東西由於缺乏必要的工具,所以在安全性上得不到很好的保證。

高中生物課的知識告訴我們製造青黴素其實只需要如下幾個步驟:

、培養青黴素體菌株——分離菌株與雜菌,以顯微鏡觀察分離結果。

、澱粉葡萄糖培養液

、恆溫,等待青黴素菌株成長

、收取後放到鹼水中加收攪拌

、將沉澱物烘乾,得到白色粉末,這就是青黴素。

但是對於李滿江來,他連一具放大鏡都沒有,連最簡單的望遠鏡都無法製造,更別提顯微鏡了。

於是這位不負責的製藥師如此製造青黴素:

、把糧食煮成糊糊,高溫殺菌之後等著它黴。

、把黴變部分收集起來,用麵粉和玉米煮出來的水製成培養液。

、放在火爐邊保持溫度。

、估摸著時間吧培養過的菌株加入到面鹼水中攪拌

、烘乾沉澱物,得到粉末(什麼顏色,我就不了,反正不是白色)

把這些粉末和米粉按造一定的比例製成顆粒,這就成了“青黴素藥丸”,透過這樣的方式製造出來的東西可靠性可想而知。不過經過李滿江多次試驗以後,還是勉強掌握了一定的規律和技巧,製造出來的藥片的可靠性還是有了一定的提高——6成的成功率好歹是高過生死由天了。

這樣的藥片,作為李滿江醫療隊伍的最後壓箱底的東西,只能在非常緊迫的病情下使用,當然也許在未來的戰爭中也會用到,畢竟相對於被骯髒的金屬兵器傷到之後可能造成的破傷風感染,6成的成功率,2成無效率和2成的死亡率還是能被士兵們接受的。

這種藥品對於急性肺炎,慢性的肺結核之類的病症都有一定的療效(風險並存)。

當然,在更多的時候,醫生們願意使用水煮柳樹皮來治療普通的頭疼腦熱——柳樹皮中蘊含的水楊甙在這種時候還是很有效果的。

除了醫療幫助外,互助會也給窮苦百姓提供其他的幫助。

當這些百姓被互助會認可為積極分子之後,他們可以在苦難的時候獲得互助會一定額度的借款,這個借款是無息的,並且可以分期歸還。

同時,互助會還為農民們提供農業技術上的指導,來自李滿江義勇谷的未來高產種子在經過了連續五年的種植之後,似乎並沒有出現退化的跡象,也許是穿越這個神秘的過程帶給了這些種子一些改變吧(算是我開個金手指了)。

到了農閒季節,互助會還會組織窮苦百姓進行基礎的掃盲性學習,農會的幹部們就像當初李滿江教他們的那樣,在教給了他們的學生讀寫算術的同時,更是對這些窮苦百姓進行了隱秘的洗腦。

而進入到康熙12年,在康熙皇帝布了削蕃的聖旨之後,李滿江更是指示互助會,抓緊時間,大膽一些組織農民和地主豪紳做鬥爭。

在這個指令下,互助會的幹部們透過新加入的骨幹以及積極分子帶動外圍普通百姓,開始和大地主進行交涉,並且提出了在這些地主看來完全是異想天開的要求:減租減息。

這一下子觸動了地主士紳們的神經,形式一時間急轉直下。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