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清宮。

卻說王錫爵和朱賡兩位內閣大臣剛剛商議過詹事府一事之後,便接到了兵部送來的兩份邊關急報,軍國大事,片刻耽擱不得,故而兩人合計了一下,便立刻召集其他的內閣大臣往宮裡遞了求見的帖子。

宮裡回覆的很快,不過片刻,王錫爵等人就在乾清宮外見到了匆匆而來的司禮監掌印太監陳矩,當然,其中出了一點點小的差錯就是,待得老首輔遣人去尋東閣大學士李廷機的時候,卻被告知李閣老已經被宣召入宮了。

聽聞這個訊息,王錫爵倒是沒什麼反應,但是朱賡的臉色卻是忍不住黑了黑。

一群老大人對於宮中皆是熟門熟路,事情緊急也來不及客套,跟著陳太監就到了乾清宮。

“臣等參見皇上,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入了殿門,幾位大人躬身行禮,抬頭卻見天子一身絳色蟠龍袍,頭戴翼善冠,面色和煦,不過讓他們稍稍有些意外的是,天子的身邊除了早已經被宣召入宮的李廷機之外,赫然還有翰林學士方從哲。

“兵部的軍報朕已經看過,韃靼此番來犯,卻又貿然議和,不知眾位先生如何看法?”

軍報早已經隨著請求覲見的帖子送進了宮,更何況朱常洛早已經得了錦衣衛的訊息,所以沒有過多的廢話,直截了當的開口問道。

“陛下,老臣以為,大軍不可撤!”

誰也沒有想到,天子一上來就問的這麼直白,大殿當中短暫的沉默了片刻,沈鯉沈閣老站了出來,帶著幾分小心開口道。

此番說起來,沈閣老也是憋屈的很,在場一共六個人,其中方從哲是翰林學士,嚴格來說並不足以參與這樣的軍國大事,所以錯非皇帝點名詢問,他是不會胡亂開口的。

而剩下的就是內閣大臣們了,前頭說過,遇著這樣的軍國大事,在內心考量清楚之前,老大人們是不會貿然發表意見的,畢竟越往後頭說話,就越能夠根據局勢調整自己的態度和說話的方式。

但是殿中議政,又不能老是沉默著思量而不開口,所以就涉及到一個排序的問題。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一般來說,開口說話的順序,就是內閣當中地位排序了,而除了首輔次輔兩位明顯是地位比其他閣臣更加尊崇之外,其他閣臣只有一個隱形的不穩定的排序,說白了,大家名義上地位都差不多,至於真正如何排序,就該按資歷,聲望,勢力等一系列的東西綜合來看了。

說起來,沈閣老在內閣當中的資歷很深厚了,他入閣極早,甚至比次輔衷貞吉還早,僅次於首輔王錫爵,是和前次輔沈一貫一撥的。

甚至沈閣老在內閣當中,還曾經和身為次輔的沈一貫屢次嗆聲,甚至在沈一貫去後,一度有過登上次輔之位的機會,只可惜被衷貞吉搶了先。

衷貞吉和沈鯉並沒有什麼舊怨可談,沈閣老自然也得乖乖的注意自己的身份,沒再做過什麼不合身份的事兒。

再往後,沈閣老依附於浙黨,固然是在朝堂上進一步穩固了地位,但是在這內閣當中的排序,卻反倒下降了。

原因很簡單,沈閣老終歸不是浙黨的元老人物,他借用了浙黨的勢力,自然也要付出代價,這個代價就是成為朱賡的臂助。

這幾年在內閣當中,很難說他們二人誰的地位更高些,但是毫無意問的是,自沈一貫去後,在浙黨當中,還是朱閣老的地位更高些。

所以往往衝鋒陷陣的活兒,都得沈閣老出馬,當然,本來不管怎麼說,還有個李廷機墊底兒,他是最末一個入閣的,也是資歷最淺薄的,自然排序也當最末。

但是今時不同往日,自從承天門一事之後,李閣老在朝臣當中的聲望水漲船高,帝黨的勢力也越發龐大,無形當中也就越過了沈閣老,甚至就連朱賡都未必能夠比的過他。

鑑於以上的種種原因,沈閣老就無比悽慘的變成了首個開口發言的人……

“哦?為何?”

果不其然的是,天子依舊是一副波瀾不驚的樣子,開口問道。

“陛下明鑑,老臣以為,此番韃靼進犯,來勢洶洶,前幾日兵部連報,我大同守軍損失慘重,可見其人進犯之堅決,然而我大軍初至大同不過一日,韃靼便遣使前來,急欲與大明修好,豈非咄咄怪事?大戰若能止息固然損失好事,但是臣恐此乃敵方疑兵之計,故而以為不可貿然撤軍,當詳查之後再行定奪!”

沈鯉思量了片刻,緩緩開口道。

應當說,沈閣老說的是比較保守的,他既沒有說答應議和,也沒有說不答應議和,只是提出了對於韃靼議和誠意的質疑,算得上就事論事,不偏不倚。

接下來便是朱賡,這二人一向俱為一體,沈閣老說完,朱賡也上前說道。

“陛下,老臣亦是此意,是戰是和暫且不論,此番韃靼突然遣使議和,未免太過奇怪,何況老臣記得上次軍報有言,此番土默特興兵犯我大同乃是為三娘子而來,然則現在三娘子毫無蹤影,扯力克卻突然遣人議和,用意尚待詳查!至少三娘子的行蹤查明之前,我大明暫時不能同韃靼合議,臣提議,遣派欽差奔赴大同,前往土默特一探究竟更為妥當!”

這下子殿中的大臣們都覺出味來了,今天的朱閣老可反常的很啊!

這話說的看似沒什麼毛病,但是卻不大符合朱閣老反對開戰的一貫態度啊,而且不知為何,眾人隱隱約約覺得,今天的沈朱二人說話似乎格外謹慎……

“不妥,土默特興師犯我大明,殺我大同守將,如今我大軍奔赴大同,糧草輜重已動,豈能就此停戈止息?陛下,老臣之見,此時尚非議和的良好時機,既然我大軍佔有優勢,當繼續前進,挾大勝之勢狠狠的給土默特一個教訓!”

相比之下,次輔衷貞吉老大人的態度就鮮明的多,雖然早先的時候,衷次輔對於出兵一事也是不大贊同的,但是他好歹還能分得清楚輕重。

議和?開什麼玩笑!

大明調動大軍,籌集軍費,任命官員,徵用民夫,耗費了這麼多的人力物力,結果韃靼的一句話,就要停戈止息?

做什麼美夢呢!

頓了頓,衷次輔皺著眉頭繼續說道。

“陛下容稟,此非臣一時衝動之言,自從先穆宗皇帝和土默特和談以來,我大明答應對其開放互市,兩不侵擾,然則土默特雖有三娘子約束,卻依舊我行我素,這些年以來,常有不明勢力的小股敵兵越過長城,入境掠奪財物,搶掠女子,雖無有殺人之舉,然則此等事情太過猖獗,亦使民心不安,此乃其一!

其二者,此番開戰之後,臣曾經查閱兵部當年的文書,隆慶之時,土默特雖盛極一時,然擁兵不過萬五之數,其中尚有不少婦孺,而此次開戰,其部出雄兵三萬,其中騎兵上萬,且據兵部奏報所得,扯力克繼位之初,並非大權獨攬,三萬大軍,乃是他能夠動用的數量,在土默特大相噶比雅圖力主之下,尚有兩萬精兵,鎮守在土默特本部未出……”

一次性說了這麼多話,衷次輔有些口幹,端起桌上的茶水潤了潤喉,臉色卻是突然變得凝重起來,道。

“陛下,諸位,隆慶和議距今不過三十餘載,然則土默特擁兵之數已翻數倍,若在往昔,縱然其興兵而來,我大同又豈會抵擋如此艱難?若放任其繼續成長,必將成為我大明的心腹大患,故而老夫以為,無論此番土默特是否有和議之心,此戰都須得打,而且必須重挫其元氣,非則如此,無以保我大明邊疆靖平!”

其實一直以來,衷貞吉在內閣當中的地位都是比較尷尬的,他雖然身為次輔,但是尚有威望深重的老首輔,下有勢力一個比一個厲害的沈朱和李廷機,顯得存在感並不強,更多的時候,是在各個勢力之間相互遊走。

雖然後來衷次輔有向天子靠近的意思,但是天子的態度一直很曖昧,後來衷次輔仔細的思量過,原因其實還是在於一點。

天子對他的渴求並不劇烈,換個說法就是,他給天子帶不來多大的用處。

首先說內閣當中,李廷機如今丟了節操,一心一意的成為了天子的走狗,不管是什麼掉節操的事兒,只要皇帝下了令,他都能去幹。

這一點,衷次輔是絕對替代不了的,衷次輔還是有點羞恥心和清高的,真要讓他放下身段去什麼事情都迎合皇帝,他可是做不來的。

至於高層次的事情,天子有老首輔撐著,老首輔歷仕四朝,更是身挾首倡太子之功,在朝中的威望無人可比。

天子若是有解決不了的事情,只要老首輔出面,必能鎮壓下朝廷輿論,這也是衷次輔無法相比的。

所以其實,衷次輔的地位比較尷尬,他能幹的了的,有人替他幹,而且他也不願意幹,而他願意幹的,他也幹不了。

想來想去,衷次輔最後決定另闢蹊徑。

所以這些日子以來,衷次輔除了處理日常的政務之外,全部的心思都放在了對天子往日經歷的研究上。

不得不說,雖然越到後期,天子的行為越像羚羊掛角,無跡可尋,但是早年的時候,還是能夠看得出一些東西的!

比如說,天子對待外族的態度,顯然是十分的厭惡,仔細回憶起天子曾經參與過的和外族之間的交道,衷貞吉發現,天子從來沒有任何一件事情上,跟外族妥協過。

從倭國到女真,再到如今的韃靼,都是如此,天子奉行的策略,是要一擊即中,中則重傷,不把對方打到體無完膚,元氣大傷,絕不收手!

所以衷次輔堅信,這次也不例外,這次天子連自己的親軍三大營都不顧眾意派了出去,又豈會同意和議?

無論這次韃靼是否真的有握手言和的心思,衷次輔至少能夠斷定,在當今的心中,是絲毫都沒有這樣的念頭的!

當然,衷次輔的這些心思,朱常洛是不知道的,他也是沒有料到,一向低調的衷次輔,這次竟然會說出如此驚人之語。

心中雖然頗為贊同,但是面上卻不露分毫,繼續道。

“元輔之意呢?”

“次輔所言不無道理,老夫也以為,此時並非和議的最好時機,三娘子乃我大明之臣,受吾皇冊封的順義王夫人,此番貿然失蹤,著實奇怪,何況就軍報而言,扯力克所遣使節言道,土默特內部遭逢大變,有人意圖篡位,此等犯上作亂之舉,我大明決不能坐視不理,故而老臣懇請陛下,命大軍進發土默特,助土默特恢復正統,尋回三娘子,重修我大明與土默特之舊好!”

相比之下,老首輔就顯得沉穩的多。

一番話說下來,叫衷貞吉臉色隱隱有些發燙,瞧瞧人家這話說的,滴水不漏!

你們不是說內部有人發動政變嗎?

那好,我大明出兵替你來解決政變,若是你認可自己是大明的臣子,就不要反抗,好好的等大明替你們平定叛亂,尋回三娘子。

不然的話,還是好好打一場吧!

既達到了目的,又不失禮儀大國風範,不愧是首輔。

再看看他自己,話裡的意思是一樣的,甚至於衷次輔說的更加詳實,但是就氣勢和名份上來說,卻是落了下乘……

不過到了現在,基本上所有人都說了自己的看法,至於一直沒開口的李閣老,理所當然的被眾人以為,在之前眾人未來的時候就跟天子說過了,所以剩下的就只是陛下的意見了,畢竟這件事情說到最後,還是要陛下來一錘定音。

“既然眾位先生皆是此意,那麼朕就遣人回覆土默特,命爾等撤兵,再令麻貴繼續前進,尋回三娘子,重立順義王正統!”

天子的態度在眾人的意料當中,順著老首輔的話便定了下來。

只是不知為何,一眾大臣都有些感覺,似乎天子的口氣當中隱隱約約帶著幾分遺憾的意味……(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