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常洛點了點頭,果然對付小人還是得用錦衣衛裡出身的人……

倒不是他對於錦衣衛有什麼意見,而是如今時代的局限性,讓楊漣這樣的讀書人先天就存在缺陷,想想看,為什麼朝廷要讓千辛萬苦考上進士的人去做一個小小的縣令,就是為了打磨他們的見識,十數年的寒窗苦讀,證明了他們的毅力和恆心,聖賢書教育了他們忠心報國的思想,接下來他們欠缺的,自然就是能力問題了!

縣令說大不大,說小不小,領一地之庶務,作為親民官,能夠直接接觸到老百姓,也能見識到胥吏的各種手段,這樣等他們身居高位之後,自然對民情瞭如指掌。

當然,作為內閣成員後備基地的翰林院另算……

總而言之,趙士楨和楊漣二人,都沒有親民官的經歷,能夠想到如此地步,朱常洛已經很滿意了,他們一直接受的是君子的教育,故而自然對這等手段知道的不清楚。

而駱養性則恰恰相反,他在錦衣衛當中見多了這種手段,所以自然輕而易舉的就識破了劉守友的用心。

嘆了口氣,朱常洛輕聲說道。

“駱指揮說的不錯,這入手出手之間,可以玩的貓膩太多了,所以本王是不可能答應他的要求的!可是如此一來……”

“如此一來,殿下在平安府中定然會寸步難行,畢竟這劉知府乃是地頭蛇,就算是殿下也不好貿然強壓!”

話頭微頓,趙士楨皺著眉頭開口接話道。

他算是看出來了,自己眼前這位主其實並不在意所謂的官場順序,他更喜歡自由討論的方式,所以趙士楨很明智的當了這個捧哏的角色。

事實上,若是論地方庶務,或許楊漣在州縣當中遊歷了幾年,趙士楨比不上他,但是論揣測官吏們的心思,楊漣可就比不上趙士楨了。

畢竟他在鴻臚寺呆了這麼多年,官場上的爭鬥,沒學會也看的多了,自然清楚得很。

“不錯,這劉守友在此地根基深厚,劉家的關係更是盤根錯節,若是本王貿然拒絕他的話,必然會引起事端,故而本王打算……答應他!”

就在所有人都在期待著朱常洛會說出什麼計策的時候,朱常洛卻是吐出了這三個讓人大失所望的話。

答應他?

開什麼玩笑!

這件事情當中有多少貓膩,在場的人到了現在都清清楚楚,若是真的答應了他,王府不知道每年會有多少銀子流進那劉守友的口袋裡,這怎麼能行?

不過到底還是趙士楨反應的最快,很簡單的思維,既然朱常洛已經知道了劉守友的打算,那麼又怎麼會傻乎乎的跳進去呢?

“殿下是打算……和他做交易?”

在官場上什麼最常見?當然是利益交換!

往往一個看起來不可能被推行的政策,經過各種利益交換之後,就會順利的被推行下去,既然這件事情明顯會損害到朱常洛的利益,那麼他之所以會答應的原因恐怕只有一個,那就是這件事情會在其他方面給他帶來更大的利益。

何況對方能夠提條件,難道己方就不能了嗎?

“不錯,那劉知府狼子野心,本王自然知曉!可如今本王初到平安府,尚未站穩腳跟,不宜與他過分交惡,他既提了此種建議,本王不妨暫且順水推舟便是,不過這交換的條件,卻是要諸位幫本王參謀參謀……”

說句實話,雖然朱常洛心裡壓根瞧不上這個只會鑽營的劉守友,但是天朝的太祖不是也曾經說過,要在戰略上藐視敵人,在戰術上重視敵人。

自己在平安府根基尚淺,而劉守友其人固然平庸無為,但是畢竟在平安府當了好幾年的知府,加上其家族的力量,在平安府當中的關係可謂盤根錯節,若是以為憑著一個親王的名頭,就能讓對方就範的話,那只能說朱常洛太沒有政治智慧了。

何況在官場當中,當面一套背後一套乃是必修課,雖然劉守友肯定是要剷除掉的,但是用什麼手段卻要好好斟酌一番。

“既然殿下已經決意如此,那麼絲綢折稅的定價之權必須要握在自己的手中,最不濟,要雙方共同議價,切不可讓劉知府把持物價,而且一定要快,劉家既然是絲織大戶,必然有影響物價之力,若是彼時爾等哄抬物價,吃虧的還是殿下!”

說話的是駱養性,而且保持著一貫的風範,不吝用最險惡的用心去揣測別人,考慮最壞的情況。

是以他這句話一出口,一旁的趙士楨和楊漣便皺起了眉頭,在他們看來,那劉守友好歹是士林中人,雖然出身雜流,可既然做到了知府的層面,定然是要臉面的,怎麼會行此下作手段。

不過朱常洛倒是對駱養性的話深以為然,他接觸劉守友的時間最長,故而最瞭解他的為人,此人與其說是一個官僚士大夫,倒不如說是一個徹徹底底的商人性子。

只要有利可圖,怕是顏面什麼的,壓根不會在意,所以駱養性說的可能性,劉守友完全能夠幹得出來!

“殿下,臣倒以為當務之急乃是要將平安府上下的稅賦之事掌握清楚,既然劉知府執意要推行絲綢折稅,那麼我等不妨順勢讓王府官入駐府衙,監管稅務,防止有人弄虛作假!”

趙士楨雖然對於駱養性說的可能感到有些不屑,但是卻並沒有開口反駁,反而說出了自己的意見。

不過他考慮的和駱養性又有不同,駱養性是在考慮對方會如何損害自己的利益,而趙士楨則是在想如何才能夠透過這場利益交換爭取到更大的權力。

要知道,稅賦之事如今是府城方面一手把持,雖然壽王府方面有名正言順的名義接管此事,但是想也知道,劉守友不會心甘情願的交出手中的權力,若是能夠透過部分妥協來換得王府的人接管稅賦庶務,倒是筆劃算的交易。

事實上,朱常洛對於趙士楨和駱養性所說都十分滿意,但是他卻仍舊沒有說話,反而將目光投向了一直有些鬱郁的楊漣。

“楊紀善以為呢?”

“回殿下,臣還是覺得,此事不妥,商稅乃是國家稅賦,絲綢折稅定會助長彼等逃稅之氣焰,故而臣以為此事不能答應!”

楊漣微微猶豫了片刻,還是抬起頭,堅定的說道。

他知道,在如今這種情況下,提出反對的意見,很有可能會將面前的三位都得罪掉,甚至是喪失掉自己剛剛有一絲光明的前途,但是他考慮良久,還是覺得自己應該說出來,不然的話定然會良心不安。

不過出乎他意料的是,在他話音落下的同時,朱常洛不僅沒有生氣,反而露出了一絲滿意的笑容……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ps:剛剛才發現搞了個烏龍,明朝的田稅不是十稅一,而是十分復雜的計算方式,最後折算下來,竟然到了恐怖的四成稅,而且更恐怖的是,明朝在歷史上收田稅竟然還算低的,這他娘的,怪不得農民沒活路,前幾章的錯誤已改……

下一章九點發~(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