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弘道發問後,對面竹簾後面半晌沒有動靜。張童秀張大小姐此時已經語塞了,而且她還發現,自從認識了範弘道以來,語塞幾乎成為家常便飯。

她確實佩服範弘道的部署和算計,剛才稱讚範弘道也是真心的。可是正常情況下,一個人得到稱讚後,難道不應該繼續謙虛幾句麼?哪有如範弘道這樣問話的?

剛才範弘道的詢問,就好像有人誇獎你做事做得好的時候,你聽到後卻回應道:“再詳細說說我哪裡做得好?”

張童秀握住粉拳,暗暗告誡自己:“不要生氣,不要生氣,他就是這樣的狂生,不值當被他刺激得生氣。”

既然範弘道想多聽幾句吹捧之詞,那麼她就捏著鼻子多說幾句好了,又少不了一塊肉,就當是上次拒絕範弘道求助的報應吧。

於是張大小姐重新開口道:“我大明天子統御萬方、奄有四海,朝廷政令通傳天下,是不是這樣?”

如此政治正確的話,有什麼可質疑的?雖然不懂張大小姐想說什麼,範弘道還是很政治正確的答道:“自然如此。”

“可是實際上又如何?”張小姐繼續說:“範先生你也出身於微末,鄉村又是什麼狀況,大概也是耳聞目睹。有人說,皇權不下鄉、政令不出縣,這句話只怕也不是無稽之談吧?”

範弘道作為略懂歷史的人,對這句話當然並不陌生。這句話並不是說皇帝和朝廷無法統治到鄉村一級,不然徵發差役和徵收稅銀是從哪來的?

這句話的真正含義,其實是指朝廷派遣官員基本上只派遣到縣這一級,也直接統治到縣這一級。而縣以下的廣大鄉村地區,很大程度上是靠自治的。

這種自治以宗族為紐帶,以鄉紳為龍頭,形成了一套完善而成熟的規矩,和法律條文幾乎具備同等效力。也就是說,即便沒有大明律例,鄉村地方也能依照這套規矩熟練運轉。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而活躍在鄉村裡的士紳階層,就成為這種體制的最大受益者。上面官府朝廷需要依靠這些士紳來治理鄉村,下面百姓庶民又要依賴這些士紳來溝通官府。

所以這些士紳一方面是各處鄉村的實際統治者,另一方面又是代表鄉村與官府交涉的人物,同時把持壟斷知識,以讀書科舉為紐帶,組建四通八達的關系網。

上面這些道理範弘道都懂,但是他不懂張大小姐為什麼要在這時候說出來,與稱讚自己又有什麼關係?

張大小姐見範弘道能理解鄉村政權狀態,就不用在這方面多費口舌,又道:“鄉村裡是這個樣子,但是城市之中又是另一種樣子。

都市街巷坊廂裡的居民,多是從四面八方彙集而來,彼此非親非故,更別提宗族勢力,故而人心遠不如鄉村凝聚,也更缺少鄉紳這樣的地方領袖。”

範弘道點點頭,他發現張大小姐很有政治洞察力,分析的一點也沒錯。

張童秀終於步入正題,語調也漸漸變得昂揚:“妾身原先也不甚重視街坊,還是範先生你高瞻遠矚,竟然看到了其中的機會!

藉助惡事造起聲勢,這是其一;然後妾身又聽說你想組建新型盟社,同樣是一招妙棋!妾身已經想明白了,此種盟社其實可類比為鄉村裡的宗族,若能把持盟社,那無異於鄉村中的頭面士紳!

朝廷政權與底層民眾之間,從來都是需要一個中間階層。在鄉村裡這個中間階層是士紳,但是在都市中卻缺少這樣的階層,也許商戶們就需要你這樣的豪傑,正所謂時勢造英雄也!

範先生的宏偉構想,大概就是以崇文門外街區為根據地,重新構造出類似於鄉村的自治體制!有了這個堅實根基,範先生在京城的影響力就可以十倍百倍放大!

事到如今,妾身才看清範先生的部署,先前妾身不肯相助,實在是太目光短淺,心內悔之莫及。今後還望範先生不計前嫌,不啻指教!”

範弘道越聽越是震驚,最後不免瞠目結舌久久無語,他怎麼就沒有發現他居然如此偉大?

他本來就是想刷一刷名聲,然後自食其力的建立群眾基礎,將來政治需要的時候,有人幫自己出錢出力,不至於孤立無援。

但是在張大小姐的嘴裡,這居然成了重建底層秩序、構築政治生態的偉大社會實驗?

對這種理論拔高,範大秀才除了服氣,還能說什麼?他很想知道,到底是什麼樣的家庭,才能教育出這種政治動物似的女子?

張大小姐有點趁熱打鐵的說:“鄉村士紳的統治能得到百姓認可,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士紳對官府具有強大影響力,能被平民百姓所信服!

就拿範先生你來說,街區商戶對你的信重,主要也源自於你鬥倒了秦縣丞,所以眾商戶才暫時對你有所認可和尊重。

可是範先生雖然贏了秦縣丞一局,但若想完成構想,在官府影響力方面仍然有所欠缺,這就是目前你最大的劣勢!”

話聽到這裡,範弘道如果還聽不出張大小姐的意思,那就趁早找地方自行了結,根本不用再浪費時間奮鬥了。這意思再明顯不過了——你範弘道沒多少官府人脈,但是她張大小姐有啊!

可是有些話從張大小姐嘴裡主動說出來,和從他自己嘴裡先說出來,意義並不一樣。所以範弘道仍然明知故問道:“那以你之見,又該如何?”

張童秀沒有遮遮掩掩,明明白白的說:“妾身願與範先生齊心協力,並助範先生一臂之力!”

原來張大小姐有點燈下黑,雖然住在崇文門商業區,但卻不大看得起缺乏政治地位的商人。她始終習慣性的在官場和士林孜孜以求,尋找擴大影響力和把持輿情的機會。

可是不料範弘道的橫空出世,讓她感到了自己的狹隘。想通透後,立刻就有些迫不及待的想與範弘道合作了。

範弘道想了想,答道:“在下要啟程前往山西辦差,一切等在下從山西回來後再商議!”(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