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內閣中,首輔申時行和大學士王錫爵開展了第二次談判,談判標的當然還是大明朝廷高層權力格局。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正在這時,有中書舍人站在門外叫道:“有急報!國子監諸生暴動,上千人自國子監蜂擁而出,沿街南下直奔禮部!”

申、王二人對視一眼,便由申時行下令道:“再探再報!”

宰輔大人都是泰山崩於前而不變色的人物,國子監監生暴動這樣的訊息只當是清風拂面,並不影響什麼,兩人便繼續談話。

眾所周知,當前有三股勢力聯合起來,將矛頭指向了申首輔。但這三股勢力中,利益訴求細節又各有不同。

清流勢力主要想法是打擊申時行權力,將沈鯉推動入閣,成為強勢宰輔大學士;吳時來的想法主要是驅逐申首輔的忠實黨羽楊巍,讓自己來當吏部尚書。

所以真正第一目的是趕走申時行的,只是李植、江東之、羊可立這三紅人勢力而已。他們的意圖把申首輔趕下臺,推舉王錫爵來當首輔。

可是王錫爵本人目前還不太想和申時行徹底撕破臉,而且他也很清醒的認識到,硬剛申首輔必定會付出慘重代價。

只有年輕氣盛、“少年”得志的三紅人才會把事情想得那麼簡單。王錫爵內心深處雖然有利用三紅人的心思,但也不想成為三紅人的傀儡。

鯨吞和蠶食之間,王錫爵傾向於蠶食策略,所以才有了一輪又一輪的談判。王錫爵希望透過談判來解決問題,讓申時行妥協讓步,先把吏部尚書這個最為要害的位置讓出來。

若能掌控吏部,那他王錫爵就進可攻退可守,而失去了對吏部掌控的首輔權力至少喪失一半,與普通內閣大學士也就是名分不一樣而已。

都喝完幾杯茶水了,王錫爵見申時行還不肯讓步,只能嘆口氣,苦口婆心的勸說:“目前形勢如此,首揆你怎能太過執拗,半點也不肯舍出來?

三方諸君來勢洶洶,首揆你須得下定斷尾求生的決心,才是最上策啊!不然玉石俱焚,也實非我所願也,大明內閣也少不了申吳縣!”

王錫爵真覺得自己已經是仁至義盡了,已經為申首輔考慮到了這個地步,申首輔還想怎樣?在這種被三面圍攻的局勢下,他真覺得能不付出一點代價就安然過關嗎?

先前那中書舍人又迴轉,站在門外叫道:“又有急報!在監生範弘道率領之下,國子監諸生逼迫禮部尚書沈大人當眾辭官了,禮部那邊亂成了一團糟!”

滔滔不絕的王錫爵頓時戛然而止,半晌沒說話的申首輔自言自語道:“三方諸君,已去一方了。”

王錫爵忽然感到,今天又不是個黃道吉日,並不適合談判。上次談判被打斷是因為範弘道,這次又是因為範弘道,為什麼堂堂的朝廷大事卻總被這個跳梁小角色影響?那幫清流勢力簡直都是廢物,怎麼連領袖帶骨幹,三天時間就被範弘道打成了殘廢!

被影響的不只是大人物,還有王安這樣的小太監。他只覺得今日一天所產生的感悟,不亞於被乾爹陳炬耳提面命教訓一天的效果。他神思不屬的回到宮裡,已經是傍晚,差點就沒趕上宮門落鎖時間。

按著規矩去向乾爹陳公公問安時,小王太監便將今日所見所聞都講與乾爹,陳公公嘆道:“這下你可懂了?雖然你我也都是在內書堂讀過書的,胸中所學未見得就比外面那些讀書人差了,但終究還是不同。

從斷掉根這一刻起,吾輩就沒有了任何退路,跟那些讀書人真不一樣。關於今天這些見識,你回屋後細細體會其中得失吧!

他日你若能有所成就,少不了要與廟堂諸君打交道。說起來範弘道馬上就要來內書堂做教習,你就從範弘道身上熟悉一下讀書人的套路!”

聽到“廟堂諸君”幾個字,王安想起今天所見到的禮部尚書沈鯉,忍不住也感慨說:“今天也真沒想到,一個禮部尚書這樣的高位,那沈鯉說不要就不要了。”

“官職對他那樣的讀書人而言,很多時候只是一張皮而已。”陳炬意味深長的說:“你且看下去,熱鬧還沒有完。”

王太監又不太理解了:“官職只是他們的皮?這是何意?”

陳炬對於教導乾兒子還是很上心的,耐心解釋說:“讀書人這個群體,或者叫做士人,本身是自成體系的,內部自然有一套章法。

而官職這東西對沈鯉那樣的人,往往只是與皇家聯絡的工具而已,沒了官職也不影響他在士林中的地位。別人敬他是沈鯉,而不是禮部尚書。”

王太監立刻就有了心得:“讀書人的官職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他們在士林影響力的表現和外在形式。那我們太監就不一樣,職務都是皇爺給的,象徵著皇爺的恩賜,沒了職務就沒了命!”

清流勢力領袖、禮部尚書當眾請辭,絕對是震動朝廷的大事,當然不可能就這樣完。更何況事先毫無先兆,大多數人都是突然間就聽到沈尚書表示要辭官了,完全沒有心理準備,只會更感到震驚。

當夜吏部文選司的顧憲成就趕到了沈鯉府上,一定要探問個明白。按道理說,老資歷的錢一本錢御史作為科道官帶頭大哥也應該去,但如今錢一本被範弘道兌子打法整的灰頭土臉,如今只能按慣例在家杜門謝客。

按照大明朝廷的政治遊戲玩法,被別人拼著自殺式敲登聞鼓也要彈劾的官員,如果還張揚無忌四處活動,那就是對輿論毫無畏懼之心,非常招人鄙夷了。

“於孔表有問題!”在沈府聽完過程後,顧憲成立刻做出判斷。

國子監暴動的導火索就是範弘道被禮部迫害,然而禮部尚書卻不知情,那問題出在哪裡?唯一的解釋,就是儀制司郎中於孔表瞞著尚書沈鯉,下手對範弘道進行迫害,然後把火引到了禮部!

從結果開始覆盤整個過程,如果於孔表沒問題,還能是誰有問題?根本就是於孔表蓄意為之,故意激起民憤!(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