喊了轎伕出來,沈鯉沈尚書上轎朝著監生與官軍對峙的街道而去。遠遠看到滿街滿巷的讀書人,心裡也是震動了一下。

等走得近些,沈尚書下了轎子,在官軍護衛下來到前方。抬眼看去,卻見有個叫範弘道的一馬當先,立在領頭位置上。

當即沈尚書的心情就不好了,怎麼會是此人?他十分確定以及肯定,若有範弘道在場,今天之事必定棘手萬分!

沈尚書還可以肯定,不用找別人了,範弘道絕對是正主。他指著範弘道說:“範弘道你出來!說說今日到底怎麼回事!”

範弘道上前一步,清了清嗓子,正要發言。但此時旁邊卻閃出一道人影,站得比範弘道更靠前,對沈尚書朗聲道:“這次禮部多有不是,咱看不過去,有幾句話要與沈部堂講!”

猝不及防的範弘道勃然大怒,在這時候,是誰敢跳出來搶自己的風頭?又仔細看去,原來是王安王太監!

對面沈尚書也愣了愣,他從服飾看得出來,這王安分明是內宮裡的太監。問題是,他點了範弘道的名,怎麼跳出個太監來說話?這裡難道不是讀書人對話的場合,哪有太監說話的餘地?

沈鯉沈尚書是一個有修養的人,雖然心裡瞧不起太監,但也不會表現出來。便對王安王太監問道:“你是何人?又有何話要講?”

範弘道很想上前打斷沈尚書和王安對答,將焦點重新拉回自己身上,但眾目睽睽之下也不能太不君子了,只能暫且忍住。

只聽得王安義正詞嚴的說:“咱乃內監王安是也!現對禮部存有三問,還請沈部堂解惑!”如果不是嗓音略微尖細,這做派和讀書人也沒兩樣了。

“第一問,範弘道急公好義、愛惜黎庶,此乃地面官之本分所在也!為此不惜與怠慢公事的御史抗爭,最後拼卻官身不要,也要為百姓擊鼓!

這樣的人稱得上你們文官的典範,但回了國子監先有牢獄之災,後有禮部判令,要革除範弘道功名,直接廢為庶人!

聽說是禮部勾連國子監監丞,上下串通陷害範弘道,這讓吾輩閹人都深感觸目驚心,請問沈尚書,禮部此舉究竟憑何道理?”

沈尚書面上呈現出驚訝之色,還有這樣的事?他真的完全不知道!倉促之間不好答話,只能沉默以待。

範弘道心頭微苦,這王太監滿嘴都是替自己仗義執言,那麼自己更不好打斷小王太監並搶風頭了,不然就顯得自己過於淺薄。

王太監繼續說:“第二問,範弘道於南城百姓多有恩惠,辭官離去時,有南城耆宿贈送萬民傘,此乃美談也,也是朝廷之榮!不過範弘道心領不受,故而南城耆宿兩次登國子監門相贈,也該是美談也!

然而就在今日,卻有禮部借來的官軍衝進國子監,凌虐毆打南城百姓,甚至將那柄萬民傘踩踏於地!這是對朝廷愛民之心的公然羞辱,連我這等閹人都看不過眼!

世間之大,逃不過一個理字!百姓送傘實乃善舉,敢問沈尚書,禮部借來官軍毆虐無辜百姓於理何據?或者又是想向天下人彰顯什麼?”

我靠,這又是什麼事?沈尚書再次大吃了一驚,難道自己已經年老昏庸耳目閉塞,什麼都不知道了嗎?這樣的問話,叫人怎麼答?想來想去還是不好答話,只能繼續聽著。

而範弘道心頭繼續苦,小王太監說得越多,他能補充的也就越少啊,相應的表現機會也就越少。

王太監大概也沒指望沈尚書回答什麼,有自顧自的說:“第三問,範弘道長安右門外擊鼓後主動辭官,此乃文人應有之義,表明不肯戀棧之心!吏部愛惜人才,駁回了範弘道的辭呈,所以範弘道依舊可以回南城分署理事。

但是禮部今日卻別出心裁,下了判令革除範弘道功名,若無功名怎麼繼續做官理事?兩部判令彼此矛盾、大相徑庭,甚至叫人無所適從,簡直成了笑話!請問範弘道該不該向禮部討個說法?你們禮部就是這樣不管不顧做事的?”

聽至此處,沈尚書已經吃驚到麻木了,自己也許根本就不該來,在這種糊塗不明的情況下,自己的處境將會極其被動!比起對面王太監提到的問題,沈尚書更想知道,為什麼發生的這些事自己都不知道!

最後王太監總結說:“咱對禮部的三問已經說完,請沈部堂為咱解惑,咱在此洗耳恭聽!”

別說不明真相的沈尚書,就是這邊國子監監生也齊齊一臉見了鬼的表情。這詞鋒條理分明又咄咄逼人,聽著簡直就神似範弘道發言,而且這裡也應該是屬於範弘道的場合,但偏偏不是範弘道,而是個小太監跳出來講的了一大通。

只比王太監靠後半步的範弘道快氣炸了,他娘的這死太監口口聲聲跟自己來學習學習,就是這樣學習的?把該說的話都說了出去,那自己還能說什麼?

趁著對面沈尚書暫時皺眉不語的功夫,範弘道迫近王太監,低聲道:“公公你是個什麼意思?”

王太監又是笑嘻嘻的說:“範先生你不是說過,讓我輩不要放過揚名立萬之機麼?不能辜負範先生的好意,我感覺剛才在國子監做的很不夠,現在就彌補一下啊。再說範先生這麼顧念我,就藉此機會答謝一下,幫範先生說幾句話。”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大家都是聰明人,範弘道瞬間就明白了王太監的想法。先前自己引誘王太監來國子監雪中送炭,但實際效果卻是錦上添花,而且還被範弘道借勢利用。所以王太監不服氣了,要在這裡找補回來。

能站在道義高地,面對禮部尚書慷慨陳詞,直斥禮部過錯,對一名小太監而言該是多麼風光的事情。尤其一個有志向的小太監,這對他確實是極好的揚名之機。

沒等範弘道再開口,王太監又勸道:“你不要在意啦,你這樣的聰明人豈不知鋒芒畢露過剛易折的道理?風頭太多未必是好事,還是讓我替你代勞吧,你稍微消停一二。”(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