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第二天,有一支隊伍抬著八人大轎,敲鑼打鼓來到了南城分署外,熱鬧非凡動靜極大,立刻惹得不少路人駐足觀看,更別說衙門之前本來就人多。

把門的差役稟報給分署正堂申用懋,很是讓申大公子疑惑了一會兒,外面八抬大轎的這是要幹什麼?別說一般人,就是中低官員坐上去也是逾制啊。

沒多久,又有人來稟報:“範主簿出去了!原來是範主簿今日要離去,南城的街坊們給他送行!”

原來是範弘道想出風頭,申大公子恍然大悟,又有點眼紅。一個地方官員的官聲,很大程度上來自於離任時本地百姓的表現,千百年來官員離任儀式曾經產生了很多典故和橋段,不知道將來自己離任時,南城百姓會這樣隆重送行麼?

而範主簿出了分署大門,站在轎子前連連推辭,口口聲聲“何德何能”。帶頭來迎接範弘道的王掌櫃暗暗撇撇嘴,與孫員外、馬員外一起,熱心的“強行”將範弘道推進轎子,範弘道只能無可奈何的坐住了。

繼續一路敲鑼打鼓,先將範弘道帶到了位於崇文門外不遠處的春秋樓。範弘道下了轎子,卻見有三四十人站在門外迎接他,便“吃驚”的說:“在下本欲悄然離去,不想還是驚動諸位了!”

三四十人一起作揖,答話道:“範大人有大恩於南城,若真悄無聲息離去,就是我們南城百姓不曉事了!”範弘道不由得暗贊一聲,這次王掌櫃組織的不錯!

這會兒也不是吃飯時間,眾人輪番敬酒敘話,權當是送行了。忽然又聽到敲鑼打鼓的,範弘道轉頭看去,卻見從前面街口又來了一隊人馬,當先有花頭老者數名舉著一柄傘蓋,上面垂下若干綢布。

懂點門道的都看得出來,這就是所謂的萬民傘了,當地方官離任時,本地百姓感念恩德便贈送萬民傘。不過現在的萬民傘還不像後世大清那麼氾濫,對地方官而言還是比較珍貴的,沒有到人手一個的地步。

範弘道驚愕非常,低聲對王掌櫃問道:“你這就太過了吧?”但王掌櫃也是詫異莫名,回答說:“這絕非在下所為,方才還以為範先生另行安排了別人。”

那這幫人是從哪來的?還是說送給別人的?範弘道就這樣疑惑的看著這些人走過來,他的作為就是帶著些人去敲登聞鼓而已,不至於讓本地百姓有這樣大的動作吧?更突兀的是,萬民傘這種東西是送給離任主官比如知縣知府的,連佐貳官副職都不會有,更別說主簿這樣的屬官了。

為首老者走到範弘道面前,揖拜道:“範大人雖然任職時日略短,但德行深刻人心,老朽數十年來從未見有如大人之敢為民做主,乃至於不惜自身官位者!如今臨行等別無可贈,唯有萬民傘可彰大人之高義!”

範弘道迷茫了,他有這麼好?值得送一把看起來很誇張的萬民傘?還是說人民群眾的眼光是雪亮的,一眼就看透了他的清廉本質?

不過迷惑歸迷惑,送到手上的榮譽,斷然沒有不收的道理。至於會不會有人說譁眾取寵、虛榮矯飾,範弘道才不在乎,賺到手的榮譽是硬道理!

南城與內城以城牆為界,南城紳民代表“依依不捨”的將範弘道送到了崇文門外,這次送別才算結束。隨後範弘道帶著隨從尤英和李小娘子,坐著分署馬車從崇文門進了城,望北城國子監而去。

人都是要找組織的,就算他受陳炬之邀請,去內書堂任詩詞教習,但每月也就幾節課,其他時間總要找地方呆著。雖然他辭去衙門職務,可還是國子監監生,學籍也在國子監,平常時間自然也要回國子監,所以範弘道現在就先去國子監安置。

其實離開沒幾天,無論成賢街還是集賢門、太學門還都是熟悉的老樣子。範弘道打發尤英和李小娘子去找住處,而他則進國子監去報個道。

正值下午課間歇息時間,很多監生都在外面,有眼尖的人率先望見了甬道上的範弘道,驚呼道:“那不是範同學麼!”

範弘道大鬧登聞鼓的事情早就傳到國子監了,眾同學只能服氣,範弘道就是範弘道。如今範弘道突然現身國子監,立刻引起了強力圍觀。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與範弘道最相熟的前同學時習之、陳俊和等人簇擁上來,連聲詢問狀況。範弘道只能見個禮答道:“兄弟我一時義憤,從南城分署掛冠而去,只怕要迴歸太學了!”

時習之等人作為好友,只能安慰道:“範同學不必憂慮,潛龍雖然在淵,終有騰飛之時!只不過是個歷事雜職,丟了也就丟了,回到監中再等待時機就是!”

偏生有人看不過去,尖酸的嘲諷道:“喪家之犬而已,不知道還能蹦躂幾日,猶敢高談闊論!”聽到這不和諧聲音,眾人順著望去,卻見是曾與範弘道爭奪過班長位置的賀文華,只是當時他沒搶過範弘道。

這就不奇怪了,賀文華看範弘道不順眼很正常,但時習之聽不下去了,上前對賀文華罵道:“你這賊子住口!”

賀文華冷笑幾聲:“難道我說的有錯?範弘道膽大妄為,遭到朝廷諸君貶斥,此時與喪家之犬有什麼兩樣?又能在國子監廝混幾天?再過陣子,只怕在國子監也呆不下去了!”

前文介紹過,國子監六堂分了三個階段,範弘道在趕走前祭酒羅萬化之後,跳級超升到最高級的率性堂。而率性堂在往上就只能升無可升,必須出監了,那範弘道還有什麼意義賴在國子監?

如果離開國子監,別處衙門又不接納(以範弘道現在的口碑極有可能),那範弘道就等於是脫離組織了。一個脫離組織的人,自然毫無前途可言。

賀文華想明白了這個道理,所以才敢出言惡意嘲諷範弘道,周圍其他同學聽到後,頓時也覺得賀文華所言不是沒有道理,範弘道短期內很難有起色了。(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