莽古爾泰前後向沈陽城中射進了不下千份檄文,這些檄文大多被城頭上的金軍收繳,但卻仍有不少被金兵私藏起來,也有一些直接射進了靠近城牆的居民區。.org因此代善雖嚴令封鎖消息,但檄文上的內容還是在城中傳開。

莽古爾泰檄文上關於洪太的黑材料實在是太多,有些瀋陽軍民偶爾聽過,有些卻是想都不敢想,什麼奸母淫妹的,已經是超出他們大腦能夠想象的禽獸之舉了,倘若莽古爾泰所說是真,那洪太可真是不配做大金國可汗的。讓他們更為震驚和恐懼的是,莽古爾泰在檄文上竟然說請來了十萬明軍,攜帶大小火炮千門,只要他願意,可旦夕之間攻破瀋陽。爾今為免城中軍民生靈塗炭,百姓產業毀於一旦,這才先行勸降,以避免無謂傷亡。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檄文中明確承諾,只要瀋陽軍民,不論旗、漢、蒙古,但有人開啟城門放大軍入城,官兵者一律升五級,賞千金;民者也可立即脫奴籍,賞千金,願為官者也給予任用。總之,大把爵位官職和無數金銀賞賜等著這些願意內應的軍民。反之,大軍破城之後,對那些冥頑不靈,負隅頑抗的則是要抄家滅族,殺個雞犬不留。

莽古爾泰本意是恐嚇城中的金軍不要拼死相抗,但沒想到卻讓城中誤會他和明軍破城之後要行屠城。

這沈陽城中軍民,不論旗、漢、蒙古人,哪個沒有經歷過八旗屠城,有屠城的發起、參與者,也有屠城的受害者,因此都知道屠城意味著什麼。因此一時間,城中軍民都惶惶不可自安起來,擔心明軍進城後真會屠城,更擔心有人會受那重賞誘惑內應開城。前者多是城中漢人,後者自然是旗人、蒙古人及那些鐵桿漢奸們了。

.........

代善幾日來的辛苦安撫終是敵不了明軍兵臨城下的現實,隨著檄文內容的迅速蔓延,沈陽城頓時暗流湧動,旗漢之間更是相互猜忌。旗人怕漢人會開城響應明軍,漢人則怕旗人會在死前瘋狂屠戮他們,更怕旗人會把他們當作守城炮灰。

好在代善早有準備,已將旗兵精銳盡數調往內城,外城的旗人也儘可能的往內城遷移,這才讓外城表面上仍保持平靜,沒有在明軍攻城前先發生大規模的滿漢衝突。

這個時候,哪怕一顆火星都能讓外城炸開,要知道,外城可是足足有十萬漢人的,城外攻城的軍隊也是漢人的軍隊,而城中的滿人青壯不過五六千人,餘下的三萬多則是家裡男人出征的老弱婦孺。真要是漢人暴亂,不用明軍攻城,瀋陽自己就先亂了。

讓代善和八旗一眾權貴們慶幸得是,那些漢人們當奴才當得太久,已經沒有了血性,雖然對旗人猜忌害怕,但卻是沒有人敢聚眾暴亂。更有那些早年歸附的漢人和出征漢軍的家屬們自發監視起鄰居和漢人阿哈起來,使得人手嚴重不足的金兵得以騰出手來加緊內城的防務,而不必派出人手沿街巡邏震攝漢人。

莽古爾泰對施大勇說,代善不會徵發外城漢人助戰,事實卻是代善做了,他不但徵發了漢人上城助戰,更將外城防務交給了漢人。負責瀋陽外城防務的是三等梅勒章京孫得功,漢軍旗副將石廷柱。

這兩個是代善絕對信任的漢人,前者為金國立下了汗馬功勞,若不是孫得功,當年明軍也不會在廣寧敗得那麼慘。而後者不但曾隨孫得功陣前反戈重創明軍,更在大凌河之戰有勸降祖大壽之功。因此二人是滿州人信得過的“好朋友”,也被老奴和洪太恩養,不但給予重任,還為他們娶了旗人女子為妻,對金國和愛新覺羅家的忠心甚至比有些滿人還要強烈。所以他二人和大金已是一條繩上的螞蚱,他們就是想跑也跑不掉了。

以他二人當年為金軍所做的“功績”,不用腦袋想,也知道明軍破城之後他們會有什麼下場,因此將外城防務交給他二人,代善最是放心不過。(作者注:其時滿漢之間尚可通婚,至清軍入關後方才禁止滿漢通婚,許漢女嫁旗男,不許旗女嫁漢男。備註,抬入滿八旗及漢軍旗的漢男不算,嚴格意義上他們已不算漢人)

孫得功其實也挺倒黴,他本來不應該出現在沈陽城中的,因為他的駐地是鐵嶺,之所以會在瀋陽,只是聽說洪太遠征蒙古大獲全勝奪得傳國玉璽,這才巴巴的趕到沈陽城想參與“勸進”大功的。天知道,明軍是哪根筋搭錯了,竟然會突然從大金最空虛的遼南殺了過來,還一路橫掃,打得大金毫無還手之力。莽古爾泰又突然反出大金將遼陽城獻給了明軍,這才讓他措手不及之下被活活堵在了瀋陽這座空城中。

對自己被明軍俘虜後會受到什麼樣的待遇,孫得功很有自知之明,因此在得到代善命令後,立即和石廷柱領著親兵家丁接管了新徵發的三千漢軍。三千漢軍都是去年隨祖大壽投降金軍的原明遼東軍精銳。

祖大壽神秘死在錦州城外,洪太便立即讓各旗瓜分了他的部下,餘下的則編入佟養性的漢軍旗,此次遠征蒙古除遼南各地的少量漢軍旗外,漢軍旗大部都隨同出征。而這三千人都是分在各旗貝勒、貝子、八旗將校大臣府上為奴充當勞役的。代善為了緩解兵力不足,在徵發了各家貝勒府上的旗丁外,便將主意打在了這些原大明遼東精銳身上。

代善不怕這些原明軍的精銳會在重新組織起來造他的反,因為統領這些明軍的正是他們昔日的舊主——祖大壽之子祖澤潤、祖澤洪、祖澤傳、祖大成等隨祖大壽降金的將領。

和大明其他軍頭一樣,祖大壽麾下這支遼東軍完全就是他的私兵,士兵們只知忠心於他們的上司,而不是忠心於遠在北京的大明皇帝。故而祖大壽決定投降,除極少部分隨何可綱等不願降金的將領自殺殉國外,大多都接受了自己的命運,即便降金,他們對祖家人的忠誠仍不曾改。因而,有祖家人在,還有孫得功和石廷柱看著,代善不擔心這些原明軍精銳會有異心。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