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朱翊鈞手中掌管騰驤四衛,分別是騰驤左衛、騰驤右衛、武驤左衛、武驤右衛。

親軍二十六衛的其餘各衛已混同於京營普通部隊,雖然名目未改,但已改為由兵部管理,不再是皇帝親自指揮的禁衛軍。在行政、人事、薪餉等方面受制於文官,日見衰敗,現在已沒有什麼戰鬥力。

成為勳貴和文官的自家地,吃空餉、變相要銀錢,屢見不鮮。

想要改變京營,難上加難。

兵仗局已經把布面甲、鳥銃、刀劍、長矛等運往大興兵營。

大興兵營位置已經選完,因為兵營需要大量用水,在距離永定河五百步外處,修建兵營,光祿寺一應生活用品也運了過去,鍋、碗、瓢、盆各類生活器具。

因為宮裡人員大量減少,光祿寺三千多人有些多餘,光祿寺又分出三百多人,專門給兵營做飯。

內織染局、針工局、巾帽局按照朱翊鈞的圖畫,新做軍衣,把樣本送到蘇州、杭州、江寧,江南三織造,這三處織造局有三十萬織工,一個多月後,就能把新軍衣製作出來。

再有兩天,新兵陸續就會到大興兵營,朱翊鈞也會親自去考核,他要訓練出現代化的軍隊,編制為兩個團,班、排、連、營、團。

每個士兵一匹馬,可以說是大明全機械化部隊,裝備都是最新的。

“皇爺,內閣三位閣老求見,山西官員已經押解到京,不知皇爺怎麼處理他們。”

“狗入的,給這幫王八蛋關進鎮撫司大牢,任何人不許探望,廷議怎麼處理他們,內閣、六部、九卿、都察院要參加。”

“是!皇爺。”張鯨答應一聲就去應付內閣大臣。

朱翊鈞今天要出宮溜達去,叫來陳矩:“把朕新做的布衣拿出來,再去把騰驤右衛鄭奕叫上,咱們等會出宮。”

密探報告給朱翊鈞,說趙士禎已經做出來新的鳥銃,正在京城四處顯擺,朱翊鈞想看看新鳥銃什麼樣。

這次朱翊鈞穿布衣,頭戴網巾出宮,身邊跟著陳矩和鄭奕,聽說趙士禎最近在東城晃悠,經常去國子監門口顯擺。

“朱公子,你看,那是不是趙士禎?”

“就是他,身邊還跟著兩個人。”陳矩說完就去前面叫人。

“常吉兄,我是陳元之呀,朱公子想於你一敘。”

趙士禎聽到有人叫他,馬上回過頭,看到陳矩有些眼熟,似乎在哪裡見過。

“朱公子?哪裡的朱公子?”

“諾,你看,就在哪裡。”陳矩一指朱翊鈞的方向。

“有點眼熟,沈兄,咱們見見去。”

趙士禎說完,旁邊中年人答應一聲,這中年人長的仙風道骨,身穿藍色道袍,手裡還拿著一把文扇,腳上穿著僧鞋。

讓人看不出來是道、是僧、還是文人,有些三教合一的裝扮。

“常吉兄,不認識老弟了?”

“我叫朱一君,子吾天,以後可別忘了,上次我還請你吃飯來著。”

朱翊鈞說完趙士禎一拍腦門:“想起來了,上次就是你和我說的,後裝藥的火銃,這是新做出來的火銃,朱老弟看看。”

朱翊鈞拿過來一看,這還是前裝火藥呀,就是銃管長了一些,火銃大約重六斤左右。

“這也不是後裝火藥呀?”朱翊鈞興趣全無。

“朱兄弟,製作火銃又不是簡單的事,這還是咱苦思夜想出來的,原來鳥銃能打七十步,現在咱做的銃能打一百步。”

“過來我給你講講,這銃咱是根據魯密國,進貢給聖天子火銃改良的,兵仗局有兩杆魯密國進貢的鳥銃,咱借來研究的。”

“看到沒,這是機關,勾動這裡,火繩點燃火藥,鉛彈就打出去了,能打一百多步遠,三十步能打穿薄鐵甲。再捏一下機關,火繩離開,從前面裝火藥,再捏一下繼續打出去。”

朱翊鈞發現趙士禎還是一個天才,這火銃前面還有瞄準用的鐵疙瘩,只是前裝火藥太浪費時間。

“這是床尾,把這裡開啟,裡面剛刀可以推出來,用於近戰使用。”

“常吉兄,這火銃比咱大明鳥銃要長,造假幾何?”

“這火銃長八尺,二兩銀子就能製作出一杆鳥銃,因為是密魯國進貢的鳥銃,咱就叫他密魯火銃。”

“常吉兄,這火銃近戰不應在後面,應該在銃管前面裝有銃刀,”

“吾記得永樂時太監亦失哈,在火銃前安裝矛頭,用於近戰使用,這火銃應該在前面裝有刺刀,用於近戰搏殺,一寸長一寸強,火銃長度加上刺刀的長度,這比近戰刀劍還好用。”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趙士禎一拍腦門:“朱老弟,你這腦袋怎麼長的,這麼簡單的事,我怎麼沒有想到,這要裝上一尺半長的刺刀,這火銃就成為神兵利器了!”

“過獎過獎。”

“走,這次輪到我請朱老弟吃飯了,咱們紅春樓“開開葷”。”

趙士禎說完,就在前面帶路。

這幾天五城兵馬司把京城清理的乾乾淨淨,原來髒兮兮的京城,已經消失不見,溝渠垃圾雜物全部運到城郊,街道上的土路已經平整完,重新鋪上石沙,原本臭氣哄哄的京城,變的清新許多。

在東城邕康坊這裡有很多酒樓、茶肆,也是東城喝花酒的地方,因為距離國子監很近,有時國子監太學生,經常光顧這裡的生意。

紅春樓,一聽就不是好名字,趙士禎一看就經常來這地方,還好他沒帶朱翊鈞去南院,不然就要鬧出笑話,大明天子逛妓院沒什麼,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南院裡都是男人,一群女裝大佬,價格還比女院貴。

大明青樓和文人離不開關係,一般鄉試貢院旁邊就是青樓,鄉試

考完直接鑽進青樓裡,這些青樓女子也願意接待文人,文人留下些詩句,抬高青樓女子的身價,各取所需罷了。

朱翊鈞平時上朝就看到朝廷官員,已經得梅毒,原本大明是沒有梅毒的,從正德年海上走私猖獗,一些海外傳教士和在海外做生意的商人,透過逛青樓傳播梅毒,有很多朝廷大員,因為梅毒病死的,比比皆是。

原來梅毒只在南方靠海地區有,因為這些文人經常各地雲遊,還有參加科舉,現在北地也被傳播,自從隆慶開關以後,允許民間下海,梅毒已經蔓延全大明。

現在大明不管官員逛妓院,這些官員和學子也放鬆起來,平時逛青樓賣一賣自己的文采,也好在士林中傳唱。

“快看,張相爺家的三公子,今天熱鬧了。”

趙士禎一指前面桌坐著的人,年約二十歲左右。

“常吉兄,哪個張相爺,我大明不是罷黜宰相了嗎,怎麼還有宰相?”

“朱老弟,你真笨,內閣首輔不就是宰相嗎?”

“哦…,原來如此!”朱翊鈞看了看陳矩,又看了看鄭奕。

這大明還有宰相,朱翊鈞重新整理了自己的認知,改天問一問張居正,他是大明宰相不?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