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十六早朝山西各官員補充完成,吉祥物朱翊鈞散朝回乾清宮。

“召:順天府尹施堯臣到乾清宮覲見。”

手上沒有兵是不行的,現在張居正控制著遼東和薊州,戚繼光、李成梁都是他手下的人。

所謂“戚家軍”更是對大明百害而無一利,拿著朝廷銀兩,吃著朝廷供養的祿米,公然就叫“戚家軍”,這軍隊是大明朝廷的,還是他戚繼光、張居正的?

吃著空餉,拿朝廷的糧餉,公然培養自己的私人武裝,已然成為軍閥,時刻危害大明。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山西、陝西更是張四維家族代表的晉商利益,嘉靖朝的“南倭北虜”就是江南地區和晉商爭奪利益的產物,北方關閉貿易,不讓他們走私,就領著蒙古人來京城表演,南北實行海禁,就俘虜倭寇擾亂大明各地。

現在朱翊鈞是看透大明的官員,整個大明從根子上爛透了。

官商勾結左右大明的政策,現在是有錢就能培養出更多讀書人,只要這些人進入朝廷,就能掌握話語權。

最開始是正統年於謙和晉商的勾結,這斯深耕河南、山西十幾年,在兩地一直任巡撫,正統十三年調回兵部,就出現了“土木堡之變”,這個時間段很巧,他一走蒙古就入侵。

英宗離英主就差一步,奈何文官把大明賣了。

武宗試圖對抗文官,奈何身死。

世宗關閉貿易,實行海禁,就出現了“南倭北虜”的形式。

自從“土木堡之變”後,大明制衡文官的手段就缺失了,京營二十六衛本來全部屬於皇帝的親軍,“土木堡之變”後,二十一衛歸兵部,再也沒給皇帝,此後歷代先帝只剩下騰驤四衛和錦衣衛。

文官把皇權和兵權隔離,只有武宗真正接觸過軍隊,其結果就是死的不明不白。

哪怕“老道士”這麼聰明的人,也不能觸碰紅線——兵權。

朱翊鈞一句話就能讓內閣大臣滾蛋,奈何換上來的還是這幫人,太監統不了兵,勳貴已經成為軟蛋。

擺在他面前的困難,比嘉靖時期更嚴重。

朱翊鈞現在不想做皇帝,想當李自成一樣的人,領著軍隊大開殺戒,奈何只要他退位,天下就會大亂,除非他死了,文官把潞王捧上皇位,成為下一個傀儡。

朱翊鈞打算練兵,想看一看文官有何動作,要是這幫文官太過分,朱翊鈞就撕破臉皮,帶兵退位。

大明早點亡,比晚幾十年亡好一點,算上五城兵馬司,他手中還有不到兩萬老弱殘兵,帶兵前往四川、雲南,還有機會反攻回來。

在名義上,他才是大明皇帝,退位可以說是文官逼迫的,大義在他這邊。

窩囊在這紫荊城當皇帝,不如帶兵打仗來的痛快。

朱翊鈞依舊在西暖閣召見施堯臣。

“臣,順天府尹施堯臣,拜見今上。”

“施卿,朕今天叫你來,是有事想與你商議,朕的親軍四衛都是市井無賴,想在順天府招募良家子補充親軍,朕拿出一千頃良田,招募五千良家子補充親軍,每人可得四十畝良田。”

“順天府田地可與朕的皇莊兌換,方便良家子家人耕種,賦稅還由順天府管理,可向耕種皇莊者收取。”

“今上招募私軍,是否要向兵部告知一二?”

“朕招募親軍四衛,兵部無權管轄,朕六月前往南京祭祀孝陵,帶上良家子親軍,也威儀許多,現親軍四衛多是市井無賴,去南京這一路,不好管教。”

“朕體恤良家子,入衛三年,四十畝良田贈予他們,入衛三年,土地無稅。”

“今上,臣何時告示招募?”

“現在!”

“臣告退。”

大明一衛編制是五千多人,朱翊鈞打算先招募五千人,手上有自己的兵,說話才能硬氣。

“皇爺,海瑞遞奏疏求見。”

“先找個房子讓他住進去,朕最近不見他。”

現在不是見海瑞的時候,朱翊鈞也沒心情見他。

“陳矩!御馬監還有多少匹馬?”

“回皇爺,御馬監有馬匹一萬三千二百一十八匹,駱駝二百一十三匹,大象三十二頭,其他牛羊無算。”

“挑選上等馬三千匹,購買駝馬一千匹,備用,草料準備一年之用。”朱翊鈞讓陳矩去準備。

“張鯨,拿著朕的手諭到兵部,讓兵仗局撥五千副布面甲,鳥銃一千杆,刀、槍、長矛合計四千。”

“皇爺,兵部恐有搪塞。”

“朕的親軍四衛盔甲兵器老舊,還不能更換嗎?”

“是!奴才這就去辦。”

“孫德勝,在大興找一處荒涼空地,修建兵營六百,再讓鴻臚寺撥付各種生活器具六千套,儘快去辦。”

現在朱翊鈞能用的也就只有太監了,文官根本不聽他的話,就算把他們殺了也沒用。

張居正的新政,對大明來說毫無用處,賦稅全在百姓身上出,萬曆六年鈔關稅二十三萬兩,各色雜稅三十四萬兩,鹽稅一百零六萬兩,福建市舶司一萬兩,廣東市舶司一萬兩,茶稅不到十萬兩。

萬曆六年大明所有商稅五十七萬兩。

鹽稅一百零六萬兩。

其他稅收不到二十萬兩。

整個大明的稅收,百分之九十多,都是在百姓身上徵收稅賦,這樣的新政還有什麼意義?

北方四省賦稅佔一半,稅收這樣不平衡,朱翊鈞就不明白,口口聲聲為國為民的大臣,為何就不徵收商稅。

海禁開了以後,隆慶年市舶司稅收六千兩,這對朝廷有什麼意義?

官方貿易被民間走私侵佔,國家因此損失幾十萬兩白銀。

北方邊貿開啟,朝廷一點稅收都拿不到,大量的鐵器和糧食走私到草原,這對大明有何益處?

嘉靖初年九邊開支只有不到六十萬兩,萬曆六年軍費開支八百多萬兩,上漲十幾倍。

北地修一些破基建,毫無用處,所有銀子全部打水漂,各地總督、巡撫為了政績,幹一些看的見的基建工程,從國庫裡掏銀子,長城都特麼修到鴨綠江了。

戶、工、兵、內閣,都在無用基建工程裡拿銀子,軍費開支要是能剎住車就奇怪了。

原本徵收商稅的步伐,朱翊鈞不得不暫時停下來。

殿試朱翊鈞準備一直拖著,張居正一點臉皮都不要,還不讓他兒子回老家,貢士名額一直賴著,彈劾他利用內閣首輔職位,為兩個兒子爭取貢士的奏疏上百道。

這大明官場的風氣,全被他帶壞了。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