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收藏、紅票~!您的支援是我寫作最大的動力和源泉~!

老棚頭一聽小黃門說話就知道要壞菜,這來往人員有兩種人是最不能得罪的,一種是下人,一種是太監,他們因為身份低微最容易養成呲牙必報的性格,有時候其陰損手段酷烈的能活生生的把人逼死,老棚頭這一生不知道見過多少驛站中的驛丞、差頭身死在此等小人之手。他連忙話語聲更加恭敬的連連作揖道:“這位貴人何出此言,各位貴足踏賤地,能來我們驛站歇息,是我們這小小的驛站平日裡求都求不來的人物,也是福氣臨門。不是驛丞大人矯情,實在是來了難伺候得主,讓他也不上不下,沒了主意。這位大人您大人有大量就別和小的們一般見識;要不請您高抬貴足,我領您去我們驛中設施最好的皇華館歇息可好。”

這老棚頭本是一番好心,卻沒成想聽入吳晗耳中卻成了另外一場是非。吳晗久處宮中,皇宮是什麼地方本身就是是非之地,太監平時沒什麼娛樂,全靠擺擺龍門陣消遣一二,所以從哪裡出來的人八卦好奇之心特別強烈。好奇的吳晗聽到老棚頭如此說話,抓住了其中的話把:“怎麼還有什麼大人物入住你們館驛麼,你倒是和我說說這位如何麻煩,如何的讓人無法得罪,讓咱家今天也開開眼,看看什麼人能比這宮裡面的人更橫。”

見狀老棚頭恨不得打自己兩個耳光,這不是沒事挑事麼,要是讓兩邊的人見了面幹了起來,傷了誰,怒了誰最後倒黴的不會是別人,一定是自己這種微末人物成為替罪羔羊。想到這裡剛剛得到賞錢的哪股高興勁立時被拋到爪哇國去了,面色蒼白的心理暗自盤算著怎麼應付這操蛋的太監。

龍天羽見老棚頭為難,覺得這老頭也不容易,就用眼神示意了一下鄭國泰。鄭國泰見狀,也覺得吳晗這麼沒完沒了的去為難一個白髮蒼蒼的老頭有些不像話,就開聲把話題岔開,說道:“我說這還有完沒完呢,有什麼進屋子裡面喝口茶再說,一路奔來嗓子都快冒煙了,老棚頭,你還不快快帶路,戳在這裡幹什麼呢。”

鄭國泰是鄭貴妃最疼愛的弟弟,吳晗是心知肚明的;而鄭貴妃又是吳晗的米飯班主,他這次出來還是奉著皇命暗訪鄭國泰的下落,他又怎麼會同鄭國泰有所衝突,聽到鄭國泰這麼說,立時換了一副臉面道:“聽到沒有,還不快快頭前帶路,沒見到小官人喊口渴麼;在叫下面的差頭用我帶來的上好茶葉泡上,讓小官人受一分的罪,到時候你們整個驛站都要跟著吃瓜落兒。”

見鄭國泰幫著擋了吳晗的話頭,老棚頭感激的看了眼鄭國泰,連聲不迭的應承,心裡暗暗松了口氣,屁顛屁顛的在前面引路前往皇華館。來到南側最開外的兩排立柱之間闢成“走廊”,走廊上方的“捲棚”式頂棚屋頂,尤為俊美,這種內屋頂很象是船篷,所以又叫“船篷軒”。廊柱粗碩而挺拔,廊柱與走廊、船篷軒使人在步入正廳之前就感受到一種威儀。走廊簷口的簷板上雕花鐫刻著“文光射鬥”四個大字,寓意為文豪之氣直射牛鬥之星(又稱“鬥牛”)。跨過走廊,便進一處裝潢的典雅別緻的館閣之中,眾人抬眼望去正上面的牌匾寫著“棠蔭小憩”四個大字。

就連挑剔的吳晗不對武清驛中的皇華館如此格局也暗暗點頭,確實是別有一番韻味。幾人落座後,老棚頭藉機外面要為幾位貴人安排食宿,討要了吳晗內廷所出勘合,退出廳外。龍天羽等人一邊喝茶一邊閒聊,沒聊幾句就聽到外面一片喧譁吵鬧的,吳晗立刻來了精神,指著小黃門出去問問什麼狀況,這驛站官廳朝廷命官往來之地,怎麼能如此不肅穆莊嚴。

見到吳晗自從出了天津衛這一副小人嘴臉常掛麵上,龍天羽嘴上不說,但是心裡確實異常鄙夷厭煩,只是礙於本就不多相熟,今後在宮禁之中對他有不少用處,而且太監最是記仇,所以並不願意多嘴圖惹仇恨,也就沒有多嘴阻攔。沒成想不一會兒,小黃門臉上帶著一個碩大的巴掌印,低聲哭泣的逃了進來;吳晗見狀勃然大怒,站起來快步走到小黃門面前,急聲狂吼道:“誰打的你,竟敢如此猖狂,連宮裡的人都敢打。老虎頭上捉蝨,太歲頭上動土;這是要造反了不成,快帶咱家去,讓咱家為你出氣。”

滿臉委屈看著吳晗的小黃門,低聲細細語,帶著泣音說道:“吳公公,這仇估計咱們是報不得了,那人來頭太大,咱們得罪不起,是、是武清候之子李仲昆。”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本來一心要發脾氣的吳晗聞聽小黃門說是武清侯,立時如洩了氣的皮球一般軟了下來。鄭國泰在邊上聽到,也有幾分慌亂,悄聲解釋給旁邊見吳晗如此摸樣而滿頭霧水的龍天羽說道:“這武清侯就是當朝李太後的父親,也就是萬歲爺的外公,他的兒子李仲昆是太后的親兄弟。此人雖然年紀一大把,依然稟性爭強好勝,最是貪戀錢財,以至於在京城有個花名人稱“老霸王”,平日從來是不饒人的主,這下可有麻煩了,希望別給姐姐招惹什麼是非。”

從鄭國泰與吳晗的反應上,龍天羽立時印證了一個以前同張懋修討論過的結論,當今天下最有權勢的人並不是萬曆帝而是李太後。這鄭貴妃雖然在宮中深受萬曆皇帝的寵愛,但是她卻絕對受到這位李太後的制約和管束,而且非常懼怕李太後。不過想想也是如此,就拿普通人家來說寡母養大了的兒子,經歷了多少磨難,費了多少心血才培育成人,結果長大之後被一個女人分去了愛,自然婆媳之間很難有一個和睦的關係,必然紛爭不斷,更何況皇宮那種藏汙納垢的汙穢之所,在某些有心人的推動之下恐怕裂痕矛盾會越積越深,再加上兩者都是強勢精明的女人,之間的鬥陣必然更加出彩。

李太後別看只是一位泥瓦匠的女兒,實際上她的豐功偉績數不甚數,張懋修曾經分析過這個當前大明王朝最有權勢女人過去十年在朝局政局間起的作用,可以用六個字來形容“巾幗不讓須眉”。在萬曆朝著十年裡,李太後能夠一開始就去除首輔高拱,攆出司禮大太監孟衝,割裂可能尾大不掉的前朝政治人物,保住萬曆帝即位後的朝局穩定。在萬曆即位的前十年間,她又能夠容忍張居正同馮保在臺上呼風喚雨,就是看透了張居正的改革並不能得到王朝統治基石精英們的理解和支援,張居正的舉動有利於朝廷而不利已私人,所以並不怕他藉機有什麼不軌企圖,只要改革深化下去,張居正就要得罪更多的人,等兒子親政後,拿張居正開刀可以大漲皇權威信,結好一批被張居正所得罪的人士為萬曆帝所用。所以為了兒子的皇位穩固,李太後在背後對張居正的改革和把張居正與馮保趕下神壇的等等政治風波中推波助瀾,興風作浪;這個女人從嘉靖年間開始,數十年大明王朝的歷史留下了濃濃的一筆顏色。絕對是一個有心計、懂政治、知天下事的強大女人。(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