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悔?對這種腦殘的問題,龍致遠不屑於回答,回頭帶著蔑視的眼光注視著已經陷入了半瘋狂狀態的宋年,然後說道:“行了,不用太多的廢話,我想知道,你到底安排了多少人進入遼東軍中潛伏,當然最關鍵的還是倭人有多少人到了遼東,在你的幫助之下,改頭換面的居住了下來,他們之間如何聯絡,這個秘諜網的組織是怎麼建設的,如果你老老實實的說出來,我可以保證給你來個痛快,留個全屍,同時保證你的家人的安全,禍不及妻兒麼,要是最後將你交給明廷,呵呵,你要受酷刑折磨,恐怕你的妻兒下場也好不到那裡去。”

萬念俱灰的宋年這個時候喘著氣,卻聽到龍致遠這麼說話,猛然抬頭,眼睛睜的老大,望著龍致遠,流露著希望的光芒,說道:“你此話當真,我的妻兒能夠得以活命?”

很是嚴肅的看著宋年,龍致遠點了點頭,言到:“自然如此,我龍致遠說話一口唾沫一根釘,說了保你妻兒的安全,就保他們的安全,不僅如此,我還可以給一筆錢,讓他們下半生衣食無憂,並且讓他們過上正常人的生活。”

聽完龍致遠的話,宋年慘笑一聲,自知必死的他,低著頭有氣無力的說道:“行,你說話實誠,沒有用留我一命來哄騙於我,既然如此也罷,我活不活無所謂,希望我的妻兒能過上平靜的日子也就知足了,只是希望你能信守諾言,要不然我做鬼也不能放過你~!

倭人麼,這是第一批來遼東的,剛剛開始潛伏計劃罷了,嘿,也是命數不濟,這剛開始就碰到你這個煞神,所以你根本不用擔心,沒有任何倭人秘諜混入遼東,但是朝鮮就不一樣了,我曾聽倭人說過,朝鮮他們是第一侵襲的目標,在那裡已經開啟了局面;

至於白蓮教的聯絡名單,呵呵,在我家中書房的書架背後有一個暗格,裡面是記錄著整個遼東白蓮教教徒的名單,不管是軍中還是地方,都有相應的名冊,你可以去看上一看,罷罷罷,皇圖霸業終是空,萬般皆是命,半點不由人,還請貴人同我妻兒轉述一句,平平安安才是福。”

從監獄裡面走出來,龍致遠沒有可憐宋年的心思,這種人落得如此下場,完全就是咎由自取,現在他所有的心思都放在反思當中。自己擁有的情報部門力量,遠遠沒有自己想象的那麼強大,要不然怎麼會對白蓮教的潛伏如此的反應遲鈍呢?曾幾時龍致遠認為自己能夠掌控住遼東的每一個角落,眼前看,真有些自欺欺人,現在最多實現的是大城市的控制,小縣城還沒有鋪開局面,不過這個時候倒也亡羊補牢,為期不晚,回去之後立刻就要命令劉潤普將遼東各地的分支機構健全起來,不要求到村,至少要將所有的縣一級分支全部弄起來。不過這也很難怪他,這一年不到的時間事情太多,有所疏漏在所難免。

一邊思量著情報工作的缺陷,一邊吩咐人去查驗白蓮教的名單是不是真的在書架之後,接著又差使人再去詳細審訊一番抓獲的倭人,看看還能不能從這些倭人的最裡面弄到一些有用的情報。而他自己卻陷入了對倭人乳清的沉思之中。

說真的,倭人有入侵大明的打算,這是讓人完全沒有想到。它對自己日後的朝鮮攻略會不會有什麼影響呢?對海貿的順利開展又會有什麼樣的影響?那麼現在自己要不要將倭人準備入侵朝鮮,然後以朝鮮為跳板,進攻大明的計劃告訴朝廷?這些事情如同走馬燈一樣在龍致遠的腦袋裡面攪得發疼。

倭人,雖然母親在遺書之上曾經高看他們的武士一眼,認為日本的武士極其具有犧牲和奉獻精神,絕對不是弱者的存在,而就在剛才,龍致遠也確實親眼看到了這幫真倭的兇殘和視死如歸的那種酷厲,但這不代表他們就是不可戰勝的,是天下無敵的。

如果這個國家真的向對朝鮮和大明動手,完全就是想瞎了心的舉動,蛇吞象的野心,必然會讓這個國家的肚子撐的老大,最後破裂。戰爭可不僅僅是士卒兇悍精幹程度的比較,更多的是國力的綜合對抗,更何況這些倭人士卒雖然兇殘,但是面對遼東的邊軍,並不比這些人高明多少,至少李成梁的哪八千親軍就不必倭人要弱,至少是並駕齊驅的。

所以從倭人居然派出暗探做好入侵大明的準備上,龍致遠就根本沒有將這種眼大肚皮小,完全沒有戰略層次眼光的國度和領導者放在眼睛裡面,即使倭人能夠在戰爭之中取得一時之間的勝利,可是由於沒有對整個局勢的良好把握和控制,必然走向最後的失敗。

正是因為如此,龍致遠認為,倭人能夠最終由朝鮮進入遼東,入侵大明的機會是微乎其微的,這場戰爭的主場必然是在朝鮮展開。那麼龍致遠原本就是要對朝鮮動手,開啟朝鮮的市場,讓朝鮮的經濟受到自己的控制,並且進一步從朝鮮獲取自己需要的人口、糧食、礦產等等資源,來對青年城的發展進行補充,所以現在倭人一旦進攻朝鮮,對他來說可以說是百利無一害。

由於戰爭的破壞力和破國亡種的威脅,朝鮮遭受入侵之後,必然國力衰敗,向大明求援之後,國內諸多方面都必須要對外做出讓步。這樣的話,青年城能夠很快將暗中侵蝕朝鮮的動作,擺到明面上來,更加隱蔽,手段更加多樣化的堂而皇之的從經濟、軍事,甚至是政治方面對朝鮮加以滲透和控制,而不是過去自己所計劃的大張旗鼓式的強盜般的掠奪。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至於將這個訊息通報給朝廷麼,先不說別的,朝廷的文官們會信麼?恐怕對於這幫現在只是將眼睛盯在朝堂之上的文官,在太子之位更替國本之爭即將到來的政治風雲面前,絕對無暇顧及一件還沒有發生的事情,尤其是還不過是不能夠及時面對自己的事情;

再說,一旦文官知道了倭人即將入侵朝鮮的訊息,用屁股想都知道,這幫傢伙必然陰謀論,將這件事情和自己的海貿牽扯到一切,發生某些原本不存在的聯絡,以藉機透過打擊自己、海貿,來連帶打擊二皇子等位和皇權勢力的機會。

到那個時候,只要文官們給及按上一個通倭的罪名,藉此構陷自己,就能一本萬利的將北方的對於海貿嘗試的希望扼殺的乾乾淨淨,並且自己的安全和性命也難以有所保障,如此,自己這大半年來的心血都將付諸東流,而在戰爭的威脅之下,萬曆皇帝很有可能會放棄一些政治籌碼來換取局面穩定的控制,到了那個時候,自己必然成為兩邊交換籌碼的犧牲品,最後成為那一隻可憐的替罪羔羊,下場將會極為悽慘,所以從這一層意思上也絕對不能將訊息通報給朝廷知道。

而第二層意思不能通告給朝廷,則是關於海貿。對龍致遠來說,海貿不但是自己青年城日後經濟、軍事發展大計的長久策略,也同樣是日後對於青年城思想宣傳,團結各方面勢力的一大利器,所以絕對不可能放棄的選擇。

更何況對倭海貿發展起來,不但可以刺探日本的各種情報為戰爭做好準備,而且還可以藉著戰爭的局面的擴大和深層化,對日本進行某種經濟輸送;日本在徵朝之前,必然需要大量的物資,而自己的貨物能夠及時的傾銷出去,換取大量的金錢發展產業,武裝軍隊,來對抗倭人對朝鮮的侵略,用敵人的錢武裝自己,何樂而不為呢?

因此海貿的建設不但不能停,還要加快進度,才是正理。要讓自己的海貿船隻,在這幾年裡面有相當的成長,更要藉著海貿船隻對整個日本的內陸狀況有一個相當的瞭解,培養出一支精銳海軍,倭人與朝鮮之間隔著大海,所以戰爭的最高境界不在於陸上,而是在於水上,如果能夠擁有一支相當強大的海軍水師作為依仗,截斷倭人的後路,那麼那些失去了退路和後援的倭人,必然成為甕中之鱉,死無葬生之地。

綜合了各方面的考量,龍致遠已經下了決心,倭人入侵的計劃,是絕對不能報告給朝廷的。當然李成梁哪裡倒是可以通報一聲,畢竟日後一旦倭國入侵朝鮮,假設朝廷要是決定了抗倭援朝,那麼必然是要動用遼軍的,萬一到時候要是軍中白蓮黨徒太多,到時候戰爭起來,內部生亂,到時候可是要出大問題的,所以提前的自查自糾,找出潛伏的白蓮黨徒非常必要。

更何況,從李成梁的利益出發,作為自己的嶽祖父,又是遼東邊軍的掌門人,雖然現在的政治局勢讓他很快就要下臺了,但是李家作為遼東邊閥第一家的實際影響是不可能變的,日後一旦對日作戰,那麼必然是需要遼東軍出戰的,即使不是李成梁掛帥,那麼也必然是李家之人,所以早些告訴他,從軍事、政治、經濟上都會有一個相應的準備,到時候少死些明軍,那些人都是漢民族的傳承子民,絕對不是什麼壞事情。

至於李家會不會將這個訊息外洩,這龍致遠倒是並不太擔心。他明白的很,李成梁並不是什麼純臣,要不然當初也就不會養寇自重,來對應朝廷的所謂政治風波,同樣也不會對自己在關外女真地區弄風弄雨一隻眼睛睜,一隻眼睛閉了。

這種邊地大戶,擺在心裡面的第一位考量,永遠是家族的利益,而不是什麼對皇帝陛下的忠心。李成梁是什麼?是武夫,而武夫家族怎麼能讓自己的地位鞏固?只有不停的邊地戰爭,才能夠獲得更多的功勳、地位、財富,所以當李成梁得到訊息之後,肯定第一件時間是暗中進行準備,以獲取在對倭戰爭之中更多的利益,而不是向朝廷傳遞訊息,弄不好李家還萬分期待這場戰爭的到來,到時候能夠讓家族中的人獲得更大的好處呢。

再說了,宋年坐上金州衛指揮使這個位置是誰推薦的?可是李成梁本人,那麼現在他推薦的這個指揮使出了如此大的問題,又是白蓮教的黨徒,大小明王的後人,又與倭人牽扯深深,要真的讓朝廷知道了訊息,如此一來,他還能脫了干係?

白蓮黨徒在軍中看這樣子恐怕不止是金州衛指揮使宋年一人,其中定然是牽連甚廣,如此一來,要是朝廷知道了,必然大動干戈,而文官集團也必然窮追猛打,大做文章,連消帶打的將李家在遼東的根基剷除,皇帝陛下估摸著也會插隻手進來,以更好的對遼東進行實際上的控制,如此對日後李家那可是一大壞處,所以不管是從自己的利益出發也好,還是從事態發展的狀況看,李家都不可能讓訊息擴散出去。

正思索著,就聽到有縣衙的下人回報說駱博軒醒了,龍致遠連忙向著後堂走去,對於他來說,駱博軒雖然在這次對金縣大戶的事件之中處理有些失當,但畢竟是特殊情況,事先誰也沒有想到這金縣居然藏著宋年這麼一個大鱷魚,現在吃了如此大的虧倒也不怪他。

來到房內,見到駱博軒躺在床上,眼睛望著床頭,見到龍致遠來到,掙扎著想要坐起來,他連忙上前幾步,溫和的說道:“雨亭兄,可是好些了,唉,都是兄弟照看不周,讓你受了如此大難,心中甚是過意不去呢,在這裡可是要向兄長賠罪了~!”

面上流露著幾分慚愧的顏色,駱博軒說道:“致遠老弟這話可是說的太過了,完全是為兄大意才有此劫,真的沒有想到,這金縣的大戶居然如此大膽,看來我似乎真正是觸及了他們的痛處了,不過這樣也好,有了我這個藉口,想來致遠老弟能更好的應對整個金縣的局勢。”

呵呵一樂,龍致遠對駱博軒這個反應很是滿意,一醒過來,想的不是什麼報仇,而是滿腹心思的為自己考慮,就這份心思,就是他最為看重的,態度決定一切麼。將尤煦舉報宋年,以及宋年如何率領兵馬攻打縣衙的事情說了一遍,把白蓮教和倭人細作之類的緣由隱藏了起來,畢竟關係重大,少一個人知道,總是少一分洩露的機會。

龍致遠笑著對駱博軒說道:“雨亭老哥,現在一切都進行的非常順利,不管金縣的大戶們選擇哪一種方案,都將只能依附於我們,不會再成為咱們的絆腳石,這一切,你的功勞是最大的,你儘管安心養傷,日後還有很多地方要仰仗老哥呢~!移民安置等等問題,到時候可是還需要你老哥多多費心才是。”說完這些,見駱博軒依然顯得虛弱和精神不濟,又安慰了兩,走出了房門問了問在邊上一直守候的大夫,得知沒有什麼大礙,也就放心不少。

出得房門,龍致遠的腦袋又回到了思考之中,現在最大的問題是,航海怎麼才能夠推動起來,在短時間內發展呢?人員好辦,有胥民、的存在,想來問題不大,雖然他們未必能夠有遠航或是操控大船的經驗,但是總歸是常年在海上討生活的主兒,適應能力應該不錯,只要用軍法約束一段時間定然不會有太大的問題,只是之前的年把來探路的人肯定不多,畢竟相隔萬裡之遙,第一批胥民百多人來了遼東之後,獲得的好處,總要經過一段時間的沉澱,一陣才能有所效果;

以龍致遠的分析,原本胥民內部也一定有利益糾結,總是有上位者的存在,大量胥民如果東進北上,那麼對他們內部利益的糾葛必然產生變化,到時候,想必胥民中的上位統治者未必能幹,除非可以給他帶來更多的好處。

當然胥民不能夠在第一時間北上,這種後果,龍致遠早就已經考慮到了,對於他來說原本也不希望他建立起來的未來海軍成分過於單一,這樣沒有一定的制衡能力,對於出航在外的船隻人員,控制力將會大大減弱,對於長遠來說是非常不利的。

除去胥人的力量之外,龍致遠也不是沒有其他的打算,不可能再一棵樹上吊死。一則,他能夠從蓬萊水師裡挖些牆角,弄來些蓬萊水軍的老卒們,作為經驗指導,這些人多少有些戰爭經驗,打過海匪,雖然沒有遠洋經驗,但是近海的之中的巡航知識,那也是極為寶貴的和需要的;

再加上還有海沙幫的那幫豪傑,也是水上來來往往的好漢,這些人常年跑海貿,吃航海飯,都是有著不小的海上本事,讓他們跟著自己吃飯,對於控制住他們關鍵命脈港口的龍致遠來說,絕對不是什麼問題~!(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