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秦軍損失,昨天折損萬餘人,其中五千餘人死於攻打營寨,四千餘人死於在營寨前跟楚軍作戰,近兩千人死於後來跟楚軍作戰。

再加上這幾天來為了迷惑項莊,派兵叫陣又佯裝不敵撤退,累計折損了八千餘人,為了這場勝利,秦軍累計戰死19781人。

為了這場大勝利,這些犧牲是值得的。

趙佗寫好詳細的作戰報告,派人上呈給皇帝。

至於項莊、項冠兩人,專門派出一小隊士兵押送到咸陽。

接下來要做的,就是從通道進入武陵山。

為此,趙佗把武將們召集起來。

“像武陵山這種荒無人煙的大山,夏天時最不好走,有蛇蟲出沒,有蚊蟲叮咬,酷熱時待在山林中容易生病。不過,為了剿滅叛賊,我們不得不在夏天時讓大軍進入武陵山。”

公孫耳道:“將軍,楚軍很有可能會在道路上設伏,我們進軍得小心了。”

趙佗道:“不,楚軍從未料到會有如此慘敗,加上項莊被俘,剩餘殘兵要重新收攏起來需要時間,楚軍根本來不及在半路上設伏。我們要趁機快速透過。”

他派出一名都尉,帶著剩餘的兩千餘騎兵,沿著通道快速趕往武陵山東側。

再派出公孫耳率領三萬兵馬作為先頭部隊,趕往武陵山東側那邊的道路出口,防備那邊楚軍的襲擊,等待主力部隊到來。

趙佗軍團兵力為十八萬,減去近兩萬戰死士兵,在加上部分傷員,共有十五萬可投入作戰。

他做好作戰部署,留下四萬人給吳封,醫治傷員,防備那些潰逃的楚兵,確保糧道暢通。

如若發現楚軍,以招降為主,要是拒絕投降的,才進行剿滅。

其餘人員,跟著趙佗一起進入武陵山,他要翻越武陵山,跟韓信軍團一道夾擊項羽。

安排完畢後,公孫耳問道:“將軍,聽說,從武陵山中部再向東,那是苗人地域,要是碰上苗人怎麼辦?”

在以往秦國掌控天下時,苗人居住在武陵山內,秦國並未派兵進入,彼此沒有交集,既沒有仇恨,亦沒有什麼情誼。

吳封道:“聽說這些苗人跟項家聯姻,在武陵山給叛軍帶路,實屬可惡。末將建議,要找這些助紂為虐的苗人算賬,必須把苗王生擒交給陛下處理。”

他的說話,代表部分武將的心聲。

趙佗道:“昔日,始皇帝滅六國,一統天下,天下民心不服。如今,當今皇帝要再次統一天下,陛下這樣做,不是為了復仇,對於以往協助叛賊的人,只要改過自新,朝廷可既往不咎。大秦跟苗人,不是為了結仇,而是要收復民心。凡是碰到苗人,不能採取敵視態度,只要苗人不攻擊我軍,我們便不可傷害苗人。待我趕到武陵山東邊後,會跟苗王聯絡。”

當初在咸陽時,皇帝就有相應的指示,儘可能把苗人納於朝廷掌控,讓苗人成為大秦之民。

主將有指示,部將們領命。

第二天,由都尉韓奇率領的騎兵出發了,沿著道路向東疾馳。

騎兵出發後,由公孫耳率領的三萬先頭部隊跟著出發。

又再過了一天,由趙佗率領的主力部隊,同樣出發了。

————————

咸陽,巴郡勝利的訊息傳到了這裡。

能取得這樣的大勝利,子嬰大喜過望,他把這個捷報向秦國治下的所有郡縣鄉進行通告,讓全國百姓分享這個喜悅。

要是能翻越武陵山,項羽兩面受敵,失敗已成定局。

子嬰還曾經考慮過從嶺南出兵,既然巴郡取得大捷,就沒必要這麼做了。

至於被俘的項莊、項冠該怎麼處理,子嬰已有所決定。

不久後,子嬰還收到了楚國那邊送來的報告,項羽以項聲為主將,帶兵十五萬從南郡出擊的訊息。

在前線的韓信,同樣能收到這樣的機密情報,會見機行事。

————————

巨鹿郡東邊,黃河邊,南皮縣。

在周朝以前,黃河下游河道並不經過南皮。

在周定王五年(公元前602年),黃河第一次改道,黃河下游才經過南皮城北。

前不久,由酈商統領的大軍奪取南皮。

秦軍發現齊軍從濟北郡入侵巨鹿郡後,對南皮進行戰略性放棄。

這是軍團統帥王元做出的決定,堅守黃河防線。

從邯鄲郡和巨鹿郡一帶的黃河防線,秦軍進行全線防守,凡是地形上有可能渡河之處,都派兵防備,加強巡邏。

在西撤前,所有船隻都已經被轉移到黃河北岸,如果齊軍要渡河,就必須大規模伐木造船,這瞞不過秦軍。

黃河下游河面的寬度比中游寬大很多,要是用木罌製作渡河工具,要在河面上搭建浮橋,難度非常大。

在黃河北岸,停泊著密密麻麻的船隻。

在南皮城北的黃河南岸,這裡一艘船都沒有,只有岸上的軍營和周邊一帶的巡邏士兵,秦軍和齊軍隔岸對峙。

五月初八這天,酈商召集眾將開會,他要做出重大決定。

大帳內,部將有盧綰、孔聚、陳賀、陳胥、馮無擇、郭亭、王陵、武虎、閻澤赤等人。

在三川郡東部的作戰中,孔聚被砍了一隻手,傷愈後繼續從軍。

他說道:“酈將軍,若我們大規模造船,秦軍必會提前防備,不知該如何渡河?”

對於如何渡河?曹參和酈商分兵後該如何做?在張良對劉邦的獻計中,都有詳細說明。

對於張良的計策,這是軍事機密,武將中只有曹參、樊噲、酈商三人知曉。

齊軍五十萬大軍,曹參分兵二十萬給酈商,這是進攻齊地的疑兵,要做得聲勢浩大,以吸引秦軍主力。

曹參再率領剩餘的三十萬齊軍、十二萬趙軍,從南邊渡河,直插趙地心髒地帶,奪取邯鄲、彰斧長城、信都。

如果各自完成任務,酈商軍團將會向北取燕地,曹參將會率軍往北到代郡、雁門郡。

盧綰道:“酈將軍,我們得想想辦法,要不然無法突破黃河。”

酈商道:“傳我命令,南皮東西五十裡黃河南岸,大規模造船。”

王陵不解道:“就算建造了很多船隻,可秦軍戒備嚴密,我軍也難以渡河。”

馮無擇道:“末將以為,強攻不是好辦法。”

酈商道:“我們不急於要立即突破黃河,關鍵在於營造聲勢,吸引秦軍。我們把聲勢弄大了,再佯裝要強度黃河,秦軍必定會派重兵在南皮以北。”

話說到這個份上,在場武將們都懂了。

王陵道:“原來,這是聲東擊西之計也。本身匈奴襲擊北邊,就已吸引了不少秦軍,我們再陳兵於南皮,秦軍不得不把有限的兵力部署於這邊,邯鄲一帶兵力必定空虛,曹參將軍就很有機會快速奪取趙地南邊。”

酈商笑笑道:“王將軍說得不錯,這是張子房之計也。”

眾將釋疑,大讚計策甚妙。

————————

第二天上午,杜憑正在營寨內用膳,他被駱甲派來鎮守南皮一帶的黃河防線。

“啟稟將軍,齊軍造船了!”

接到報告後,杜憑從容吃完早膳,再出營來到黃河邊。

黃河下游河面很寬,渾濁的黃河水往下流。

在黃河南岸,齊軍士兵們把木材運到岸上,再用鉅子、斧頭等製作成不同形狀,建造木船。

旁邊都尉道:“將軍,齊軍想渡河,我們可要守好了,千萬不能讓齊軍偷偷渡河。”

王元和韓信都有偷偷渡河的作戰經歷,秦軍武將們都清楚,正面防範渡河容易,最怕是敵軍偷渡。

這唯有加強巡邏,不給敵軍偷渡的機會。

黃河下游河面很寬,偷渡的難度比較大,只要能防範到位,敵軍不易找到機會。

杜憑觀察一會後回去了。

在此後數天時間裡,陸續有部下來報,在南皮兩側的黃河南岸,到處插滿了齊軍旗幟,凡是地形上有可能渡河之地,都有齊軍軍營,從表面上看,齊軍在南皮前後百餘里之地,估計有數十萬大軍。

杜憑把這個情況告之駱甲,駱甲再告之王元。

————————

邯鄲郡東南部,這裡跟齊地的濟北郡西南部交界,以黃河為界。

由曹參率領的三十萬齊軍、由趙豐率領的十二萬趙軍,就在黃河以西數十公裡至百餘公裡之間。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只要齊軍不公開出現,在黃河北岸的秦軍就無法發現,除非是渡河偵察。

聊城,是濟北郡最靠西的一座城池,離西北邊的黃河相距百餘里,曹參的指揮部暫時設定在這裡。

趙豐的齊軍駐紮在縣城外。

五月初九這天,曹參召集眾將開會。

聊城城內某大堂,曹參軍團眾將齊集於此,有樊噲、王吸、薛歐、靳歙、傅寬、奚涓、高邑、陳錯、張相如、樅公、衛胠、孫赤、宣義等人。

趙軍的人也來了,有趙豐、戚宗、許瘛、馮解散等人。

趙豐道:“酈商將軍在北邊,我們在南邊,不知要如何才能突破黃河防線?”

他很急於打回邯鄲,自立為趙王。

對於張良的計策,這裡的人當中,只有曹參和樊噲知曉。

曹參道:“酈商將軍要強攻黃河,我們依計行事,定能突破黃河防線,直插邯鄲。”

一旦突破黃河,再西進兩百餘里便是邯鄲。

眾將疑惑不解。

趙豐問道:“是否是張大人之計?”

曹參點頭道:“沒錯了,這正是張大人之計。北邊的二十萬大軍乃是疑兵,讓秦軍誤以為南皮是我軍主攻方向,調集重兵防備。我們再出其不意從這裡渡過黃河,趙地南邊兵力空虛,定能快速奪取邯鄲、信都。”

眾將一聽,高興起來。

尤其是趙將們,趙國復國就在眼前。

最興奮的要算是趙豐,他之前只是老老實實做個趙國王室,從未有過非分之想,自從趙國被滅國後,齊國承諾,待收復趙地、韓地後,會讓這兩個國家復國。

自那以後,三十餘歲的趙豐一直在苦苦期盼著,如今,復國成功在望,趙豐狂喜。

戚宗又問道:“就算在南邊的黃河,秦軍兵力不多,可我們一旦伐木造船,還是會被秦軍斥候覺察到,秦軍定會有所防備,該如何渡河?”

張相如道:“曹將軍,想必張大人已有計策。”

曹參笑笑道:“正是如此,張大人有全盤妙計。我們當然不能在黃河岸邊明著來造船。可在這邊山裡暗中造船,待某個月圓之夜,我們悄悄地把造好的船運送到河邊,藉著月光偷渡黃河。”

把船造小一些,是可以透過馬車運送的。

果然是妙計,眾將讚不絕口。

曹參下令,在附近山上伐木造船,只要沒有意外,在下個月中旬偷渡黃河。

————————

恆山郡,太行山,井陘以南山地,大量秦軍駐紮在這周邊一帶。

為了不被間諜發現秦軍蹤跡,王元不選擇在東邊平原上紮營,而是在太行山中部山區裡隱藏起來。

在太行山北部,有李必率領的五萬步卒、兩萬騎兵鎮守,抵禦匈奴的入侵,至於太行山以北之地,已被匈奴佔據的地方,暫時不北上收復,等收復齊地、楚地後再作打算。

太行山中部某地,王元的大帳就在這裡。

“啟稟將軍,在南皮黃河沿岸,佈滿齊軍旌旗,齊軍大規模伐木造船。”

王元再得知這個訊息後,命人留意黃河其他流域情況。

不久後,部下來報,黃河防線其他地段,很少有齊軍活動,尤其是邯鄲郡東南邊的黃河,更是蹤跡全無。

齊軍想幹什麼呢?

王元一邊看地圖一邊思考著。

王威進入大帳後,見兄長一副思索的樣子,沒有出言打擾,悄悄地退出大帳。

他知曉兄長素有軍事謀略,或許能洞察其中玄機。

此時的王元,在大帳內來回踱步,他在想著,秦軍只要做到防備不鬆懈,齊軍要靠正面強攻渡河是不可能的,只能用計。

能用什麼計呢?想來想去,只能採取聲東擊西之計了。

當初,他渡黃河北上上黨郡、韓信在汜水河,同樣採取聲東擊西之計,在月圓之夜偷渡黃河。

在南皮的黃河流域,齊軍為什麼會大張旗鼓造船?顯然不是為了強度黃河,那只有一個答案,就是用於迷惑我軍,有很大可能會在其它地方偷渡黃河。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