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地北邊,匈奴全面侵擾,時而打了就跑,時而劫掠百姓,要是遇上秦軍,勝算大就打,勝算小就跑。

在雁門郡還好,因為有山嶺和關隘保護,匈奴兵不易突破,燕國和代國則是損失慘重,尤其是代國,陳餘治軍不嚴,統兵能力差,北部防線很快被突破,損失慘重。

三月中旬這天,代城。

陳餘狼狽逃回來,他親率數萬兵馬在北邊迎戰匈奴兵,被打得慘敗,他不敢與匈奴兵野戰,只能堅守城池。

匈奴不擅長攻城戰,守住城池沒問題,最怕是匈奴將城池以外的鄉村全部劫掠一遍,人和糧食都洗劫完了,那陳餘可就什麼都沒有了。

“代王,我們擋不住匈奴人了,要向朝廷求救了!”

陳餘很無奈,只得如此了,派人向王元求救,再派人到咸陽向皇帝稟報此事。

————————

雁門郡北邊,這裡有連綿的山脈,稱為雁門山。

雁門山群山起伏、溝壑縱橫、地勢險要,在戰國末期,趙國為了抵禦匈奴,專門建造了雁門關,李牧長期鎮守北方,讓匈奴膽寒。

王元率領的秦軍主力部隊,就駐紮在雁門關後方,由步卒鎮守雁門關以及其它重要的隘口,讓匈奴人始終無法突破關隘。

後續的秦軍步卒到齊後,王元把相當一部分部署在最前線各處險要之地,抵擋匈奴人的入侵。

另外,王元也派出部分兵力防備北邊和後邊,防止匈奴兵從代國方向突襲而來。

要是匈奴人突入代國,完全有可能從代國方向夾擊秦軍,為此,王元派人到代國瞭解情況。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這天,士兵前來報告,匈奴進入代郡、上谷郡數十裡,在當地肆虐,洗劫當地人,一直都沒有走,陳餘作戰失利,損失慘重,連自保都成問題,根本無力趕走匈奴人,代王請求救援。

在燕國還好,臧荼親率燕軍扼守燕山一帶,暫時將匈奴人阻擋在燕山以北。

這天,鍾離昧趕到軍營,王元在大帳接見。

鍾離昧先給出韓信的書信,王元看過之後,寒暄道:“鍾離將軍前來,我軍如虎添翼啊!”

鍾離昧是項羽麾下最主要武將之一,王元對這個人還是很看重。

王元也知道,項羽麾下很多有軍事才能的武將,只可惜項羽非明君,是這些武將倒黴。

鍾離昧道:“末將只是區區降將,只要不是與楚軍作戰,必會全力以赴,匈奴是諸夏敵人,末將願與匈奴血戰。”

王元讚賞道:“鍾離將軍,會有你作戰的機會,還會給你重任。”

鍾離昧離去後,王元在思索起來,思索破敵之策。

到了晚上,王元心中一喜,他想出計策了。

——————

雁門前方,屬於一片平原地帶,這裡有條河,名為桑乾河,在桑乾河以北不遠處有座縣城,名為馬邑。

冒頓所率領的匈奴主力,大部分分佈在桑乾河以南,單于大帳正是背靠著桑乾河。

最近,冒頓有些心煩。

他這邊的軍隊無法突破秦軍防線,北邊的各路兵馬,最順利要算攻代郡的納合臺、攻上谷郡的呼延錄,進攻燕國的兵馬,暫時還被阻擋在燕山以北。

看來,還得帶主力到代郡和上谷郡,從那邊大規模進入秦國。

為此,冒頓召集眾將,宣佈三日後主力北上,留下數萬兵馬在這裡牽制秦軍,他要從代地突入秦國,深入秦國腹地,大開殺戒,讓秦國不得安寧。

他清楚知曉,在燕山以南,是一馬平川的大平原,有許多的百姓和糧食,一旦自己的軍隊能進入那片平原,那就可以縱橫馳騁了。

————————

在鍾離昧到來的第二天,王元擊鼓升帳,召集眾將開會。

首先,王元向眾將介紹鍾離昧,相互認識。

“在十數年輕,鍾離將軍跟著項羽,殺過不少秦軍!”

“楚軍在新安屠殺,鍾離昧也有下手吧!”

“鍾離將軍,我的部下裡有人恨你!”

………

部分武將對鍾離昧說出不滿的話。

鍾離昧向發話的武將們作揖,誠懇道:“以前我跟著項羽反叛朝廷,各為其主,實乃我的過錯!”

這事王元得打圓場,說道:“那都是過去的事,如今鍾離將軍已是我大秦之將,跟我們一起並肩作戰,過去的事休要再提!”

武將們不再說什麼。

接下來討論正事。

李必首先道:“王將軍,代王求救,我們救還是不救?”

王翳道:“末將願意帶騎兵趕去救援!”

有數名武將發言,願意帶兵趕往代國。

王元沒有立即做出答覆,對於陳餘的求救,既不能置之不理,也不能立即、全力救援,只要能確保趙地北部不大片國土被匈奴洗劫,就已經達到目的了。

這是皇帝給王元的指示,戰爭不僅要看軍事,更要服從於政治。

他說道:“無論是代國還是燕國,都是大秦國土,代王守不住封地,我們自然要救,但還沒到時候。若我們趕去救援,疲於奔命,只會中了冒頓的奸計。對面雲中郡的匈奴人更多,我們要在這裡大勝一場,以此震懾匈奴人,然後才去代國救援。”

話音落下,鍾離昧道:“王將軍之策,末將贊同!我們不能被匈奴牽著鼻子走。冒頓以為我們主力在南邊,在這裡只能被動防守,那他可就錯了。末將願領騎兵突襲雲中郡,打匈奴措手不及。”

秦勇道:“末將也願領兵出戰。”

王元道:“兩位將軍勇氣可嘉!我準了!我們兵分兩路突襲雲中郡,第一路以鍾離昧將軍為正、以秦勇為副,率一萬五千騎兵向雲中郡南邊出擊;第二路以王威為正、王翳為副,同樣是一萬五千騎兵,向雲中郡北邊出擊。兩路騎兵切記不可戀戰,只要突襲給予敵軍重創即可。敵軍騎兵遠多於我們,若戀戰不退,一旦被敵人包圍,可就危險了。”

李必不解道:“王將軍,就算能成功突襲匈奴,給匈奴造成損失,又何以大敗匈奴?”

王元道:“匈奴無法從雁門正面攻入,若我們派兵突襲,有可能吸引冒頓派兵追殺,我們先吸引匈奴人追擊,再邊打邊撤,可佯裝退回雁門關不及時,被匈奴追上入關。雁門關後面山地為主,不利於騎兵行動,我們來個關門打狗,把入關的匈奴人一網打盡。代國擋不住匈奴,我們要救,但先得在這裡打一場大勝仗。”

他這麼一說,眾將豁然開朗。

鍾離昧、王威、王翳、秦勇都興奮異常,要準備大幹一場了。

王元再做好具體部署,包括出戰的騎兵要怎麼打突襲?怎麼吸引和咬住敵軍?怎麼撤回雁門關?雁門關內要分別在何處設伏?各處應當派出多少人?各處具體要怎麼打?

每個細節、每個環節都要處理好。

王元排兵佈陣,做好具體的作戰安排,對各武將下達作戰指令。

目睹王元調兵遣將,鍾離昧自愧不如,佩服起這個三十餘歲的主將,要是沒有真材實料,秦國皇帝也不可能讓他做統帥。

武將們領命,對勝利充滿了信心。

眾將還未散去,一匹快馬前來。

“王將軍,陛下有命!”

王元接過密封信函,撕開取出紙張一看,面露喜色。

“陛下有旨,從現在開始,殺敵按照雙倍軍功計算!”

武將們更是轟然叫好!

這是決定命運的大決戰,亦是殺敵立功的絕佳機會。

很快,雙倍軍功的訊息傳到每個士兵當中。

“哈哈!機會來了!”

“上次雙倍軍功,我只升了一個爵位,這次要多殺敵人,不升三四級爵位,那就太對不起爹孃了!”

“正好,立功封爵,打完仗回去娶媳婦!”

…………

士兵們都摩拳擦掌,要多殺匈奴人立功。

——————

三月下旬,河套地區的依然寒冷。

冒頓已下達命令,在這裡的士兵,將會有七成離開這裡,跟隨單于趕往代郡,士兵們已經做好出發的準備。

這天早上,匈奴士兵們剛起床,陸續從帳篷出來,冒頓也起來了,正要率軍離開。

這時,只見前方有秘密麻麻的黑影。

“是秦軍,秦軍來了,準備迎戰!”

趕來這裡的正是秦軍,是由鍾離昧、秦勇所率領的秦騎兵。

兩人策馬並排奔跑,鍾離昧道:“秦都尉,讓我們血戰匈奴,打好打一仗。”

秦勇興奮道:“打好這一仗,說不定我就會升為校尉了!”

兩人抽出明晃晃的鋼刀,鍾離昧下令士兵們全速衝鋒。

秦軍全速衝刺,匈奴兵訓練有素,動作也不慢,在秦軍衝入弓箭射程前做好了作戰準備。

望著前方那全副武裝、殺氣騰騰的秦軍,冒頓感受到了秦軍那一往無回的氣勢,感受到那濃濃的戰意。

他來到這裡,就是要襲擾秦地,尋找秦軍作戰,秦軍敢主動來戰,正合他的意。

前面列陣迎戰的是匈奴一個萬人隊,萬騎長是破六韓,這是匈奴直轄精銳士兵。

“殺…”

秦軍喊殺聲震天。

“嗖嗖嗖!”

進入射程後,雙方騎兵互射,各有死傷。

秦軍的意圖,是要衝近匈奴人近身搏殺,這樣才把兵器優勢發揮出來。

兩輪互射後,秦軍已衝近敵軍,士兵們及時收起弓,拔出鋼刀。

陽光照耀下,鋼刀明晃晃,這是殺人的刀,寶刀出鞘必見血,必見匈奴人的血。

近身格鬥,雙方激烈交鋒,從一開始,秦軍就獲得了優勢。

鍾離昧首次使用鋼刀作戰,親身感受到了它的戰鬥力,匈奴人面對配備鋼刀的秦軍,高下立判。

在兵器優勢下,匈奴人傷亡率遠大於秦兵,匈奴人往往要折損三四人,才能殺敵一名秦兵。

鍾離昧一連砍殺數名匈奴人,刀鋒見血,鮮血染紅了他的戰袍。

秦兵們個個都十分勇猛,如猛虎衝入羊群,捨生忘死拼殺著。

現在雙倍軍功,每個人都想著抓住機會多立功。

匈奴人雖然兇殘,當面對普通老百姓時,往往是殺人不眨眼,但這只是持強凌弱的做法。

匈奴人有利則戰,無利則退,要是碰到硬手後還硬撐著,無疑是很不划算的,基於這種心理,這批匈奴萬人隊碰上如狼似虎的秦軍時,產生了畏戰、怯戰的心理。

冒頓目睹著如此戰況,臉色非常難看,總算親眼目睹了秦軍的強悍,更是觀察到了秦軍的長處。

不能跟秦軍近身作戰,要對付秦軍,必須進行騎射作戰,冒頓做出了這個決定。

趁著這個萬人隊還沒有被殲滅時,冒頓迅速下達命令,赫連鐵、屍寇寇、呼延禾這三個萬騎長,讓他們實施第二套作戰方案。

三人各帶本部兵馬,將秦軍三面圍起來,一旦秦軍解決這個萬人隊向其他匈奴兵衝來,立即放箭射擊。

破六韓看著部下們越戰越少,愈發驚恐。

他現在的念頭,就是撤退,要是再不走,連自己都要戰死在這裡了。

破六韓調轉馬頭,帶著三百親兵向後撤退。

“弟兄們,給我追!”

“全部向前衝!”

鍾離昧根據戰況發出命令。

秦軍衝殺了過去,剛衝出沒多久,後面嚴陣以待的匈奴兵射箭了,有數百秦兵中箭。

“殺……”

軍紀極嚴的秦軍,士兵們根據指令,全部向西北方向衝去。

這裡是由屍寇寇率領的一個萬人隊。

秦軍騎兵收起鋼刀,取出弓箭射擊,雙方騎兵互射,各有傷亡。

當秦騎兵正要衝近時,只見前方的匈奴兵全部調轉馬頭後撤。

秦兵們向前射箭,後撤的匈奴兵,時而轉身向後面追來的秦兵射箭。

匈奴人在馬背上長大,大部分人練就了在馬背上轉身向後射箭的本領。

這是冒頓事先想到過的戰法,當秦軍衝來時,已方士兵要相應後撤,始終保持騎射距離;要是秦軍騎兵停止追擊,士兵同樣要停下來;要是秦軍退回,已方士兵就追上去,這樣一來,雙方始終在相應距離內進行騎射比拼。

這是冒頓的嘗試,看看能否有效抵消秦軍優勢,只要能跟秦軍打平手就成功了。

鍾離昧、秦勇帶著部下們,向後撤的匈奴兵追去。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