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重道:“張良真惡毒,趙國、齊國肯定也這樣做。”

兩人都狠狠詛咒張良。

章邯嘆息道:“真的這樣做起來,以前六國的百姓,人人都恨秦國了。”

卓評道:“我們做好分內事就行了,這種事情,只能由陛下和丞相他們多操心了。”

在這裡,章邯把張良提議的大致內容寫下來。

在收復新鄭後,楚國的探子接到指示,以後傳遞訊息不需要再去咸陽,只需要去新鄭找到錢尤就可以了。

從彭城到新鄭,不僅距離更近了,還不用像以前那樣艱難地翻越山嶺,傳遞訊息的速度更快。

————————

韓國新國都,長子。

在城內許多地方都貼有告示,告示有兩張,第一張寫著揭露暴秦、嬴子嬰罪惡的內容,第二張是聲討暴秦的檄文。

每處告示旁都有吏員在朗讀,吸引百姓們前來。

“無道暴秦,是一切慘劇根源!諸夏七國,本相安無事。然暴秦不安分,妄圖吞併六國之心不死,發動不義之戰,吞併韓國三川郡、潁川郡,讓韓國許多男丁慘死,讓婦孺老幼為之悲傷,讓百姓日子困苦。前有嬴稷、嬴政,現有嬴子嬰,暴秦罪惡滔天,殺死韓人、趙人、齊人、楚人、魏人、燕人不計其數……”

這是第一張告示內容,以白話文為主。

吏員又再讀著檄文。

“罄南山之竹,書罪未窮;決東海之波,流惡難盡……東方六國所有人團結起來,為誅滅暴秦出一份力。”

百姓們得知內容後,議論紛紛。

吏員大聲說道:“如若暴秦安安分分,不妄圖吞併六國,我們韓人男丁,就不用被徵召從軍,更不會戰死,一切皆因暴秦。我們韓人跟暴秦之仇不共戴天。”

百姓們覺得,的確是這個理,聽到吏員高喊口號後,許多人紛紛響應,群情激昂。

————————

趙國,邯鄲城內,這裡有一鐵製兵器作坊,集合了趙國鑄造造詣最高的工匠。

秦軍鋼刀送回邯鄲後,趙歇命這作坊工匠照此鑄造出來。

這天,趙歇、張耳、李左車、陳餘一同來到這裡。

趙歇拿起鋼刀,仔細打量,真是好刀啊!讓他無比的垂涎。

站在旁邊的工師,名叫姚桐,卻是一臉的無奈。

趙歇問道:“到底要何時才能打造出來?”

姚桐鬱悶道:“啟稟陛下,臣研究了數月,進展不大啊!秦國鑄造這鋼刀的工匠,造詣太高,本作坊所有工匠都遠遠不及。要打造鋼刀,首先要能鑄造出鋼,這鋼比鐵好很多,要把鋼鑄造出來,還需很長時間,臣會全力研究。”

陳餘質問道:“那就是十年都無法造出來了?”

姚桐向陳餘道:“大將軍,下官無法保證十年內便能造出來。”

陳餘怒道:“遲遲造不出來,豈不讓暴秦佔盡便宜。你這廢物,要你何用?”

張耳對陳餘冷冷道:“大將軍,姚工師已是趙國最好的工匠,你為難他又有何用?”

陳餘“哼”了一聲,別過臉去。

李左車嘆息道:“這唯一的辦法,就是從暴秦那邊著手,偷學暴秦作坊製作之法。張良在暴秦布有探子,只能仰仗那邊了。”

張耳道:“張良也屢次失敗,不容易啊!”

四人都很無奈。

————————

咸陽,御書房。

陳平、鄒離、鍾平、王元、趙佗、騰其被召入。

“狗日的張良真夠行的!弄出這個辦法,挑起諸夏子民對大秦仇恨,抹黑大秦、抹黑朕。”

看到章邯傳來的訊息,皇帝很生氣。

他很少罵人,這次真生氣了,嘴裡罕有地說出了罵人話。

在現代時,他對富有謀略的張良抱有好感,而現在,他對敵對方的張良十分厭惡。

六個臣子過目後,同樣很來氣。

陳平道:“陛下,張良給我們帶來的麻煩,不在於他掌控有多少人、多少土地,而在於他的腦袋,他太有智謀。只要張良一日不除,始終是心腹之患。”

趙佗道:“陛下,張良能給大秦帶來麻煩,但絕無法阻擋大秦再次統一。”

王元道:“若敵軍都仇視大秦,以後作戰時,敵軍會更拼命,更難讓敵軍投降。”

鄒離道:“陛下,敵人有謀略,我們同樣有謀略,秦軍有多種敵人所沒有的武器,在適當時機再出兵便是,勿須過度擔憂。”

王元道:“陛下,只要我們能在戰場取勝,一切敵人都掀不起風浪來。”

…………

臣子們連番安慰,子嬰釋懷了,朗朗道:“實力是硬道理!在絕對實力面前,一切陰謀詭計都是紙老虎。大秦的制度、大秦的農耕、大秦的軍力、大秦的君明臣賢,讓大秦擁有綜合混一的強大國力。所有跳樑小醜、所有陰謀詭計,都休想擋住大秦前進的步伐!”

君主如此的自信、如此雄心壯志,讓六個臣子精神振奮,感覺一切困難都難不倒他們。

陛下又發明新詞匯了,這詞彙太精闢了!

陳平道:“陛下,就算東方六國的百姓被叛賊欺騙、愚弄而敵視大秦,在收復失地後,訓導部亦能把百姓教化,讓百姓看清叛賊的真面目。叛賊張良這種伎倆,的確增加了收穫民心的難度,陛下說過,如果很容易就能辦到之事,要訓導部何用!無論百姓怎麼被叛賊愚弄,訓導部都能把百姓教化,這就是訓導部的價值。”

皇帝強大的自信心,對他是極大的鼓舞,無論以後遇到什麼困難,都必須、一定克服。

趙佗道:“陛下,臣願領兵討伐張良!”

子嬰道:“不,眼下有敵軍準備攻秦,先打退敵軍再做計較。”

除了陳平外,其他五人都不明白所以。到底是哪國還敢來攻秦?上次五國攻秦都失敗,誰還敢做費力不討好的事情。

子嬰看向陳平,陳平會意,對五人道:“據可靠情報,項羽正準備從黔中郡西邊的武陵山攻巴郡。”

居然還能這麼做,連善於用兵的王元都有些意外。

王元道:“要翻越武陵山,難度很大。必須要有大量善於山林行動的士兵,最好是獵人出身。此外,武陵山中有大量苗人,如若要翻越武陵山,首先要征服苗人,苗人蠻夷善於在山林行走,若在楚軍在山地作戰,擴日持久。”

子嬰要考考王元,問道:“若你是項羽,會如何做?”

王元道:“回稟陛下,若臣是項羽,首先是爭取跟苗王合作,派人到武陵山見苗王,給苗王利益,十有八九能說服苗王。若能跟苗王聯姻,合作關係會更加穩固。”

子嬰點頭道:“項羽已經這樣做了。項他已迎娶苗王長女,楚國跟苗人全面合作。楚國以龍且為主將、彭越為副將,訓練兵卒在山林中行動、作戰,很有可能在明年入秋攻秦。苗王將會派人做嚮導,帶楚兵穿越武陵山。”

聽到這個訊息,其餘四人略顯驚訝。

趙佗道:“上次是彭越帶兵襲擾三川郡南邊,這次又有彭越,看來彭越善於打襲擾戰。”

子嬰道:“彭越也算是人才,跟他打襲擾戰,千萬要小心。”

鍾平道:“苗人膽敢幫助楚國攻秦,日後一定要狠狠教訓。”

鄒離立即反駁道:“鍾丞相所言,我不敢苟同。”

他對皇帝道:“陛下,臣認為,日後大秦統一天下,是要讓民心歸服,而不是結仇怨,特別是對那些蠻夷,適宜用懷柔手段。嶺南百越,南廣縣、平夷縣,這些蠻夷皆已教化歸服,對付苗人,亦可用此辦法,不到萬不得已,不宜採取武力殺戮。”

鄒離這麼說,鍾平有些不悅,反駁道:“此說法我不敢苟同,幫助敵人攻我大秦者,那便是大秦敵人,若苗人如此做法都不追究、不懲罰,只會助長與大秦為敵之風,有損大秦國威。”

鄒離同樣不服,反駁道:“只依仗武力殺戮,難以讓天下歸服,昔日始皇帝滅六國、敗匈奴、徵嶺南,武力何等強大。武力能蕩平天下,卻無法贏得民心。”

鍾平道:“非也非也!膽敢與大秦為敵者,就須得用武力鎮壓……”

鄒離又再進行反駁。

兩人都堅持自己的主張,誰也不服誰,爭吵得面紅赤耳。

皇帝不著急,沒有打斷兩人的爭辯。

無論在古代還是現代,政見不同很正常,只要是在為大秦著想、忠於皇帝的前提下的爭論,是子嬰允許的,適當的爭辯並無不妥,有些道理能越辯越明,要是臣子之間無法辯明的,由皇帝來拍板。

這時,鍾平又道:“不對不對…”

“行了行了!”

皇帝終於打斷兩人的爭辯。

“鄒卿家和鍾卿家所言,各有道理,但都還不全面。日後大秦統一天下、治理天下,需武力和懷柔、教化並存,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缺一不可。懷柔手段需要有武力作為後盾;若只依賴武力,忽視懷柔和教化,不能使民心歸服。至於以武力為主還是懷柔為主,視不同情況而定。”

皇帝所言,句句在理,六個臣子很認同。

大業皇帝,能禮賢下士,聽得進正確諫言,而皇帝本身又能有遠見卓識,能有自身的主見,更證明皇帝的雄才大略。

陳平拱手道:“今日聽陛下所言,臣受教了!”

其他五人,亦對皇帝佩服之至。

趙佗道:“陛下,楚國準備攻秦,我們須提前準備。臣願到巴郡,率軍迎戰。”

王元道:“陛下,臣也願意率軍迎戰,定能擊敗楚軍。”

韓信領兵在外,王元和趙佗,是目前軍職最高者,該派誰作為主將呢?

子嬰要進行全方位思考、衡量。

按照統兵能力而論,王元或許勝趙佗一籌。

但趙佗當初作為任囂副將,率軍數十萬南征百越,又鎮守百越十餘年,都取得了成功,具有在山區作戰豐富的經驗。

兩者相抵,王元和趙佗就旗鼓相當了。

又再考慮到以後滅六國、匈奴,還有許多大仗要打,王元比趙佗更適宜作為主將。

子嬰又再考慮到,敵軍統兵這是龍且、彭越,而不是項羽。

想到這裡,派誰作為主將,答案已經有了。

子嬰分別看向王元、趙佗。

王元神情較為平靜,趙佗則是充滿了期待。

子嬰對趙佗道:“趙將軍,即將面臨的巴郡作戰,由你作為主將。”

終於有機會擔任主將了,趙佗大喜,拱手道:“臣一定不負陛下所望。”

他又再道:“陛下,臣還有個問題。這次作戰,是只把楚軍阻擋在巴郡以外?還是可反擊攻入武陵山?”

子嬰略作思量,回應道:“若無機會,將敵軍打退便可;若有機會,那就反擊攻入武陵山區,將苗人納於大秦掌控之下。”

趙佗領命。

陳平道:“陛下,楚軍還只是在訓練,計劃明年秋收後攻秦。我們也沒必要過早集結大軍於巴郡,等今年秋收後,在巴蜀一帶的男丁冬訓,把地點放在巴郡。等明年秋收完畢後,集結十萬以上兵力於巴郡,特別是多調派獵人出身、善於山林作戰者,以逸待勞,等待楚軍到來。”

古代的征戰,要考慮到農耕情況,力求把徵兵對農耕的影響降低到最小。

趙佗道:“嶺南越人,還有南征百越的老兵,皆適宜山林作戰,可多調派他們參戰。”

陳平和趙佗的建議,子嬰都採納了。

商討完畢後,子嬰跟這六個最重要臣子共進晚膳。

吃飽飯足後,六人離去。

六人走出書房外,鄒離和鍾平相互、冷冷地看了對方一下。

鍾平“哼”了一聲,拂袖離去。

鄒離也“哼”了一聲應對。

兩人只是佩服皇帝,誰也不服誰,對剛才的爭吵還耿耿於懷。

————————

每年六七月,是諸夏最繁忙的時期,忙著夏收、夏耕。

秦軍東征戰死接近八萬,又還需二十萬留守三川郡、潁川郡,男丁有些緊缺,朝廷一如既往,派遣官吏、工匠下田幫忙。

在潁川郡,由郡守馮唐帶頭,親自下田勞作。

上任短短三月,馮唐就把潁川郡打理得井井有條,讓本地的官吏們稱讚。

在嶺南、巴蜀、漢中、關中,農耕都在順利進行著。

在白渠建設地,新增加了三萬餘人,是被俘虜的齊兵、趙兵。

總體來說,齊兵和趙兵對秦國的敵視程度,不像楚兵那麼嚴重。

時間到了七月中旬,羌王使者阿古朵再次來到咸陽,並不是他單獨前來,而是一個使團隊伍,還帶上了一些禮物。

九卿之一的典客,掌管邦交和邊陲部族事務,兼掌管各諸侯國的納貢。

由典客蘇術,在典客官署接見阿古朵。

阿古朵道:“大人,羌王已同意臣服於秦國。”

隨即,他取出一張布帛,布帛上用秦篆寫下羌人臣服於秦國的內容,後面蓋了印章,相當於國書。

蘇術過目後,高興道:“那便好,陛下定會高興。”

阿古朵道:“羌王還挑選上好之物,讓本使帶來進獻給大秦陛下。”

蘇術清點了一下,大多數是羌人特產,是秦國所沒有。

阿古朵道:“羌王有個小小請求。隴西更西的羌人,沒有建國,羌人有許多部落,羌王部落是羌人最大部落,有許多小部落亦聽從號令。羌王希望秦國皇帝陛下冊封‘羌國’,冊封羌王迷朵為所有羌人的王。這樣一來,羌王更能以此為依仗,號令各羌人部落。羌人各部落團結起來,更能抵禦匈奴。”

蘇術再問及羌人個部族情況。

羌人散落在隴西郡更西的各個地方,每個部落都有各自首領,部落之間雖有聯絡、來往,但大多是互不統屬。

羌人最大部族的首領迷朵,透過各種軟硬手段,讓四成的羌人部落歸服,自封為羌王。

目前,羌王直接掌控的羌人約有十二萬,所有羌人加起來,約有三十萬人。

蘇術道:“此事得由陛下定奪,本官明日進宮稟報皇帝。”

第二天,蘇術進宮向皇帝稟報羌人之事。

子嬰把陳平、鄒離、鍾平召來商議。

陳平道:“陛下,臣認為,可答應羌王請求。羌人各部落分散,難以掌控,羌王迷朵既已臣服於大秦,若迷朵能統一西邊羌人各部,則所有羌人間接被大秦掌控,答應羌王請求對大秦有利。”

鄒離道:“臣贊同丞相所言。”

鍾平亦出言贊同。

子嬰當場就拍板,答應羌王請求。

子嬰想到了更長遠方面,如果有個穩定的羌國,那麼,勿須打通河西走廊,便可以透過羌國連線西域,這樣一來,實現戰略構想,就更加成為可能。

他又再看了羌王進貢的清單,其中有一項是犛牛。

這次阿古朵來咸陽,帶了三千頭犛牛,關在咸陽外的牛舍。

犛牛比普通牛的價值更大,犛牛肉可以吃,犛牛奶可以喝,犛牛毛可以製作御寒衣物,犛牛皮是上好皮革材料。犛牛既可用於農耕,亦可運輸、馱負。

只是犛牛生活在高原地帶,在華夏人聚居區,很少地方適宜養殖。

當天下午,蘇術再次接見阿古朵。

蘇術跟阿古朵說,大秦皇帝答應了羌王請求,讓阿古朵在兩天後的朝會時入宮覲見。

七月二十,麒麟殿,朝會。

蘇術首先出列,講述羌王臣服於秦國事宜。

“傳羌王使者覲見!”

阿古朵邁步進入大殿,按照秦國禮儀,向皇帝躬身作揖。

“羌王使者阿古朵,拜見秦國皇帝陛下。”

禮畢,子嬰道:“羌人臣服於大秦,朕高興。朕冊封迷朵為羌王,希望羌王能統御西邊所有羌人,齊心抗匈奴。大秦將會有三萬騎兵長期在留在羌國,一同抗擊匈奴。”

派兵常駐羌國,抗擊匈奴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要有效掌控羌國,確保從羌國通往西域道路暢通。

阿古朵代表羌王感謝大秦陛下。

子嬰問道:“在羌國西北邊,可有月氏國?”

阿古朵回應道:“回稟陛下,的確有月氏國。本使回到羌地後,聽說月氏剛被匈奴打敗。”

子嬰道:“羌國使臣到來,大秦應當以禮相待。羌國稱臣於大秦,以後會得到大秦保護,乃是好事;大秦得一屬國,更壯國威,可喜可賀。朕擺下筵席,招待羌國使臣,跟眾臣慶賀。”

隨後,麒麟殿擺上桌席,奉上美酒水果點心,樂師演奏音樂,宮女們翩翩起舞。

這是專門安排一段羌人舞蹈,早在百年前,就有少量羌人從西邊潛入隴西郡,被秦國接納,宮廷舞蹈隊從羌人處學得羌人舞蹈。

典客特意安排這樣的舞蹈招待來使,以示朝廷對羌人的重視。

其後,是諸夏特色舞蹈,包括秦地舞蹈、楚舞、齊舞、趙舞。

阿古朵見好幾段舞蹈後,向旁邊的蘇術道:“蘇大人,我聽說過秦舞,為何其他舞跟秦舞不同?”

蘇術道:“秦舞分為多種,諸夏之地,皆為秦地,諸夏之舞,皆為秦舞。秦國內部有叛亂,大秦雄師會將叛賊剿滅。”

這更是要讓屬國明白,朝廷遲早會再次統一諸夏。

隨後,內侍上菜了,今天專門有犛牛肉。

現場眾臣們,有部分人吃過野牛肉,犛牛肉還是首次品嚐。

這是人工牧養的犛牛,子嬰覺得不錯。

這些犛牛是早上宰殺,除了肉之外,犛牛皮、犛牛毛都沒有浪費,用做相應用途。

筵席結束後,子嬰看向楊喜。

在上次返程時,騎兵中的駱甲、楊喜都跟著回來。

“安遠將軍楊喜!”

楊喜出列道:“臣在!”

子嬰道:“由你率三萬騎兵,護送使團前往羌國,然後留在羌國。若匈奴侵犯羌國,狠狠打擊。”

楊喜道:“諾!”

隨後,陳平、鄒離、蘇術、鍾平、趙佗、王元、騰其、楊喜留下。

子嬰對鄒離道:“鄒卿家,此次冊封羌王,意義重大,由你前往羌國,親自宣讀、頒發冊封詔書。”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諾!”鄒離作揖領命。

子嬰再道:“除了頒發詔書外,鄒卿家到了羌國,需多瞭解當地情形。特別要瞭解清楚,能否透過羌地安全到達西域。”

皇帝說出這些話,七人都驚訝了!隨即聯想到皇帝的意圖。

鄒離道:“敢問陛下,莫不是要聯絡更西邊的月氏?”

子嬰道:“正是。”

隨即,他走到大地圖前,這地圖所顯示的區域,最西邊只有比隴西更西一些的羌地,根本沒有西域。

他指著地圖最西邊,說道:“在西域有多個國家,最大的是月氏國,在月氏更西邊,或許還有大宛國,他們都遭受匈奴的欺侮奴役。要徹底消滅匈奴,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我們不能孤軍奮戰,要聯合所有可聯合的力量,一起打擊匈奴。”

對於那遙遠的西邊,到底是怎麼樣?有什麼國家?在皇帝提出來之前,諸夏之人還沒有這個概念。

就連“西域”一詞,也是由皇帝說出來。

鄒離道:“陛下,臣明白了!若能從羌國到西域,陛下要臣前往西域,聯絡月氏、大宛等西域諸國,共同打擊匈奴。”

子嬰點頭道:“正是,最好還能互通貿易;若有需要,可跟月氏和親聯姻。注意了,若是要跟大秦和親,只能是他國派遣公主前來大秦。”

在華夏古代歷史長河中,和親大多數中原王朝派一公主遠嫁,華夏女人為了政治目的而犧牲,子嬰非常不希望看到這樣,不允許這種現象在本時空的中原王朝出現。

要和親可以,必須是他國派公主來秦國。

這些戰略構想、計劃,子嬰早就有了,如今可以逐步實施了。

有強大的騎兵,有更厲害的武器,是實施的保障。

鄒離道:“臣明白!”

陳平道:“陛下高瞻遠矚,臣所不及也!”

王元道:“陛下,匈奴有三十餘萬控弦之士,要滅匈奴,又還需翻越草原大漠,難度不比滅六國小,匈奴又跟關東叛賊們勾結,大秦第二次統一天下,難度比第一次更大。”

子嬰道:“所以,我們雖有雄厚國力,也不能僅靠硬拼,還得有謀略、戰略。”

他又再對楊喜道:“楊將軍,你去到羌國後,不僅要抗匈奴,也要監視羌人舉動,若羌人有跟匈奴勾結,果斷殺之,若羌王有異動,要及時報告。”

楊喜領命。

商討完畢後,大殿只剩下皇帝和右丞相。

陳平道:“陛下,楚國和韓國、趙國、齊國,似乎有和好的跡象。”

子嬰道:“丞相,你得再想辦法,從中挑撥、破壞。”

陳平道:“臣有一策,一定能讓項羽憎恨劉邦。”

他徐徐道來後,子嬰大喜,讓陳平著手實施。

三天後,由楊喜率領的三萬秦軍騎兵集結在咸陽西門外。

騎兵們鋼刀閃亮,鎧甲鮮明,精氣神十足,雄赳赳氣昂昂,軍容十分鼎盛。

阿古朵見到秦騎兵,讚歎起來,自感羌人騎兵不如秦騎兵,匈奴人對上這秦騎兵,絕對佔不到便宜。

有這樣的秦軍保護,羌人便不用再怕匈奴人了。

隨後,大軍出發了。

鄒離坐在車駕內,隨身攜帶著詔書、符節

羌國使臣阿古朵跟著使團一同返回。

大秦皇帝冊封羌王、增加一屬國的訊息,很快傳遍了天下,讓秦國國威更隆。

————————

趙國,邯鄲城郊某鄉衙。

夏耕結束後,趁著農閒時間,鄉衙內貼了兩張告示,吸引了大批村民前來。

第一張告示,是揭露暴秦、嬴子嬰的罪惡;第二張,是聲討暴秦的檄文。

鄉衙專門派出小吏,跟村民們宣讀、講解。

宣讀完畢後,鄉嗇夫也出來了。

他大聲道:“鄉親們,你們家裡可有男人戰死?”

“我弟弟數月前死在汜水河!”

“在十一年前,我父親就死在攻打函谷關!”

“數月前在潁川郡抵擋暴秦,我差點被打死,現在落得殘疾!”

“從長平之戰到現在,我家已有四個男丁被秦軍殺死!”

………

說起這個,群情洶湧,村民們紛紛訴說自家的悲劇。

聲音停下來後,鄉嗇夫道:“這一切,都是暴秦造成。若是暴秦安分守己,不妄圖吞併天下,我們趙國男人,就不用被徵召從軍跟秦軍作戰,就不用戰死,就會一直過著好日子。”

小吏大聲道:“暴秦的罪惡,罄竹難書!是暴秦把鄉親們害得很慘!暴秦不滅!嬴子嬰不死!天理難容!”

在鄉衙,成為了聲討暴秦的大會;在這裡,嬴子嬰成為了十惡不赦的人,成為過街老鼠,人人喊打。

隨後,有寫著“嬴子嬰”三個字的木偶人,被當眾焚燒。

夏耕結束後,這種情況在趙國許多地方上演。

————————

楚國,彭城城郊,某個數百人的大村。

所有村民被鄉嗇夫召集一堂,聚集在大曬穀坪。

鄉嗇夫大聲問道:“鄉親們,從暴秦吞併郢都開始,這近百年來,暴秦不斷吞併楚國國土,暴秦害死了你家多少人?”

村民們紛紛訴說著,他們原本就憎恨暴秦,現在把情緒發洩出來,項他就是要這麼做。

“從我曾祖父開始,我家共有十一個男人被秦軍殺死!都是該死的暴秦,把我家害得很慘!嗚嗚嗚……”

有村民當場痛哭出來。

“我家共死了七人,我家跟暴秦血海深仇,不共戴天啊!”

“可惡的暴秦!把我家害得很慘!”

“要是有機會,跟暴秦拼了!”

…………

村民們情緒都很激動,怒罵聲、哭泣聲交織在一起。

鄉嗇夫情緒也很激動,道:“我跟你們一樣,被暴秦害得很慘,一家五代,六人因抵擋暴秦入侵戰死。”

這既是上頭要求這麼做,也是真的激動,他家的確是因秦國攻楚,戰死了好幾個人。

這時候,一隊人馬前來,為首的是丞相長史項他。

他早已把相關工作安排下去,在夏耕結束後開始實施。

這裡離彭越不遠,他挑選一個大村前來視察。

鄉嗇夫來參見項他,說明情況。

鄉嗇夫再對村民們道:“這位是丞相長史項他人,他有話要跟大家說。”

項他來到鄉嗇夫原本站立的位置,看著那情緒激動、傷心難過的村民們,自己也受到感染,為楚國的遭遇而難過。

要不是暴秦不安分,妄圖吞併天下,天下就不會再有戰爭,就不會再有悲劇發生。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