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基地。

李仁喆躺在睡袋裡,手裡拿著一個記錄本,對著上面的數字認真看著,他的表情極度認真,旁人看到肯定會認為,他是在思考什麼研發的問題。

實際上,他只是在看時間而已。

他是以最原始的方式記錄時間, 一口算的方式計算,還需要多久才能回去。

他當然可以直接看時間,但以最原始的方式去計算,會讓他感覺距離離開更接近。

這是一種心理作用。

在認真的看了有五分鐘以後,李仁喆默默的抽啼了一下,眼角不由的掛上了淚珠, 都說男人有淚不輕彈, 真的是因為沒有到傷心的地步,一個人擠在睡袋裡的時候, 內心也會變得非常的脆弱。

他太想回去了。

他想念自己的兩個孩子,想念家裡溫馨的感覺,甚至也很想念黃文倩。

但是他最希望的事情只有一個,就是腳踏實地的待在地面上,而不是待在跳起來就彷佛能飛的月球。

在這裡,他彷佛就成了超人一樣,但時間長了早就乏味了。

“還有六天,只剩下六天了。”

“終於能回去了!”

“馬德,我當時是怎麼想的?竟然會來這個鬼地方工作!趙奕,都怪趙奕!”

“如果他不給我機會,我就不會來。但是他給了我機會,我沒有選擇啊?哪怕我根本不想來,也必須要來!”

“哎!”

李仁喆唉聲嘆氣外加不斷咒罵了好一陣, 也知道自己只是發洩情緒,其他人想得到這個機會很難, 也就是趙奕還想著兄弟。

等回到了地球以後,他的事業就會有翻天覆地的***。

所以他開始思考其他問題了。

比如,等回到地球以後,他會不會成為名人呢?也許就著機會可以成為明星?頂著一個太空微生物學家的名字,也許還會被邀請參加一些電視節目?

那些女明星們肯定會對月球工作感興趣吧?

然後,咳咳。

帶著對未來生活的暢想,李仁喆不知不覺的睡了過去。

經過幾個月時間的工作,他的研究已經進入穩定期,變異紅螺菌可以不斷的穩定繁殖,並且已經放入生活區一部分,並給生活區提供一定比例的氧氣供給。

雖然有一部分紅螺菌已經放入生活區內使用,但他離開以後,培養工作還是要繼續的,接手工作的是一名植物學家,培養植物同時照料著這些細菌。

植物學家做微生物研究工作是不太可實際的,最多只能做到繼續照料而已。

所以跨度不超過半年的時間裡,還是必須要有微生物學家到月球工作。

——

兩天後,趙奕實驗室正式發表了免疫檢測機制研究成果,‘蛋白序列檢測’的分析研究,頓時引起了國際矚目。

這項成果是非常重要的。

在之前還沒有比這更詳細的免疫檢測機制的研究成果。

科學院醫學研究所都關注到了,還有其他一些很有名氣的機構, 包括國際醫學機構, 都非常關注這項免疫方面研究的成果。

僅僅過了三天時間,就有好多團隊派出代表過來,聽取研究相關的報告會。

張薇代表這一實驗室上臺做演講,她清晰的闡述了蛋白序列的檢測過程,“我們的研究發現人體細胞膜表層有七種蛋白質和免疫檢測直接相關。”

“這七種蛋白質外層的分子,也就是‘觸角’構造,會決定一個人的血型,我們稱呼它們為‘檢測蛋白’。”

“同一血型的人,檢測蛋白的排序不同,有一個蛋白質會在細胞膜表層,其他的檢測蛋白會依照特性序列,分佈在外層。”

“檢測蛋白排序是隨機的,所以就有5040種序列可能。換句話說,理論上,我們可以找到擁有同一免疫特性的人。”

張薇站在臺上侃侃而談,詳細的說起了免疫檢測的成果內容。

在做完基本的介紹以後,當即就有人提出了疑問,“你們找到同一免疫特性的人了嗎?如果沒有找到的話,怎麼證明你們的研究是正確的?”

張薇道,“直白來說,現在沒有辦法證明。”這句話有些讓人失望,她馬上繼續道,“但是,趙院士認為,因為證明工作可能是非常龐大的,需要耗費很多的時間和精力,我們可以先把研究成果公開出來。”

“醫學研究是全世界的工作,而不單獨屬於生物醫學研究所。”

這句回答聽起來是解釋,實際上,表達的非常的強硬,也可以這樣去理解,“我們確實到現在沒有證明,你相信就相信,不相信就不相信,無所謂。”

對方頓時無話可說。

這還怎麼說?

不相信?

這可是趙院士認可的研究成果,哪怕暫時沒有找到同一免疫特性的人,誰又能在沒有證據的情況下,直接對結果說不呢?

趙奕的影響力是一方面。

實際上,很多醫學機制研究成果,都是不能夠直接證明出來的,最多只能公開實驗資料,讓大家一起去討論和分析,但只要和被正式的基礎研究不衝突,就可以被認為是正確的。

醫學,不是數學。

數學才需要詳細的證明,能夠把一個簡單的問題,深究再深究反覆討論。

哪怕再多的結論支援是正確的,只要沒有絕對符合邏輯的證明,都會被歸在假設、猜想的行列中。

醫學就不一樣了。

雖然醫學機制研究也需要嚴謹性,但因為醫學研究的目的,是應用在實踐上,只要結果符合實踐效果就可以了。

比如,依靠機制研究的內容為基礎,製造出某些藥物或治療手段,直接是有效的,就可以認為機制是正確的。

另外,不和已經確定的結果衝突也是非常重要的。

現在趙奕研究所的成果,說是有七種和免疫檢測直接相關的蛋白質,七種蛋白質都是已經被發現的,也和基因研究不衝突,另外,他們對於免疫檢測過程的機制解析,也是符合邏輯、可以說的通的,就可以被認為是‘暫時正確’,就可以以此去做後續研究。

好多機構的代表聽取了報告會以後,心裡也跟著熱火起來,他們很清楚成果代表了什麼,絕對是一個諾貝爾級別的研究,而這個諾貝爾級別的研究還沒有被證實。

如果他們能率先找到具有同一免疫特性的人,也肯定是個非常大的成果。

這就是實驗物理學家和理論物理學家的關係。

理論物理學家發表了一種理論以後,實驗物理學能夠把理論證實,也絕對是相當了不起的成果,甚至可以以此拿到諾貝爾獎。

他們頓時思考著回去以後,就想辦法試試能不能找到更多的樣本,來做一系列的實驗尋找同一免疫特性的人。

有些人對於結果有所懷疑,但絕對是少數中的少數。

一則是,免疫檢測機制成果,符合人體機制的邏輯,對免疫檢測解釋的更加精細,和其他研究也並不衝突。

比如,基因學。

醫學領域已經找到了控制免疫特性的基因,也對於基因的功能有所瞭解,正因為如此,才會有器官移植。

器官移植的匹配,是基因學研究的一種表現,匹配可不止匹配的血型,還需要透過HLA類基因配型。

以免疫檢測機制的成果來說,就是需要檢測蛋白序列更接近一些。

比如,1234567和1234675。

這樣兩個序列就有很多重複的地方,差別就會變得非常小,自然就能夠大大降低免疫反應。

如果是1234567和2465173,顯然兩個序列沒有任何相似的地方,免疫反應就會變得非常的強烈。

第二就是趙奕了。

趙奕的名氣實在太大了,哪怕是放在醫學研究領域,你是世界最頂尖的,甚至連‘之一’都沒有。

他的研究成果貢獻早已遠遠超過了諾貝爾級,研究也惠及了全世界很多很多的人,比如,艾滋病領域和癌症治療領域,影響力都非常的大。

研究成果報告會結束以後,有記者採訪到了趙奕,想聽聽他對於研究的看法。

趙奕說道,“我就說一些基礎吧。我們是做的醫學機制研究,也就是對於人體內部反應的各種解析。”

“機制研究,是醫學發展的基礎,對於藥物製造以及臨床治療手段的研究,都會提供最基本的參考作用。”

“這是一點。”

“另外,配合基因研究,未來可以研究出新的治療手段——”

趙奕連續說了很多,都是醫學研究認知的基礎,但對於普通人來說,才會方便去進行理解,大多人都不知道什麼是機制研究,他們會對於機制研究的成果感到迷茫,就會覺得‘這有什麼用’、‘還不如直接製造藥物’、‘解析再清楚也沒有意義’,等等。

事實上,把醫學研究分為技術和理論,機制研究就是理論,而藥物製造等方面,則是技術性質的。

正因為如此,生物學研究的研究員,參加的是科學院的院士增選,而以製造出治療疾病的青蒿素,獲得諾貝爾獎的醫學研究員,才會是工程院的院士。

理論和技術,是不同的領域。

實際上,趙奕在免疫檢測成果應用在臨床上,已經有了一些想法,他認為最好的手段就是研究出一種特殊納米級的分子材料,來避開人體的免疫檢測。

如果能研究出類似納米級的分子材料,就可以把人工製造的器官移植到人體內,並且大大降低人體內的免疫排斥反應。

比如,機械器官。

現在有很多手段能夠製造出機械器官,器官的效果還非常的不錯,但最大的問題並不是技術性的,而是人體的免疫反應排斥。

顯然。

只要解決了人體的免疫排斥問題,就可以讓機械器官發揮作用,相關的技術肯定會得到跨越式的巨大發展。

不過想要研究出相關的納米材料,難度是非常非常高的,醫學研究還是任重道遠,還有很長很長的路要走。

——

第二天有個重大訊息,運輸船再一次返回了地球。

這一次運輸船的迴歸很平靜,因為已經有了好多次了,就能相關的報道都少了,幾十個月球工作者的迴歸,似乎沒有引起任何的波瀾。

當然媒體關注還是少不了的。

有媒體就用大篇幅介紹了迴歸的月球工作者們,李仁喆直接上榜排名還非常的靠前,因為直播視察的過程中,給了李仁喆非常多的鏡頭,他也變得有了一些名氣,再次被介紹就詳細了很多,所有的詞彙都有些誇張了。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最年輕的微生物學家!全世界第一個太空微生物學家!”

“微生物變異研究的前沿人物,獨自培養出出供氧的變異紅螺菌,或會成為未來人類改變其他星球氣候的戰-略級武器!”

“燕華大學生命學院頂級生物學天才——”

等等。

趙奕看著報道都有點兒想笑的衝動,他也確實是直接笑了出來。

其他倒是還好一些,什麼第一個太空微生物學家,表述最少是真實的。

燕華大學生命學院頂級生物學天才?

這是什麼跟什麼呀!

大學裡認識李仁喆的人可有不少,他在上學時候的成績可不怎麼樣,只能說排名班裡中游水平,只是勉強考上了研究生而已。

現在就變成天才了?

趙奕看的搖頭不止,他還是給李仁喆打了個電話,恭喜對方能夠活著回來,順便表示自己非常忙碌,沒有辦法去‘接船’。

李仁喆當即表示了理解,並給他噴了時間長達一分鐘的口水,表示自己再也不會去月球,誘惑再大也不可能再去。

“再去,我就是狗!”李仁喆賭咒發誓、惡狠狠的說道。

然後趙奕就繼續‘忙’了。

他操作著最新生產的飛行汽車,在空中打了兩個來回,連續飛了有二十分鍾才下來,就直接吐出一個字,“爽!”

地面上好多人都在看著,車停下以後,立刻目光灼灼的圍了上來,“趙院士,帶我上去飛一圈唄?”

“我也想去,排隊啊!”

“飛行汽車在測試的時候,我就已經提前說了,趙奕,一定讓我先上呀!”好幾個人急哄哄的說道,其中包括愛德華-威騰、邱成文等人,也包括一些國外的科學家。

這裡是Z波實驗基地。

趙奕拿到了飛行汽車以後,因為周邊的區域都被管制禁飛,可以飛行的區域距離比較遠,他乾脆就來了Z波基地。

反正,這裡沒人管。

咳咳。

或者說,這裡沒人管的了他。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