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像是大型的郵輪,並不是由旅遊公司製造的,而是由大型的船廠製造,旅遊公司只是經營者。

觀光船和大型郵輪是類似的,區別是技術水平更高,但未來肯定也是要經的。

太空觀光是個全新的市場,出來以後肯定會非常受歡迎。

奕星公司方面,肯定是希望可以售賣觀光船,但前提是透過國內的出-口稽核。

出口稽核主要關注兩點,一個是技術性問題,要保證相關技術不會洩露,技術方面還有一個問題,就船體的性能參數要調整,保證不能用於觀光外的其他用途。

比如,有些機構可能會把觀光船進行改造,或許當做是衛星發射器,甚至可能會用在軍-事上。

這是肯定不行的。

總之,觀光船要透過出口稽核,就必須在技術上做出限制。

趙奕對這些還是比較瞭解的,他早就考慮過小型太空飛船出口的問題,針對奕星公司來說,肯定是希望能夠出口的,主要就是利潤問題。

雖然太空觀光是個全新的市場,但哪怕在最初的時間裡,想要賺回一艘觀光船的成本,都最少需要經營幾個月、一年時間。。

這還是定下高票價,並保證滿員的情況下。

如果是觀光船對外進行售賣,就不必考慮經營的問題, 二十多億成本的觀光船,足以輕鬆賣到百億以上。

這個價錢一點兒都不誇張。

要知道一些頂尖的豪華郵輪, 製造費用都超過十億美元, 等於說百億的售價, 也不過相當於豪華遊輪而已,但對於奕星公司來說, 就能夠短期內獲得幾倍的利潤。

當擁有百分之幾百利潤的時候,確實是非常吸引人的。

實際上,對外售賣觀光船也符合奕星的定位, 公司本來就是以製造小型太空飛船為主體業務,而不是去製造小型太空飛船,來經營旅遊、運輸行業,後者就是本末倒置了。

那其他機構代表問起的時候,奕星的答覆都是, “關於飛船售賣的問題, 我們會做後續討論。”

他們沒有給出明確的答覆。

在完成了觀光團的第二次測試以後, 奕星也正在談另一件大事, 就是在首都建一座分部, 或者說是未來的公司總部。

奕星準備把軟體方面的開發, 都放在首都來進行, 也就是把軟、硬體分開進行研發。

軟、硬體是直接關聯的, 但研發過程卻沒有關聯, 完全可以分開進行,而把軟體部門放在大城市,也能夠把部門獨立出來,而不專門去做飛船、汽車等領域的軟支援。

比如, 無限動力汽車的車載軟體,可以單獨拿出來,聯合宇圖機器人研製的自動駕駛技術, 供給其他汽車廠商,用作汽車的車載軟體,也就是擴充套件軟體覆蓋的市場。

軟、硬體分開研發做法, 有助於提升研發的效率。

在大城市建立軟體中心是有好處的,在招聘人才方面, 大城市的優勢就太明顯了, 不像是在鄭陽, 招聘來的頂尖人才, 幾乎都來自其他城市,鄭陽本地的大學很難培養出頂尖人才。

等等。

總之,奕星公司決定把軟、硬體分開研發,同時也決定買下一座大樓,作為軟體部門的辦公地點。

這座大樓以後還可以當做未來總部的‘備用樓’。

最終,奕星選擇了五環附近科技園的一座大廈,一口氣花費二十三億直接購買下來。

——

趙奕關注著奕星公司的發展,同時也關注其他公司的發展。

比如,中文計算機技術公司。

這個公司是奕星和宇圖一起成立的,目的是開發中文體系的編譯軟體,以中文體系構架作業系統。

現在距離完成編譯軟體,還差了許多許多,但工作還是有很大成果的,比如底層編譯了上千中文漢字的程式碼,並對照著正在做中文命令。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在完成了所有中文命令的編譯以後,就可以進入下一步的開發,製作中文命令的編譯軟體。

這個研發進度還是非常迅速的,主要歸功於趙一堆整體開發的把控,他可以說是最頂尖的構架師,把整個體系全部構架出來,其他人的工作就是填充詳細的內容。

趙奕對於中文計算機公司還是抱有期待的,他希望以後的軟體都可以用中文來開發,就會大大的增加軟體、開發執行的效率,同時也會降低軟件開發工作的入門門檻。

在硬體不斷發展的過程中,軟體也一定要跟上。

國內來說,軟設施技術就是軟肋,而最新科技相關技術的發展,必須搭配足夠技術水平的軟技術發展。

這天,又是會議。

趙奕身在首都總是要參加會議, 因為好多最新科技相關的會議,都必須要由他來出席,還需要發表自己的看法,提出一些建議等等。

現在的會議和奕星公司相關, 差不都也等同於是談判,是航天局希望能在‘月球基地計劃’中,和奕星公司展開一定的合作。

航天局不可能總是給奕星的太空探索提供服務支援,他們也有自己的專案計劃。

現在他們的核心計劃,就是建造超大型的航天中心。

“我們希望能夠建造一座超大型的航天中心,能夠供兩萬名以上的航天工作者在裡面工作。”

“這個航天中心的影響將會覆蓋整個世界,也會成為未來最大的航天技術中心。”

“作為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環,我們最開始的考慮是,希望能在太空中,構架一座大型的雷達設施。”

“但現在,我們有了更好的選擇,希望能夠在月球表面,架設一座超大型的雷達,並建造相關的輔助設施。”

趙奕聽了都覺得很麻煩。

月球上建設超大型的雷達,哪有那麼容易?單單是材料的運輸就是問題,另外,雷達肯定不是單一存在,需要好多輔助的設施來維持運作。

這些可都是需要人工建造的,哪怕是能夠輕鬆往月球派宇航員,也需要大量的宇航員,進行很長時間的工作才能夠完成。

“所以你們準備在月球基地計劃上和我們進行合作?”

趙奕問道,“但是我們已經有了相關合作?”

“不止是這樣!”

航天局的周院士說道,“我們之間的合作是從技術角度上出發的,你們見到月球基地,我們可以派出研究員在裡面工作。”

“但其中並不包含見到大型的雷達,因為有這個雷達計劃,所以我們準備建造一艘運輸船。”

趙奕明白過來。

航天局當然沒有完善建造運輸船的技術,他們根本就沒有進行過設計,真正從無到有的建造運輸船,肯定需要花費不短的時間,而且還不一定能夠完善,測試也需要花費很長時間。

奕星的運輸船正在建造中。

因為觀光船的測試很順利,好多人都覺得運輸船也沒問題,就等於說奕星擁有完善的運輸船技術。

周院士說道,“我們想依靠你們的技術建造一艘同樣的運輸船,但這需要專利授權,還需要你們提供技術和軟體相關的支援。”

“或許,可以購買?”作為趙奕助理之一的袁海濤試探性的問道。

周院士苦笑道,“買不起啊,太貴了!根據我們的訊息,你們的運輸船光是製造成本就超過五十個億吧?”

“裡面牽扯著很多專利技術,你們肯定不可能以成本價賣,那麼我們最少要支付70億、80億?”

趙奕聽著扯了扯嘴角,奕星的其他人也都有同樣的動作。

他們覺得周院士實在有些太天真,50億成本的運輸船賣70億、80億?那和白送有什麼區別。

這種級別的太空運輸船對外售賣,最低價格也會超過兩百億。

周院士搖頭道,“這可是一大筆錢,我們可沒有那麼多經費,所以只能自己來製造,而我們能夠提供的就是航天技術。”

他所說的航天技術,中間包括了很多的專利。

運輸船的製造也需要航天局的幫助,尤其是內部的電子控制系統,以及著落、起飛、檢測相關的技術,都是由航天局提供的。

但是,奕星支付了大筆的專利費,運輸船就支付了超過三億的專利和技術支持費用。

奕星就開始針對月球基地計劃的合作,和航天局的代表團進行談判,雙方首先談的是飛船出口的問題。

袁海濤做了簡述,說道,“飛船出口是必然的,比如說觀光船,太空觀光是個新的市場,但任何市場都不可能壟斷,尤其是到了國外。”

“如果限制在國內,市場會大大的縮小。”

“想要拉動太空觀市場發展,就必須要對外出口觀光船,並逐漸讓市場正常化。”

“奕星是科技公司,不是旅遊公司,我們的著眼點主要放在研發上,太空探索上,而不是去競爭旅遊市場。”

“這方面也包括運輸船,我們不會去競爭太空運輸市場。”

“同時現在的各種最新科技研發,都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援,有足夠多的資金投入,才能夠快速開發太空市場。”

袁海濤強調的是太空探索相關的市場。

在太空探索領域,想有經濟上的回報,就必須先有大量的支出,而最新科技相關的研發,包括觀光船、運輸船,又或者是其他飛船,都需要海量的資金支援。

如果飛船不能夠對外出口,回報速度就實在太慢了,也會影響到太空探索的發展。

航天局聯合航空集團,再包括科技處等部門,也正在擬定條款,來讓最新科技出口正常化,而不是每一種新型的裝置都需要特殊討論。

在這個方面,雙方談了很多。

之後航天局確定會加快和其他部門溝通速度,以保證儘快的出臺相關的政策。

而雙方在運輸船的製造上很快達成一致。

運輸船的製造就是專利權的問題,航天集團把幾個相關的專利、技術支持,無條件授權給奕星公司,也就是製造相關的飛船的,不再需要支付專利費。

同時,奕星公司可以共享運輸船的設計以及製造技術,並提供相應的軟體服務支援。

這就等同於技術共享。

在月球基地計劃的談判上,雙方就存在不小的分歧了,主要是一艘運輸船,很難滿足航天局的要求,而他們暫時沒有資金建造更多。

航天局希望奕星能夠在雷達建造上,出資一定的比例,甚至是出一些人手幫助一起建造。

這當然不可能。

如果是在地面上見到出一些工人根本就無所謂,但放在月球上的建造計劃,出一個人手也許就是千萬以上的支出,更不用說還要出資,就等於讓正常運營的公司,去大筆的錢去補貼航天局所屬的專案。

趙奕直接搖頭拒絕了,他必須要為公司考慮,隨後他提議道,“我們可以按照宇宙飛船專案那樣做,可以讓其他機構加入到月球基地計劃。”

“讓他們能有人手參加,也可以派出科學家進入基地,參與研究、參與建造計劃,等等。”

“這樣就可以分擔一部分資金壓力。”

之前奕星就和航天局談過月球基地計劃,航天局可以參與進來,但與之相關的未來收益,都會屬於奕星所有。

如果把其他機構拉進來,就像是宇宙飛船專案一樣,就可以多個機構出資,把基地計劃變成多國參與的專案。

奕星和航天局都可以減少出資,航天局也可以繼續建造航天中心,邀請世界科學家參與。

其實,這個方法才是最好的,因為太空探索很多的資訊,都會對外直接公開,等於無條件為全人類服務。

航天局建造的大型航天中心,計劃容納超過兩萬名航天工作者,而國內的航天工作者數量遠遠不過,目的肯定是吸引國際人才。

那麼讓其他機構直接參與,也是吸引人才的一種方式。

航天局和奕星,把控月球基地計劃的主導權,其他機構參與進來,也只是可以使用科研環境。

就像是過去M國吸引人才的手段一樣,提供最好的科研環境、人才待遇,就能夠源源不斷的吸引人的。

這已經成為發展的重要核心。

人才,是科技發展最重要的,能夠吸引足夠量的人才,就能夠讓科技總是保持領先地位。

相對應的,不能夠吸引人才,科技就會落後於人。

奕星和航天局談了很多,敲定了很多合作的細節,也終於完成了月球基地計劃相關的談判。

接下來等待正在製造的運輸船,就可以開始最初的計劃了。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