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倫科-吉爾吉葛林和他的團隊一起發現了神秘射線,並確定射線是由一種神秘粒子組成。

這個發現讓貝倫特和他的團隊暢想起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但是,媒體報道中的分析,根本就不看好貝倫特能憑此獲得榮譽。

貝倫特接受採訪的時候,說起神秘射線大機率和太空穿梭實驗有關,若是兩者存在直接關係,首先發現神秘射線的,就肯定不是貝倫頭的團隊。

哪怕太空船做實驗沒有確切的公開原理,所有人也知道,肯定是國內的團隊率先發現的神秘射線,不是第一個發現的,就很難獲得什麼榮譽,更不用說是諾貝爾物理學了。

這個獎項是全世界公認最難的獎項之一。

貝倫特也沒有能高興太久時間,只過了兩個星期,當他和他的團隊還在專心做實驗,努力投入到神秘射線的研究中時,趙奕就公開發表了一片研究報告論文,論文的名字直接就是--

《Z波》!

“我們在反能量屏障的實驗中發現,當屏障的能量聚集到一定程度時,就會釋放出一種神秘波。”

“之所以稱之為‘波’,是因為波更好理解,實際上,後來我們的研究發現,它並不是波,而是一種瞬間釋放,並具有無限速度,並依照能量強度和覆蓋範圍,可以持續一定時間的‘溢位能量’。”

“這種‘溢位能量’直接覆蓋一定範圍,做到瞬間傳導,它可以被等離子體吸收,可以被活躍粒子吸收,同時也可以和物質產生作用。”

“後來我們的研究發現,‘溢位能量’還可以被磁場所吸收。”

“但反能量屏障周邊的磁場,達到一定強度的時候,就會大大限制‘溢位能量’的傳導覆蓋。”

“在研究了溢位能量的特性以後,我們把它稱之為‘Z波’。”

當研究論文被公開發表出來以後,頓時引起了世界轟動。

在結合貝倫特的說法以後,可以肯定的說,趙奕談的‘溢位能量’、‘Z波’,就是貝倫特所說的神秘射線、新型粒子,但是兩個說法是完全不同的,貝倫特認為是神秘粒子組成的射線,就可以理解為一種‘波’。

趙奕發表的研究報告認為,神秘射線是純粹的能量,並不含有任何的粒子。

同一種東西,兩個不同的結論。

相信誰?

這根本不需要做判斷。

因為趙奕在報告論文中,很確切的說,他們應用了Z波技術,實現完成太空穿梭實驗。

有了被全世界直播的太空穿梭實驗,再加上趙奕就是反重力技術以及反能量屏障的理論開創者、發現者,他的結論直接就壓過了貝倫特,後者甚至連自己和自己的團隊,都根本沒有勇氣去爭辯,他們還第一時間相信了趙奕的結論。

雙方的差距實在太大了,根本就不是一個級別上的。

貝倫特和他的團隊就只是剛剛發現了神秘射線,還在以各種方式去研究神秘射線的性質,而新型粒子的說法,也只是對神秘射線的猜測。

趙奕的報告論文,則公開了很多他們沒有發現的性質。

比如,能量會被磁場吸收。

比如,和物質發生作用。

雖然貝倫特並沒有進行磁場相關的實驗,也沒有發現射線會和物質發生作用,但不妨礙他直接就相信了,也馬上指揮團隊調整實驗計劃。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我們要具體看看,Z波射線會和物質發生什麼樣的反應。”

“他的報告論文並沒有公開,但肯定會有一定的作用。”

“另外,我們也先研究磁場問題,磁場是否能吸收Z波能量,確實是值得研究的內容。”

接下來輿論上就沒有貝倫特的訊息了,他和自己的團隊就努力投入到實驗中,希望能對Z波射線更瞭解。

與此同時,世界學術界都對於趙奕發表的報告論文感興趣,Z波是個全新的能量,它還具有很多奇特的性質,是非常值得研究的。

哪怕Z波已經被國內研究透徹,但他們也需要用實驗進行確認,畢竟Z波的特性只存在於報告中,他們必須要親手做實驗,才能肯定相關結論。

這次趙奕公開Z波理論,速度其實是有些快的,因為其他機構才剛剛發現,還給出了錯誤的定義。

但是趙奕公開研究報告,也是得到高層同意的,最主要考慮的是宇宙飛船專案。

這是為了宇宙飛船專案公開做輿論準備。

太空穿梭實驗已經足夠驚人,後續肯定會研發能實現太空穿梭的太空飛船,而具有核聚變裝置的太空飛船,肯定會建造的非常巨大。

那麼製造出來的就是宇宙飛船,而宇宙飛船的建造,需要耗費海量的經費,也是非常龐大的工程,想要完全保密是不可能的。

這個在會議中就討論過。

一旦宇宙飛船專案正式開啟,就肯定會對全世界公開訊息。

高層的決定也是公開做宇宙飛船專案,並邀請國際機構參與其中,共同籌集資金做宇宙飛船專案。

走出地球,是全人類的事情。

國內做大量投資單獨去做宇宙飛船專案,仔細想想就有些得不償失,科技再發達也需要經濟支援,還不如握著核心技術讓大家一起來做,只要握住核心技術和主導權,就會有源源不斷的好處,就能以此來讓經濟騰飛,真正帶領全人類衝出地球。

這個大方向肯定是沒有問題。

當然了,細節上的把握還是很需要的,一些核心的技術不可能公開,其他參與的機構,也只能做一些輔助的研發,和專案經費上的投入。

不管後續會怎麼樣,暫時的技術表層是可以公開的。

趙奕公開的報告論文,根本就沒有提到‘空間’兩個字。

空間,才是根本。

實際上,其他機構的研發方向都是錯誤的,只有明白一切來源於空間能量、空間變換,才能從基礎的角度,去理解Z波、反重力體系等,否則即便是知道了技術,想要做任何的改動,甚至想要仿造出來,都根本是不可能的。

在Z波公開報告成果的同時,趙奕也想到了諾貝爾獎。

現在正是諾貝爾獎公開結果的時期,不出意外的情況下,他應該會得到一個諾貝爾物理學獎。

僅僅是一個反重力理論的公開,就已經足夠支援諾貝爾獎物理學獎了。

趙奕在等待著。

這天。

趙奕坐在辦公室裡喝著茶水,就聽到旁邊的辦公室一片討論,他走過去看了一下,看到設計小組幾個人,正在熱烘烘的說著。

“怎麼了?”趙奕敲門問道。

雷勇轉過頭立刻精細的說道,“趙院士,是你獲得了諾貝爾獎。”谷

“諾貝爾獎?”

趙奕奇怪道,“今天物理學獎還沒有公佈吧。”

“不是!”李建明大聲道,“是醫學獎。”

“諾貝爾醫學獎?”

“對。是天慶蛋白,剛剛公佈的,以天慶蛋白的發現,為人類對抗艾滋病做出了巨大貢獻,獲得了諾貝爾醫學獎。”李建明仔細解釋了一下,也讓趙奕皺起了眉頭。

諾貝爾醫學獎?

“這個獎有什麼用?”趙奕眉頭皺的緊緊的,心裡忽然有一種不祥的預感,“有醫學獎,物理學獎不會就沒了吧?”

“這個——”

其他人也不知道該怎麼接,他們看向趙奕都感覺很怪異,諾貝爾醫學獎也是諾貝爾獎,獲得了諾貝爾獎,怎麼也該開心吧?

但是,仔細想想又理解了。

什麼諾貝爾!

對於趙奕來說,完全不算什麼,他在各種研發領域,都覺得有資格獲得世界最重量級獎項。

同時,趙奕最應該獲得的,應該是諾貝爾物理學獎。

現在獲得了諾貝爾醫學獎,還能同時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嗎?世界沒有先例,也不可能有先例。

接下來只能等待。

第二天諾貝爾物理學獎獲獎者公佈,是來自D國和M國的科學獎,他們憑藉觀察到了引力波,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這個結果引起了軒然大波。

在諾貝爾獎公開以前,世界學術界都認為,諾貝爾物理學獎,一定會屬於趙奕,因為他公開了反重力理論,而反重力理論,成為了科學界最前沿的研究,也肯定會成為未來發展方向,並徹底改變人類的生活。

反重力理論的公開,不亞於在物理學投入一顆核-彈,可以說,直接顛覆了過往的物理體系。

趙奕後續發表的反重力環境粒子惰性研究,可以說是一定程度上,挑戰了相對論以及質能方程的地位,他在物理學上的研究,都已經可以說是前無古人,被認為會引導人類科技發展,走出地球邁向宇宙。

這種級別的物理成果,怎麼可能不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呢?

結果諾貝爾委員會把獎項頒發給了發現引力波的研究?

這不是開玩笑麼!

全世界都不斷討論起來,絕大多數都是不滿的聲音,認為諾貝爾評選委員會不公平。

但是,諾貝爾委員會也有說法,“歷史還沒有一個人同時獲得兩項諾貝爾獎的先例,趙奕獲得了諾貝爾醫學獎,我們會在下一次評選,把他加入到物理學獎的提名中。”

這個說法似乎是有道理的,也平息了一定的輿論,但還是有很多人,認為評選有問題。

有媒體直接分析表示,“諾貝爾委員會的解釋,擺出了一副站在高點的態度,彷彿他們站在了科學最頂峰,似乎是把獎項施捨給擁有巨大貢獻的科學家。”

“可實際上,他們也只是一個評獎的機構而已,哪怕是把諾貝爾委員會的所有人加在一起,對科學的貢獻甚至趕不上趙奕的百分之一。”

“可笑的是,他們竟然以‘沒有先例’,來解釋物理學獎沒有辦法給趙奕的原因。”

“但是,誰又能在兩個領域獲得兩個諾貝爾獎呢?歷史上當然沒有這種人物,自然也不會有先例,正因為如此,就更應該把獎項頒發給趙奕。”

趙奕知道評選結果,也感到非常的不爽,他倒是不在乎諾貝爾獎,就像是很多輿論的看法,他是世界公認最頂級的科學家,物理學的研究上,可以說早已超越了先輩。

諾貝爾獎並不能給他帶來榮譽,因為哪怕是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和他也根本無法相比。

但是,任務啊!

主線任務是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結果評選委員會不頒發給自己?

說得過去嗎?

這時系統忽然彈出了訊息--

【人生目標任務四階段完成,獲得諾貝爾獎物理學獎。】

【學習幣+2000!】

【腦域開發度+1%!】

【學術聲望提升!】

【學習幣+1200!】

【科研幣+24!】

一系列的系統提示,讓趙奕感到有些迷茫,他很快就反應過來。

系統不受制於人!

人生目標的任務是獲得諾貝爾獎,但不一定非要拿到獎項,就好像是最初考入水木大學,確定能被水木大學了錄取就足夠,而不需要真正去水木大學學習。

現在也一樣。

雖然諾貝爾評選委員會把獎項給了其他人,但絕大部分人都認為,他理應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所以任務就完成了。

趙奕的心情頓時好了許多,腦域開發度的提升,也讓他感到身體速度、智慧和精力的全面提升,若是來形容一下,就好像突然吃了個仙丹,渾身上下都感覺通透、舒暢。

但是,想到諾貝爾評選委員會,他還是感覺有些不舒服。

諾貝爾評選委員會釋出的訊息,就像是一些媒體的分析,完全是站在了科學界的頂端。

他們就好像是俯視人類的仙人一樣,想把‘機緣’送給誰就送給誰,就好像全世界的科學家,因為獲得諾貝爾獎才獲得的榮譽。

這就是本末倒置。

趙奕乾脆發了條微博,說明了自己的心情--

“科學家是因為推動人類發展而偉大,而不是因為獲得某一個世界級獎項。

科學家的工作就是打破常規,研究探索人類最前沿的科技。獎項都只是科學研究的點綴,而不是成為科學研究的追求。

我決定,從今天開始,拒絕任何科學相關的獎項!”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