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參與到空間連線技術研發的人,根本就不可能想到空間信息傳輸技術和反重力存在關係,而是認為是兩個不同的方向的研究。

國內如此,國外也是如此。

在瞭解反重力理論的頂級科學家的眼裡,反重力理論和技術是由超導反重力研究發展起來的。

最開始是趙奕和李寧合作,研發出了超導反重力理論,後來以趙奕為主導的團隊,以此研究出了光子反重力的理論和技術。

現在的空間信息傳輸,也許是一種全新的技術。

雖然空間信息傳輸的原理還不清楚,但假如真正存在常規理解範圍的空間傳輸,最大的可能是基於多維空間研究拓展出來的。

而多維空間的研究,是趙奕和愛德華-威騰的專案。

M國也以此找到了一點自信,比如一些媒體就聲稱,“反重力技術和空間信息傳輸技術,都和M國科學家有關。”

一個是李寧,一個是愛德華-威騰。

反重力理論已經公佈出來,還有好多企業機構拿到了反重力裝置以及專利授權,以及展開了相關的研究,似乎就沒有什麼秘密可言了。

現在的空間信息傳輸技術還不清楚,但看輿論的情況來說,似乎還是以民用為主,國內並沒有打算藏著掖著,而是公開了訊息,大概是打算佈局民用領域。

國際上的反應也沒有太強烈,只是好奇具體是什麼情況。

愛德華-威騰成為了焦點。

如果到國外找個瞭解空間信息傳輸技術的人,愛德華-威騰肯定是脫不開的,大家都覺得空間傳輸技術存在,大機率和多維空間的研究有關。

愛德華-威騰是弦理論專家,和趙奕一起進行了M理論的研究,他肯定會知道一些訊息。

實際上,愛德華-威騰什麼都不知道。

當看到輿論訊息的時候,愛德華-威騰也認為和多維空間的研究有關,但他很清楚多維空間的研究進度,他們的理論只是推進到了質量點,研究塑造出m理論多維空間的物質構造,而且只是反應到黎曼定理和費馬定理規範下的對映。

在做研究的過程中,他們一起證明了黎曼猜想。

僅僅如此而已。

當時全世界都關注黎曼猜想的證明,對於M理論的成果不感興趣,愛德華-威騰只感覺非常的鬱悶,只能一個人回到普林斯頓,繼續從事相關的研究和整理。

結果……

現在趙奕把研究推進到了‘空間信息傳輸’?

怎麼可能!

愛德華-威騰的第一反應是不敢相信,但他並不怪趙奕沒有告訴自己,因為牽扯到空間信息傳輸技術,絕對是戰略級別的技術,對通訊技術會造成顛覆,不是能隨便公開的。

他的第二反應就是幸災樂禍。

看到了嗎?

“當時,我一直在宣傳m理論的進展,結果根本就沒有人在意,甚至有人說我是神經病……”

“結果呢?”

“趙奕以此研究出了到空間信息傳輸技術!”

“黎曼猜想確實很重要,但也只是數學理論基礎上的,而空間信息傳輸,則會成為顛覆通訊體系的技術!”

“……”

在幸災樂禍的同時,愛德華-威騰也繼續著研究性思考,他們的下一步研究,就會和多維空間邊界塑造有關,正常的邏輯是以現有的成果,去和微觀量子物理做對比,並聯絡希格斯理論,去做相關數學的推導。

在完成了這一階段的研究後,就可能實現‘打破多維界限’,才可能實現所謂的‘維度傳輸’。

“難道趙奕已經完成了?他破解了維度的邊界?”

“那麼空間的資訊傳輸方式,應該是粒子從三維跳躍到高維,然後再返回到三維……”

“這樣就建立了空間通路。”

愛德華-威騰開拓思維進行深度思考,類似的科學理論有很多,實際上,大多數就只是想象而已,比如科幻電影中的蟲洞,或是其他什麼可以跳躍空間的技術。

那不是技術,是幻想。

愛德華-威騰的‘幻想’就高階多了,他是以數學為基礎進行思考的,是基於科學的方式‘打破空間’,也正因為如此,他發現想要構造這樣的數學,其難度和複雜性遠遠超出想象。

其實他有這個想法也很正常。

在愛德華-威騰的理解裡,空間就只有維度劃分,三維空間就是什麼都沒有的立體場,他的研究對三維空間的定義,是‘不存在希格斯場以及其他粒子影響,能容納質量和能量的虛無’。

既然空間是一片虛無,自然就不需要解析、表達。

他從來就沒有想過空間能夠解析,或者空間和粒子會發生反應,哪怕和趙奕一起研究質量點,基礎是三維空間會擠壓質量點,也單純的認為只是個‘定義’而已。

所以愛德華-威騰只能聯想到M理論、高維度空間。

當空間信息傳輸引起了輿論熱議後,好多人就直接來詢問愛德華-威騰,他也不吝嗇說明了自己的觀點,“應該和m理論有關,趙奕在M理論的研究更加深入,他的研究或許已經打破了高維的限制……”

“巴拉巴拉~~”

愛德華-威騰連續說了一大堆,讓人聽起來都感覺很玄幻,但他們不得不耐心的聽,還有媒體把內容全部報道出來,後續的分析則是,“雖然聽起來很玄幻,其實數學角度來說是有道理的。”

“牽扯到空間的資訊傳輸,肯定要往高維度去思考。”

“人類獲利需要迎來打破維度空間的時代!建造擺脫太陽引力的太空船、實現空間跳躍,未來也許都是可以期待的。”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現在我們的研究很接近了,繼續M理論的研究,也許就會發現一些不尋常……”

當然。

以上的觀點都是基於,愛德華-威騰對空間信息傳輸技術理論描述正確的情況下。

還有一種可能是,根本不存在空間信息傳輸技術。

有好多科學家站出來表示,“以現在人類所掌握的理論和技術,根本就不可能打破空間。”

“一切有關的研究都不會得到結果,有關的輿論都只是幻想!”

“所謂空間信息傳輸,很可能只是釋放出來的煙霧彈。”

“空間信息科技,實際上,‘空間’和技術無關,只是表示對未來的暢想、憧憬,而不是真的擁有所謂的空間技術……”

這個說法得到了大量的認可,但還是有好多人,希望能以事實說話,他們關注空間信息科技公司的訊息,也關心所謂‘十三家合作企業’的訊息。

接下來的一段時間,相關的訊息一條都沒有,可以說是風平浪靜。

空間信息科技公司只是組建起來,並沒有透露出研發、技術相關訊息,其他十三家合作企業負責人,對於‘空間信息傳輸技術’,也都是閉口不談,企業相關的訊息,只是公開了投入資金到一些研發內容上。

這些公開的研發專案,主要是光電子技術、光電子材料、精工製造技術,等等。

所以和光電子有關的研發,都被認為是推進‘反重力’技術研發。

高階製造、材料相關的研發,就是企業正常的科研了,提升自己的技術、能力,來提升產品效能,增加國際市場的競爭力。

僅此而已。

兩個月後,相關的訊息就很少了,一些媒體再進行報道,都是認為‘空間只是名字’,其他根本是連提都不提,頂尖技術討論,還是圍繞反重力展開。

反重力技術研發進展,相比就要吸引人多了。

這主要是因為反重力是一項全新的研究,好多企業機構拿到反重力技術的授權後,開始進行研究就不斷有發現和進展。

比如,H國的研究團隊,對反重力裝置進行改進,製造出了直徑二十米反重力裝置,並成功讓裝置懸浮到三千米高空,持續長達七個小時時間。

著名飛機制造企業,波巴公司的團隊,宣佈開啟‘反重力飛機’的研究,他們對裝置進行了改造,完成了讓裝置漂浮式飛行一百公裡的實驗。

雖然反重力飛機的時速只有二十公裡,聽起來也非常驚人了。

波巴公司還宣佈和著名的航空發動機公司合作,對現有航空發動機進行改進,使其能安裝到反重力裝置上,並可以讓反重力裝置,時速提到超過百公裡每小時。

公司發言人期待的說道,“反重力飛機的優勢在於載重,它的載重能輕鬆超過現有最大型的運輸機,另外,反重力飛機並不需要特別的機場,無論是起飛還是降落,都只需要一片空地。”

“我們甚至可以設計出海空兩用的反重力飛機……”

普通人倒是聽得很期待,可實際上,專業人士一聽就知道,波巴公司的研究根本沒有深層技術,他們的說辭也是漏洞百出。

比如,他們根本就沒有談到能耗問題。

反重力飛機確實有載重、起降落等優勢,但能耗呢?

同樣運輸一千噸貨物,能耗是普通運輸機的十倍,肯定不如用幾架普通運輸機了。

能耗,才是關鍵問題!

如果能解決了能耗問題,反重力技術應用就會變得非常廣泛,而多數反重力技術深入研究的團隊,幾乎都在研究能源動力問題。

其他有關反重力裝置的訊息也是源源不斷。

好多購買反重力裝置的公司,都建造了專門的‘反重力體驗館’,來讓普通人體驗太空的感覺。

當然,反重力裝置價格高昂,太空體驗的售價也非常高昂,但是能花錢體驗失重感,還是吸引了很多人,每一個太空體驗館門口,都有一大群人排著長隊。

那些個人購買反重力裝置的富豪們,也獲得了大量的關注,他們邀請記者來體驗失重感,並接受記者的採訪,馬上就能獲得頭版待遇。

這也讓更多的富豪心動不已,航空集團個人反重力裝置的訂單,都已經排到了兩年以後。

等等。

反重力技術才是輿論焦點。

於此同時,趙奕則是很低調的在做研究,很快媒體上就有了一條,和趙奕有關的新聞,確切的來說,是和趙奕實驗室有關。

趙奕實驗室公開了研究進展,宣佈找到了一種普惠性免疫治療癌症的方法,透過從蝙蝠體內提取出相應的蛋白質,注入到人體血液中,就能有效抑制癌細胞的擴散。

這條訊息引起了巨大的關注。

趙奕實驗室已經成為國際公認最頂級的醫學研究實驗室,實驗室釋出的研發會受到很多關注。

現在釋出說找到了新型癌症治療方法,而且能有效抑制癌細胞的擴散,就引起了很大的震動。

這時候影響力就體現出來了。

當訊息正式釋出以後,一些依靠製造化療裝置、抑制性癌症藥物、免疫療法相關的企業,股價馬上跟著大跌,有的小企業甚至跌了兩成以上。

國際媒體對此進行了詳細的報道,好多記者也到醫學中心進行採訪,拿到了第一手的資料。

實際上,研發還在進行之中。

現在的進度就只是確定,蝙蝠體內提取到的檢測蛋白,對清除血液中的癌細胞非常有效。

這個進度距離相關藥物上市,最快也需要一年以上時間,因為要進行大量的實驗,要進行藥物批次製造研發,再走藥物審批流程,有可能甚至會是五年以上。

但是後續的研發,就不能是實驗室單獨進行了。

實驗室決定和藥企合作進行研發,擴大藥物實驗的規模的同時,也讓藥企提前進行,大批量提取蛋白以及人工合成蛋白的研究。

很快。

實驗室就找到了合作藥企,簽訂了相關的合作協議。

因為前面都是實驗室的研究,也已經證明蛋白針對癌症治療的有效性,協議就對實驗非常有利了。

首先是收回研發經費。

合作藥企一口氣拿出五億的先期經費,後續一起研發的經費,也都是合作藥企支付。

之所以直接就是五億的經費,主要還是因為藥物的前景廣泛,藥物能有效抑制癌細胞擴散,只是這一個功效,就足以搶佔‘癌症化療’市場,商業潛力實在是太大了。

另外,就是專利問題。

協議規定研發團隊獲得百分之十五的藥物營銷收入分成,持續時間為藥物上市後的五年時間。

這裡的關鍵是‘營銷’,而不是‘利潤’,也就是說,藥物售賣了一百億,研發團隊就獲得是十五億。

雖然只有短短的五年時間,但也絕對是一筆巨大的收益。

其他就是一些和研發有關的細節條款了,研究所內部則進行了相關的利益分配。

之前的研發過程中,研究所投入了一千萬經費,實驗室投入三千萬,趙奕個人拿出了一千萬。

最後分配方案就是,後續的專利分成,趙奕個人獲得三個點,研究所也是三個點,實驗室則獲得九個點。

另外,就是先期的五個億研發經費。

這部分資金和研究所關系不大,甚至可以說‘沒有任何關係’,因為專案是實驗室所有,研究所會享受專利分成,但經費反饋給的是‘研究團隊’,也可以理解成實驗室獨有。

但是,趙奕還是決定,把兩千萬交給研究所,“投入一千萬,半年多就收穫了兩千萬,閻所長,你真是會做生意,給所裡賺到了啊!”

閻學林不知道是該哭還是該笑,就像是趙奕說的那樣,投入了一千萬的經費,半年時間就回饋了兩千萬,還享受三個點的專利分成,未來肯定能帶來源源不斷的大筆收益。

現在研究所每年的專利收入,輕鬆超過兩個億人民幣,已經成為國內最有錢的生物醫學科研機構。

以後也許能達到五個億、十個億甚至更多?

閻學林很是期待。

但是,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趙奕實驗室都有點獨立的意思了,最少經濟上是獨立的,他們比研究所有錢的多。

研究所的收入很高,也要‘供養’十幾個實驗室,幾個億資金聽起來很多,開銷也是非常大的,光是專案投入就超過一個億,規模擴大、人員增加,裝置維護、日常管理、後勤保障等等,方方面面都需要資金。

趙奕實驗室呢?

研究員只有五個,再包括一對堆的副研究員、實習研究員,也就只有二十幾個人。

實驗室的裝置維護、後勤保障,都是研究所出錢的。

同時,趙奕實驗室做研發,輕鬆拿出三千萬資金,每年獲得的收入,卻不比研究所少。

以後,肯定更多啊!

九個點啊!

閻學林想想心裡都在滴血,他無比後悔沒有拿出全部資金支援,五千萬的研發經費,所裡縮衣減食的也是能出的起的。

當然了。

趙奕實驗室就是一片歡欣鼓舞了,一口氣拿到了四個多億的資金,大部分都放進了實驗室賬戶,零頭則是直接被趙奕拿出來當做獎金分配。

生物醫學研究所是大學所屬的科研機構,等於是國家供養的機構,科研人員的薪資、獎金是上限規定的。

不過,沒關係!

趙奕決定給每個研究員,配備一套保障住房,說是保障住房,實際上,則是買下了周邊新開盤的一整棟樓,給每個研究員分配一所,還宣佈,“以後,有足夠多的研發貢獻的副研究員,也可以申請‘保障性’住房。”

其他實驗室聽到了訊息後,頓時都感覺酸水快噴出來了。

戴天慶還特別找到了閻學林,表示自己想加入到趙奕實驗室的團隊,被黑著臉拒絕以後,他甚至還建議閻學林‘離職’。

“要不這樣,讓趙奕當所長好了,老閻啊,我覺得你可以提前退休,而且光榮退休。”

“以後趙奕擔任了所長……”

“巴拉巴拉~”

最後,戴天慶被轟出了所長辦公室。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