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趙奕做完了表述以後,會議室的人就開始討論起來,討論似乎有‘跳步’的嫌疑。

他們都下意識避過了‘是否進行實驗’的決策問題,而是以‘如果進行實驗’為前提,討論起‘具體在哪裡進行實驗’、‘實驗要怎麼做到保密’、‘哪一個軍區負責保護工作’、‘需要幾個部門參與’,等等。

所以,實驗是肯定的。

這是高層人士的共識,因為實驗是趙奕提出來的,哪怕申請報告做的再差,但趙奕是理論專家、技術專家,他的研究為國家做出了重大貢獻,反重力也是他研究出來的。

現在是在反重力的環境下,觀察核試驗的情況,聽起來就非常有意義,也許真會有什麼發現也不一定。

於是討論的話題快速過度,到了‘是否要在西部荒漠進行實驗’、‘如何進行秘密實驗’、‘反重力必須要保密’、‘資金怎麼調配’、‘部門間協調怎麼做’……

等等。

幾個領導的討論,就感覺實驗馬上要進行了。

趙奕也旁聽了一陣子,發現話裡的內容似乎不太對,他覺得應該說點什麼,趕緊舉手表示要發言。

“趙院士?”

小會議室頓時安靜下來,所有人都看向了趙奕。

趙奕輕咳一聲,有些尷尬的說道,“其實不用那麼麻煩,我並不是要做原子彈爆-炸實驗……”

“啊?”

幾個人都有些疑惑。

在他們的理解裡,重量級的核試驗一般和爆炸有關,而且只要是核試驗,都是非常大型的。

趙奕繼續道,“也不需要那麼多的資金,我的想法只是在反重力裝置上,進行小型的核試驗。”

“不管是核裂變也好,聚變也好。不過聚變應該很難做,但如果只是小型的裂變實驗,只需要保證安全就可以,應該不需要那麼複雜吧?”

趙奕最後反問了一句。

這個事情一般要詢問核能研究所的專家,但在場還是有懂行的,負責科技的領導就說道,“如果只是小型的裂變實驗,找核能研究所,派一個小組應該就夠了。”

“實驗可以在首都北部進行,但是還是要做很多準備工作。”

趙奕道,“如果實驗申請透過,我就和核能研究所溝通一下。”

“好吧!”

幾個領導互相看了一眼,發現會議沒什麼進行的必要了。

他們還以為是做什麼大型的核試驗,結果只是小型的實驗,核能所就足夠搞定了。

這樣……

“就直接透過吧!讓核所、反重力團隊,配合趙院士的實驗!”

最後領導定下了基調。

……

反重力飛行器團隊。

在返回到主實驗基調後,團隊的專家們就繼續論證‘空中堡壘’的能源動力問題。

能源動力是最重要的。

反重力技術再高,也必須要有能源支援,想讓空中堡壘飛起來,未來能正常的服役,肯定需要穩定的能源動力。

核能研究所的經歷是失望的,他們沒有任何的收穫,回來以後還是只能像第一艘航母一樣,考慮製造重油驅動發電機,來動力整個裝置。

重油動力就很鬱悶了。

重油是一種化學燃料,化學燃料的轉化率非常低,提供的動力十分有限,而且需要不斷的加燃料。

這樣一來,空中堡壘建造好以後,飛行速度是個大問題,能裝上的裝置也受到限制,另外,也不可能長期漂浮在空中,也許過上不長的時間,就需要降落來補充燃料,聽起來似乎就有些‘雞肋’。

反重力團隊的專家們都說,“我小時候一直暢想有一天,能見到一座空中的城堡。”

“現在感覺距離目標非常近,結果這座空中城堡,確實‘燃油驅動’的……”

“這聽起來真的,挺搞笑啊!”

雖然說起來很搞笑,就像把幾千塊錢的發動機,安裝在上百萬的跑車上,跑車的裝飾在華麗……

關鍵,跑不動啊!

這件事說起來就非常的鬱悶。

董利華也帶著鬱悶走進來,聽著專家們說一下討論內容,隨後說道,“告訴你們個更鬱悶的事,上級要求我們配合趙院士的實驗。”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專家們聽到訊息和董利華的反應不一樣,“趙院士又要進行實驗了?”

“這次是什麼實驗?”

“不會技術又要升級了吧,但是能源的事情沒解決……”

“這次也許和能源有關!”董利華打斷說道,“具體是什麼實驗還不知道,但有核所的人參與。”

最後一句話就說明了實驗內容--核試驗。

幾個人都驚訝的張大了嘴。

其實對趙毅要做實驗,他們還是有些期待的,要進行‘核-試驗’就有些驚訝了。

反重力?

核試驗?

兩者有什麼關係嗎?

董利華鬱悶的地方是,“上級都已經決定了,才通知到我們。就感覺我們好像是趙院士的附屬。”

“唉~~~”

他長嘆了口氣。

董利華負責反重力飛行器團隊以後,一直想的是帶領團隊取得大成果,結果團隊好像什麼事情都沒做,就配合趙奕的實驗,技術就不斷提升了,就感覺他們不是技術團隊,而是專門為趙奕做實驗服務的。

他想想還是很鬱悶。

不過董利華還是有期待的,就像是專家們一樣,上次趙奕做個實驗,就研究出了反重力飛行器的核心技術,這次又是什麼呢?

核試驗?

難道是利用反重力效果,來研究核技術?製造毀滅性武器?或者是……研究核能技術?

董利華希望是後者。

周桂芳院士有不同意見,“趙院士哪懂什麼核能啊!”

“估計就是和核能研究所配合,來研究一下全新的核爆破技術。”

“現在國際上一片風平浪靜,但咱們國家的核彈儲備還是不足,估計是要研究新技術,也許能實現彎道超車?”

“……”

燕華大學。

趙奕等到了核能研究所派來的小組,小組的領隊正是陳澤書院士,他見到陳澤書以後,就開始討論起怎麼進行核試驗。

陳澤書是這方面的專家,聽了趙奕的要求以後,就說出了好幾種方案,甚至說,可以試著在反重力裝置上,做一個小型原子彈爆破。

這個提議被趙奕否決了,他根本沒有必要做那麼大型的實驗。

趙奕只是想知道,空間擠壓被隔斷的情況下,會不會核反應的過程造成影響,而觀察核反應過程的影響,根本不需要擴大實驗規模。

只要有明顯的影響,他肯定能夠監察出來。

很快。

趙奕和陳澤書敲定了實驗方案,就是做最普通的裂變實驗。

這個實驗就像是核電廠的放電,利用熱中子轟擊鈾原子會放出中子,中子再去撞擊其它鈾原子,從而形成鏈式反應而自發裂變。

在撞擊的過程中,除了放出中子以外,還會散發出熱量,溫度太高反應爐就會被熔掉,而演變成反應爐熔燬造成嚴重災害,還需要放置控制棒(中子吸收體)去吸收中子以降低核裂變的反應速度。

“我們儘量減最大可能的減小實驗規模,但是,趙院士,最小規模的實驗,能有用嗎?”

陳澤書疑惑的問道。

如果是實驗需要進行資料測算,規模太小就很難得出結果。

趙奕道,“先這樣看看。這個規模是成本最低、影響最小的,如果實在不行,再申請更大型的實驗。”

“好吧!”

核聚變的實驗,就根本不可能進行了。

現今世界上還不存在穩定控制核聚變的裝置。核聚變會比核裂變製造出更高的熱量,反應速度也會更快,因為散發中子的不可控性,核裂變是很難進行控制的。

各個國家都在這方面有研究,因為核聚變反應有很多好處。

比如,無汙染。

比如,可利用的資源充沛。

再比如,釋放的能量規模大。

等等。

如何進行可控核聚變是個世界議題,而每一個製造出來的控制核聚變裝置,都有各種各樣的缺點。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有科學家提出利用磁場來約束核聚變,後來設計出各種各樣的裝置,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環流器(環形電流器),又稱託卡馬克,託卡馬克磁場約束法,在實驗室條件下已接近於成功,但要達到工業應用還差得遠。

有相關部門進行過估算,要建立託卡馬克型核聚變裝置,最低也需要幾千億美元。

這顯然不是正常能建造的。

核能研究所也不可能擁有控制核聚變的裝置,進行實驗也只能在反重力裝置上,安裝小型核裂變裝置。

很快。

陳澤書率領的核所小組,來到了反重力飛行器團隊的基地,他們見到了所謂的‘反重力裝置’。

現在的反重力裝置,依舊是之前建造的,趙奕用它進行過‘擴散反重力切面’的實驗,只不過後續進行了完善,把一些裝置進行替換、改進,差不多等於進行了升級。

反重力裝置比實驗室變得穩定許多,後來進行兩次實驗都成功了,還有一次超越最初百分之二的效果。

陳澤書小組抵達以後,很快就開始了工作,他們先是對反重力區域進行了研究,因為新的實驗用不到裝置旋轉,不需要擴大反重力區域,就決定固定下面的轉盤,再進行核裝置的安裝。

等後續裝置不斷運送過來,他們也安裝起各種裝置、設施,還在四周圍建立大型的隔離牆,以防止有什麼洩露情況發生。

因為牽扯到絕對的機密,反重力團隊的底層技術人員,就參與不到工作中了,就只有核心的技術人員,也包括領導層,能過去瞭解核所團隊所做的工作。

董利華對反重力區域進行核試驗也很感興趣,但他對於反重力裝置更在意,反重力裝置就是他的心血,核所團隊施工的過程中,他唯恐反重力裝置出問題,幾乎是全程做監督。

有一些核實驗裝置,可能會存在放射性,董利華都穿著防輻射服,遠遠看著裝置被運送進去。

核所的人都覺得有意思。

陳澤書好笑道,“咱們的實驗是協同進行的。如果你們的裝置壞了,實驗也進行不了,不用擔心,我們肯定會注意,肯定沒問題的。”

“……好吧。”

雖然嘴上答應著,董利華還是放心不下。

……

核所的團隊工作了不短的時間,最主要不是工作效率,而是等裝置、裝置運送過來。

有些大型的裝置,花在路上的時間要幾天。

這些裝置大多數不是參與實驗,而是專門的防護措施,以防止核試驗過程中出現洩露。

當進行核試驗的時候,安全肯定是第一位的,尤其參與實驗的還有趙奕,甚至還有個高層領導說,可能會過來看一下實驗。

每個人對實驗都很感興趣。

核所的人也非常感興趣,他們感興趣的不是核試驗,而是反重力效果,他們來之前,只是聽說過‘反重力’,都感到非常的驚奇。

現在能參與到實驗中,都有些期待會發生什麼。

他們也在討論著,“這個反重力是真的嗎?我當時聽說的時候,還不相信,覺得是開玩笑。”

“如果不是要進行這個實驗,我估計不可能知道什麼反重力。”

“保密做的很好啊!”

“上次董利華的團隊來,我還以為他們隸屬航空集團,是想製造大型核動力飛行器!”

“沒想到是反重力……反重力飛行器?”

“這厲害了!”

所有人都很有興致的討論著,他們只是私下裡的討論,因為幾個團隊負責人,都不斷強調著‘保密’。

不管是核試驗也好,反重力實驗也罷,都是需要嚴格保密的。

一週後,實驗準備的差不多。

趙奕來了。

趙奕來的時間有些晚,實際上,比計劃還是早了兩天,核裝置安裝完以前,他來這裡也沒意義,就像是董利華一樣,什麼也做不了。

在核裝置、實驗上,肯定是核所才有權威。

趙奕也不想接觸這些。

如果不是對空間隔斷下,核反應中粒子是否會受到影響感興趣,他實在不想接觸可能存在‘放射性’的實驗,因為實驗很可能存在健康風險。

輻射,可不是隨便說說的。

當然了。

這麼多人都參與實驗,還只是小型的核試驗,還會有高層領導參與,理論上來說,安全肯定是可以保證的。

所以,趙奕來了。

在來到了實驗基地後,他詢問了一下高層領導的安排,快速確定了實驗時間。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