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星期以後,港城生物科技公司向證券監管申請釋出公司重大科研成果訊息。

證券監管負責人員,當即向生物醫學研究所求證,得到了合作研發成果確認的訊息。

第二天上午,港城生物科技公司就釋出了和生物醫學研究所趙奕實驗室,有關‘觸覺訊號感應及控制’的重大研發成果。

這是個非常大的利好。

在大部分人還沒有反應過來的時候,港城生物科技公司的股票就已經漲停了。

一直等到下午證券交易關閉,有更多的所謂‘股市專家’,研究港城生物科技公司釋出的資訊,才引起了輿論的一片熱議。

“港城生物漲停了,他們和趙奕實驗室合作,取得了重大研發成果!”

“釋出的訊息說是觸覺訊號感應及控制,但具體什麼情況還不清楚,應該是和觸覺研究有關係的。”

“為什麼會漲停呢?”

“現在等訊息就行了,證券市場釋出的資訊太少,不確定。”

好多人都關注起了生物醫學研究所、趙奕實驗室。

如果是有重大的研發成果,生物醫學研究所短期內,肯定會釋出相關訊息,而且是詳細的訊息。

果然!

第二天的早上八點,生物醫學研究所準時釋出了成果公告,公告下有個連結,直通研發相關的頁面。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頁面上是趙奕實驗室的配圖,圖上是一張歡呼的照片,其中報告朱琦、李明、張薇等研究員,當然也少不了最核心的趙奕。

這張照片是劉成傑抓拍的,恰好把趙奕放在了C位。

下面就是關於成果的介紹,也就是實驗的目標,是讓小白鼠利用神經系統,控制連線到神經上的裝置。

那不是直接的控制,只要產生波動,就算成功了。

頁面上並沒有關於成果的詳細說明,只是闡述了實驗過程和目標,但詳細研發的披露,信息量已經足夠了,專業的人員一看,就知道成果具體有多麼重大了。

很快就有好多媒體,釋出相關的分析報道--

“生物體利用自身的神經,利用觸覺的傳導,來控制外界裝置,就像是人能夠控制自己的手臂一樣!”

“這是非常驚人的成果,雖然只是簡單的捕捉到了物理震顫,但足以說明小白鼠是可以利用自身神經反應,來對外部設備進行控制的。”

“趙奕實驗室的研究,證明了之前他們所釋出的、有關觸覺神經傳輸相關的理論。”

“這是醫學界的福音,神經研究的重大進步,人類對自身奧秘探究的重大進步!”

“可以肯定的是,這項技術擁有巨大的開拓研發潛力,也擁有巨大的潛在經濟價值……”

當各種分析一出來,港城生物的股價根本繃不住,才剛開盤幾分鐘就再次漲停。

各種股市專家都認為,“漲停還要持續兩、三天!”

“後續還有很高的潛力……”

當然了。

不管技術再怎麼高階,都還沒有開發出相關產品,更沒有產生高額的利潤,股市上漲具體是真的漲,還是說等著連續上漲後割韭菜,就是很不確定的事情了。

這些和實驗室無關。

趙奕實驗室的收穫是在學術和輿論聲望上,好多媒體記者都來醫學中心進行採訪,他們想知道有關成果更詳細的訊息。

實驗室的幾個研究員,都接受了記者採訪,就連實驗室外的研究員,比如說,完全不相干的戴天慶,都在媒體前露臉了。

當有幾個記者過來的時候,他正好站在門口,記者問起的時候,馬上神秘兮兮的說道,“我全程旁觀了實驗過程,其他人都不知道,其實第一次實驗是失敗了的。”

這句話引起了記者的好奇。

戴天慶接近著說道,“上午失敗,下午就成功,你們能想象嗎?”

他說著昂起了頭,似乎是等著記者提問,再一睜眼的時候,就發現記者們都朝著門口衝去。

“——??”

戴天慶滿是不解的看過去,才發現是朱琦過來了。

朱琦也同樣沒什麼名氣,但他出現在了生物醫學研究所釋出的成果頁面上,而且就站在趙奕的旁邊。

記者們來之前都是做過功課的,一下子就認出了朱琦,馬上就圍了過來,“朱琦教授,能說說觸覺研究嗎?”

“有關實驗的,剛才我聽到一個不知名的人說,你們第一次失敗了?是嗎?怎麼失敗的?”

“這個研究用時多久?”

“趙院士參與了多少?趙院士應該是核心……”

“烏拉烏拉~~”

朱琦被問起有些頭大,但心裡還是很興奮的,他還是第一次被這麼多記者圍著,感覺還真是挺不錯的,彷彿自己成為了世界的主角。

他揮揮手開口道,“你們一個個來,慢慢來,我都……”

“怎麼走了?”

“呼啦~~”

一群記者朝著花壇方向衝過去,因為那裡有個穿著白大褂的女研究員走過來,都根本不用仔細看,生物醫學研究所這麼漂亮的女研究員……

能是誰?

張薇!

記者們馬上都衝向了張薇,開始了各種提問。

朱琦就被晾在一邊了,他看的都直咧嘴,還小聲嘟囔了一句,“我才是實驗的主研究員。”

這個研究是朱琦和艾立新負責,張薇和李明都是‘打輔助’。

戴天慶慢慢的走向了朱琦,拍了拍他的肩膀道,“老朱啊,習慣就好!

朱琦鬱悶的站在原地,就遠遠看著張薇採訪。

他真有點嫉妒!

可惜嫉妒也沒有任何意義,記者們都知道,來採訪最關鍵的是趙奕,其次就張薇了。

他們才是生物醫學研究所,最值得採訪的人物。

哪怕張薇不是研究的主要參與人,但是……重要嗎?

不重要!

反正張薇也參與到了研究,除了那些古板的學術雜誌,誰會關心研究參與人的排名呢?

……

當天記者們只採訪到了張薇,遺憾的沒有見到趙奕。

趙奕根本沒來。

他知道肯定會有很多記者來,就乾脆呆在了家裡,宅著渡過了一個上午。

但是,有的採訪還是接受一下比較好,比如,頂尖媒體的新聞組,下午的時候,趙奕就去了醫學中心,和實驗室的幾個研究員,一起參與了新聞組的採訪。

趙奕接受採訪時,說的都很正版,他談了談神經傳輸專案,說明觸覺研發的重要性,然後就說起了下一步的研發方向,“我看很多人都說,這個研究有很高的後續研發潛力、也有很大的經濟潛力,但這些,其實和我們實驗室無關。”

“我們的研究主要在理論、在機制、在基礎,後續就是在觸覺機制的基礎上,開拓另一個方向,比如聽覺、視覺,等等。”

趙奕簡單的說了幾句,都是和研究有關的東西,至於什麼研發的潛力、經濟的潛力,外界早就分析的差不多,他說這些也不適合。

其他提問就交給實驗室的人了,他們都是希望能在鏡頭前露臉的。

趙奕接受採訪表現的還是非常低調的,他確實也沒有必要再高調,上不上電視根本就沒關係。

接下來的幾天時間,趙奕還是繼續宅在家裡,躲一下外面輿論的風頭,過程中也打打遊戲、聊聊天消磨時間。

他還在‘計算機技術交流群’冒了個泡,和熟悉的朋友們說了幾句。

晚上的時候,趙奕看到‘計算機技術交流群’,正在討論著一位群友的情況,是何金生,金湖大學教授。

何金生教授是老群員了,進群的時候還是副教授,後來用了幾年時間,就轉正成為了教授,任職金湖大學資訊學院,同時擔任資料計算與分析實驗室的研究員。

何金生的情況可不怎麼好,他最近查出了惡性腫瘤,確診為淋巴癌,而且已經進入了中期。

在各個型別的癌症中,淋巴癌這種全身性的癌症是最讓人頭疼的,可用的幾乎只能透過綜合性的化療,來減緩身體的病症。

雖然查出來的時間相對還算早,但也是個令人絕望的訊息,因為絕大部分癌症,都是無法治癒的。

惡性腫瘤被手術切除,似乎是完成了治癒,幾年後復發的機率也非常大,而一旦復發就是全身性的,幾乎可以說宣判了死刑。

計算機技術交流群的群友們還是非常熱情的,他們討論的過程中,也說起了捐贈的事情。

好幾個群友都自發的捐款。

其中張震是最顯眼的,他財大氣粗直接接了個轉賬五萬的圖。

趙奕和何金生並不認識,但群裡也說過幾次話,知道何金生的條件一般,也默默的轉了十萬過去。

癌症的治療,就是個燒錢的過程,五萬、十萬真是很快就花完了。

趙奕還給何金生髮了個訊息說,“如果有治療費的問題,找我。”

一句話,夠了。

群友們完成了捐款以後,也開始討論起了癌症的問題,一群專業學者就是不一樣,哪怕都是計算機、數學類的學者,討論的都是癌症治療手段問題。

化療,自不用說。

有人說起了放射性化學切除腫瘤的方法;還有的說起了中子束硼化療法;最後還有人說‘免疫療法’。

‘免疫療法’被認為是最有效果,也是最為昂貴的。

現在國際上有一種免疫療法的手段,就是利用藥物引發自身免疫機制來對抗癌細胞。

這種療法被誇大到‘可以完全治癒癌症’,不管是否能夠完全治癒,但效果肯定是很不錯的。

只是,很貴!

很貴、很貴!

張震就說道,“我聽一個朋友說過,打一針,要三十萬美元!”

“具體怎麼治不知道,但費用肯定很驚人,估計整個治下來,三百萬估計不夠,要是多打幾針,上千萬了。”

他說著還艾特了趙奕,問道,“趙奕啊,你也做醫學研究,知道免疫療法嗎?”

趙奕馬上回道,“沒瞭解過。”

頓時,下面一片震驚的聲音,“趙院士也窺屏!”

“趙大神窺屏了!”

“趙大神竟然線上!”

“趙大神……”

趙奕發現自己真是不能說話,每次一說話就一大堆類似的感嘆,看著真是有點鬱悶了。

他乾脆來了一句,“求,正常聊天。”

這才好一些。

接下來群裡就開始討論免疫療法,癌症的免疫療法,是國際醫學界最高端的技術,因為涉及到成本和高昂的研發費用,價格根本不可能降下來。

國內也有公司在進行相關研究,只是還沒有確定的成果。

看著群友們熱情的討論,趙奕感興趣的說了一句,“我對這個也很感興趣,等有空就去瞭解一下,也許下一個,就做正研究。”

“@金湖大學何金生,何教授,別擔心。如果研究有成果,肯定給你用,免費!”

群裡頓時安靜了。

等過了好半天,突然出現一大堆訊息,“等你的研究出來,何教授的墳頭……咳咳!”

“你找何教授當志願者就直接說,第一次知道,還能把找志願者,說的這麼清新脫俗!”

“趙大神果然不一樣!研究還沒開始,志願者先找好了!”

看到一大堆‘震驚’、‘吐槽’的發言,趙奕覺得自己心態很好,也忍不住突出三個字--

“我特麼——!!”

……

趙奕還沒有來得及瞭解免疫療法,就收到了航天局發來的邀請函,希望他能來參加後天的會議。

他收到過很多的會議邀請函,航天局發來的還是第一次,可以肯定的是,邀請函是臨時發出的,否則會議不可能是在後天,根本沒有準備的時間,另外,邀請函上還有標註,並配有一封私人邀請信件,是航天局的鄭國嚴指揮發來的,就是說希望能在反重力問題上,和他本人賣你對面聊聊。

航天局的會議就在首都舉行,直接去參加就可以了。

趙奕仔細的想了想,他對航天事業也有興趣,還提供過衛星的數據傳輸技術理論,就決定去過去參加。

反正就只是參加下會議,也不需要發言什麼的。

鄭國嚴估計是希望瞭解下反重力技術,看是否能應用在航天領域。

這個倒是趙奕沒仔細去考慮的,他研究出了反重力技術,具體怎麼應用就沒有深入的去想了。

現在一想……

反重力技術似乎和航天,似乎是有著很大關係啊!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