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剛川的一個‘好’字,說出來用了很大力氣,他說完還長呼了一口氣,彷彿是做出了個重大決定一樣。

其中主要牽扯的還是保密問題。

崑崙發動機是國內唯一自主研發、建造的渦扇發動機,也是一塊軍-用的發動機,普通人想看上一眼都不可能,發動機的相關研發資料,都是絕對保密性質的,換做是其他人,包括專家團裡的院士,別說是想要檢視全部資料,就算是某一部分的資料,都要給上級打申請才可以。

趙奕不同。

張剛川也是做出一番衡量的,趙奕是最頂級的學者,最頂級的科研天才,他個人成果高到只能讓其他人仰望的程度,放在世界的影響力也非常大,同時他的研究所創造出的影響力和價值,完全超越了崑崙發動機的存在。

如果趙奕身上出現了政-治性的洩密問題,崑崙發動機資料的洩露根本都不重要,上級高層或許更在意趙奕本人的問題。

張剛川仔細思考了一番,覺得保密性並不是問題,也就直接咬牙同意了。

之所以同意的這麼艱難,原因還在於崑崙發動機的研究上,崑崙發動機立項研究就花了二十多年,修復完善工作也進行了幾年,加在一起已經超過了三十年,三十年的研究過程,會有多少內容、有多麼的不容易可以想象。

現在發動機上的每一條線路,都可以說是研究團隊的心血。

當初崑崙發動機立項的時候,張剛川還只是一個普通參與工作的研究員,後來發動機專案兩次擱置,專案設計總指揮都走了三波,張剛川被提升成了專案設計師、負責人,他也從二十多歲人生最好的年華,熬到現在過了五十五四,可以說一生都奉獻給了崑崙發動機的設計建造上。

在外界看來,崑崙發動機的建造也算是成功,不談發動機的效能跟不上、暫時故障比較多等問題,最少也彌補了國內自主研發渦扇發動機的空白,有了崑崙發動機的研發經驗、資料,再去研發其他航空發動機,也能找到一批有經驗的研究人員,研發效率也肯定會提升不少。

但是,張剛川並不這麼想。

幾十年的努力都放在崑崙發動機上,就希望能研發一塊追上國際高階水平的航空發動機,研製成果後效能卻跟不上,他唯一的目標就是,完善崑崙發動機使其能大面積裝載到服役的戰鬥機上。

這樣才感覺一生的追求、一生的努力沒有白費。

“趙院士是頂級數學家,據說對什麼都瞭解一點,而且還能提出不錯的意見。”張剛川打聽到不少訊息,也期待的想著,“希望趙院士真能幫上忙,加快完善發動機的速度吧!”

張剛川有些期待的想著。

趙奕和張剛川談好了條件,氣氛就變得輕鬆不少,他問了一些發動機的引數指標問題,還瞭解下了一下國內現役戰機情況。

國內的研發方向是先進的四代戰機和五代戰機,但服役的戰機還是三代機為主,二代半到三代半戰機的數量是最多的。

“五年之內完善崑崙發動機,達到可使用的目標,能用在三代半戰機上,也許會計劃裝載幾百、上千架。”

張剛川認真說道,“如果拖的時間更長,就可能會考慮研發下一代發動機。”

如果拖的時間更長一些,跟不上國內更換服役戰機的速度,發動機就肯定用不上了,只能去開啟下一個研發專案,不能說再用二十年、三十年,但十年之內,肯定是完不成的。

研發小組中年輕一些的,還能進入新的研發組工作,張剛川最多就是個顧問角色,差不多可以考慮退休了。

張剛川說著神色都有些苦悶,投入一輩子精力的專案,完成以後根本用不上,對他個人來講確實很失敗。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趙奕很同情張剛川,但他同意擔任‘特聘專家’,可不是因為什麼同情,而是自己很感興趣,發動機的研發確實很吸引人,尤其還是航空發動機,研製成果就可能會裝載到很多戰機上,航空發動機就是戰鬥機的核心。

如果國內服役的主力戰機,又或者最高科技的頂級戰機,裝載的發動機都是自己設計完成的,想想都覺得很有成就感。

趙奕都有些迫不及待了。

……

特聘專家是研發組外聘的專家,也可以理解為‘顧問’,因為牽扯到重大保密問題,不是每一個專家都能當‘顧問’,政-治背景不能有瑕疵,而且還需要上級認可才行。

因為牽扯到的都是有名有號的學者,聘用也需要上級的審批,協議之類就不怎麼還重要了。

趙奕還是籤了個保密協議,‘特聘專家’的工作協議,就只有短短幾個條款,看起來非常的簡單,因為都是上級經費撥款,有工作成果上報後,不用再透過研發組,‘薪資’就直接打過來了。

最後一天的時候,趙奕還是和專家團在一起,到周邊的景點轉了轉,輕鬆休閒的玩了一天,第二天就被專員送回了燕華大學。

趙奕連續一個多星期沒在,積累了不少的工作,他去了理學院、生物醫學研究所,還到賀明成家裡拜訪了下,隨後又確定開設一趟粒子邊界理論的公開課,才稍稍的輕鬆了一些。

於此同時。

航空研發中心,崑崙發動機研發組。

張剛川正坐在辦公桌前,桌上堆了兩摞厚厚的檔案資料,他一份份的仔細看著,還用筆不斷做著記錄,仔細思考著進行篩選。

趙奕提出要空發動機的全部資料,把資料整理出來都是個複雜的事情,因為很多重要資料牽扯到保密問題,張剛川只能自己來進行整理。

另外,他也是考慮到傳送資料的條理問題。

這些資料不可能一口氣全部發過去,一開始只能傳送一部分,他知道趙奕對於發動機研發瞭解少,最先就需要傳送框架內容,讓趙奕對於崑崙發動機有一個大體的瞭解。

其中動力和輸出端扇葉的部分是發動機最重要的組成。

接下來則是設計構架。

設計構架都是圍繞動力和輸出端扇葉進行的,包括內部的轉軸、外部的線路,也包括控制系統,等等,都是以中心兩部分為基礎,延展出來的設計,每一部分的設計資料,都能有厚厚的一疊檔案。

因為最初的設計是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很多檔案內容都沒有上傳到電腦上,整理工作就變得非常復雜。

張剛川一邊看著檔案內容,腦子裡不由得回想起當時的場景,還一邊記錄著其中的關鍵內容,有些設計已經做出了調整,但他還是把原來的設計方案做了記錄。

這時候,辦公室的門忽然被敲響了。

應邵文正站在門口,臉上笑眯眯的看過來,打招呼說了句,“老張,忙呢!”

“整理下資料!”

張剛川笑著解釋了一句,也放下了手頭的工作,到一遍給應邵文沏了茶。

應邵文坐到椅子上,好笑的問道,“今天這麼努力呀?專家團的人才剛走。你平時可不是這樣的,而且有什麼可幹的,不可能你們這幾天就有突破了吧?”

張剛川絕對不是懶惰的人,他工作起來還是很勤奮的,但做研究不是勤奮就可以的,崑崙發動機要做完善、修復,有好的建議才能繼續下去,否則想改動方案都不知道從哪裡著手。

這不是用程序設計軟體,後臺除錯就會提醒錯誤,也不會有大量的使用者反饋BUG,想找問題都要自己去研究。

應邵文看向張剛川的眼神有些怪異,在他想來張剛川變得勤奮,肯定是因為受到了‘刺激’。

什麼刺激呢?

比如,他不斷打聽趙奕的訊息,想邀請趙奕加入崑崙研發組,然後……失敗了?

“肯定失敗啊!”

“看趙奕的態度,根本沒想加入任何研發組,怎麼邀請也不可能!”

“邀請失敗,被駁了面子,老張心裡鬱悶也就下決心自己完成……”

“不過這種都是三分鐘熱度,研究這個東西,著急、努力也沒用啊,還是要找到問題,才能想辦法解決問題。”

應邵文好笑的想著,乾脆直接勸了起來,“老張,你也別太在意了。”

“趙院士,那是什麼人物,世界第一的數學家,對物理、醫學也有研究,想讓那種人物加入咱的研發組,不可能的啊,級別上就不一樣。”

“別說是你們組了,我們組,馬明偉的組都一樣的,趙院士還是馬明偉邀請過去的呢,他還怪到我頭上,這和我有什麼關係?”

“我是真想邀請趙奕,他真的……”應邵文想了半天,說出一個詞,“天才,超級天才!他就是一個人形自走超級計算機器,我們一個組,十幾個人,計算能力加在一起,趕不上他的一半兒。”

張剛川默默的聽著,忽然開口道,“你剛才說什麼?人行自走什麼?”

“人形自走超級計算機器?”應邵文道,“真的,我上次就和你說過,趙奕的計算能力,真的,反正我想象不到,非常負責的動力計算,到他這裡就直接出結果,你說神奇不神奇。所以我才想邀請他……”

“哦~~~”

張剛川打斷拉長了音調,他恍然道,“我就說啊,趙奕怎麼會說,不做單純的計算工作,原來是你啊……”

“我怎麼了?”應邵文疑惑道。

“你只想讓趙奕幫你們做計算。”

“他不是數學家嗎?”

“數學家就是做計算的?”張剛川誇張的張大了嘴,“這就是你邀請失敗的原因,其實我能看的出來,趙奕對發動機研發還是很感興趣的。”

“是嗎?可是……那又怎麼樣?”

“他同意了,擔任我們的特聘專家。”張剛川終於笑了,“因為,我是真把他當專家、顧問,是希望他給我們的發動機設計、構架提意見,而不是單純做計算,明白嗎?”

“你邀請到了?”

“對啊。”張剛川笑眯眯的回道。

應邵文聽罷頓時心裡很不爽,他鬱悶道,“如果不做計算,有什麼用?他又不懂發動機,能提什麼意見?你指望一個數學家當工程師?做發動機?”他說著好笑的搖頭。

張剛川用力抿著嘴,“我相信他。”

應邵文不在意的聳了聳肩,說道,“或許,你是對的。就算提供不了幫助,他參與了崑崙的專案,也許能當你的接班人。”

……

張剛川的工作效率很高,用了僅僅三天時間,就整理出了一部分資料,並讓專門的人員跑一趟親手給趙奕送過去。

這部分資料包括最初的設計方案,還有一些基礎的架構問題,保密性相對要差一些,倒是不怕出現傳出去。

趙奕拿到了資料後,仔細研究的時候,就發現個有些尷尬的問題--

他有點看不懂。

發動機看似只是一個機械,不牽扯複雜的原理支援,但機械、自動化、動力學,都有各自的專業,牽扯到的知識內容還是很多的。

趙奕乾脆去了圖書館,檢視一些基礎的書籍,也學習一下相關專業的知識,相對於高難度的數學、物理來說,工學的知識相對就簡單了不少,他還有很高深的數學、計算機基礎,只要稍稍讀一些專業書籍就可以了。

他到圖書館找了一大摞機械、自動化、動力工程相關的書籍,隨後就堆在了理學院辦公室的桌上,閒散的坐在椅子上看了起來。

胡志斌走過來找趙奕談一下粒子邊界理論公開課的事情,就發現趙奕正在看……

“《燃氣輪機與燃氣》?”

“《鍋爐技術問答1200題》?”

“《熱能工程與先進能源技術模擬與設計》?”

“趙奕,你在幹什麼?”胡志斌很不理解的翻看一本本書,“都是機械、能源相關的書籍吧?你看這些幹什麼?”

“忽然感興趣了。”

趙奕簡單解釋道,“我以前都研究理論,發現研究應用技術也挺好的,但不知道該怎麼學,就借了一大堆書看。”

“看書是對的。”

胡志斌做了一句評價,說道,“不過,學習啊,不一定要自學,也可以去聽聽課。咱們(大學)的工學也不差,機械與自動化、電氣工程等專業,全國排名也挺靠前的。”

“是嗎?”

胡志斌很用力的點頭,“真挺不錯的。機械系的王剛,和我關係可好了,前兩天還一起吃飯。他是機械自動化專家,帶的學生設計的機器人,去參賽還拿了個二等獎呢。”

他說著忽然一拍大腿,“對了,一會兒就有王剛的課,你可以去聽聽,就在第三教學樓。什麼教室你問一下就知道了。”

“好吧。”

趙奕乾脆放下了書本,想著去聽聽課也挺不錯,就算很無聊也可以刷刷休息幣,總歸肯定是有收穫的。

半小時後。

第三教學樓,402教室。

留著一頭標準地中海髮型的王剛教授,正站在大教室的講臺上,嘴巴半張著怎麼也合不上,他滿眼迷茫的盯著最前排中間的身影。

“趙奕?是趙奕吧?”

“哪位好心人能告訴我,趙奕、趙大數學家、趙大院士,為什麼會出現在《機械原理》的課堂上?”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