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莎才知道國內團隊分析驗證報告做的慢,是因為做了額外的工作。

但是,驗證疑似希格斯粒子的新粒子?

不可能的!

這不是浪費時間嗎?

凱莎知道自己不是量子物理的頂級人士,但他也知道測試實驗不可能檢驗出希格斯粒子,最少理論上是不可能的。

對撞機的擁有者是核子組織,檢驗新粒子這樣的重大工作,需要核子組織一起去完成,單獨一個團隊只負責分析一部分資料,也不可能依靠部分資料去分析出粒子。

凱莎怎麼想都覺得不可能,甚至覺得是有些好笑。

一個團隊去幫趙奕做檢驗希格斯粒子的研究?這些人還覺得成功了?

這也太好笑了吧!

工作間裡。

基博爾和阮文燁看著電腦上的影象資料,也感到非常的不可思議,他們實在無法相信,竟然真的能找出新粒子的訊號。

在進行資料輸入以前,他們已經一部分接受了趙奕所說的理論邏輯,就是篩選出肯定無關的資料,以可能有關的資料來判斷新粒子的存在。

趙奕還詳細講述了篩選的機制。

阮文燁沒有認真聽。

基博爾倒是聽的非常認真,但他畢竟是年紀大了一些,一輩子都在研究物理學的東西,對計算機程序設計,也只有基礎運用的瞭解,並沒有真正耐下心思去研究過。

所以基博爾對於趙奕設計的篩選機制還是一知半解。

現在看到電腦上出現的結果,基博爾仔細考慮一番,還是覺得篩選機制有問題,篩選機制是物理和計算機的結合。

物理理論是設計的基礎,也是他自己指導出來的,肯定是沒什麼問題的。

計算機方面就不好說了。

這個篩選法到底是正確的還是不正確的,只有完全弄懂才能瞭解清楚。

最後基博爾長長的嘆了口氣,他發現不了研究過程中的問題,就只能等待其他人去判斷了。

他不知道自己是該失望還是該高興。

高興的是見證、參與了一個可能發現新粒子的研究;失望的是,他並沒有看到想看到的失敗,而且即便是失敗了,失敗的過程也是很驚人的,最少在判斷機制上,就可以深入挖掘去研究一下。

物理和計算機的結合,還真是很有研究潛力。

“這樣吧,等你寫好報告,我幫你推薦給其他人。”

基博爾說道。

“謝謝!”

趙奕也感到有些興奮,他得到了想要的結果。

“你也不要高興的太早。”基博爾難得變得很認真,“你的研究方法偏離了證明新粒子的傳統方式,所以就無法以發現新粒子的標準去衡量,最終的結果是否會被接受還很難說。”

“是啊!”

基博爾的話得到了阮文燁的認可。

阮文燁也給趙奕普及起了國際上發現新粒子的標準。

在微觀發現新粒子方面,國際上是有一套通行標準的,也就是對最終的結果和過程做一個可能性判斷,可能性大於某一個數值時,就能夠確定發現了新粒子。

正常衡量發現新粒子的標準叫做‘國際黃金5σ’。

σ是個可能性的衡量數值,可以理解為機率,比如,把σ看做是百分之19,5σ就是百分之95,只有可能性分析大於5σ,才能確定是發現新粒子,否則就有機率是因為受到了其他的影響。

粒子是微觀存在的東西,是肉眼看不見的,而且受到環境的影響非常大。

在粒子對撞實驗中,最影響資料的就是噪音,也許一個很小的噪音就能讓結果差生偏差,因為檢驗新例子的方式是對最終產物,也就是光子、輕子等進行分析,才能去推斷它們所代表的粒子,而像是光子、輕子這些微小的粒子,會受到噪音的影響,從而出現虛假的波動。

如果偏差值大於虛假波動的可能,才會確定是真的發現了新粒子,否則就有很大的不確定性。

趙奕以程式篩選的方式,淘汰掉了很大一部分資料,也繞開了國際上對於發現新粒子的衡量方法,最終的成果就無法用國際標準來衡量,最終的研究成果是否會被接受很難說。

另外一條就是,他做的數據分析並不完整。

趙奕只使用了團隊上一次實驗的D區資料,還有這一次的工作任務資料,使用的資料只佔據總資料不到六分之一。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

如果想要全部的資料,國內團隊也沒有辦法,他們需要以打報告的方式,向核子組織進行申請,可申請如果寫上了尋找新粒子,肯定會有核心組織的人員參與,不過更可能的結果是不會審批透過。

當研究結果出來以後,就連基博爾、阮文燁都還是不能接受,更不用說做研究前的其他人了。

總之,現在的資料圖似乎表明了成功,但真正是否成功還需要得到物理學界的廣泛認可。

這就像是一篇普通的證明論文,寫出來以後可不一定代表成功,需要發表了並得到認同,才能確定論文成果。

……

基博爾臨走時,承諾把趙奕的研究成果,推薦給其他物理學的大佬,有物理學大佬的支援,才能讓核子組織同意呼叫所有資料。

另外,有了物理學大佬的支援,也能讓會議中心同意公佈訊息,讓趙奕單獨去做報告。

基博爾的分量還不足,他確實是量子物理的大佬,也是核子理事會的一員,但他的作用主要是監督和平衡,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而不是正式參與到工作中。

另外,基博爾沒有獲得過諾貝爾獎。

在核子組織中,只有獲得過諾貝爾物理學獎的人,才能算作是真正有影響力的頂級人士。

……

趙奕很快撰寫好了論文,並打印出來交給了基博爾,基博爾出門遛狗的時候,碰到了一個熟人,順手就把論文給了他。

那是謝爾登-格拉肖。

謝爾登-格拉肖,也是個六十多歲的老者,但看起來比基博爾年輕的多,他在電弱理論、GIM機制、大統一理論等方面,有著很深入的研究,憑藉引入短程的中性流,推廣由施溫格提出的電弱理論,他和史蒂文-溫伯格和阿卜杜勒-薩拉姆分享了1979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二十年前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到現在影響力依然非常大,格拉肖是核子組織中參與研究工作的頂級人士之一,他帶出來的學生都在一個個團隊中擔任核心角色。

這樣一個物理學的頂級人物,卻不是個很好接觸的人,瞭解格拉肖的人都知道,他對學術的看法非常極端,可以用‘涇渭分明’來形容。

‘學術包容’,在他身上是不存在的。

比如,超弦理論。

格拉肖是超弦理論的懷疑者,因為其不能提供實驗可檢驗的預言,他曾經試圖阻止超弦理論家進入哈佛物理系,但是哈佛大學還是接受了超弦理論。

在哈佛大學做出決定後,格拉肖直接選擇了辭職,並在十分鐘後就接受採訪,他表示說,“超弦是一門和無力沒有任何關係的學科,你們可以把它稱之為‘腫瘤’。”

這件事兒就能看出格拉肖對待學術的態度了。

只要格拉肖認為不存在、錯誤的東西,就會一直堅持認為是錯誤的,除非能夠直接證明百分百正確,否則他就會堅持到底。

當然了。

其實大部分成功的科學家,都有類似的性格,否則也真的很難成功,只不過格拉肖更極端一些。

現在格拉肖極端的一面再次體現出來。

格拉肖對於基博爾還是非常認可的,基博爾沒有獲得過諾貝爾物理學獎,但諾貝爾物理學獎並不能完全代表能力,多數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比其他沒有獲得的人,多的也只是一分運氣而已。

基博爾只是缺乏一些運氣,能力上並不比他差。

但是基博爾的推薦並不影響他對論文的看法,他看到論文標題是發現新粒子的分析後,馬上不屑的翹起了嘴角。

一篇論文的內容是發現新粒子?

開什麼玩笑!

如果說發現新粒子的標題還能夠接受,論文中以篩選機制去去除大部分粒子,從而作圖得出發現新粒子的結論,讓格拉肖立刻嗤之以鼻,論文的主體內容就是他不能接受的,以粒子對撞的原理為基礎,主體確實一種計算機演算法。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這是利用計算機的演算法找出新粒子?

這種尋找新粒子的方式,格拉肖是無法接受的,他走著路掃了一遍論文,在看了一眼論文的作者,隨手就扔到了街邊的垃圾桶裡。

“一個數學家不好好研究數學,竟然你計算機方法來破解物理問題?”

“真是異想天開!”

“早就聽說湯姆的腦子出問題了,沒想到是真的,竟然還相信這種東西。”

格拉肖扔掉了論文兒以後,很快就把事情給忘了。

於此同時。

國內團隊也向核子組織申請了做驗證分析報告,正常來說,打出申請以後,會在三天後,安排時間召開報告會議。

趙奕把論文交給了基博爾後,也沒有閒等著,因為結果是不確定,甚至基博爾都不太看好。

他還是做了一些其他事情。

比如完善程式輸入端的程式碼,輸入端程式碼是個複雜問題,他是以粒子判讀資料的標準樣本作為輸入端,資料中包括一些光子、輕子的速度、圖形等等。

這些資料是很複雜的。

每一個標準樣本的資料都含有分析,有一些還含有函式內容,就比如,以一個特定的函式來描述粒子在探測器中被磁場減速的曲線。

因為樣本的資料非常復雜,而程式的輸入端不可能包含函式,篩選分析也需要一些判定資料,就需要人工進行輸入。

趙奕想要簡化人工輸入的內容。

如果全部都是人工輸入,工作量實在太大了,速度也太慢,能電腦直接輸入的,就應該電腦輸入,針對每一個樣本資料,有一部分內容可以自動輸入,還有附帶的內容,就必須要人工輸入。

他剛才做了一個區輸入端資料的程式,自動把提取粒子樣本資料中,可以自動輸入的部分,剩餘的部分則單獨列出一個檔案,並且自動形成編號。

這樣一來,人工輸入的部分,只有那些函式和判定的東西。

趙奕花費了一天多時間才把輸入端程式做好,接下來就是等待了,可直到確定國內團隊做報告的前一天,他還是沒有等到格拉肖的回覆。

“應該就沒有回覆了吧?”

趙奕皺著眉頭和陳明討論道,“就算是拒絕我的論文,也應該給個回覆吧?”

“誰知道呢?”陳明搖了搖頭。

阮文燁建議道,“看來是沒有了。趙奕,如果你真的把想把結果發表出來,可以選擇和團隊一起,只需要再提交一個附帶申請就好了。”

“現在外面有好多人都知道了這件事,我想報告的驗收方是不會拒絕的。”

“是嗎?”趙奕兩天都沒出門,並不知道外面的情況。

陳明肯定的點頭,“真的好多人都知道了,昨天我走在路上,就人問我,你們團隊是發現了新粒子嗎?我回答說是,結果……”

結果不怎麼好。

聽到這個訊息的人,多數都是笑了出來。

和基博爾、阮文燁,乃至於格拉肖一樣,多數人都認為實驗測試不可能發現希格斯粒子,而憑藉單獨一個區的資料,想要發現西格裡斯例子更是希望渺茫。

這也是個好消息。

當很多人都知道了以後,報告驗收方就不會拒絕趙奕到報告會議上發表成果,因為是否是真實的,只有做完報告才知道。

趙奕聽到陳明的敘述也感覺有些鬱悶,他搖搖頭,決定聽從阮文燁的建議。

只要把報告發表出來就好了,不一定要全部資料去驗證,也不一定要什麼物理學大佬認可。

那太難了!

真的就是真的、假的就是假的。

只要把報告發表出來,哪怕暫時沒有人相信,但肯定會留下記錄,以後再證明希格斯粒子時,他肯定會是第一個發現的。

那些現在不相信的人,他們的意見根本就不重要。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