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喆啊,不要多想,我絕對不是故意坑你!”

“我都是為了你好呀!”

“你看看你,名字這麼好聽,就像是明星一樣,見到女生卻總是畏畏縮縮的,連句話都不敢說,像什麼樣子。”

“這就是鍛鍊你啊!”

“剛才如果換做是範雷,他肯定再出一個口哨!”

“你得跟他學學!”

李仁喆仔細思考了一下,還真像是趙奕說的,換做是範雷怎麼被坑了一下,鐵定會再補個口哨,讓路過的女生臉紅的走開。

“不過,我不會吹口哨啊!”李仁喆思考著說道。

“……”

趙奕發現自己跟不上思路,他順著恨鐵不成剛的說道,“你抽菸的時候拽拽的,吹個口哨都不會?”

“不會。”

“學學!”

“學過啊,怎麼學都學不會。”李仁喆很認真的說道,他一小時候看別人吹口哨,也希望自己能吹好口哨,最好是能吹出一首歌。

結果怎麼吹都吹不響。

這個東西很奇怪。

有的人根本不用學,嘴巴一翹,聲音就出來了,有的人是怎麼學也學不會。

兩人的話題不知不覺就跑偏了。

李仁喆還是很喜歡和趙奕走在一起的,倒不是因為趙奕多有名氣,他是那種心裡很傲氣的人,覺得自己不是藉助趙奕的名氣,主要是和趙奕在一起的時候,總是能吸引好多女同學的目光。

那些非常漂亮的女同學就不考慮了,他的要求真的不高,長的一般的能交往也好呀……

“那些女同學會不會,發現沒辦法和趙奕交往,然後……就選擇我呢?”

李仁喆默默的思考著。

這就是李仁喆和範雷的不同,李仁喆是心甘情願當陪襯的那一個,而範雷總是想爭取到C位,可是和趙奕在一起的時候,他總是被當成c位的‘助理’。

李仁喆的位置很固定,就是C位旁邊的冷酷男,也確實有女生對這位冷酷男感興趣,但他千萬不能開口,一開口就漏氣了,冷酷就瞬時間變成了猥瑣。

在餐廳吃飯的時候就是這樣,基本就是趙奕和範雷在說話,李仁喆板正了身體坐在旁邊,遠遠看去和軍人差不多,氣質形象展露在外。

他很少說話。

當旁邊桌的女生走開以後,李仁喆馬上換了個樣子,連背都駝了起來,還主動找到了話題,“趙奕啊,你那個什麼病毒變異研究很厲害呀,昨天我翻牆上網,看到國外的新聞報道也有你的研究。”

“是嗎?”這個說法讓趙奕有一點驚訝。

“好像是一個什麼紐約醫療所,我也不知道怎麼翻譯,就是國外的一個醫學報道,裡面好像說你的研究非常有意義。那到底是什麼東西?是能控制病毒變異嗎?”

範雷也認真看過來。

趙奕道,“想控制病毒變異,哪有那麼容易。就是一個發現,諾如病毒在染色環境一下變異的可能性非常高,好多病毒變異都是同一個方向,也就是感染性增強、毒性減弱。”

“哦。”

趙奕的解釋很簡單,兩人全都聽懂了。

他們有些羨慕。

作為生物科學專業的學生,每個人都考慮未來的工作,有些學生是調劑過來的,對專業不滿意,可以選擇讀第二專業,但那是成績非常好的學生的特權。

範雷就是調劑過來的,他不知道學這個究竟要幹什麼,只想拿到本科畢業證。

現在發現趙奕已經能做生物學的研究,還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自然也是有想法的。

“如果能在專業上學的很好,也許未來也能做相關的研究工作?”

範雷思考著,馬上搖了搖頭,專業研究工作並不適合他,拿到畢業證以後,去考個公務員、或者找個其他工作,才是正常的人生發展。

李仁喆是直接報的生物科學專業,但報名的時候根本不知道是做什麼的,只是覺得自己生物學的不錯,就直接報了這個專業。

他和範雷的想法是不同的,覺得應該努力學習,爭取考個研究生、有機會再讀個博士,也許就能留在學校做生物研究。

這樣只需要學習就好了,不需要再考慮其他東西。

於是李仁喆就問起了,怎麼樣才能進實驗室,怎麼才能做研究工作之類。

“考研!”

“讀博!”

趙奕的回答很直接、乾脆,“如果是做研究工作,最好還是有個博士學位。”

“不然這樣吧,仁喆,你爭取好好學,等你讀研的時候,就直接掛我名下,我帶你。”

“……”

李仁喆下意識覺得趙奕在打趣,可仔細一想還真是有可能,他們是同宿舍的室友,可趙奕已經有教授名頭。

雖然趙奕是理學院的教授,但他在生物學研究上已經有了成果,未來還有三年多時間,也許什麼時候他就變成了生物學教授。

然後,就資格帶學生了?

到時候自己考研以後,導師就是大學室友……

聽起來怪怪的啊!

……

當趙奕還在學校裡吹牛打屁的時候,他的‘諾如病毒染色環境的變異’研究,已經快速的在全世界微生物科研領域傳播。

就像是李仁喆說的,國外也有了很多報道,都是對國內論文的轉載、評論。

好多微生物專家看到論文兒之後,第一時間就做了諾如病毒的染色實驗,隨後就把染色後的廢物放在那裡,等待著可能發生的變異。

這是一個很驚奇的發現,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發現。

在此之前,病毒的變異是絕對不可控的,科學家們對病毒變異的理解是‘隨機的’。

趙奕的研究發現給病毒變異開啟了一扇門。

在論文發表一週後,就有微生物專家公佈了研究結果,是微生物技術實驗室的魏世清和白建武,兩人一起公佈了他們對諾如病毒變異的實驗測算資料。

“經過幾十組迴圈的測算,我們很確定在染色的環境下,諾如病毒在七天內發生變異的機率在百分之十以上。”

“這是個相當驚人的比率,也就證明病毒的變異,在某些環境下也是可控的。”

“諾如病毒集體變異的方向是一致的,都是感染性增強、毒性減弱。”

“……”

這個成果就是對趙奕的研究發現的佐證,而資料結果也引起了很大的震動。

在染色的環境下,並不是所有的病毒都會發生變異,肯定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魏世青和白建武的研究,確定了一個數字:七天、百分之十。

“在百分之十的病毒發生變異的情況下,病毒樣本的感染性增強了近三成左右,說明變異的病毒感染性增強了三倍。”

“這只是一個大體估算的資料,後續還會有更詳細的測定,也許資料會更加驚人。”

“我們相信這是一個非常有意義的開端,等於為病毒變異研究開啟了一扇門。”

“從諾如病毒開始,也許還會有其他病毒,也會對染色環境有反應,也許是其他化學環境。”

“但我們在研究病毒變異的同時,也必須做好對實驗的控制……”

好多醫學界人士已經站出來開始呼籲了。

任何的研究都是一把雙刃劍,用再好的地方就能有助於人類發展,你壞的地方就是很可怕的事情,像是著名的化學家諾貝爾,肯定想不到自己無意中發明的炸藥,會給人類帶來如此大的危害。

病毒的變異研究也很可怕,在沒有監管的情況下,肆意的去研究,也許就會給人類帶來一場巨大的病毒災難。

歷史上任何病毒帶來的災難,都是非常非常恐怖的。

當趙奕的論文傳播開來以後,好多人都站出來呼籲,要對病毒變異研究進行最嚴密的監督。

多數微生物學家對此只是笑笑。

雖然諾如病毒的變異發現,給病毒變異研究開啟了一扇門,但想要研究病毒變異,依舊是非常非常困難的,因為光是諾如病毒的變異,就還有好多可研究的東西。

比如,基因。

諾如病毒的變異究竟改變了哪些基因?

這些基因為什麼改變?

這些改變究竟和染色環境有什麼關係?

等等。

人類對於基因的瞭解還是太少太少了,想要利用病毒變異來製作病毒,或許是有希望的,但想要朝著可控的方向製作病毒,幾乎是不可能實現的。

就像是有人想配置毒藥,不瞭解原理的情況下,就把一大堆物質放在一起。

這種方式配置出來的毒藥,毒性很難趕上自然界已有的劇毒,像是蛇毒,多數情況下做的都是無用功。

趙奕並沒有在意接下來的發展,而是繼續安心的享受大學生活,他唯一的目標就是刷幣。

現在剩餘不到兩百個學習幣,就能夠獲得下一能力,他也是非常期待的。

但是當真正投入到刷幣中時,趙奕就發現原來刷幣這麼困難,他過去大多數學習幣增長,都是依靠的研究成果、影響或任務,刷到的幣只佔其中很小的一部分。

現在要刷兩百個學習幣,差不多就要一週時間。

這還是要每天刷滿的情況下。

難啊!

當又一節高數課開始的時候,趙奕決心要刷到‘休息幣’,趴在桌子上就思考起來。

他繼續思考素數問題,思考哥德巴赫猜想。

這個問題的思考真有助於睡眠,有時候腦中裡的邏輯關系,想著想著大腦就朦朧了。

可今天卻越想越精神。

趙奕以篩法的角度去思考過哥德巴赫猜想,篩法就是以最開始的素數為底,把後續是這個素數倍數的數字全都劃掉。

下一個沒有被劃掉的數字就是素數。

在以這個素數為底,把後續素數的倍數花掉,然後下一個沒有被劃掉的就是第三個素數。

以此類推。

過去哥德巴赫猜想的所有進展,基本上都是圍繞著摔法來進行論證的,也陳景潤證明的‘1+2’。

到此為止了。

就像是趙奕不建議陶哲軒繼續縮小246這個數字,他認為,繼續縮小難度比證明孿生素數猜想還要困難。

哥德巴赫猜想也一樣。

想要把1+2縮小成1+1,難度比證明猜想還要高,否則也不會四十年來都沒有進展。

所以,要證明哥德巴赫猜想,就必須另闢捷徑。

趙奕考慮了兩個方法:一個是半計算機輔助法,也就是去思考素數驗證問題,為什麼素數驗證時,除二直接被排除的偶數,就能夠分解成兩個素數之和?

數字二,究竟和哥德巴赫猜想有什麼奇妙的關係?

第二個方法就是從廣義角度去證明。

之前多數對哥德巴赫猜想的證明思考都是朝著‘弱化’方向,廣義,也可以理解為‘強化’,只要證明出,所有素數兩兩結合(也包括本身)組成的數字,能覆蓋所有的偶數,自然哥德巴赫猜想就被證明了。

趙奕還是喜歡第一個想法。

後一個廣義的想法,思考起來好像包含了整個宇宙,想找一個切入的角度並不容易。

前面都和計算機演算法聯絡在一起,演算法對於素數的驗證,和哥德巴赫猜想相結合,思考起來顯得更加順暢,只不過大部分思考轉回來,就又會回到起點。

“想弄懂這個問題太難了。”

“不過鍛鍊一下腦子也有助於智慧增長?”

趙奕用力的撫了撫頭髮,只是有助於智慧增長,肯定是好消息,但長期用腦子會不會禿頂……

他不是琦玉啊!

系統提示聲忽然響了起來,趙奕看到了一個臉色發黑的訊息。

【啟用,成就任務:哥德巴赫猜想(數學類)。】

【成就任務,數學類,哥德巴赫猜想:你需要完成哥德巴赫猜想的證明。

任務獎勵:學習幣1000,科研幣10。】

“呼……”

趙奕看著訊息才想到,自己的數學類成就任務,一直都沒有重新整理過,在不斷思考哥德巴赫猜想時,肯定是有機會重新整理任務的。

這……

在啟用成就任務的時候,他就刷到過哥德巴赫猜想的證明,後來乾脆就重新整理了任務。

現在又接到了?

“所以說如果想刷出別的數學類任務,就要平白消耗科研幣和學習幣……?”

“幸好啊!”

趙奕忽然有些慶幸起來,“幸好不是人生目標任務!”

他完成了第三階段的人生目標任務,第四階段也處在等待開啟的過程中。

如果是把哥德巴赫猜想重新整理成了人生目標,就變成了必須完成的任務,那實在就太坑了。

趙奕都有點想哭。

刷就刷吧!

反正暫時沒有數學類的研究目標,就讓哥德巴赫猜想放在這裡,也許偶爾就能找到靈感了。

這樣一想也對。

趙奕突然想到身上還掛著理學院教授的名頭,他這個教授不用去帶學生,也不用去搞研究,但作為教授也是有權利搞研究的。

等高數課結束以後,他乾脆去申報了一下研究內容,順便申請了一下研究經費。

趙奕,理學院四級教授。

申報專案:《證明哥德巴赫猜想》。

申請經費:五萬元。

做專業學術類研究的缺點在於,幾乎申請不到什麼科研基金,所以有的專業研究數學、研究物理的學者,真可以用‘窮到叮噹響’來形容,他們甚至購買專業的學術雜誌、去參加學術會議的路費,都要打個發票申報一下,否則好像就沒有能報銷的地方了。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作為理學院的教授,申請數學類研究也一樣,研究哥德巴赫猜想需要什麼呢?

這個專案聽起來就非常的高大上,可是仔細一想,根本就沒有需要經費的地方。

所以專案經費只有象徵性的五萬元。

趙奕還是打上了最高的數字,因為他覺得一萬元配不上哥德巴赫猜想。

五萬……

好吧!

只能勉強當做很多了。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