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基地,兩人要在資料登記處寫下自己的個人信息。由於末世爆發,電子設備大幅度癱瘓,人類儲存在計算機內的資訊無法調取。這裡等級資訊,無非是對人力資源和個人能力做一個大概的歸總,可以讓每個人的特長得以發揮。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為了怕引起別人的注意,顧瀟瀟和陳默的資料填寫的很簡單,陳默寫了自己的名字,性別,年齡,以前就讀的學校。顧瀟瀟就更加簡單了,她的資料是陳默幫忙代寫的,上面除了姓名,性別,年齡,剩下學歷那一欄直接寫了文盲。

資料填寫的負責人是一個十五六歲的姑娘,叫陸小小。

這年頭要找到一個文盲也是不容易的,除了七老八十的大媽大爺由於歷史原因,沒接收過教育。這個資料表格上叫顧瀟瀟的十六歲小姑娘,居然是個文盲,多少讓她好奇的多看了幾眼,心中對顧瀟瀟以前的遭遇同情起來,並且自動腦補了一段悽慘的身世背景,要多慘烈就有多慘烈。

當然,陸小小的腦補陳默和顧瀟瀟不知道。

不然陳默可能會來一句:姑娘,你不去做編劇真是可惜了!

基地分為三個區域:軍隊區、富人區、貧民區。地域分配上面,中心地帶為軍隊區,中間地帶為富人區,最外圍為貧民區。

貧民區已棚戶為主,大多以髒亂差為主。這裡住著社會最底層的人,不光環境差,治安也不好。由於貧民區的人不是老弱病殘就是那些坐吃等死,不願意出去冒險找糧食,或者沒有能力外出找糧食的一群特殊人。

貧民區的倖存者,他們的生存口糧主要靠軍隊救濟。每個星期的星期二軍隊都會在貧民區最大的空地上發放救濟糧。

所謂的救濟糧從名字上可以看出,它的存在是為了避免貧民區的倖存者出現餓死的情況,但要靠救濟糧吃飽是不可能的。這種救濟糧是用各種粗糙的米糠、小麥、爛菜葉子、雜草、樹皮等混合在一起,磨成粉,再加上一些酵母將其發酵成三四倍的大小,然後再做成一種類似的雜糧餅,分給大家。

按照人口一個倖存者一星期能分到七塊這種餅。一張餅大概有盤子那麼大。初來者拿到這種餅第一反應是開心,因為光從餅的大小來說,這樣一張餅省著點吃,根本不成問題。可真正吃過這些餅的倖存者很清楚,這餅實際上根本不頂餓。餅發酵後的氣孔很多很大,再加上新增了雜草、樹皮作為填充物,根本沒有多少熱量可言。

一張雜糧餅的實際熱量也就只能頂半個麵包。

所以要靠一張雜糧餅度過一天,難度係數很大。倖存者們每天要減少運動,以免太消耗自身能量。大多數的倖存者每天吃過雜糧餅選擇躺在床上睡覺,這樣能減少能量的消耗,度過一天會容易一些。

而有一部分人,選擇透過掠奪其他倖存者的口糧,來維持生計。

這就是貧民區混亂的一大原因。(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