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脅就來自鐵木真的身邊,不過還是先等一等,讓我們先來處理好一些其他的事情。

終於統一了大草原,又當上了與之前草原無與倫比的大汗,這一段時間金國和俄羅斯又沒什麼動靜,鐵木真終於可以松一口氣了,辛勞了半輩子,也該歇歇了。

自從鐵木真十七歲被塔裡忽臺捉走之後直到如今,他一直就處於高度的緊張狀態中,沒有真正的放鬆過一天。如今終於統一了漠北,成吉思汗在加緊整備軍隊的同時,也想放鬆一下子,但是有一件事情必須首先處理好,那就是接挨著克烈部和汪古部的西南部還有一個強大的西夏,如今已經同蒙古部接壤了。

西夏可是一個比較大的國家,自唐朝以來,歷經宋、遼、金而屹立不倒,無論在軍事、文化、經濟上都是一個龐然大物。並且大家可能還有記憶,當初的王汗、額爾克、桑坤等人可都先後的到西夏國去避過難,這可是一個對蒙古有著巨大威脅的國家。

問題的關鍵是,西夏根本就瞧不起蒙古國,一點都不向蒙古低頭或者表現出一點友好的意思。你說“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鐵木真能不攻打西夏以解除這個隱患嗎?他可是一個深謀遠慮的人。

可是要打,好打嗎?我在此說一個資料也許大家就能夠明白了。

那個時候,西夏的兵力重點,設定在以興慶府為中心的一個三角線上,以七萬人護衛興慶,五萬人鎮守東南的西平府,五萬人駐守西北的賀蘭山。左右兩廂和南北四條線上也配備了軍隊。其中左廂宥州路有五萬人和河南鹽州路有五萬人防宋,河北安北路有七萬人防金,右廂甘州路三萬人防吐蕃和回鶻。

這樣計算一下,人家可是至少有三十多萬兵,蒙古能有多少呢?

頂多十五萬兵。

媽呀,如此的龐然大物,鐵木真能吃得下嗎?

為了讓大家能更清楚地認識西夏,下面筆者為你仔細的介紹一下西夏的具體情況,也讓讀者朋友們對那個時候蒙古的周邊情況有一個清楚地認識。

成吉思汗所伐的夏,中國史書稱它為“西夏",以別於商朝以前的夏朝。《蒙古秘史》稱它為“唐兀惕”,後來也稱“合申地區”,都是一個意思。

它的創始人李繼遷不屬於鮮卑的“拓跋氏”,而屬於党項的“託跋部”。它的人民,是以党項人(藏族)為主體,也包括不少的漢人與回鶻(維吾爾)人。

藏族當時所住的那個地方,不僅有西藏自治區與四川省西部,而且有青海的南半部。在唐朝的時候,藏族有一部分穿過了甘肅,定居在寧夏與陝北等地。李繼遷的遠祖託跋赤辭便是這一部分藏族的領袖。

此人歸順了唐朝,被唐太宗安置在靜邊州(米脂縣西),靜邊州太大,其後分出一個“夏州",西夏人祖先託跋赤辭的後代託跋思恭,就出生在夏州。後來託跋思恭因為幫助唐朝政府打黃巢有功,被賜姓李,受任為“定難軍節度使”。此後,他的子孫“世有夏州”等地,“定難軍節度使"就成了一個世襲的封號。

唐朝結束以後,後周的世宗皇帝柴榮(大家還記得水滸傳裡的小李廣花榮嗎?就是柴榮的後代子孫。),加封“李思恭"的後代李彝興為“西平王"。

宋太祖趙匡胤即位以後,李彝興進貢了三百匹馬,宋太祖親自督造了一條玉帶,作為回賜。(又接上線了)

宋太宗為了削割據,求統一,削弱西夏的勢力,這才逼反了李繼捧(李彝興的孫兒)的一個同族弟弟李繼遷。這李繼遷住在銀州,已經受任為“管內都知番落使",聽說要強迫他搬家,就逃去了“地斤澤”以結親為紐帶擴充了自己的實力後造反。

到雍熙二年,他詐降,誘殺了大宋帶兵攻打他的曹光實,佔據銀州。宋太宗派田仁朗、王優與郭守文去打他,燒了一千多個帳篷。

這時候契丹(遼)看見有機可乘,便在雍熙三年任命李繼遷為定難軍節度使,使他有了唐朝時候的封號,並且還得到了大遼的支援,再次強大起來。

李繼遷和宋朝政府軍打了很多次,取回了祖宗的四州之地,而且奪得靈州(寧夏靈武)作為都城。其後,在宋真宗鹹平六年,公元l00年,他向河西走廊進攻,從藏族手中取得了西涼府(甘肅武威),可是卻被藏族領袖潘羅支暗算,中箭身亡。

他在西夏的歷史上,是真正的創業之君,被追尊為太祖。

他的兒子,太宗李德明,奪得宋的懷遠鎮,建為新的都城,定名“興州"(銀川)。也奪得了回鶻人的甘州(張掖),降服了瓜州(安西)。南宋詩人“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的瓜州,就那個地方。

李德明的兒子李元昊,本是奪得甘州的主將,繼位以後,又從回鶻人手中拿下肅州(酒泉)(我國現今的衛星發射場就在這裡)、沙州(敦煌),從宋朝政府手中又拿下鹽州、會州、勝州,在宋仁宗寶元元年、公元109年李元昊稱帝,國號大夏。(那個時候鐵木真的阿布也速該健在)

李元昊對宋作戰,連獲三次大勝,俘虜劉平、石元孫於延州(延安)城下,陣斬任福於好水川(甘肅隆德縣之東),陣斬葛懷敏子鎮戎(甘肅固原)。宋朝派了韓琦、范仲淹(這可是文學大家)等名臣駐防今天的陝北與甘東,也不過是僅僅擋住了李元昊而已。

在他以後,有兒子毅宗諒祚,孫子惠宗秉常。毅宗諒祚在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被遼興宗伐了一次,他用堅壁清野的方式逼得遼軍撤退。他對宋有幾次小戰爭,但在大體上和宋維持了和平。

惠宗秉常在宋神宗元豐四年被母親梁太後禁閉,宋朝政府乘機以興師問罪為名,搶了夏的蘭州、米脂、宥州,也打了一個大敗仗在永樂城,損失了二十萬人以上(元豐五年)。

惠宗秉常的兒子是李乾順,西夏歷史上的崇宗皇帝。此人對宋作戰,大勝四次,第一次,在宋哲親紹聖三年(1096年),攻下(陝西安塞縣北的)金明砦。第二次,在宋徽宗崇寧四年(1105年)戰勝高永年於(青海西寧縣北的)宣威。第三次,在政和六年(1116年)攻下涇原(甘肅涇川)的靖夏城。第四次,在宣和元年(1119年)戰勝劉法於統安城(可能在陝西橫山縣西、統萬城舊址的附近)。

李乾順也吃了幾次虧:在政和五年大敗於古骨龍,在政和六年丟掉了仁多泉城與臧底河城。

遼在宣和七年(115年)為金所滅。李乾順當時沒有馬上認清形勢,曾經在政和二年與宣和四年出兵救遼兩次,均被金軍擊敗。

遼亡以前的一年,金太宗向李乾順頒發詔書,叫他投降。這一會李乾順終於明白誰大誰強了,趕緊依從,金太宗冊封他為“夏國王",這樣自西夏國又挺過了一次風險。

北宋在遼亡以後的第二年被金打敗,徽欽二宗被擄,高宗在南京(河南商邱)即位。

北宋結束,南宋開始(117年)。(這個時期,就是大家都瞭解的民族英雄岳飛抗金的時候)

西夏與南宋之間,沒有打多少交道,也無從打起,中間隔著一個金。

西夏對金,相處得比以前對宋好。這固然是因為李仁孝天性愛好和平,西夏的實力,經過宋徽宗時的若幹次大戰,也確已空虛到不足與金較量了。

李仁孝的兒子桓宗純佑無甚作為,在帖木真被推為成吉思可汗的一年(106年)被堂兄弟李安全篡位。李安全也沒有多大作為,他是西夏歷史上的襄宗。

說到這裡,讀者朋友們應該對西夏國有一個大概的瞭解了,那我們回頭再來說說西夏與蒙古人之間的故事。

其實,就在鐵木真剛從乃蠻國回來的那一年(105年),他在解決了汪古國的事情後,回頭就攻打了西夏一次,可是在大草原上無往而不利的蒙古大軍卻在這裡遭到了挫折。

首先,西夏國因為長期的穩定(自唐朝的時候就相對穩定了,直到如今),全體人民幾乎都定居了,又因為長期的抗擊宋、遼國、金國、回鶻等的進擊,修建了很多堅固的大城,再加上境內的賀蘭山脈,使得習慣於草原作戰的蒙古軍隊很不適應,一時間無可奈何。

那時候鐵木真因為忙於汪古部和蒙古人內部事務的事情,沒有親自帶兵前往西夏,領兵作戰的是木華黎和博爾術,這兩個之後的左右萬戶就是第一次攻打西夏國的帶兵大元帥。

雖然那個時候蒙古已經統一了,並且還兼併了汪古部,征服了乃蠻部,但是都沒怎麼安定下來,擁有的士兵並不多,故此兩個人只帶了五萬兵過去,這就已經是鐵木真到現在為止所出過的最多的兵了,攻打乃蠻部的時候他才僅僅湊集了四萬的兵。

鐵木真始終是以少勝多的,每一次戰役中,蒙古兵的人數都處於劣勢,可是他每一次都打贏了,這要是拿到現在來說,簡直是不可以想象的。

兩個人剛進入西夏不久就遇到了困難,先不說這裡的山地很多,單是西夏人都居住在城堡裡蒙古人就適應不了,那高大的城牆戰馬可怎麼衝上去啊?

不過剛開始的時候,剛剛見到如此的龐然大物,蒙古人還真就無所畏懼,很多人打馬就衝上去了,結果衝了個頭破血流,好多人死在了西夏人堅固的城牆之下。蒙古人向來都有這種敢於冒險嘗試的勁。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這還不算完,在這裡,蒙古人又見到了更加兇猛的東西。啥呀?火炮。這傢伙“轟”的一下就噴出巨大的火光來,並且還能打出好遠,比蒙古人的弓箭可遠多了。這讓之前只使用冷兵器作戰,使用弓箭馬刀的蒙古族戰士一下子就愣逼了,不知道該怎麼對付才好,只好遠遠地撤入山裡躲避。

剛剛見到大炮這種傢伙的時候,博爾術和木華黎也都蒙了,不知道那是啥玩意,是騰格里怒火嗎?

以前鐵木真領兵作戰的時候,無論兵員多少從來就沒敗過(指領兵攻打敵國),可是自己剛剛脫離了鐵木真的帶領,出來的第一仗就不知道該怎麼辦了,這讓領兵出來的博爾術和木華黎心裡實在承受不了,回去也無法交代,可是承受不了又能怎麼辦呢?(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