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急敗壞的奧屯襄在後面引兵直追,一直追出了好遠才不追了,一是追不上,再也怕上當。他是個老狐狸,做事總是小心翼翼的,這一次要不是虧吃大了,被氣糊塗了,已不能這樣不要命的追出這麼遠來。

這一追就是好幾十公裡,士兵們都累壞了,天也快黑了,就停下來休息。

可金兵剛剛扎好了帳篷,鍋裡的飯快煮熟了,士兵們飢腸轆轆、垂涎欲滴正要吃的時候,,蒙古兵又來了。顧不得讓戰士們吃飯,奧屯襄只好組織士兵們反擊,可蒙古兵就是在外圍衝殺了一陣,也不進來,之後又消失在了夜色裡。

金兵見蒙古兵撤退了,返回頭要吃飯的時候,發現飯已經涼了。涼了也得吃,沒時間再去重做了。可就是這樣,金兵還是沒有吃成,就在他們盛出涼飯打算填報肚皮的時候,蒙古人又回來了。

蒙古兵就是這樣,出擊他們就跑,不怎麼迎擊就在金營的邊上殺人,實在是比蒼蠅討厭得多。

如此的吃不好飯,睡不好覺,並且還提心吊膽的過了兩天,奧屯襄想這也不是辦法,就把所有的騎兵都組織到了一塊,連分散在各隊伍中軍官的馬匹都組織在了一起(真少馬了),打算徹底的解決這個問題。

可是,就在金軍旁邊逡巡的哲別和拖雷發覺了金兵的這個動向,他們避開了金軍騎兵所在的方向,移動到金軍的後側,接著騷擾。

被氣急眼的奧屯襄命令金國的騎兵隨後緊追蒙古兵,步兵在後面壓上,不追上蒙古兵就不罷休了,實在被騷擾得沒有辦法。

第三天的時候,金兵不追了,因為他們看到了鐵木真的大纛!

秋風獵獵,鐵木真站在自己的大纛下,終於看到了金兵進入了埋伏圈,他長長的舒出了一口氣。

“孩子們終於長大了。”他的口中輕輕地唸叨了這樣一句莫名其妙的話。

————————————

小兒子拖雷這幾年的表現讓他感到欣慰,前三個兒子讓他很鬧心。從小他就教育孩子們要記取王汗兄弟間的教訓,不要為了爭奪汗位不顧兄弟們的感情或者自相殘殺,可是從上次金國群牧監之戰兒子們的表現中他看得出,前三個兒子已經開始為爭奪汗位而爭鬥不休了,這讓他很失望,他知道這樣下去對自己的家人和蒙古人很不利。

讓他手感欣慰的是,小兒子拖雷年齡還小,並沒有捲入兄弟間的爭鬥中,並且還很能體會他的意思,不把兄弟間的爭鬥擴大化,不在他面前提起或者故意的弱化這件事情,他就知道拖雷還是很重視兄弟們感情的,他從哲別的嘴裡已經瞭解到拖雷的做法了。

拖雷的做法讓他欣慰的同時,也讓他為拖雷擔著心,這個兒子太敢於冒險了,很多時候似乎看不到危險,這倒是有點他年輕時候的風範。

自己這些年的路走得太順利了,不再像自己當初那樣總是風風雨雨的,到處都充滿著荊棘和坎坷。這倒令鐵木真的心裡有一種不踏實的感覺,總感覺自己和蒙古人的路不會總是這樣順利,總感覺會有什麼危險和挫折在等待著自己,不是自己,也會是自己的兒子們。

小兒子拖雷是他最喜歡的,難道拖雷的身上會發生什麼不可預見的事情?沒來由的他就會為拖雷擔心,就是莫名其妙的,這一次拖雷和哲別出去誘引金國人,他的心就時刻在提著,生怕會發生什麼事。

唉,關心則亂。

自從拖雷離開了他的身邊,他就在想“自己的功臣主兒扯歹和哲別之前失敗了,這一次拖雷和哲別出去誘引金國人的效果會是怎樣呢,好運氣能伴隨著拖累嗎?”

雖然上一次戰勝了金國人,但是鐵木真的心裡還是沒底,他知道擺在蒙古人面前的難題還很多,將來的路荊棘重重,蒙古這樣一個人數很少的民族要想好好地生存下去,要面對的南關還有很多。

有時候他會想,以前的勝利和順利很可能是一種假象,會把自己和蒙古人引進陷阱。鐵木真一步步走來的戰鬥生活告訴他,路途佈滿荊棘,就像山裡的雜樹棵子,能阻擋敵人的進攻,但也同樣會讓自己傷痕累累。

這一次小兒子拖雷前去誘引敵人,會成功還是失敗呢?

當焦急的等待在這裡的鐵木真終於看見金兵終於進入了埋伏圈,他才松了一口氣,命令身邊的卻薛軍頭領斡格來豎起了代表汗權和他就在這裡的大纛,目光堅定的手指這金軍的方向,語聲有力地說道:“兒郎們,把你們箭筒裡的箭狠狠地射向金兵,要讓金國人知道,我們蒙古人復仇來了。”

這個大纛,就是他當初成為成吉思汗時的那個大纛,那一次是大兒子朮赤給了自己及時、很大的支援;這一次被他隨軍帶來了,在這一次決定整個戰局走向的戰鬥中,小兒子拖雷又衝在了最前面,所以他長長的舒出了一口氣。

同時,他這一次之所以要帶上這個大纛,就是要讓這個大纛見證一個歷史——小小的蒙古,最終戰勝了強大的、不可一世的金國。

——————————

奧屯襄領著金國的大軍被拖雷和哲別徹底的激怒了,在後面窮追不捨,終於要追上蒙古兵的時候,忽然間看見漫山遍野的冒出了一大片蒙古兵,隨後一支支箭矢飛了過來,直往密集的金兵肉裡叮。

奧屯襄知道上當了,急令撤兵。還哪裡撤得回去,繼續進攻還好,聽到他的命令往後急退的金兵前隊後隊撞到了一起,自相踐踏,行動更慢了。

戰場上主將一個小小的指揮失當,都會帶來不可挽回的嚴重後果。

鐵木真望了望身邊的木華黎,沒有親自下達進攻的命令。他早已把軍隊的指揮權交給木華黎了,他自己寧肯當一個馬前卒,也不會在戰場上忽視木華黎的權威的,這就是鐵木真的領導藝術。

“進擊。”木華黎用簡單的兩個字,回答了鐵木真的目視。此刻,木華黎的指揮,在蒙古軍中已經相當的有威信。

此刻金兵已經潰不成軍了,沒被射死的正想拼命的逃跑,根本沒人想抵擋蒙古人的進攻,蒙古士兵衝到跟前揮刀砍殺的時候,他們只能發出一聲聲哀嚎,之後就一個追著一個的命赴黃泉了。

有了好的指揮和戰前準備,結果就是這樣的,沒有相互間慘烈的搏鬥,蒙古人沒有多大的傷亡,就是一味地砍殺,收拾殘敵,就是這個樣子。

戰鬥都顯得很沉靜,就是蒙古兵在默默地砍殺。

看見此情此景,奧屯襄的目光都開始散亂了,他的四周有護衛用盾牌遮擋著,沒有被蒙古士兵的箭射中,但這又有什麼用呢?他看得很清楚,自己的這支大軍已經完了,被全部的殲滅也就是耗費點時間的問題了。

他氣急敗壞的努力的幾次,但最後見大勢已去,清楚事不可為,這才在護衛的掩護下狼狽的突圍而去了。

逃到半途,他還驚魂未定,想起自己的二十萬大軍,回身興嘆“唉,難道金國的命數就這樣盡了嗎?”

他的二十萬大軍經此一役,比當初耶律承裕那時候還慘,竟然沒有多少人逃脫,不是做了蒙古人的箭下、刀下之鬼,就是被編入蒙古軍中,反過頭去攻打金國人了。

投敵賣國的,自古如此。

這一次由於之前做足了準備,蒙古兵並沒有損失多少,只是一兩千而已,就消滅了奧屯襄率領的二十萬金兵。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這看起來是不可能的事情,俗語說得好“殺敵一千,自損八百。”可是蒙古兵卻做到了在自身沒什麼損失的情況下大量的殲滅了敵人。如果不是這樣,就憑蒙古兵到最後也只有十幾萬人的情況,怎麼能征服了大半個世界呢?

就如這一場戰鬥一樣,剛開始的時候蒙古士兵運用的是他們的遠距離攻擊武器——強弓硬弩,根本不跟對手互搏,金國人又怎樣能夠傷害到他們呢?等到後來,金國兵已經被打擊得喪了膽,一心只想著逃脫,一點反抗的意識都沒有了,怎麼能殺得死蒙古兵呢?

一支沒有了戰意的軍隊,與戰場上的一隻綿羊何異呢?

這一場戰鬥,就在蒙古兵盡情的揮刀砍殺中,漸漸地接近了尾聲。

戰後,向外圍遠處派出了好多偵查人員,密切的注意著金國的動靜,鐵木真終於舒展開了眉頭。命令蒙古大軍稍作休整,之後全體開拔,目的金國的西京,他要在這裡再一次檢驗一下蒙古軍隊的實力和試驗一下那些攻城器械的效力。

他要讓位於金國中都內的那個草包皇帝衛紹王完顏守緒知道,他鐵木真不是能被陰險小人陰謀殺死的,他要讓完顏守緒驚恐萬狀,早晚有一天,他要打到中都去,去取他那顆金國皇帝的項上人頭。

或者,乾脆也讓金國皇帝嚐嚐坐木驢的滋味!(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