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能得回燕雲十六州,其實發生這種情況的原因主要是雙方的交流不暢導致的,如果宋朝的皇帝當時能夠派出自己的使節到金國去好好地交流一下,事情也許能夠很好地解決。但是他沒有,而是選擇了打,結果宋朝的兵力弱,朝廷內又是一片腐敗,根本打不過金國,所以就悲哀了。

再決定跟流氓拼命之前,你倒是先看看自己的體格啊!結果沒看,閉著眼睛就衝上去了,唉。

北宋靖康二年四月,金軍攻破東京(今河南省開封),除了燒殺搶掠之外,更俘虜了宋徽宗、宋欽宗父子,以及大量趙氏皇族、後宮妃嬪與貴卿、大臣等三千餘人北上金國,東京城中公私積蓄更被金國搶劫一空,北宋就此滅亡了。

之後,僥倖逃過一劫的康王趙構,從今天的河北南下到陪都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為南宋高宗,改元建炎。之後,趙構一路從淮河、長江,最終到杭州恢復宋朝,升杭州為臨安府。紹興元年(111年)正式定都臨安,名為陪都,實為首都,這就是後來的南宋。

後有韓世忠、岳飛抗金,本已大有收復失地,迎回徽、欽二帝的希望,可這恰恰觸到了趙構的痛處,他怕失去自己的皇位,用十二道金牌調回了岳飛,殺害於風波亭上,至此再無收復失地的希望。

後人只知秦檜陷害忠良,不知趙構位為保自己的皇位不思進取,秦檜其實只是當時皇帝殺害岳飛的一支槍,過不在他。

岳飛被害死後,南宋再無能力,也沒有決心收復失地,只剩下一些文人義士空自嗟嘆,還有什麼實際的意義呢?

如此,宋朝失去了北方的屏障,再加上皇室驕奢極欲,南宋就愈加的沒有能力戰勝金國取得祖國的統一了,只有等著蒙古來統一這個地盤。我們不說元朝統治時期社會制度到底咋樣,單就統一這一項上就功不可沒。

以上只是大方向上的給讀者朋友們介紹一下背景,其實鐵木真得回的並不僅僅是這樣的訊息,他得回的更多的是金國宮廷內部的那些爛事。

我們要想搞清楚現在金國宮廷內部的情況,還得從衛紹王完顏永濟的上一任皇帝講起——

衛紹王完顏永濟的上一代金國皇帝是章宗,他在位時,“外戚小人多預政”搞得金國一派烏煙瘴氣的,國力迅速下滑,指的是李元妃一家。

章帝繼位後,好長時間沒有立妃。後來他看中了溫婉、靚麗的李氏,要立她為皇后。說到這我也是奇怪,為什麼那些真正美麗、傾國傾城的女子都出自於民間呢?難道那些貴族圈子裡就生不出來絕品美女?

想來,可能不是美女生得模樣不好,而是長期身處於那樣的圈子裡,難免會沾染上貴族的腐敗氣息,再無清爽、出塵的氣質,破壞了整體美的緣故。上層社會中出生的人,能受到很好的教育,但是那種教育就真的有好處嗎?有多少是被標榜出來的?

李氏出身微賤,因此大臣們一致反對章宗的這一決定,李氏就沒能成為皇后,只進封為元妃。但是她的兄弟喜兒、帖弟這之後依仗她的權勢開始干預朝政,漸漸地官至極位。就連他家的私奴也仗勢欺人,眾大臣敢怒而不敢言。

這就說明了金章寵元妃而遠國事到了一種啥樣的地步。

這裡有一件很有趣的事,我來說一下——監察御史宗端修,見李氏兄弟干預朝政,實在氣不過,就上書要求皇帝“遠小人”。可笑的是章宗竟不知他指的小人到底是誰,竟然命喜兒傳詔,讓他說出那個小人具體是誰來。

端修本來說的就是喜兒,見他本人來問,只好直言的面告喜兒:“小人者,李仁惠兄弟。”仁惠是章宗賜給李喜兒的名字。

雖然端修直截了當地斥責他為“小人”,但喜兒不敢隱瞞,據實上奏。章宗雖也責備了喜兒兄弟,但還是離不開他們,繼續任由他們胡作非為。由此可見,金章宗其實就是一個昏庸皇帝,此時的金國已經在走下坡路了。

108年,章宗死,衛紹王完顏永濟繼位。章宗安排衛紹王繼立,自有他的如意算盤。

原來元妃李氏所生葛王,在10年5月未滿週歲就夭折了,章宗一直為無後繼承自己的皇位而憂慮,特別是由於他的健康每況愈下,這個問題就更加突出了。

恰好就在這個時候,108年,后妃賈氏及範氏有了身孕,但此時章宗已經病入膏肓了。他臨終之前,賈氏和範氏都還未屆產期,為了讓將來自己的孩子出生後能夠得回皇位,於是元妃李氏與其兄李新喜(喜兒)會同宰相完顏匡商量,就策立衛紹王永濟為皇位繼承人。

很顯然,章宗立永濟,不過是讓他暫時看守皇位,一旦賈氏和範氏生下“龍子”,則皇位仍舊還得還給章宗一系。

然而,章宗的如意算盤很快即告落空。衛紹王雖然才識平庸,但當上皇帝之後,他可就不願意撒手了,也如章宗一樣,千方百計要把皇位傳給自己的後代。為此,他設法不讓賈氏和範氏腹中的胎兒出世。

早在章宗駕崩之前,衛紹王就利用機會選擇了兩個妖妄之人“護視”賈氏和範氏為章宗孕育皇子,其司馬昭之心,不問可知。

果然,他繼位僅僅兩個多月,109年8月,即宣佈賈氏和範氏妊娠都出了問題。結果是賈氏產期已過,仍不見動靜;範氏則胎氣有損,經用藥調治,胎形已失。兩個胎兒都不見了!

解除了自己的心頭之患,衛紹王永濟就想做出點事情來,於是他除派將領獨吉思忠加固北面的金長城(金界壕)外,更想到了蒙古有好幾年沒來進貢了,又想趁此機會除掉鐵木真以削弱蒙古對金的威脅,於是就有了之前鐵木真和拖雷遇到的那一次危機,幸虧他們提前得到訊息避開了。

鐵木真每一次遇到危險的時候總會有人提前來告訴他訊息,難道真的是有長生天在庇佑著他?

一計不成,衛紹王完顏允濟(後永改允)再生一計,這一回他不自己來了,111年派遣使者來到蒙古,宣:“大金國新皇帝衛紹王完顏允濟已成為奉天承運的皇帝,召蒙古部大汗鐵木真立刻隨同使者到中都覲見。”

鐵木真知道衛紹王完顏允濟是個啥德行,沒什麼能耐,草包一個。並且還是金章宗安排的一個臨時皇帝,之前又想陷殺自己,這一次更不會安什麼好心,如果跟隨金國的使者去了金中都(現北京)那還有好?

原本成吉思汗就在準備著進攻金國了,就想為巴兒合黑、為俺巴孩汗、為自己、為全體蒙古人報仇雪恨、討伐金國了,還怎們能去覲見金國的皇帝呢?

所以當他聽完金國使者宣讀完衛紹王完顏允濟的旨意後,衝著金國的使者就吞了一口:“呸,我以為金國皇帝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呢,原來是完顏允濟這個孬種,讓他先來覲見過我再說。”他沒有殺死金國的這個使者,因為蒙古沒有文字,敵我雙方資訊的傳遞都得依靠信使往來完成,所以蒙古不殺使者,否則雙方之間就無法傳遞信息了。

鐵木真也非常憎恨那些殺死自己信使的,如果哪個敢殺死了自己的信使,都會遭到他十分嚴厲的報復,大家以後可以注意一下這一點。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看鐵木真敢對自己這樣,金國的使者簡直氣壞了,因為當時金國的實力最強,已經代替了宋朝行駛中原的權利,哪曾想到會受到這樣的待遇?本想發作,但是他畢竟還是忍了下來,知道這是在人家的一畝三分地上,如果在這裡衝撞了鐵木真,他可就沒一定對自己再客氣了。所以金國使者就趕緊拍拍屁股走人,回金國向衛紹王完顏允濟告狀去了,說鐵木真有造反之心,要他派兵來征討鐵木真。

得到訊息,衛紹王就更加的加緊加固金長城了,寄望靠金界壕就能擋住蒙古的進攻,並且以金界壕為為依託,做好準備後大舉進攻蒙古地區。

不用他們來,鐵木真馬上就開始組織大軍過去了。不過進攻之前,他也依據金國的兵力、防守情況對蒙古的兵力做了一番相應的調整。

首先,他感覺自己現在位於呼倫貝爾大草原的大本營還是距離金國太近了,而且無險可守,所以就向西北遷移,遷到王汗當初的老營附近,土拉河流域的黑森林那裡去。

並且透過偵查已經瞭解到,金朝人口已經發展到近5000萬,比當時的蒙古多40餘倍;軍隊也在百萬以上,比蒙古多出10倍。因此當時有人曾說:“金朝如海,蒙古如一掬細沙。”

這就是說,金國有5000戶人口,而蒙古才剛剛100多萬戶,在人口和兵力上蒙古無法與金國相比。但是,如今形勢所迫,蒙古方面如果不動,金國方面準備好後就會打過來,蒙古人民面臨了更加嚴峻的考驗。

作為蒙古人大汗的鐵木真一向是讓戰爭發生在自己的家門之外的,這一次同樣不會改變,他的這種做法倒是跟現在美國人的做法很相似。

他本次組織起了十萬來人馬,留下帖木格帶著一部分軍隊守家,防止在自己進攻金國的時候後院起火,他則帶著八萬五千大軍跨過了克魯漣河,向著汪古部的方向迤邐的進發了。人數還是不多,但這可是鐵木真組織起來的人數最多的一次了。

行軍途中,鐵木真心情異常的沉重,蒙古與金國之間兵力上的差距實在太大了,他有一種有心無力的感覺。並且他還要帥軍前往一個自己並不熟悉的國度去作戰,怎麼想他的心裡都沒底,感覺前途十分的渺茫。(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