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德國與丹麥交界的北弗裡西亞群島以西50海里,密的艦隊正迎著東方微熙的海天線小心航進。

其中一艘個頭不亞於無畏型戰列艦的平頂船“皇家方舟”號上,肅立著艦隊指揮官、英國海軍航空兵創始人霍雷斯*胡德少將。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正值壯年的胡德將軍相貌堂堂,周身溢滿典型的英倫紳士氣質,一身海軍少將制服更襯出他的威挺大方——不過這與他的事業並無直接關係。

英國海軍對飛機的興趣,始於亞俄戰爭。

在東亞聯合艦隊殲滅俄第二太平洋艦隊的南海大海戰中,隨東亞軍出航的英**事觀察員親眼目睹了中國水機母艦的作業,直觀而深刻地認識到了飛機在海戰中的作用——最原始的作用,也就是偵察。

在此之前,海軍艦隊實施偵察的手段,從納爾遜時代以來從未有過根本改變——那就是艦員的肉眼加望遠鏡。

肉眼的目視距離是有限的,即便在能見度最佳時,在最高的桅頂用效能最好的雙筒望遠鏡觀察,視距也不超過四十海里——事實上,在變幻莫測的大洋上,這樣的情況也極少發生。

以此為前提,要擴大艦隊的偵察範圍,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派出一批偵察巡洋艦到巡邏線上進行偵察,偵察巡洋艦彼此間保持目視距離,透過接力傳遞訊號的方式向司令官的旗艦提供資訊。

雖然到了近世,無線電的發明減少了對視覺通訊的依賴,但仍然無法解決這樣的問題:一艘單獨地艦隻不可能發現目視距離以外的任何目標。

而在南海大海中,東亞軍依靠母艦搭載的水上飛機,在敵我視距之外搶先發現俄艦隊。得以提前調整陣勢,確保一接戰就能佔據有利陣位。

雙方艦隊還沒見著面,一方就贏得了先機,不是靠偵察巡洋艦,而是得益於速度和偵察範圍遠勝於水面艦隻的飛機。

有鑑於此,亞俄戰爭結束後的第二年(1905),當時的海軍大臣麥肯納授命霍雷斯*胡德中校籌建第一支海軍航空部隊。

胡德找到正滿世界推銷他們飛機的萊特兄弟,訂購了第一批6架飛機,並派出三名海軍軍官到萊特兄弟公司學習飛行。

次年,有英國政府背景的肖特兄弟公司成立。以俄國提供的幾架戰場上繳獲的中國飛機為藍本,開始試製比進口地萊特飛機效能更優良的肖特系列飛機。

1907年,皇家海軍擁有了第一艘載ark-roy臺杆式旋轉吊車,航速10節,最多可搭載10肖特s1型水上飛機,母艦的首任艦長便是剛剛提銜為上校的胡德。

胡德並未就此滿足,作為投石問路的試制品,“皇家方舟”號因速度慢、航程短、適航性差。無法跟隨艦隊出海作戰,只能作為訓練艦使用。胡德急切盼望能建造一種速度不亞於最新型偵察巡洋艦的快速載機母艦。

1908年,同樣出於試驗性質,舊式後甲板的部分火炮和設施,安裝了吊杆與艦+|水機,皇家海軍總算擁有了第一艘能伴隨大艦隊出海作戰的飛機母艦。

改裝畢竟只是權宜之計,隨著中國海軍新型“海鷹”級水機母艦的公開亮相,英國人感到了壓力,專門設計建造一型載機母艦地計劃提上日程。

1909年,在海軍大臣麥肯納推進下|(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